CN217321976U -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1976U
CN217321976U CN202220873482.1U CN202220873482U CN217321976U CN 217321976 U CN217321976 U CN 217321976U CN 202220873482 U CN202220873482 U CN 202220873482U CN 217321976 U CN217321976 U CN 21732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cel
shell
ring
hole
w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34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ity Of God Lifting Transpor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ity Of God Lifting Transpor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ity Of God Lifting Transpor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ity Of God Lifting Transpor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34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涉及传送带滚筒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防尘挡圈包裹于滚筒两端时外部的灰尘会通过缝隙进入的问题。所述第一包裹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包裹外壳,所述第二包裹外壳与第一包裹外壳之间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外部的下端设置有包裹环,所述包裹环的内部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滚筒,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与包裹环之间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之间通过贴合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包裹外壳和第二包裹外壳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滑动腔,所述纵向滑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包裹环与纵向滑动腔之间滑动连接。

Description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滚筒技术领域,具体为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科技水平逐渐开始发展,各行各业兴兴向荣,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少不了对物品的传输,物品的传输先前是通过人工搬运,人工搬运效率较慢且容易造成人员损伤,为了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人们设计出多种搬运设备,其中,通过多个滚筒的转动将物品输送至所需位置效率得到验证,相比人工效率得到提升,并且造价交底,可根据个人所需自主搭建所需的传输轨道,但是在传输煤炭的过程中,由于煤炭本身含有的碎末会造成飞溅,灰尘进入滚筒内部后会造成滚筒无法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设计出一种防尘挡圈。
但是,现有的防尘挡圈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包裹于滚筒两端,包裹的同时避免限制滚筒的转动还是会存在缝隙,缝隙会造成碎末以及灰尘的进入,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尘挡圈包裹于滚筒两端时外部的灰尘会通过缝隙进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包括第一包裹外壳,所述第一包裹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包裹外壳,所述第二包裹外壳与第一包裹外壳之间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外部的下端设置有包裹环,所述包裹环的内部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滚筒,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与包裹环之间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之间通过贴合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包裹外壳与第二包裹外壳的前端均设置有限制环,且限制环与第一包裹外壳和第二包裹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包裹环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制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裹外壳和第二包裹外壳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滑动腔,所述纵向滑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包裹环与纵向滑动腔之间滑动连接,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部空腔和包裹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动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限制块,且滑动限制块的外部与包裹环卡槽连接,所述滑动限制块的一端与第一包裹外壳和第二包裹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裹外壳与第二包裹外壳之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包裹外壳与第二包裹外壳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裹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且第二连接通孔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包裹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一包裹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包裹外壳每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且第一连接通孔的一端与第二包裹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包裹外壳和第一包裹外壳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通孔,所述第二限制通孔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包裹外壳和第一包裹外壳内部的下端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且滑动槽与橡胶片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部空腔外部的下端设置有包裹环,包裹环的内部设置有收容腔,收容腔的内部转装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滚筒,传动滚筒的外部设置有贴合带,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包裹环在纵向滑动腔纵向滑动,滑动可适配滚筒外部的转动部分的两侧,由传动滚筒可带动贴合带的转动并配合减震弹簧的回弹性可使得贴合带与滚筒外壁贴合,贴合以避免产生缝隙,避免外部碎末以及灰尘由缝隙进入,另一方面由传动滚筒带动贴合带进行转动可避免由于安装防尘挡圈造成转动时产生摩擦,避免摩擦产生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过程中由第一包裹外壳包裹于滚筒外部的上端,而第二包裹外壳通过转动连接轴转动并包裹于滚筒外部的下端,包裹可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并且由于转动连接轴的连接可使得防尘挡圈在携带过程中的便携性得到提升,同时在固定时,由螺栓穿过第二连接通孔并嵌入第一连接通孔内部即可完成固定,固定方式简单,并且固定的过程中可由单一一个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其中一端由转动连接轴连接,另一端由螺栓固定,安装的效率得到提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包裹外壳和第一包裹外壳内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通孔,第二限制通孔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若干个滑动槽的外部均设置有橡胶片,在连接并固定防尘挡圈时,会通过第二包裹外壳和第一包裹外壳外部的橡胶片对固定轴进行夹持,夹持可提高装置整体固定时的稳定性,避免固定位置产生缝隙,避免外部异物的进入,同时橡胶片的材质为橡胶,通过橡胶材质的橡胶片避免防尘挡圈在安装位置产生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部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包裹外壳;2、内部空腔;3、限制环;4、第二包裹外壳;5、包裹环;6、滑动限制块;7、纵向滑动腔;8、减震弹簧;9、第一限制通孔;10、收容腔;11、传动滚筒;12、贴合带;13、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转动连接轴;16、第一连接通孔;17、第二连接通孔;18、橡胶片;19、第二限制通孔;20、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包括第一包裹外壳1,第一包裹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包裹外壳4,第二包裹外壳4与第一包裹外壳1之间设置有内部空腔2,内部空腔2外部的下端设置有包裹环5,包裹环5的内部设置有收容腔10,收容腔10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滚筒11,若干个传动滚筒11与包裹环5之间转动连接,若干个传动滚筒11之间通过贴合带12传动连接,第一包裹外壳1与第二包裹外壳4的前端均设置有限制环3,且限制环3与第一包裹外壳1和第二包裹外壳4固定连接,包裹环5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制通孔9。
进一步,第一包裹外壳1和第二包裹外壳4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滑动腔7,纵向滑动腔7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8,包裹环5与纵向滑动腔7之间滑动连接,且减震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内部空腔2和包裹环5固定连接,纵向滑动腔7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限制块6,且滑动限制块6的外部与包裹环5卡槽连接,滑动限制块6的一端与第一包裹外壳1和第二包裹外壳4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8的回弹性可使得贴合带12得以完成贴合滚筒外部的两侧。
进一步,第一包裹外壳1与第二包裹外壳4之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3,第一包裹外壳1与第二包裹外壳4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4,且第二连接块14与第一连接块13之间通过转动连接轴15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连接轴15的转动连接可使得第一包裹外壳1和第二包裹外壳4的安装效率得到提升。
进一步,第一包裹外壳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17,且第二连接通孔17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包裹外壳1的内部,第二连接通孔17与第一包裹外壳1固定连接,第二包裹外壳4每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6,且第一连接通孔16的一端与第二包裹外壳4固定连接,通过螺栓穿过第二连接通孔17并嵌入第一连接通孔16内部通过螺栓完成固定。
进一步,第二包裹外壳4和第一包裹外壳1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通孔19,第二限制通孔19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片18,通过橡胶材质的橡胶片18可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密封性。
进一步,第二包裹外壳4和第一包裹外壳1内部的下端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20,且滑动槽20与橡胶片18滑动连接,通过橡胶片18收容至滑动槽20内部即可提高适配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为了避免装置包裹于滚筒外部从而造成装置与挡圈间产生摩擦以及缝隙,安装时,由两个包裹环5对滚筒外部的两侧进行包裹,包裹时,通过贴合带12与滚筒贴合,贴合并产生推力,推力的产生可使得减震弹簧8进行收容,并使得包裹环5在纵向滑动腔7内滑动,滑动可使得两个包裹环5对滚筒外部的两侧进行包裹,通过传动滚筒11的转动带动贴合带12进行移动,移动以避免产生摩擦和缝隙,为了使得装置整体的便携性以及安装效率得到提升,安装时,由第一包裹外壳1包裹于滚筒上端,第二包裹外壳4以转动连接轴15为圆心转动并包裹于滚筒下端,随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二连接通孔17并嵌入第一连接通孔16内部通过螺栓完成固定,为了防止固定位置产生滑动以及位置偏移,通过将固定板位置防止于两个第二包裹外壳4之间的第二限制通孔19,通过第二限制通孔19内部环状的橡胶材质的橡胶片18提高装置与滚筒之间的摩擦系数,同时通过橡胶片18在滑动槽20内滑动可适配不同尺寸的滚筒。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包括第一包裹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包裹外壳(4),所述第二包裹外壳(4)与第一包裹外壳(1)之间设置有内部空腔(2),所述内部空腔(2)外部的下端设置有包裹环(5),所述包裹环(5)的内部设置有收容腔(10),所述收容腔(10)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滚筒(11),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11)与包裹环(5)之间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传动滚筒(11)之间通过贴合带(1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外壳(1)和第二包裹外壳(4)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滑动腔(7),所述纵向滑动腔(7)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8),所述包裹环(5)与纵向滑动腔(7)之间滑动连接,且减震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内部空腔(2)和包裹环(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外壳(1)与第二包裹外壳(4)之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3),所述第一包裹外壳(1)与第二包裹外壳(4)之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4),且第二连接块(14)与第一连接块(13)之间通过转动连接轴(15)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外壳(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17),且第二连接通孔(17)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包裹外壳(1)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通孔(17)与第一包裹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包裹外壳(4)每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6),且第一连接通孔(16)的一端与第二包裹外壳(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裹外壳(4)和第一包裹外壳(1)外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通孔(19),所述第二限制通孔(19)的内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片(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裹外壳(4)和第一包裹外壳(1)内部的下端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滑动槽(20),且滑动槽(20)与橡胶片(18)滑动连接。
CN202220873482.1U 2022-04-15 2022-04-15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Active CN21732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3482.1U CN217321976U (zh) 2022-04-15 2022-04-15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3482.1U CN217321976U (zh) 2022-04-15 2022-04-15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1976U true CN217321976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7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3482.1U Active CN217321976U (zh) 2022-04-15 2022-04-15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2621U (zh) 一种收卷装置
CN217321976U (zh) 输送带滚筒密封防尘挡圈
DE60301949D1 (de) Exzentrisches reibrad-planetengetriebe
CN109095070A (zh) 一种链轮输送机
CN102774607A (zh) 一种可防止反转的电动滚筒
CN205873332U (zh) 同步带轮式翼轮扒谷装置
CN202063507U (zh) 一种电动滚筒
CN214454136U (zh) 一种带式给煤机皮带防护甲动力机构
CN207107666U (zh) 一种内置安装的传送带驱动设备
CN204078732U (zh) 一种组合式辊道输送设备
CN207844182U (zh) 一种链式横移输送机
CN217674878U (zh) 喂料装置的输送组件
CN206447251U (zh) 一种移动模组
CN206590447U (zh) 一种袋装肥料转运装置
CN110228683B (zh) 一种适应性传送装置
CN215363181U (zh) 一种分拣机用摩擦式传动机构
CN213770175U (zh) 一种分件组装式链轮组件
CN217349379U (zh) 一种平行托辊用的可拆卸结构
CN209411147U (zh) 90°转向装置
CN210762581U (zh) 高防护紧凑型输送结构
CN211874667U (zh) 一种大型货物运输发电装置
CN214188572U (zh) 一种用于钢丝圈缠绕设备的双动力驱动装置
RU2270151C1 (ru) При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ленточного конвейера
CN213770240U (zh) 一种双轮式平行托辊
CN210570262U (zh) 一种用于储存转运弹体的转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