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908U -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908U
CN217310908U CN202220350120.4U CN202220350120U CN217310908U CN 217310908 U CN217310908 U CN 217310908U CN 202220350120 U CN202220350120 U CN 202220350120U CN 217310908 U CN217310908 U CN 217310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d
fixing
operation bod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501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凤
李美妮
聂晓静
韩玉婷
沈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3501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包括操作体,床板一与床板二,推动结构,翻转结构,支架;所述操作台包括: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所述主操作体内设置有推动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一一;所述支架将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设置带有调节结构的输液杆,所述支架是上还设置有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支撑结构,所述床板一与床板二分别与推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之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同步运转。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背景技术
临床上一些患者在卧床时多为仰卧位,但在治疗时需要进行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的翻身,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现临床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时需要通过人力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且翻身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患者带有气管插管,再翻转的过程中易造成插管的脱落;另外患者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容易使眼压增高,并且长时间的俯卧位易造成压疮的产生;一些偏瘫患者在做不同的体位治疗时,由于病床面积较小,患者易出现掉床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包括操作体,床板一与床板二,推动结构,翻转结构,支架;所述操作台包括: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所述主操作体内设置有推动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一;所述支架将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设置带有调节结构的输液杆,所述支架是上还设置有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支撑结构,所述床板一与床板二分别与推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之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同步运转。
进一步,所述主操作体内设置有翻转腔与放置腔,且翻转腔第一端与放置腔互通。
进一步,所述翻转腔内设置有环形轨道,且环形轨道沿翻转腔内壁设置,通过设置环形轨道实现对辅助组件在进行翻转时进行限位,并保证辅助组件在翻转时保持翻转轴心不发生偏移。
进一步,所述环形轨道数量优选为两条,且环形轨道之间的最大距离不会超过辅助组件顶部纵向长度。
进一步,所述辅助组件一设置在翻转腔内,辅助组件左侧壁顶部与底部和右侧壁顶部与底部的四条边棱,各设置与环形轨道数量相同的转轮;转轮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段的直径;通过设置转轮实现辅助组件在翻转腔内进行旋转运动,减少辅助组件旋转时的摩擦力,保持辅助旋转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所述辅助组件内设置有电机腔;电机腔第一端面设置有托板,第二端面设置有开口槽,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进一步,所述电机腔内设置实现床板一与床板二进行镜像运动的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滚珠丝杠、电动机一、同步带一、移动块一及移动块二;所述电动机一设置在托板上,且电动机一的输出轴一垂直于托板;所述滚珠丝杠第一端连接电机腔顶部,第二端连接电机腔底部;滚珠丝杠上设置旋向不同导程一与导程二,所述移动块一与移动块二粉被设置在导程一与导程二上;所述同步带一连接电动机一与滚珠丝杠;通过此设置实现床板一与床板二进行镜像移动,在通过翻转结构实现床板一与床板二之间上下位置的变动。
进一步,设置卡托一将电动机一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电动机一在运转时发生移位。
进一步,所述滚珠丝杠的导程一的第一端与导程二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中间段,且滚珠丝杠的中心线一与开口槽的中心线二在横向平面中平行;通过此设置保证床板一与床板二不会发生偏重。
进一步,所述电动机输出端设置有辅助套,辅助套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为限位板,且辅助套中间部分与所述滚珠丝杠中间段均设置啮齿一,同步带一内壁设置与啮齿一啮合的啮齿二;通知此设置保证电动机一与滚珠丝杠之间的转速同步,同时保护同步带一不会脱离与辅助套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滚珠丝杆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电机腔连接处设置轴承,此设置实现滚珠丝杠的定点旋转。
进一步,所述电机腔的第二端面还设置有限位凸起,移动块一与移动块二上设置有限位卡槽,通过此设置对移动块一与移动块二进行限位,实现移动块一与移动块二沿滚珠丝杆垂直移动。
进一步,所述移动块一及移动块二设置伸出轴,伸出轴通过开口槽伸出至辅助组件外,在床板一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设置连接孔一,床板二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设置连接孔二,通过伸出轴实现与移动块一与床板一的连接,移动块二与床板二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翻转腔第二端设置保护板,保护板设置与辅助组件相同的贯穿口,且沿保护板周边设置滑动槽;实现保护板随辅助组件转动,同时保护板能够防止患者头部与脚部在器械运转时受到伤害。
进一步,所述翻转结构设置在放置腔内,且辅助组件第一端面外壁设置与翻转结构连接的固定轴;通过此设置实现翻转结构带动辅助组件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翻转结构包括:电动机二,同步带二;所述电动机二设置在放置腔的底面;所述同步带二将电动机二的输出轴二与固定轴进行连接;通过此设置实现电动机二带动辅助组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患者有仰卧位向俯卧位转变。
进一步,设置卡托二对电动机二进行固定,防止电动机二在运转时发生晃动。
进一步,所述副操作体与主操作体为镜像设置,能够保整床板一与床板二在镜像移动与翻转时的平稳性,不会发生一侧偏重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之间使用支架连接,支架设置有连接处与两块尺寸相同的空白处,分别对应患者的头部与脚部,为患者俯卧位时预留插管放置空间。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连接处高度与支架两侧相差一个床板一的高度,且支架连接处底部与支架两侧底部在同一平面重合。
进一步,所述支架两侧设置有可折叠的护栏;并设置容纳折叠后护栏的容置槽。
进一步,所述护栏包括: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杆一为矩形体,且长度不会超过支架两侧长度;所述支撑杆二设置为多个,支撑杆二第一端与支撑杆一连接,第二端连接至容置槽内;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杆一第一端与支撑杆二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复位弹簧一、限位板、固定组件一、固定组件二;所述限位板分为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并在内壁设置卡紧凸起,固定组件一设置在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之间,且通过卡紧凸起进行限位,实现垂直移动;所述固定组件一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固定凸起,且底部固定凸起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支撑杆二上,固定组件二设施有与固定凸起直径相同的通孔一;所述复位弹簧一设置在固定组件一的顶部;通过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掉床问题;且能够进行折叠收纳护栏不会妨碍护理医师的护理操作。
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腿部支撑板,并设置旋钮底座收纳至支架底部,用于将患者腿部抬起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腿部支撑板分为腿部支撑板一与腿部支撑板二,腿部支撑板一与腿部支撑板二之间通过扣锁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扣锁防止腿部支架一与腿部支架二对患者腿部完成支撑,以及腿部支撑板一与腿部支撑板二收纳后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主操作体左侧设置调节腔,调节腔内设置调节底座,带有可调节长度的输液杆固定设置在调节底座上,通过此设置能够根据脑室引流患者情况灵活调节输液杆角度,达到最佳引流角度。
进一步,调节底座包括:复位弹簧二,调节转轮,固定齿板;所述复位弹簧二设置在调节腔内,且复位弹簧第一端与调节转轮连接;所述固定齿板设置在调节腔第一端,固定齿板中点处设置有通孔二,所述调节转轮第一端面设置与固定齿板相啮合的啮齿,调节转轮第一端面还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直径与通孔二相同;当下压连接轴时,复位弹簧二压紧,调节转轮脱离与固定齿板的啮合,转动连接轴实现角度的调整;调节后,松开连接轴复位弹簧二回弹,实现调节后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矩形段,防止连接时出现滑丝。
进一步,所述输液杆与连接轴连接,并通过矩形段防止在角度调节过程中出现滑丝现象。
进一步,所述输液杆由多个套管组成,且套管之间的直径逐级缩小,实现输液杆长度的可调。
进一步,所述床板一上设置有插管槽口,当患者为俯卧位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气管插管。
进一步,所述插管槽口周边设置有防压疮气囊,能够防止患者在长时间为俯卧位面部出现压疮,同时防压疮气囊还能够减缓患者眼部压力。
进一步,所述床板一和床板二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包括:头部固定带、躯干固定带、手臂固定带、腿部固定带。
进一步,各条固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且各条固定带上还设置有连接扣;通过此设置保证患者在翻转时不会出现掉落问题。
进一步,所述主操作体右侧设置有控制模块,且支架的左侧内部或右侧内部设置有过线孔,通过过线孔将辅助组件一与辅助组件二进行线路连接,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线路连接,通过此设置实现主操台与副操作体之间同步运转,完成患者的翻身操作。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控器及操作键,操作键包括:电源键、控制辅助组件一与辅助组件二带动床板一与床板二进行垂直移动的抬升键与下降键、控制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实现患者翻转的翻转键。
进一步,所述电动机一与电动机二可使用伺服电机或减速电机,防止运转时速度过快对患者造成伤害。
进一步,所述主操作体设置电源接头,通过电源接头外接电源为辅助组件一与辅助组件二和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进行供电。
使用时:首先将患者以仰卧位或俯卧位放置于床板一上,通过使用固定带将患者进行限位固定;使用电源接头外接电源,按动电源键,启动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按动抬升键使床板一与床板二向中聚拢;由于滚珠丝杠设置有中间段,能够防止对患者造成挤压;聚拢后,再通过按动翻转键使床板一与床板二绕固定轴为原点做翻转,翻转后床板一与床板二上下位置调换,松开固定带实现患者从床板一转至到床板二上,实现仰卧位到俯卧位的体位转换;按动下降键实现床板一与床板二的镜像运动,使床板二回位至支架上;当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脑室引流时,可将主操作体左侧的可调节输液杆抽出,当进行脑室引流时,可通过按压调节底座实现输液杆角度的调整;当患者腿部需要进行抬高时,可使用腿部支撑板将患者的腿部进行垫起抬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辅助组件以及翻转结构实现患者由仰卧位到俯卧位的体位转变,节省了护理医师的人力劳动,减少了翻身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在床板一与床板二上设置的插管槽口及防压疮气囊,能够防止影响患者的气管插管,防压疮气囊能够防止长时间为俯卧位面部出现压疮,同时防压疮气囊还能够减缓患者眼部压力;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护栏,能够保护患者不会出现掉床问题,同时不会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治疗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右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操作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操作体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操作体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床板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护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护栏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护栏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腿部支撑板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底座示意图;
图中,1、主操作体;11、辅助组件;111、电机腔;1111、电动机一;112、滚珠丝杠;113、同步带一;114、移动块一;1141、伸出轴;115、移动块二; 116、托板、117、开口槽;118、转轮;119、固定轴;12、翻转腔;121、环形轨道;13、放置腔;131、电动机二;132、同步带二;14、保护板;15、副操作体;2、支架;21、护栏;211、支撑杆一;212、支撑杆二;23、复位弹簧;24、限位板;25、固定组件一;26、固定组件二;27、腿部支撑板一;28、腿部支撑板二;29、扣锁;3、调节腔;31、调节转轮;32、输液杆;4、床板一;41、插管槽口;42、防压疮气囊;43、头部固定带;44、躯干固定带;45、手臂固定带; 46、腿部固定带;47、床板二;5、控制模块;51、电源键;52、抬升键;53、下降键;54、翻转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包括操作台,床板一4与床板二47;所述操作台包括:主操作体1与副操作体15;所述主操作体1内设置有辅助组件11一;所述主操作体1内还设置有翻转结构一;所述翻转结构一与所述辅助组件11二连接;所述副操作体15内设置与辅助组件11一相同的辅助组件11二;所述副操作体15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翻转结构一相同的翻转结构二,且所述翻转结构二与所述辅助组件11二连接;所述床板一4的第一端与辅助组件11一连接,第二端与辅助组件11二连接;所述床板二47与床板一4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床板一4与床板二47始终保持平行;所述主操作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5;主操作体1与副操作体15之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同步运转。
实施例2
参考图4—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主操作体1进行设置,主操作体1内设置有翻转腔12与放置腔13,且翻转腔12第一端与放置腔13互通。
翻转腔12内设置有环形轨道121,且环形轨道121沿翻转腔12内壁设置,通过设置环形轨道121实现对辅助组件11在进行翻转时进行限位,并保证辅助组件11在翻转时保持翻转轴心不发生偏移。
环形轨道121数量优选为两条,且环形轨道1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不会超过辅助组件11顶部纵向长度。
实施例3
参考图2—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辅助组件11一进行设置,辅助组件11 一设置在翻转腔12内,辅助组件11左侧壁顶部与底部和右侧壁顶部与底部的四条边棱,各设置与环形轨道121数量相同的转轮118;转轮118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段的直径;通过设置转轮118实现辅助组件11在翻转腔12内进行旋转运动,减少辅助组件11旋转时的摩擦力,保持辅助旋转时的平稳性。
辅助组件11内设置有电机腔111;电机腔111第一端面设置有托板,第二端面设置有开口槽,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电机腔111内设置实现床板一4与床板二47进行镜像运动的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滚珠丝杠112、电动机一1111、同步带一113、移动块一114及移动块二115;所述电动机一1111设置在托板上,且电动机一1111的输出轴一垂直于托板;所述滚珠丝杠112第一端连接电机腔111顶部,第二端连接电机腔111 底部;滚珠丝杠112上设置旋向不同导程一与导程二,所述移动块一114与移动块二115粉被设置在导程一与导程二上;所述同步带一113连接电动机一1111 与滚珠丝杠112;通过此设置实现床板一4与床板二47进行镜像移动,在通过翻转结构实现床板一4与床板二47之间上下位置的变动。
设置卡托一将电动机一1111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电动机一1111在运转时发生移位。
滚珠丝杠112的导程一的第一端与导程二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中间段,且滚珠丝杠112的中心线一与开口槽的中心线二在横向平面中平行;通过此设置保证床板一4与床板二47不会发生偏重。
电动机输出端设置有辅助套,辅助套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为限位板24,且辅助套中间部分与所述滚珠丝杠112中间段均设置啮齿一,同步带一113内壁设置与啮齿一啮合的啮齿二;通知此设置保证电动机一1111与滚珠丝杠112之间的转速同步,同时保护同步带一113不会脱离与辅助套的连接。
滚珠丝杆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电机腔111连接处设置轴承,此设置实现滚珠丝杠112的定点旋转。
电机腔111的第二端面还设置有限位凸起,移动块一114与移动块二115上设置有限位卡槽,通过此设置对移动块一114与移动块二115进行限位,实现移动块一114与移动块二115沿滚珠丝杆垂直移动。
移动块一114及移动块二115设置伸出轴1141,伸出轴1141通过开口槽伸出至辅助组件11外,在床板一4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设置连接孔一,床板二47 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设置连接孔二,通过伸出轴1141实现与移动块一114与床板一4的连接,移动块二115与床板二47的连接。
实施例4
参考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翻转腔12及翻转结构进行设置,翻转腔 12第二端设置保护板14,保护板14设置与辅助组件11相同的贯穿口,且沿保护板14周边设置滑动槽;实现保护板14随辅助组件11转动,同时保护板14能够防止患者头部与脚部在器械运转时受到伤害。
翻转结构设置在放置腔13内,且辅助组件11第一端面外壁设置与翻转结构连接的固定轴119;通过此设置实现翻转结构带动辅助组件11进行转动。
翻转结构包括:电动机二131,同步带二132;所述电动机二131设置在放置腔13的底面;所述同步带二132将电动机二131的输出轴二与固定轴119进行连接;通过此设置实现电动机二131带动辅助组件1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患者有仰卧位向俯卧位转变。
设置卡托二对电动机二131进行固定,防止电动机二131在运转时发生晃动。
副操作体15与主操作体1为镜像设置,能够保整床板一4与床板二47在镜像移动与翻转时的平稳性,不会发生一侧偏重的情况。
实施例5
参考图1—3及8—1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支架2进行设置,主操作体1 与副操作体15之间使用支架2连接,支架2设置有连接处与两块尺寸相同的空白处,分别对应患者的头部与脚部,为患者俯卧位时预留插管放置空间。
支架2的连接处高度与支架2两侧相差一个床板一4的高度,且支架2连接处底部与支架2两侧底部在同一平面重合。
支架2两侧设置有可折叠的护栏21;并设置容纳折叠后护栏21的容置槽。
护栏21包括:支撑杆一211、支撑杆二212、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杆一211 为矩形体,且长度不会超过支架2两侧长度;所述支撑杆二212设置为多个,支撑杆二212第一端与支撑杆一211连接,第二端连接至容置槽内;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杆一211第一端与支撑杆二212的连接处。
固定结构包括:复位弹簧23一、限位板24、固定组件一25、固定组件二 26;所述限位板24分为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并在内壁设置卡紧凸起,固定组件一25设置在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之间,且通过卡紧凸起进行限位,实现垂直移动;所述固定组件一25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固定凸起,且底部固定凸起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支撑杆二212上,固定组件二26设施有与固定凸起直径相同的通孔一;所述复位弹簧23一设置在固定组件一25的顶部;通过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掉床问题;且能够进行折叠收纳护栏21不会妨碍护理医师的护理操作。
支架2在患者脚步一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板,并设置旋钮底座收纳至支架2 底部,用于将患者腿部抬起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腿部支撑板分为腿部支撑板一27与腿部支撑板二28,腿部支撑板一27与腿部支撑板二28之间通过扣锁29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扣锁29防止腿部支架2 一与腿部支架2二对患者腿部完成支撑,以及腿部支撑板一27与腿部支撑板二 28收纳后的固定。
实施例6
参考图12—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输液杆32进行设置,主操作体1左侧设置调节腔3,调节腔3内设置调节底座,带有可调节长度的输液杆32固定设置在调节底座上,通过此设置能够根据脑室引流患者情况灵活调节输液杆32 角度,达到最佳引流角度。
调节底座包括:复位弹簧23二,调节转轮31,固定齿板;所述复位弹簧23 二设置在调节腔3内,且复位弹簧23第一端与调节转轮31连接;所述固定齿板设置在调节腔3第一端,固定齿板中点处设置有通孔二,所述调节转轮31第一端面设置与固定齿板相啮合的啮齿,调节转轮31第一端面还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直径与通孔二相同;当下压连接轴时,复位弹簧23二压紧,调节转轮 31脱离与固定齿板的啮合,转动连接轴实现角度的调整;调节后,松开连接轴复位弹簧23二回弹,实现调节后的固定。
连接轴设置有矩形段,防止连接时出现滑丝。
输液杆32与连接轴连接,并通过矩形段防止在角度调节过程中出现滑丝现象。
输液杆32由多个套管组成,且套管之间的直径逐级缩小,实现输液杆32 长度的可调。
实施例7
参考图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床板一4及床板二47进行设置,床板一4 上设置有插管槽口41,当患者为俯卧位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气管插管。
插管槽口41周边设置有防压疮气囊42,能够防止患者在长时间为俯卧位面部出现压疮,同时防压疮气囊42还能够减缓患者眼部压力。
床板一4和床板二47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包括:头部固定带43、躯干固定带44、手臂固定带45、腿部固定带46。
各条固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且各条固定带上还设置有连接扣;通过此设置保证患者在翻转时不会出现掉落问题。
实施例8
参考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控制模块5进行设置,主操作体1右侧设置有控制模块5,且支架2的左侧内部或右侧内部设置有过线孔,通过过线孔将辅助组件11一与辅助组件11二进行线路连接,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线路连接,通过此设置实现主操台与副操作体15之间同步运转,完成患者的翻身操作。
控制模块5包括:中控器及操作键,操作键包括:电源键51、控制辅助组件11一与辅助组件11二带动床板一4与床板二47进行垂直移动的抬升键52与下降键53、控制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实现患者翻转的翻转键54。
电动机一1111与电动机二131可使用伺服电机或减速电机,防止运转时速度过快对患者造成伤害。
主操作体1设置电源接头,通过电源接头外接电源为辅助组件11一与辅助组件11二和翻转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二进行供电。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包括,操作体,床板一与床板二,推动结构,翻转结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包括: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所述主操作体内设置有推动结构一与翻转结构一;所述支架将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设置带有调节结构的输液杆,所述支架是上还设置有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支撑结构,所述床板一与床板二分别与推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主操作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之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同步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操作体与副操作体之间使用支架连接,支架设置有连接处与两块尺寸相同的空白处,分别对应患者的头部与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高度与支架两侧相差一个床板一的高度,且支架连接处底部与支架两侧底部在同一平面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侧设置有可折叠的护栏;并设置容纳折叠后护栏的容置槽;所述护栏包括: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杆一为矩形体,且长度不会超过支架两侧长度;所述支撑杆二设置为多个,支撑杆二第一端与支撑杆一连接,第二端连接至容置槽内;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杆一第一端与支撑杆二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复位弹簧一、限位板、固定组件一、固定组件二;所述限位板分为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并在内壁设置卡紧凸起,固定组件一设置在限位板一与限位板二之间,且通过卡紧凸起进行限位,实现垂直移动;所述固定组件一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固定凸起,且底部固定凸起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支撑杆二上,固定组件二设施有与固定凸起直径相同的通孔一;所述复位弹簧一设置在固定组件一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腿部支撑板,并设置旋钮底座收纳至支架底部;所述腿部支撑板分为腿部支撑板一与腿部支撑板二,腿部支撑板一与腿部支撑板二之间通过扣锁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操作体左侧设置调节腔,调节腔内设置调节底座,带有可调节长度的输液杆固定设置在调节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调节底座包括:复位弹簧二,调节转轮,固定齿板;所述复位弹簧二设置在调节腔内,且复位弹簧第一端与调节转轮连接;所述固定齿板设置在调节腔第一端,固定齿板中点处设置有通孔二,所述调节转轮第一端面设置与固定齿板相啮合的啮齿,调节转轮第一端面还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直径与通孔二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矩形段;所述输液杆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输液杆由多个套管组成,且套管之间的直径逐级缩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一上设置有插管槽口,所述插管槽口周边设置有防压疮气囊;所述床板一和床板二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包括:头部固定带、躯干固定带、手臂固定带、腿部固定带;各条固定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且各条固定带上还设置有连接扣。
CN202220350120.4U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Active CN217310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0120.4U CN217310908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0120.4U CN217310908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908U true CN217310908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50120.4U Active CN217310908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9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0490A (zh) * 2024-03-11 2024-04-12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负压引流用翻身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0490A (zh) * 2024-03-11 2024-04-12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负压引流用翻身床
CN117860490B (zh) * 2024-03-11 2024-05-31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负压引流用翻身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10908U (zh) 一种具有多种辅助功能的翻转床
CN108403371B (zh) 一种儿童腰椎体位固定床的工作方法
CN212346952U (zh) 一种防坠落的儿科病床
CN114209516A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多功能翻转床
CN113576782A (zh) 一种精神科患者护理用床
CN108371601A (zh) 一种医用急救手术床
CN209899877U (zh)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神经外科护理托架
CN207545404U (zh) 一种肢体悬吊器
CN206453931U (zh) 一种带有血液成像仪的护理装置
CN213607611U (zh)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内科护理用病床
CN108578155A (zh) 一种用于急诊科的多功能医疗床
CN215132385U (zh) 一种骨外科用多功能护理架
CN21151244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临床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
CN209596120U (zh) 一种护理支架
CN217660476U (zh) 改良式手术室用患者转移装置
CN112690967A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的多功能护理床
CN211633957U (zh) 一种病人运转用辅助设备
CN110236821A (zh) 一种妇产科用带有婴儿床的妇产科病床
CN215994417U (zh) 一种新型小儿骨科牵引架
CN214858438U (zh) 一种精神科临床用患者防护装置
CN215839786U (zh) 一种股骨骨折牵引装置
CN220860333U (zh) 一种颈部制动枕
CN215739942U (zh) 一种小儿外科术后创口保护器
CN219941115U (zh) 一种腿部护理托架
CN217339187U (zh) 一种手术局部防压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