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7255U -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7255U
CN217307255U CN202220258516.6U CN202220258516U CN217307255U CN 217307255 U CN217307255 U CN 217307255U CN 202220258516 U CN202220258516 U CN 202220258516U CN 217307255 U CN217307255 U CN 217307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unit
power supply
temperature sensing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85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85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7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7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7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其包括限流模块、耦合模块和过温保护模块形成的输出反馈电路,其中,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开关单元和温度感测单元,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用于检测被测元器件的温度,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根据比较单元的输出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进而控制该输出反馈电路的通断。当开关单元断开时,耦合模块无电流输入,导致与耦合模块连接的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开路,从而触发电源控制芯片启动开环保护功能,进入保护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高,手机等带电池产品的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搭配使用的开关电源功率也越来越高,电源内部元器件温升问题不容忽视。过高的元器件温度可能造成电源失效损坏,存在烫伤用户甚至起火、爆炸等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电源中加入过温保护电路,将元器件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常见的开关电源控制芯片一般都会集成过温、开环、短路等各种保护功能,但其过温保护功能往往局限性较大。
图1为典型AC-DC电源电路原理框图,电源控制芯片在初级电路,虽然电源控制芯片一般具有内置或外置过温保护功能,但由于初次级隔离要求、PCB布局和走线困难等因素,只能对芯片自身或其他初级电路的元器件进行过温保护,而无法直接对次级输出电路的元器件进行过温保护。
为了实现对电源电路中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申请号为CN201621404980.2 的专利申请提出一种过温保护方案,该方案在输出路径上串联一个继电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闭状态以控制输出的导通与关断,通过热敏电阻NTC和串联电阻分压,在过温时NTC阻值下降,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使MOS管导通,从而使继电器开关断开,以实现原次级输出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然而,该方案在输出路径加入输出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增加了电路复杂度、降低可靠性,并且明显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其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过温保护电路,以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耦合模块和过温保护模块,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所述耦合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开关单元和温度感测单元;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具有电信号输出端、接地端和用于接入直流电源信号的供电端;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电压源,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
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耦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其包括限流模块、耦合模块和过温保护模块形成的输出反馈电路,其中,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开关单元和温度感测单元,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温度,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单元的输出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从而控制该输出反馈电路的通断。当开关单元断开时,耦合模块无电流输入,导致与耦合模块连接的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开路,从而触发电源控制芯片启动开环保护功能,进入保护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电路简单且成本低,可靠性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过温保护电路,能在电源电路中的元器件温度过高时,控制电压输出反馈电路的通断,并复用电源控制芯片的开环保护功能和反馈电路已有元器件,而不需要控制芯片外置过温保护引脚和独立耦合元件,即能实现对开关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尤其适用于保护输入输出隔离时的次级输出元件,电路简单且成本低,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典型AC-DC电源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温保护电路。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限流模块1、耦合模块2和过温保护模块3,所述限流模块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Vout,所述限流模块 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2的第一端,所述耦合模块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所述耦合模块2的输出端用于接入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包括比较单元32、开关单元31和温度感测单元33;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3具有电信号输出端、接地端和用于接入直流电源信号Vcc的供电端;所述比较单元32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电压源Vref,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3的电信号输出端;
所述比较单元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3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31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2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单元31的第二端接地。
示例性的,所述限流模块1可以为限流电阻。所述耦合模块2可以为光电耦合器或数字隔离器。
具体的,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3可用于检测电源电路中初级电路或次级电路中的元器件温度。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温度感测单元33与次级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连接,以实现对电源电路次级电路的输出元件的过温保护功能。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温度感测单元33与初级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连接,以实现对电源电路初级电路的输出元件的过温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其包括限流模块1、耦合模块2 和过温保护模块3形成的输出反馈电路,其中,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包括比较单元32、开关单元31和温度感测单元33,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3用于检测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温度,所述比较单元32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33的电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Vref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单元32的输出控制开关单元31的通断状态,从而控制该输出反馈电路的通断。当开关单元31断开时,耦合模块2无电流输入,导致与耦合模块2连接的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开路,从而触发电源控制芯片启动开环保护功能,进入保护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电路简单且成本低,可靠性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一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过温保护模块3还包括第一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单元3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31的控制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在所述比较单元32和所述开关单元31之间设置第一电阻R2,其中,可以根据比较单元32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值适应性调整第一电阻R2的阻值,从而实现对开关单元31的驱动电流和开关速度的调节,并能够抑制噪声。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三,其电路原理图可参见图4。其中,所述比较单元采用比较器U3。则所述比较器U3的正相输入端即为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即为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耦合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U2。
其中,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TR1和分压电阻R4组成的串联支路;
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串联支路中的分压电阻R4和热敏电阻TR1的公共节点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二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用热敏电阻TR1作为感温元件,热敏电阻TR1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热敏电阻TR1包括两类,一类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另一类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Q1和基准电压源D1;所述基准电压源D1 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D1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 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Q1为N沟通MOS管,所述N沟道MOS管的栅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N沟道MOS管的源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 的输出端,所述N沟道MOS管的漏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热敏电阻TR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输出端Vout、限流电阻R1、光电耦合器U2 和开关单元形成输出反馈电路。其中,当被测元器件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较高,导致比较器U3正相输入端接入的温度感测单元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源电压Vref,比较器U3输出高电平,开关管Q1导通,输出反馈电路仍处于连接状态,过温保护电路部分对于整个系统无明显影响;当被测元器件的温度逐渐升高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逐渐降低直至比较器U3正相输入端接入的温度感测单元的电压小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比较器U3输出低电平,从而导致开关管Q1断开,进而导致输出反馈电路断开,光电耦合器U2无电流输入,导致与光电耦合器U2连接的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开路,从而触发电源控制芯片启动开环保护功能,进入保护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四,其电路原理图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二电阻R3用于防止开关单元误导通。具体的,由于开关单元关断时,可能会存在漏电流,导致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比较单元输出的漏电流等进行缓慢充电,从而触发误导通。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热敏电阻TR1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 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具体的,当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温度升高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升高,则分压电阻R4分到的电压变小,当前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电压也随之变小,比较器U3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电压Vref,导致开关管Q1断开,进而导致输出反馈电路断开,实现过温保护功能。
实施例六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关管Q1为NPN三极管;则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即为所述开关管 Q1的输出端。
实施例七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关管Q1为NPN三极管;则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即为所述开关管 Q1的输出端。
实施例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八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或,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可以理解的是,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类似,而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类似,这里不作过多的赘述。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Q1和基准电压源D1;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源D1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D1的阳极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管Q1为P沟通MOS管,所述P沟道MOS管的栅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P沟道MOS管的源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的输入端,所述P沟道MOS管的漏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热敏电阻TR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工作原理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输出端Vout、限流电阻R1、光电耦合器U2 和开关单元形成输出反馈电路。当被测元器件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较高,比较器U3正相输入端接入的温度感测单元的电压小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源电压Vref,比较器U3输出低电平,开关管Q1导通,输出反馈电路仍处于连接状态,过温保护电路部分对于整个系统无明显影响;当被测元器件的温度逐渐升高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逐渐降低,而温度感测单元的电压逐渐升高,直至比较器U3正相输入端接入的温度感测单元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Vref,比较器U3输出高电平,从而导致开关管Q1 断开,进而导致电流回路断开,光电耦合器U2无电流输入,导致与光电耦合器 U2连接的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开路,从而触发电源控制芯片启动开环保护功能,进入保护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的过温保护功能。
实施例十
参见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中,所述第二电阻R3用于防止开关单元误导通。具体的,由于开关单元关断时,可能会存在漏电流,导致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比较单元输出的漏电流等进行缓慢放电,从而触发误导通。
实施例十一
参见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所述热敏电阻TR1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具体的,当电源电路中的被测元器件温度升高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升高,当前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电压也随之变高,直至比较器U3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源电压Vref,导致开关管Q1断开,进而导致输出反馈电路断开,实现过温保护功能。
实施例十二
参见图12,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十二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关管Q1为PNP三极管;则所述 PNP三极管的基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十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效果类似,这里不再做过多的赘述。
实施例十三
参见图13,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的过温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十三与实施例十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关管Q1为PNP三极管;则所述 PNP三极管的基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即为所述开关管Q1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十一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效果类似,这里不再做过多的赘述。
实施例十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或,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四的工作原理和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作过多的赘述。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上述第一方面的过温保护电路,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过温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中部分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温保护电路,其包括了开关管Q1,电阻R5、电阻R6,比较器U3,分压电阻R7,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TR1,各电路元件的连接关系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介绍,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图14中除过温保护电路(即虚线框部分)为现有的开关电源反馈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光电耦合器U2、基准电压源D1、上偏电阻R3、下偏电阻R4、反馈补偿网络C2、R3。由图14可以看出,其通过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TR1检测次级电路输出元件温度,控制比较器U3输出进而控制开关管Q1的开关状态,可以在输出元件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断开输出反馈环路,进而通过控制芯片开环保护功能实现输出次级电路元件的过温保护功能,其不需要控制芯片外置过温保护引脚和独立耦合元件,电路简单且成本低,可靠性好。
特别的,当电路输入输出无隔离要求时,温度感测元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TR1可以置于电路中任意高温元件附近位置,包括初级电路部分,从而实现对整个电路的过温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限流模块、耦合模块和过温保护模块,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所述耦合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入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
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单元、开关单元和温度感测单元;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具有电信号输出端、接地端和用于接入直流电源信号的供电端;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电压源,第二输入端接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
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和基准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源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则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即为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即为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即为NPN三极管的发射极;
或,所述开关管为N沟通MOS管,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即为N沟道MOS 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即为N沟道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即为N沟道MOS管的源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和分压电阻组成的串联支路;
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串联支路中的分压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公共节点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二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或,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或,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和基准电压源;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的阳极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PNP三极管;则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即为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即为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即为NPN三极管的集电极;
或,所述开关管为P沟通MOS管,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即为P沟道MOS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即为P沟道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即为P沟道MOS管的漏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和分压电阻组成的串联支路;
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串联支路中的分压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公共节点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串联支路的第二端即为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或,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接地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接地;
或,所述温度感测单元包括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分压电阻,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具有正电源端、电信号输出端和负电源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供电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5.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保护电路,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耦合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
CN202220258516.6U 2022-02-08 2022-02-08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Active CN217307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516.6U CN217307255U (zh) 2022-02-08 2022-02-08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516.6U CN217307255U (zh) 2022-02-08 2022-02-08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7255U true CN217307255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8516.6U Active CN217307255U (zh) 2022-02-08 2022-02-08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7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8208A (zh) * 2023-03-13 2023-10-24 无锡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开关、集成电路芯片、芯片产品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8208A (zh) * 2023-03-13 2023-10-24 无锡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开关、集成电路芯片、芯片产品和汽车
CN116938208B (zh) * 2023-03-13 2024-02-13 无锡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开关、集成电路芯片、芯片产品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5346B2 (en)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protection method
US20030184266A1 (en) Inrush current suppressing device
US11329477B2 (en) Direct-current voltage supply circuit
CN217307255U (zh) 过温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电路
CN209462021U (zh) 一种防反接防过压保护装置、耳机及usb充电装置
CN114256939A (zh) 过放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和电子设备
CN112134257B (zh) 一种直流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KR100608709B1 (ko) 휴대폰의 배터리 보호회로
CN210092865U (zh) 一种开关电源过温保护电路
CN110417087B (zh) 一种充电芯片
KR101452771B1 (ko) 온도감응회로,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과열방지장치
KR100763772B1 (ko) 방수 기능을 갖는 휴대 전자제품용 배터리
CN114243870B (zh) 过放保护电路、电池保护板和电子设备
CN216390485U (zh) 一种过温保护电路与电器设备
CN110120691A (zh) 一种充电底座
CN207074996U (zh) 接口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8955345U (zh) 一种具有过温保护的usb接口
CN210867170U (zh) 输入交流电压欠压和过压保护电路
CN108733122B (zh) 数字输出电路及工业控制设备
CN111934668A (zh) 一种数字量输入电路及设备
CN220382451U (zh) 充电线和拍摄设备
CN217332610U (zh) 电压检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及系统
CN219372065U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终端
CN218386791U (zh) 一种温度保护电源电路
CN219394443U (zh) 充电保护电路与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