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4077U -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4077U
CN217304077U CN202221267269.2U CN202221267269U CN217304077U CN 217304077 U CN217304077 U CN 217304077U CN 202221267269 U CN202221267269 U CN 202221267269U CN 217304077 U CN217304077 U CN 217304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pperstick
measuring scale
groove
measur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72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天保
余训南
洪敏�
巢啟业
徐科
苏正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nghu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ghu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ghu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ghu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12672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4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4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4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地下河所处环境不适用于大型测量设备进入,不方便对地下河深度进行测量的问题,包括第一测量尺,所述第一测量尺的背面设有第二测量尺,第二测量尺的背面设有第三测量尺,第一测量尺的外侧、第二测量尺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的外侧设有测量组件,第一测量尺与第二测量尺之间和第二测量尺与第三测量尺之间均安装有转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转回,将浮块重新套入到第一测量尺、第二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的外侧,在限位槽和限位条的卡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测量尺、第二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保持收卷状态,方便携带测量。

Description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勘探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与地表水有显著区别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补给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里、在组成地壳物质的空隙中储存的水,而地下水的源头一般在地下河中,地质学家在进行地质检测时,需要对地下河深度进行测量。
由于地下河所处环境不适用于大型测量设备进入,从而不方便对地下河深度进行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地下河所处环境不适用于大型测量设备进入,不方便对地下河深度进行测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尺,所述第一测量尺的背面设有第二测量尺,第二测量尺的背面设有第三测量尺,第一测量尺的外侧、第二测量尺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的外侧设有测量组件,第一测量尺与第二测量尺之间和第二测量尺与第三测量尺之间均安装有转动组件,第一测量尺的表面、第二测量尺的表面和第三测量尺的表面均设有刻度;
测量组件包括对称安装于第一测量尺上下两侧、第二测量尺上下两侧、第三测量尺上下两侧的限位条,第一测量尺的外侧、第二测量尺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的外侧套接有浮块,浮块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等距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条滑动连接,限位槽的个数多于限位条的个数,浮块的顶端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测量尺一端、第二测量尺两端和第三测量尺一端的安装单元,安装单元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单元。
优选的,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对称开设于第一测量尺一端、第二测量尺两端和第三测量尺一端的转动槽,转动槽的内部开设有轴槽,轴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尺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一侧安装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量尺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安装于转动槽内部的转板,上下两个转板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与轴槽转动连接,两个相邻的转板之间安装有连接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转板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相适配,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的内部插接有卡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转回,将浮块重新套入到第一测量尺、第二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的外侧,在限位槽和限位条的卡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测量尺、第二测量尺和第三测量尺保持收卷状态,方便携带测量;
(2)、该新型通过第一测量尺、第二测量尺、第三测量尺保持一条直线后,将配重块的底端与河底接触,浮块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上,保持浮块与水面平行进行读数,此时设备整体与水面垂直,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测量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测量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测量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卡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测量尺;2、第二测量尺;3、第三测量尺;4、测量组件;401、限位条;402、浮块;403、限位槽;404、把手;5、转动组件;501、安装单元;5011、转动槽;5012、轴槽;5013、第一卡槽;502、连接单元;5021、转板;5022、连接板;5023、第二卡槽;5024、转轴;503、卡杆;6、第一限位板;7、配重块;8、第二限位板;9、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由图1-图7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测量尺1,第一测量尺1的背面设有第二测量尺2,第二测量尺2的背面设有第三测量尺3,第一测量尺1的外侧、第二测量尺2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设有测量组件4,第一测量尺1与第二测量尺2之间和第二测量尺2与第三测量尺3之间均安装有转动组件5,第一测量尺1的表面、第二测量尺2的表面和第三测量尺3的表面均设有刻度。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测量组件4包括对称安装于第一测量尺1上下两侧、第二测量尺2上下两侧、第三测量尺3上下两侧的限位条401,第一测量尺1的外侧、第二测量尺2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套接有浮块402,浮块40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等距开设有限位槽403,限位槽403与限位条401滑动连接,限位槽403的个数多于限位条401的个数,浮块402的顶端安装有把手404;
第一测量尺1和第三测量尺3处于收卷状态时,浮块402套接在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在限位槽403和限位条401的卡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和第三测量尺3保持收卷状态,方便携带测量。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转动组件5包括安装于第一测量尺1一端、第二测量尺2两端和第三测量尺3一端的安装单元501,安装单元501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单元502,安装单元501包括对称开设于第一测量尺1一端、第二测量尺2两端和第三测量尺3一端的转动槽5011,转动槽5011的内部开设有轴槽5012,轴槽50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5013,第一测量尺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8的一侧安装有握把9,第三测量尺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板6,第一限位板6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7,连接单元502包括安装于转动槽5011内部的转板5021,上下两个转板5021之间安装有转轴5024,转轴5024与轴槽5012转动连接,两个相邻的转板5021之间安装有连接板5022,两个转板5021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5023,第二卡槽5023与第一卡槽5013相适配,第二卡槽5023和第一卡槽5013的内部插接有卡杆503;
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第三测量尺3保持一条直线后,将配重块7的底端与河底接触,浮块40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上,保持浮块402与水面平行进行读数,此时设备整体与水面垂直,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浮块402滑至第二测量尺2的外侧,由于第一测量尺1与第二测量尺2、第二测量尺2与第三测量尺3均通过安装单元501和连接单元502转动连接,当把手404滑动至第二测量尺2外侧后,此时将第二测量尺2两端的第一测量尺1和第三测量尺3向外转出,直至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第三测量尺3呈一条直线,且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第三测量尺3与两个连接板5022呈一条直线,此时第二卡槽5023和第一卡槽5013相对应,在第二卡槽5023和第一卡槽5013中插入卡杆503,从而保证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第三测量尺3保持一条直线,随后手持握把9,将配重块7一端插入地下河中,直至配重块7的底端与河底接触,此时浮块40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上,此时保持浮块402与水面平行,使得设备整体与水面垂直,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读出浮块402相对应的刻度,从而测出地下河深度,并更换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从而提高测量精确性;
当测量结束后,将卡杆503取出,随后将第一测量尺1和第三测量尺3转回,将浮块402重新套入到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在限位槽403和限位条401的卡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测量尺1、第二测量尺2和第三测量尺3保持收卷状态,方便携带测量。

Claims (7)

1.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尺(1)的背面设有第二测量尺(2),第二测量尺(2)的背面设有第三测量尺(3),第一测量尺(1)的外侧、第二测量尺(2)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设有测量组件(4),第一测量尺(1)与第二测量尺(2)之间和第二测量尺(2)与第三测量尺(3)之间均安装有转动组件(5),第一测量尺(1)的表面、第二测量尺(2)的表面和第三测量尺(3)的表面均设有刻度;
测量组件(4)包括对称安装于第一测量尺(1)上下两侧、第二测量尺(2)上下两侧、第三测量尺(3)上下两侧的限位条(401),第一测量尺(1)的外侧、第二测量尺(2)的外侧和第三测量尺(3)的外侧套接有浮块(402),浮块(40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等距开设有限位槽(403),限位槽(403)与限位条(401)滑动连接,限位槽(403)的个数多于限位条(401)的个数,浮块(402)的顶端安装有把手(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安装于第一测量尺(1)一端、第二测量尺(2)两端和第三测量尺(3)一端的安装单元(501),安装单元(501)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单元(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501)包括对称开设于第一测量尺(1)一端、第二测量尺(2)两端和第三测量尺(3)一端的转动槽(5011),转动槽(5011)的内部开设有轴槽(5012),轴槽(50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5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尺(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8)的一侧安装有握把(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测量尺(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限位板(6),第一限位板(6)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502)包括安装于转动槽(5011)内部的转板(5021),上下两个转板(5021)之间安装有转轴(5024),转轴(5024)与轴槽(5012)转动连接,两个相邻的转板(5021)之间安装有连接板(50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板(5021)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5023),第二卡槽(5023)与第一卡槽(5013)相适配,第二卡槽(5023)和第一卡槽(5013)的内部插接有卡杆(503)。
CN202221267269.2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Active CN217304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7269.2U CN21730407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7269.2U CN21730407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4077U true CN217304077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7269.2U Active CN21730407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4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land et al. The depth of fractures and active ground‐water flow in a clayey till plain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CN211262791U (zh) 一种不同深度取样的地质勘查钻探装置
Fredericia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clayey tills and the role of fractures
Kermabon et al. A deep-sea electrical resistivity probe for measuring porosity and density of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Fu et al. Assessment of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Laizhou Bay, China,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CN217304077U (zh)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位探测装置
Kukkonen Vertical variation of apparent and palaeoclimatically corrected heat flow densities in the central Baltic Shield
Li et al. Salinity evolution of aquitard porewater associated with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in the coastal plain of Eastern China
CN117147230A (zh) 一种用于水文地热地球化学抽水取样装置
CN209707511U (zh) 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装置
Timms et al.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a clayey-silt aquitard: accelerated fluid flow in a centrifuge permeameter compared with in situ conditions
Bendjoud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upward/downward groundwater fluxes using transient variations of soil profile temperature: test of the method with Voyons (Aube, France) experimental data
CN215064796U (zh) 一种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用流量堰高精度测量标尺管
CN216130919U (zh) 一种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
Timms et al. Leading practices for assessing the integrity of confining strata: application to mining and coal seam gas extraction
CN213180752U (zh) 一种地质勘察用取样装置
Savoye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eversibility of iodide uptake by argillaceous rocks by the radial diffusion method
CN209927494U (zh) 一种煤矿勘探用煤层取样装置
Döll et al. Lab and field measurements of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clayey silts
CN210014822U (zh) 一种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位测量仪
CN217176534U (zh) 一种煤矿地质钻探装置
CN217443340U (zh) 一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检测装置
CN216954512U (zh) 一种水利工程设计专用水位及流速检测装置
Auken et al. Large scal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Beder area—a case study
CN209961927U (zh) 一种用于水文地质勘探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