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5049U -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5049U
CN217285049U CN202220721515.0U CN202220721515U CN217285049U CN 217285049 U CN217285049 U CN 217285049U CN 202220721515 U CN202220721515 U CN 202220721515U CN 217285049 U CN217285049 U CN 217285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ulder
backpack
adjusting
belt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1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la Spo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la Spo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la Spo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la Spo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1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5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5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5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背带可调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背带单元、两根调节带和两个调节装置;背带单元的顶端与背包本体背面固接,其具有间隔布设的两根肩带;两根肩带内均设有沿肩带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且两根肩带的底端均开设有与导向通道连通的开口;两根调节带的一端分别固接于背包本体底部的两侧,其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肩带对应且自开口匹配穿设于导向通道内;两个调节装置分别装设于两根肩带;调节装置具有适于伸缩以及在伸缩路径的任意位置实现锁定的伸缩绳;伸缩绳的伸缩端伸入对应的肩带的导向通道内且与调节带相接。该背包能够实现背带的微调并确保背包更贴合人体背部、调节操作方便,肩带美观度好。

Description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背包肩带的调节往往是通过日字扣来与固定于背包背面底部的调节带实现,实际应用时,用户需要在未将背包进行背负的情况下将两侧肩带调节至相应高度,且调节过程中用户需要进行多次尝试背负来验证肩带是否调节至符合自身需求,调节方式较为繁琐,并且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调节,因此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背带可微调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CN112118767所公开的内容,该技术方案中,微调结构与中间带之间的连接结构外露,肩带的结构较为复杂,美观性欠佳;此外,肩带调节时,中间带在微调结构带动朝上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带动筒状部移动而导致微调操作受阻,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况发生,操作时用户需要用手向下拉住筒状部,而又由于筒状部的握持面积较小,因此,用户的操作较为不便,使用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能够实现背带的微调并确保背包更贴合人体背部以缓解人体背部压力和保证人体健康,其肩带整体性强、美观度好,且其微调操作方便、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背带单元,其顶端与所述背包本体背面固接,其具有间隔布设的两根肩带;两根所述肩带内均设有沿所述肩带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且两根所述肩带的底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的开口;两根调节带,其二者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背包本体底部的两侧,其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所述肩带对应且自所述开口匹配穿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两个调节装置,其分别装设于两根所述肩带;所述调节装置具有适于伸缩以及在伸缩路径的任意位置实现锁定的伸缩绳;所述伸缩绳的伸缩端伸入对应的所述肩带的所述导向通道内且与所述调节带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适于朝向人体,其内填充有海绵或珍珠棉;所述第二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面层用于背离于人体的一侧,其边缘与所述第一面层缝合固定并与所述第一面层配合形成所述导向通道,所述第二面层背离所述第一面层的一面供所述调节装置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肩带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主体,其装设于所述肩带;绕线轴,其绕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伸缩绳的两端与所述绕线轴侧壁固接;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的部分设有供所述伸缩绳穿过的穿孔;旋钮,其绕所述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其适于沿第一轴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主体活动于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旋钮轴脱离所述绕线轴;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旋钮与所述绕线轴抵接且适于带动所述绕线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凸设有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呈倒U型,其对应于人体的肩颈位置和背部两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底部,且沿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括旁开扣;所述旁开扣包括适于彼此配合的母扣和公扣;两根所述肩带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辅助带和第二辅助带;所述母扣与所述第一辅助带和所述第二辅助带中的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所述公扣与所述第一辅助带和所述第二辅助带中的另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背包中,肩带内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且肩带的底端具有与导向通道连通的开口;调节带的部分自开口匹配穿设于导向通道内,调节带相对肩带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且调节带与肩带之间的整体性较好,结构简单,美观性较佳;调节带位于导向通道内的部分与调节装置的伸缩带相接,其适于通过调节装置带动相对肩带沿导向通道移动,并实现背包背带长度的调节,以及实现背包背带更贴合人体背部,起到缓解人体背部压力和保证人体健康的作用;调节装置设于肩带,用户可在背负背包的情况下操作调节装置,调节较为便利。
实际操作时,为了防止肩带被移动的调节带带动弯折及影响调节装置操作,用户只需握持肩带并保持肩带呈延展状态即可,由于本技术方案中肩带可供握持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用户可选择操作的空间也较大,握持较为便利,使用体验也更好。
2.肩带由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缝合而成,其结构简单且成型导向通道的形式也较为简单,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第一面层填充有海绵或珍珠棉,其结构稳定性较好且不易弯折和变形,因此第一面层能够与第二面层形成稳定的导向通道,实际操作时,即使用户不握持肩带及保持肩带呈延展状态,也能够通过操作调节装置可靠地实现对调节带进行调节。
3.调节装置位于肩带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4.调节装置由主体、绕线轴、旋钮和伸缩绳组成,操作简便、功能可靠。
5.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的设置,有利于分散使用者的肩部、背部、腰部,甚至是臀部的压力,减轻用户负重感并保护人体脊柱。
6.使用时,使用者在将背包背负到位时可通过插接旁开扣中的公扣和母扣来限制左肩带和右肩带活动,并避免左肩带和右肩带自肩头滑落,提升背包背起时的稳定性,同时又使背包本体的背面能够更为贴身,并更好地平衡和分散各个部位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带可调的背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包可调的背包实施例中肩带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背包本体1;背面11;第一缓冲部111;第二缓冲部112;背带单元2;肩带21;导向通道210a;开口210b;第一面层211;第二面层212;第一辅助带213;第二辅助带214;调节带3;穿孔30;调节装置4;主体41;旋钮42;伸缩绳43;旁开扣5;母扣51;公扣52。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背带可调的背包。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带可调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背带单元2、调节带3、调节装置4和旁开扣5。
其中,背包本体1为常规的包体结构,其具有包腔、侧袋、正面和背面11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包本体1的背面11凸设有第一缓冲部111和第二缓冲部112;第一缓冲部111呈倒U型,其对应于人体的肩颈位置和背部两侧的位置设置;第二缓冲部112设于背包本体1的背面11的底部,且沿背包本体1的背面1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缓冲部111和第二缓冲部112均可由立体海绵垫制成,其能够支撑于人体后背,以分散背包对人体肩部、背部、腰部,甚至是臀部的压力,减轻用户负重感并保护人体脊柱。
背带单元2的顶端与背包本体1背面11固接,其具有间隔布设的两根肩带21;两根肩带21内均设有沿肩带2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210a,且两根肩带21的底端均开设有与导向通道210a连通的开口210b。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背带单元2呈U型,其U型的底端与背包本体1的背面11的顶部缝合固定,其两个支臂分别构成了两根肩带21。两根肩带21均包括第一面层211和第二面层212,第一面层211适于朝向人体一侧,即,肩带21处于背负状态时与人体贴靠的一侧,第一面层211内填充有海绵或珍珠棉,其缓冲性能较好,能够帮助进行减负,提升用户使用背包时的舒适感。第二面层212铺设于第一面层211用于背离于人体的一侧,其边缘与第一面层211缝合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效益;第二面层212与第一面层211缝合到位时,其与第一面层211界定形成了导向通道210a,肩带21结构简单,成型导向通道210a的形式也较为简单,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第一面层211和第二面层212的底端边缘未进行缝合并形成有所述开口210b;第二面层212背离第一面层211的一面供调节装置4安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根肩带21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辅助带213和第二辅助带214;第一辅助带213和第二辅助带214可通过旁开扣5实现连接。
两根调节带3的一端分别固接于背包本体1底部的两侧,其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肩带21对应且自开口210b匹配穿设于导向通道210a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调节带3位于导向通道210a内的部分设有穿孔30,该穿孔30具体可由面料弯折缝合成型,其成型方式较为简单,方便生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调节带3可包括彼此通过日字扣连接的第一带和第二带组成,第一带与背包本体1固接,第二带的部分穿设于导向通道210a内,即可保证调节带3的长度可调,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两个调节装置4分别装设于两根肩带21;调节装置4具有适于伸缩以及在伸缩路径的任意位置实现锁定的伸缩绳43;伸缩绳43的伸缩端伸入对应的肩带21的导向通道210a内且与调节带3相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调节装置4分别位于两个肩带21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且其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面层212上,其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应当理解,为了保证伸缩绳43能够伸入导向通道210a内,本实施例中,第二面层212上开设有供伸缩绳43穿过的穿绳孔。
调节装置4采用的是BOA公司的旋钮扣,其具体包括主体、绕线轴、旋钮42和伸缩绳43。
主体固定装设于肩带21,且具体为固定于第二面层212上。绕线轴绕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本实施例中,第一轴为与第二面层212表面垂直的轴线。旋钮42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主体,且其适于沿第一轴的延伸方向相对主体活动于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在解锁位置,旋钮42轴脱离绕线轴;在锁定位置,旋钮42与绕线轴抵接且适于带动绕线轴同步转动,具体的抵接方式可为棘轮结构。伸缩绳43的两端与绕线轴侧壁固接,且伸缩绳43穿过调节带3上的穿孔30以实现带动调节带3移动。基于伸缩绳43的使用状态可知,每个第二面层212上应对应有两个穿绳孔。由于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4为现有结构,因此,此处不对其进行赘述。
旁开扣5如图1所示,其包括适于彼此配合的母扣51和公扣52。母扣51与第一辅助带213和第二辅助带214中的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公扣52与第一辅助带213和第二辅助带214中的另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使用时,使用者在将背包背负到位时可通过插接旁开扣5中的公扣52和母扣51来限制两根肩带21活动,并避免两根肩带21自肩头滑落,提升背包背起时的稳定性,同时又使背包本体1的背面11能够更为贴身,并能够更好地平衡和分散各个部位的压力。其中,母扣51和公扣52与第一辅助带213或第二辅助带214可调节的连接形式可参考日字扣的连接方式实现,当母扣51和/或公扣52的位置可调时,第一辅助带213和第二辅助带214相接时的长度也可调,如此即可保证不同体型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以确保背包的使用更为贴身和舒适。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包中,肩带21内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210a,且肩带21的底端具有与导向通道210a连通的开口210b;调节带3的部分自开口210b匹配穿设于导向通道210a内,调节带3相对肩带21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偏移,且调节带3与肩带21之间的整体性较好,结构简单,美观性较佳;调节带3位于导向通道210a内的部分与调节装置4的伸缩带相接,其适于通过调节装置4带动相对肩带21沿导向通道210a移动,并实现背包背带长度的调节,以及实现背包背带更贴合人体背部,起到缓解人体背部压力和保证人体健康的作用;调节装置4设于肩带21,用户可在背负背包的情况下操作调节装置4,调节较为便利。
实际操作时,为了防止肩带21被移动的调节带3带动弯折及影响调节装置4操作,用户只需握持肩带21并保持肩带21呈延展状态即可,由于本实施例中肩带21可供握持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用户可选择操作的空间也较大,握持较为便利,使用体验也更好。而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面层211填充有海绵或珍珠棉,其结构稳定性较好且不易弯折和变形,因此第一面层211能够与第二面层212形成稳定的导向通道210a,实际操作时,即使用户不握持肩带21及保持肩带21呈延展状态,也能够通过操作调节装置4可靠地实现对调节带3进行调节。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6)

1.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包括:
背包本体;
背带单元,其顶端与所述背包本体背面固接,其具有间隔布设的两根肩带;两根所述肩带内均设有沿所述肩带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向通道,且两根所述肩带的底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的开口;
两根调节带,其二者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背包本体底部的两侧,其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所述肩带对应且自所述开口匹配穿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
两个调节装置,其分别装设于两根所述肩带;所述调节装置具有适于伸缩以及在伸缩路径的任意位置实现锁定的伸缩绳;所述伸缩绳的伸缩端伸入对应的所述肩带的所述导向通道内且与所述调节带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所述肩带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适于朝向人体,其内填充有海绵或珍珠棉;所述第二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面层用于背离于人体的一侧,其边缘与所述第一面层缝合固定并与所述第一面层配合形成所述导向通道,所述第二面层背离所述第一面层的一面供所述调节装置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肩带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
主体,其装设于所述肩带;
绕线轴,其绕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伸缩绳的两端与所述绕线轴侧壁固接;
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的部分设有供所述伸缩绳穿过的穿孔;
旋钮,其绕所述第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其适于沿第一轴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主体活动于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旋钮轴脱离所述绕线轴;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旋钮与所述绕线轴抵接且适于带动所述绕线轴同步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凸设有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呈倒U型,其对应于人体的肩颈位置和背部两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底部,且沿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的宽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其特征是,还包括旁开扣;所述旁开扣包括适于彼此配合的母扣和公扣;两根所述肩带用于对应人体胸前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辅助带和第二辅助带;所述母扣与所述第一辅助带和所述第二辅助带中的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所述公扣与所述第一辅助带和所述第二辅助带中的另一个固接或位置可调地连接。
CN202220721515.0U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Active CN217285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515.0U CN217285049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1515.0U CN217285049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5049U true CN217285049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1515.0U Active CN217285049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5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6399B1 (ko) 짐을 등에 지고 운반하며 그 짐의 위치를 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US7497760B2 (en) Adjustable breast positioning system for women's garment
EP2510840A2 (en) Sliding device, baby carrier, knapsack, bag, and belt bag
US20090061731A1 (en) Adjustable breast positioning system for women's garment
US20140158726A1 (en) Equipment sling
US20090255965A1 (en) Child-carrying device
CN217285049U (zh) 一种背带可调的背包
US6669068B2 (en) Extendable strap and bag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210112952A1 (en) Backpack system having a deployable frame
KR102266154B1 (ko) 백팩을 위한 하중 조절 시스템
US6364729B1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with front portion central pull system
EP3031344A1 (en) Bag
KR0183519B1 (ko) 배낭의 밀착 착용 조절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10842417U (zh) 带有纸抽包功能的腰凳
JP6426049B2 (ja) 背負バッグ
CN213074780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手提袋
CN216165819U (zh) 一种防水性旅行包
RU200306U1 (ru) Рюкзак
JP7513296B2 (ja) 浮力調整用ジャケット
CN218651141U (zh) 一种婴儿背带的连接扣
CN209965554U (zh) 一种具有减压结构的背包
CN220756827U (zh) 一种减负书包
KR101070515B1 (ko) 밴드의 조절장치 및 조절방법
CN220631368U (zh) 一种斜跨拉杆收口式两用包
CN215837582U (zh) 一种可变座椅的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