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0110U - 一种电力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0110U
CN217280110U CN202220076173.1U CN202220076173U CN217280110U CN 217280110 U CN217280110 U CN 217280110U CN 202220076173 U CN202220076173 U CN 202220076173U CN 217280110 U CN217280110 U CN 217280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wer cable
buffer layer
popped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61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嘉旭
王志辉
彭立沙
刘杰
刘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61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0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0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0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的外周的保护层,缆芯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保护层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隔离护层、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第二膨化缓冲层和护套,金属加强层为网状编织结构,第一膨化缓冲层和第二膨化缓冲层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造。该技术方案的电力电缆通过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和第二膨化缓冲层的组合设置,可有效抵御局部冲击挤压,承压能力强,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中的电力传输和敷设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等,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而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为了适应跨越山涧、沟渠等恶劣环境下的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敷设的要求,电力电缆需能够抵御局部冲击挤压,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电缆抵御局部冲击挤压能力差,承压能力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其能够有效抵御局部冲击挤压,承压能力强,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中的电力传输和敷设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所述缆芯的外周的保护层,所述缆芯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隔离护层、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第二膨化缓冲层和护套,所述金属加强层为网状编织结构,所述第一膨化缓冲层和所述第二膨化缓冲层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造。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护套包括内层护套和外层护套,所述内层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二膨化缓冲层的外周,所述外层护套包覆在所述内层护套的外周,所述内层护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造,所述外层护套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力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缆芯,所述缆芯之间采用绕包带绕包形成多芯体,所述绕包带与所述缆芯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多芯体的外周。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填充物采用阻水材料制造。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护层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加强层采用不锈钢编织形成。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导体采用多个铝质单丝或多个铜质单丝绞合或压制而成。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导体屏蔽层和所述绝缘屏蔽层均采用半导电聚烯烃材料制成。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层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铜带重叠绕包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技术方案的电力电缆通过在缆芯的外部设置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和第二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能够有效分散电力电缆受到外部环境的局部冲击,以及抵御径向张力;第一膨化缓冲层和第二膨化缓冲层能将金属加强层与其他结构隔开,起到缓冲挤压的作用。通过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和第二膨化缓冲层的组合设置,可有效抵御局部冲击挤压,承压能力强,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中的电力传输和敷设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电力电缆包括单个缆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电力电缆包括多个缆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包括缆芯1和包覆在缆芯1的外周的保护层2,缆芯1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导体11、导体屏蔽层12、绝缘层13、绝缘屏蔽层14和金属屏蔽层15。其中,导体屏蔽层12和绝缘屏蔽层14能够有效均衡电势,减少局部击穿。金属屏蔽层15能够有效引导感应电流、短路电流,同时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以满足电力传输的需求。
保护层2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隔离护层21、第一膨化缓冲层22、金属加强层23、第二膨化缓冲层24和护套25。其中,金属加强层23为网状编织结构,能够有效分散电力电缆受到外部环境的局部冲击,以及抵御径向张力,结构稳定,不易变形。第一膨化缓冲层22和第二膨化缓冲层24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造,能够抗物理撞击,化学性质稳定,弹性好,能将金属加强层23与其他结构隔开,起到缓冲挤压的作用。
该技术方案的电力电缆通过在缆芯1的外部设置第一膨化缓冲层22、金属加强层23和第二膨化缓冲层24,金属加强层23能够有效分散电力电缆受到外部环境的局部冲击,以及抵御径向张力;第一膨化缓冲层22和第二膨化缓冲层24能将金属加强层23与其他结构隔开,起到缓冲挤压的作用。通过第一膨化缓冲层22、金属加强层23和第二膨化缓冲层24的组合设置,可有效抵御局部冲击挤压,承压能力强,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中的电力传输和敷设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缆芯1的数量可根据传输需求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电缆包括多个缆芯1,缆芯1之间采用绕包带31绕包形成多芯体3,绕包带31与缆芯1之间填充有填充物32,保护层2套设在多芯体3的外周,以有效保护多芯体3。
进一步地,填充物32采用阻水材料制造,起到阻水作用,具有防水防潮功能。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护套25包括内层护套251和外层护套252,内层护套251包覆在第二膨化缓冲层24的外周,外层护套252包覆在内层护套251的外周,内层护套25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造,具有防水、耐磨的特性;外层护套252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耐酸碱腐蚀,耐水性强。通过内层护套251和外层护套252的组合,具有极强的防水、防鼠蚁、耐酸碱腐蚀性能,满足户外恶劣环境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护层21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起到隔离外界环境与电缆内部结构的作用,避免缆芯1受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加强层23采用不锈钢编织形成,不锈钢强度高,采用高强度不锈钢编织形成的编织结构稳定性强,能够有效抵御径向张力,以及有效分散电缆受到外部环境的局部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层15采用铜带重叠绕包而成,能够有效屏蔽外界电磁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体屏蔽层12和绝缘屏蔽层14均采用半导电聚烯烃材料制成,半导电聚烯烃材料能够较好地均衡电势,减少局部击穿。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13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绝缘导体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体11采用多个铝质单丝或多个铜质单丝绞合或压制而成,以实现电力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和包覆在所述缆芯的外周的保护层,所述缆芯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往外依次设置的隔离护层、第一膨化缓冲层、金属加强层、第二膨化缓冲层和护套,所述金属加强层为网状编织结构,所述第一膨化缓冲层和所述第二膨化缓冲层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内层护套和外层护套,所述内层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二膨化缓冲层的外周,所述外层护套包覆在所述内层护套的外周,所述内层护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造,所述外层护套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缆包括多个所述缆芯,所述缆芯之间采用绕包带绕包形成多芯体,所述绕包带与所述缆芯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多芯体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采用阻水材料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护层采用聚烯烃材料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层采用不锈钢编织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采用多个铝质单丝或多个铜质单丝绞合或压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屏蔽层和所述绝缘屏蔽层均采用半导电聚烯烃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铜带重叠绕包而成。
CN202220076173.1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电力电缆 Active CN217280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173.1U CN21728011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电力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173.1U CN21728011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电力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0110U true CN21728011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6173.1U Active CN217280110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电力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0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6533U (zh) 一种深海用直流海缆
CN102364601A (zh) 一种核电站bop用防干扰低压电缆
CN217280110U (zh) 一种电力电缆
CN209343843U (zh) 一种柔软型耐火变频电力电缆
CN111986847A (zh) 一种海上数据通信线缆
CN215007645U (zh) 防水通信电缆
CN213601674U (zh) 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高密度聚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
CN112420267A (zh) 电缆
CN101303916A (zh) 核电站用计算机电缆
CN208834798U (zh) 一种多层填充阻燃型柔性防火交通电缆
CN208655271U (zh) 一种阻燃抗拉长距离通信仪表信号电缆
CN202352409U (zh) 一种核电站bop用防干扰低压电缆
CN218939313U (zh) 一种抗干扰的低压电力电缆
CN214253969U (zh) 一种高屏蔽高效紧凑绝缘电缆
CN212181963U (zh) 一种高屏蔽柔软型特种综合电缆
CN213277507U (zh) 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通信线缆
CN219658410U (zh) 一种屏蔽电缆
CN220856174U (zh) 一种耐寒耐火无卤低烟控制复合多芯电缆
CN218513204U (zh) 一种聚乙烯绝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计算机电缆
CN213277585U (zh) 一种高抗拉屏蔽功能数据通信总线
CN211907077U (zh) 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
CN214377710U (zh) 一种称重设备专用应变信号电缆
CN211181753U (zh) 一种信号塔用电力电缆
CN214956123U (zh) 一种中压防水电力电缆
CN215643843U (zh) 一种多层次吸收电磁屏蔽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