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435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435U
CN217279435U CN202221158963.0U CN202221158963U CN217279435U CN 217279435 U CN217279435 U CN 217279435U CN 202221158963 U CN202221158963 U CN 202221158963U CN 217279435 U CN217279435 U CN 217279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creen
sub
circuit board
screen
wear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589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589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带体;设备本体包括显示屏,且设备本体连接在带体上,带体上设有柔性屏,柔性屏与设备本体电连接;柔性屏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在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之后,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上的显示屏显示图像、数据等。但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面积较小,影响显示。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以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但会导致设备本体的体积增大,导致可穿戴设备的体积增大,并且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屏幕面积增大,只有在需要玩游戏、视频通过等场景下才需要大屏幕,即屏幕面积增大。从而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屏幕面积大小无法根据需求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屏幕面积大小无法根据需求调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带体;
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显示屏,且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在所述带体上,所述带体上设有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设备本体电连接;
所述柔性屏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所述柔性屏可在所述展开状态以及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
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设备本体连接在带体上,因此,可以通过佩戴带体使得可穿戴设备被佩戴。由于带体上设有柔性屏,柔性屏与设备本体电连接,因此,在显示屏进行显示时,柔性屏也可以进行显示,从而相当于增加了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具体的,柔性屏可以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使得柔性屏与显示屏同时进行显示,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而在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带体上设置可折叠的柔性屏,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柔性屏,以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或者减小显示面积,在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展开,在不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折叠,从而可以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的调整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体上的柔性屏展开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本体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设备本体;20-带体;30-柔性屏;11-卡接凸台;21-第一子带体;22-固定部;23-第二子带体;221-第一控制电路板;222-卡座;223-第一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以及带体20。
设备本体10包括显示屏,且设备本体10连接在带体20上,带体20上设有柔性屏30,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柔性屏30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柔性屏30可在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柔性屏3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在柔性屏3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设备本体10连接在带体20上,因此,可以通过佩戴带体20使得可穿戴设备被佩戴。由于带体20上设有柔性屏30,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因此,在显示屏进行显示时,柔性屏30也可以进行显示,从而相当于增加了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具体的,柔性屏30可以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在柔性屏处于30展开状态时,可以使得柔性屏30与显示屏同时进行显示,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而在柔性屏30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可折叠的柔性屏30,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柔性屏30,以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或者减小显示面积,在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展开,在不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折叠,从而可以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的调整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体20上设置柔性屏30的设置方式可以为:柔性屏30可以折叠设在带体20上,从而可以通过向柔性屏30施加外力,使得柔性屏30展开,从而柔性屏30便可以与设备本体10的显示屏同时显示,以增加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柔性屏的折叠方向可以是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折叠,也可以是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折叠,还可以是两个方向都可以折叠。当然,带体20上设置柔性屏30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柔性屏30部分连接在带体上,部分悬空。对于带体20上设置柔性屏30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带体20可以包括第一子带体21、固定部22以及第二子带体23。第一子带体21以及第二子带体23分别连接在固定部22相对的两侧,设备本体10连接在固定部22,第一子带体21和/或第二子带体23上设有柔性屏30。
由于第一子带体21和/或第二子带体上设有柔性屏30,且柔性屏30以及柔性屏30均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因此,在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均可以与显示屏同时显示。另外,可以只在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柔性屏30,也可以只在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柔性屏30,还可以在第一子带体21和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柔性屏3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也可以使得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还可以使得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第二子带体上的柔性屏30均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
另外,若只有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在展开时可以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也可以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折叠时,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同理,若只有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在展开时可以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也可以在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折叠时,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另外,若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有柔性屏30,第二子带体22上也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可以只使得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且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同时显示,即与显示屏同时显示。同理,也可以只使得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且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同时显示,即与显示屏同时显示。还可以使得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均展开,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且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同时显示,即与显示屏同时显示。
另外,若只有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显示屏可以独立显示;同理,若只有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在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与显示屏可以独立显示;若第一子带体21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有柔性屏30,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显示屏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这三者可以分别独立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显示显示屏正在显示的内容,也可以显示与显示屏正在显示的内容不同。例如,显示屏上正在显示图像A,则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显示图像A;再例如,显示屏上正在显示图像A,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显示图像B;还可以显示屏、第一子带体的柔性屏和第二子带体的柔性屏分别显示图像A、图像B和图像C。
另外,若只有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可以与设备主体10的显示屏接触,即相当于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设备主体10的显示屏拼接形成一个较大的显示屏幕,当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也可以与设备主体10上的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隙,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若只有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在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可以与设备主体10的显示屏接触,即相当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与设备主体10的显示屏拼接形成一个较大的显示屏幕,当然,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也可以与设备主体10上的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隙,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若第一子带体21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有柔性屏30,此时,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以及设备主体10上的显示屏,这三者可以相互拼接,形成一个大的显示屏幕,当然,这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部22中设置有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且柔性屏30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
由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因此,在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时,设备本体10可以向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发送指令,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接收到指令。由于柔性屏30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因此,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在接收到指令之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控制柔性屏30进行显示。
另外,在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需要显示时,可以先使得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展开,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控制柔性屏30进行显示;同理,在需要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显示时,可以先使得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展开,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控制柔性屏30进行显示。也即是,通过在固定部22中设置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当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柔性屏30时,该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当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柔性屏30时,该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当第一子带体21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柔性屏30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从而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可以控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相同,也可以显示不同;同理,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也可以控制第二子带体上的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上的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相同,也可以显示不同,当然,第一控制电路板221还可以同时控制第一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使得这两个柔性屏30显示的内容相同或者不同。即,通过设置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可以控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以及设备主体10上的显示屏,这三者显示的内容相同,或者这三者显示的内容互不相同,又或者这三者中任意两者显示的内容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然,第一控制电路板221还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带体20中设置有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柔性屏30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
当柔性屏30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时,此时,在第一控制电路板221接收到指令之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将指令通过柔性电路板传递至柔性屏30,从而使得柔性屏30显示。也即是,通过设置柔性电路板,可以便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分别与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电连接,从而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分别控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
另外,当带体20包括第一子带体21和第二子带体23时,此时,第一子带体21中可以设置柔性电路版,第二子带体23中也可以设置柔性电路板,且第一子带体21中的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子带体22中的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第一子带体21中的柔性电路板与第二子带体22中的柔性电路板之间也可以电连接。
另外,若只有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柔性屏30,此时,可以只在第一子带体21中设置柔性电路板;若只有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柔性屏30,此时,可以只在第二子带体22中设置柔性电路板;若第一子带体21和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柔性屏30,此时,第一子带体21和第二子带体22中均可以设置柔性电路板。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中设置有第二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显示屏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第二控制电路板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
由于第二控制电路板与显示屏电连接,因此,第二控制电路板便可以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时,第二控制电路板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板在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时,第二控制电路板可以向第一电路板发送指令,从而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便可以控制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进行显示,从而实现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与显示屏同时显示的效果。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控制电路板,可以便于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和/或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与显示屏同时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电路板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然,第二控制电路板还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固定部22上可以设置卡座222,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卡座222电连接,设备本体10背离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台11,卡接凸台11卡接于卡座222中。
由于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卡座222电连接,设备本体10上的卡接凸台11卡接于卡座222中,因此,相当于通过卡座222与卡接凸台11实现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设备本体10的电连接。另外,卡接凸台11卡接于卡座222中,还可以便于拆卸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从而便于对设备本体10或者带体20进行检修。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凸台11可以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从而在卡接凸台11卡接与卡座222中时,通过卡接凸台11与卡座222的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控制电路板221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的电连接,从而第二控制电路板便可以向第一控制电路板221发送指令,使得第一控制电路板221控制柔性屏30和/或柔性屏30进行显示。
另外,通过卡接凸台11卡接于卡座222,即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在设备本体10出现故障或者带体20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分离,便于对设备本体10或者带体20进行检修。另外,在需要更换带体20时,也便于更换带体20,且可拆卸连接,还可以设备本体10的适用性更强,即设备本体10可以适应不同的带体20,即在一条带体20出现故障时,可以使得设备本体10与该带体20分离,将设备本体10连接在另一条带体20上。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座222的数量为多个,卡接凸台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座222环绕固定部22的中心线间隔分布,一个卡接凸台11与一个卡座222位置对应。
当卡座22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卡座222环绕固定部22的中心线间隔分布时,此时,在多个卡接凸台11与卡接在对应的卡座222中之后,多个卡座222以及多个卡接凸台11可以确保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连接的较为牢固,从而避免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易于分离的问题出现。也即是,通过设置多个卡接卡座222以及多个卡接凸台11,可以使得设备本体10与带体20不易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卡座2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卡座222的数量为4个,卡接凸台11的数量也为4个。其中,卡座222的数量可以与卡接凸台11的数量相等,当然,卡座222的数量也可以与卡接凸台11的数量不相等,即卡座222的数量大于或者小于卡接凸台11的数量。对于卡座222的数量与卡接凸台11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部22中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池223,第一电池223与柔性屏30电连接,第一电池223用于向柔性屏30提供电能。
由于固定部22中设置有第一电池223,且柔性屏30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因此,第一电池223可以向柔性屏30供电,使得柔性屏30可以进行显示。也即是,通过在固定部22中设置第一电池223,可以便于柔性屏30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223可以为锂电池,还可以为钠电池,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池,对于第一电池223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一电池22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第一电池223的数量为一个,还可以为两个,对于第一电池223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若第一子带体21上设置柔性屏30,该柔性屏30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若第二子带体22上设置柔性屏30,该柔性屏30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若第一子带体上21与第二子带体22上均设置柔性屏30,第一子带体21上的柔性屏30以及第二子带体22上的柔性屏30均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中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池(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池与显示屏电连接,第二电池用于向显示屏提供电能。第二电池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第一电池223与第二电池电量共享。
当设备本体10中设置有第二电池,且第二电池与显示屏电连接时,此时,第二电池便可以向显示屏提供电能,从而在显示屏需要显示时,显示屏便可以直接显示。另外,第二电池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从而在第二电池向显示屏提供电能时,第二电池也可以向柔性屏30提供电能;在第一电池223向柔性屏30提供电能时,第一电池223也可以向显示屏提供电能,从而相当于增大了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容量,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本体10上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可以与第二电池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充电接口向第二电池充电。其中,充电接口可以为Type-C接口,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接口,对于充电接口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在通过充电接口向第二电池充电时,第二电池也可以将电能传递至第一电池223,从而实现通过设备本体10上的充电接口向第二电池以及第一电池223进行充电的效果。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带体20上也可以设置另一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与第一电池223电连接,通过该充电接口向第一电池223充电。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带体20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图中未示出),带体20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图中未示出),卡扣用于卡接在卡接孔中。
当带体20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带体20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时,此时,在需要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可以使得佩戴位于用户的手腕或者其他位置处,从而将卡扣卡接与卡接孔中,实现佩戴可穿戴设备。即通过设置卡接孔以及卡扣,可以便于佩戴可穿戴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当带体20包括第一子带体21以及第二子带体23时,此时,卡接孔可以位于第一子带体21上,卡扣可以位于第二子带体23上。另外,卡接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卡接孔的数量为3个,还可以为5个。对于卡接孔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设备本体10连接在带体20上,因此,可以通过佩戴带体20使得可穿戴设备被佩戴。由于带体20上设有柔性屏30,柔性屏30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因此,在显示屏进行显示时,柔性屏30也可以进行显示,从而相当于增加了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具体的,柔性屏30可以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在柔性屏处于30展开状态时,可以使得柔性屏30与显示屏同时进行显示,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而在柔性屏30处于折叠状态时,相当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可折叠的柔性屏30,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柔性屏30,以增大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或者减小显示面积,在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展开,在不需要增大显示面积时,将柔性屏折叠,从而可以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的调整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带体;
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显示屏,且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在所述带体上,所述带体上设有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设备本体电连接;
所述柔性屏包括展开状态以及折叠状态,所述柔性屏可在所述展开状态以及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
在所述柔性屏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积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第一子带体、固定部以及第二子带体;
所述第一子带体以及所述第二子带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两侧,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在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子带体和/或所述第二子带体上设有所述柔性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中设置有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设备本体电连接,且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中设置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屏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中设置有第二控制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卡座,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卡座电连接,所述设备本体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台,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座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卡接凸台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卡座环绕所述固定部的中心线间隔分布,一个所述卡接凸台与一个所述卡座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中设置有第一电池,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柔性屏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用于向所述柔性屏提供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中设置有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向所述显示屏提供电能;
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电量共享。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带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接在所述卡接孔中。
CN202221158963.0U 2022-05-13 2022-05-13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279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8963.0U CN217279435U (zh) 2022-05-13 2022-05-13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8963.0U CN217279435U (zh) 2022-05-13 2022-05-13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435U true CN21727943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58963.0U Active CN217279435U (zh) 2022-05-13 2022-05-13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76020B1 (en) A supportive belt system integrating computers, interfaces, and other devices
WO201611147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sonator
WO1998047062A9 (en) A supportive belt system integrating computers, interfaces, and other devices
CN104333625A (zh) 移动终端
CN111063937B (zh) 柔性电芯及终端
WO2016182268A1 (ko) 배터리가 구비된 스트랩을 가지는 착용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WO2017171216A2 (ko) 스마트 워치
CN217279435U (zh) 可穿戴设备
SG11201809058QA (en) Enablement of device power-on with proper assembly
CN110660329B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KR20170116485A (ko) 스마트 워치
WO2017105118A1 (ko) 웨어러블형 스마트키
CN208522858U (zh) 闪光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US10916955B1 (en) Modular multi-functional conference wearable system
WO2000038256A1 (en) Flexible strap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KR20180091790A (ko) 배터리가 구비된 스트랩을 가지는 착용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2630115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8969341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及头戴显示系统
CN112531838A (zh) 移动电源
KR20180091791A (ko) 배터리가 구비된 스트랩을 가지는 착용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1512615B (zh) 电子装置
CN206685934U (zh) 一种供电装置
KR102475381B1 (ko) 팔찌형 보조배터리
CN111129577B (zh) 柔性电芯与电子设备
CN209573463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