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088U - 成像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镜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79088U CN217279088U CN202221063795.7U CN202221063795U CN217279088U CN 217279088 U CN217279088 U CN 217279088U CN 202221063795 U CN202221063795 U CN 202221063795U CN 217279088 U CN217279088 U CN 217279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imaging
- facing
- lens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N-[1-oxo-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an-2-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透镜组,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中,成像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的数量是八;以及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2、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满足:1.0<R12×CT6/(R9×T45+R12×T45)<5.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行业蓬勃发展,手机摄像镜头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华为P30主打长焦相机拍照,其采用潜望式摄像头实现超多倍的光学变焦以至于可以拍摄“超级月亮”。随后,各大手机产商都对潜望式高倍变焦手机镜头有了设计需求,传统的六片式或者七片式镜头结构已不足以应对这些挑战,八片式、九片式的潜望光学成像镜头系统将会逐渐成为主流。当然,在成像质量和画面细节上,手机摄影还难以望专业相机之项背,所以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倍、多焦段变焦的八片式光学成像镜头,能够较好地满足下一代高端智能手机上长焦摄像头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透镜组,该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中,成像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的数量是八;以及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2、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满足:1.0<R12×CT6/(R9×T45+R12×T45)<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满足:-13.5<CT7/SAG72+(R14/T78)<-1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七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4.5<(|R6|+|R13|)/R1<-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满足:29.5<T67/T12<5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满足:-4.5<f1×CT1/(f2×T12)<-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9.0<f3/CT2<28.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5<f4/T34×tan(Semi-FOV)<2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8.0<R6×T12/R5×T23<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与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f8/R14<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6.0<R11/R14<-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八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1.5<R16/(R4-R2)<4.0。
本申请提供的成像透镜组包括八个透镜,通过合理的分配屈折力以及优化光学参数,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以及实现高倍、多焦段变焦的特点,合理控制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避免过于弯曲,减少加工成形难度,使得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至少具有长焦距、成像质量好、良好的加工特性等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朝向像侧的面为凹;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凸,朝向像侧的面为凸;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成像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的数量是八,具有比常规的长焦镜头更大的拍摄距离,能配合模组马达进行连续光学变焦。通过合理的分配成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正负屈折力和面型,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以及实现高倍、多焦段变焦的特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0<R12×CT6/(R9×T45+R12×T45)<5.5,其中,R9是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2是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CT6是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更具体地,R12、CT6、R9、T45、R12与T45进一步可满足:1.65<R12×CT6/(R9×T45+R12×T45)<5.24。满足1.0<R12×CT6/(R9×T45+R12×T45)<5.5,有利于合理控制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避免过于镜片弯曲,减少加工成形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3.5<CT7/SAG72+(R14/T78)<-10.5,其中,R14是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CT7是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78是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SAG72是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更具体地,CT7、SAG72、R14与T78进一步可满足:-13.44<CT7/SAG72+(R14/T78)<-8.99。满足-13.5<CT7/SAG72+(R14/T78)<-10.5,有利于成像透镜组的主光线入射到像面时具有较小的入射角度和较高的相对照度,还有利于使第七透镜具有较佳的加工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4.5<(|R6|+|R13|)/R1<-0.5,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3是第七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6、R13与R1进一步可满足:-4.48<(|R6|+|R13|)/R1<-0.67。满足-4.5<(|R6|+|R13|)/R1<-0.5,有利于避免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七透镜过于弯曲,减小加工成形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29.5<T67/T12<55.5,其中,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是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满足29.5<T67/T12<55.5,有利于合理分配空气间隔,降低间隙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4.5<f1×CT1/(f2×T12)<-2.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更具体地,f1、CT1、f2与T12进一步可满足:-4.57<f1×CT1/(f2×T12)<-2.37。满足-4.5<f1×CT1/(f2×T12)<-2.0,有利于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屈折力,有效改善成像透镜组的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9.0<f3/CT2<28.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3和CT2进一步可满足:9.28<f3/CT2<28.39。满足9.0<f3/CT2<28.5,合理控制第三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改善色差,并且能调整光线聚焦位置,提升镜头对光线的汇聚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5<f4/T34×tan(Semi-FOV)<20.5,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Semi-FOV是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更具体地,f4、T34与Semi-FOV进一步可满足:1.66<f4/T34×tan(Semi-FOV)<20.14。满足1.5<f4/T34×tan(Semi-FOV)<20.5,有利于控制成像透镜组的像面,保证有较高的光学分辨率以及减小第四透镜的加工成形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8.0<R6×T12/(R5×T23)<8.0,其中,R5是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更具体地,R6、T12、R5与T23进一步可满足:-7.89<R6×T12/(R5×T23)<7.88。满足-8.0<R6×T12/(R5×T23)<8.0,有利于减弱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5<f8/R14<2.0,其中,f8是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R14是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f8与R14进一步可满足:0.87<f8/R14<1.74。满足0.5<f8/R14<2.0,可以改善成像透镜组的场曲和畸变,同时控制第八透镜的加工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6.0<R11/R14<-1.0,其中,R11是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1与R14进一步可满足:-5.86<R11/R14<-1.01。满足-6.0<R11/R14<-1.0,有利于减弱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实现高解像力特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5<R16/(R4-R2)<4.0,其中,R2是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6是第八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6、R4与R2进一步可满足:1.72<R16/(R4-R2)<3.15。满足1.5<R16/(R4-R2)<4.0,有利于减弱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实现高解像力特性,同时保证良好的工艺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2.0mm,示例性地,ImgH可以等于2.80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以例如在24.99mm至29.01mm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例如在5.6°至6.2°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可以例如在25.99mm至28.01mm的范围内,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以例如在-12.52mm至-11.96mm的范围内,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以例如在26.57mm至30.79mm的范围内,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以例如在17.39mm至18.11mm的范围内,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以例如在8.08mm至9.61mm的范围内,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以例如在-10.75mm至-7.62mm的范围内,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可以例如在23.19mm至29.49mm的范围内,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可以例如在15.41mm至25.18mm的范围内,以及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可以例如在-10.16mm至-8.93mm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型化、大像面、大孔径、以及高成像质量等特性的成像透镜组。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汇聚入射光线、降低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成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至第八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镜面,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为球面镜面。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6.71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朝向物侧的面S1至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为28.00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6.0°。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第四透镜E4、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和第八透镜E8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7、S8、S1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010E-01 | 1.7630E-02 | -3.1006E-03 | 3.3874E-04 | -1.7602E-05 | 5.9980E-05 | -4.3486E-05 | 1.2085E-05 | -1.4432E-06 |
S2 | -1.9748E-01 | 1.7579E-02 | -3.5994E-03 | 3.3931E-04 | 4.0608E-06 | 8.3866E-05 | -6.8112E-05 | 2.0637E-05 | -3.5238E-06 |
S7 | -3.7504E-02 | -8.4665E-03 | -1.7767E-04 | -9.3968E-04 | 2.6937E-06 | 4.1554E-05 | -1.5295E-04 | -9.1800E-07 | 2.1942E-06 |
S8 | 4.2576E-02 | -7.3596E-03 | 1.1698E-04 | -8.6510E-04 | 8.8800E-05 | -1.5947E-05 | -1.1644E-04 | 7.4250E-05 | 2.2058E-07 |
S11 | -2.0501E-03 | -4.5319E-03 | -1.0137E-03 | -2.1105E-04 | -8.1798E-05 | 2.7714E-05 | -2.5586E-05 | 5.6680E-05 | 5.0682E-06 |
S12 | 4.0776E-02 | -6.8006E-03 | -1.3630E-03 | 1.3521E-04 | 1.3816E-04 | 2.1494E-04 | 1.1820E-04 | 1.0306E-04 | 4.6319E-06 |
S13 | 7.0688E-02 | -3.2133E-03 | -5.0046E-04 | 2.0452E-05 | 2.2112E-05 | -1.1287E-05 | -3.4466E-05 | 1.4375E-05 | -8.2080E-07 |
S14 | 8.3710E-02 | -5.6421E-03 | -1.0000E-03 | -1.0218E-04 | -3.9230E-05 | -5.7773E-05 | 1.2895E-05 | 5.0308E-05 | -3.9700E-06 |
S15 | -8.2736E-02 | 1.8704E-03 | 2.7977E-04 | 6.8412E-04 | 4.8630E-04 | 2.3194E-04 | 1.1625E-04 | 1.0405E-05 | -1.4865E-05 |
S16 | -1.3061E-01 | 2.5246E-03 | -6.7026E-05 | 6.3362E-04 | 2.1547E-04 | -2.4283E-05 | -7.3174E-05 | -5.9972E-05 | -1.6540E-05 |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6.71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为27.00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5.98°。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6.00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为25.00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6.1°。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176E-01 | 1.6426E-02 | -2.8544E-03 | 4.3959E-04 | -4.1935E-05 | 3.2466E-05 | -3.3140E-05 | 1.3088E-05 | -1.7785E-06 |
S2 | -1.9934E-01 | 1.7028E-02 | -3.4028E-03 | 4.9739E-04 | -6.1192E-06 | 2.5433E-05 | -4.8721E-05 | 2.2971E-05 | -4.9640E-06 |
S7 | -4.0643E-02 | -8.1574E-03 | -1.2853E-03 | -1.9543E-03 | -5.9623E-04 | -5.3661E-04 | -1.6343E-04 | 2.9074E-05 | 7.7565E-06 |
S8 | 4.2403E-02 | -4.4073E-03 | -1.5576E-03 | -1.1879E-03 | -3.4886E-04 | -1.4626E-04 | 1.0028E-04 | 6.0300E-05 | -1.4276E-05 |
S11 | 2.0634E-03 | -5.2806E-03 | -6.3692E-04 | 1.0202E-03 | -6.9450E-04 | -4.0641E-06 | 1.3994E-04 | 6.9763E-05 | -1.3555E-07 |
S12 | 3.0080E-02 | -9.5815E-03 | 1.2520E-03 | 1.1131E-03 | -4.7288E-04 | 3.5256E-04 | 2.7544E-04 | 6.9989E-05 | -5.7377E-06 |
S13 | 6.3117E-02 | -9.9047E-03 | 8.6219E-04 | 8.6343E-05 | -9.9169E-06 | -3.6692E-05 | 1.2399E-05 | -4.3585E-07 | 4.7022E-07 |
S14 | 7.8092E-02 | -1.5059E-02 | 1.9574E-03 | 8.6394E-05 | 1.8640E-05 | 5.9072E-05 | 8.5291E-05 | 8.1717E-06 | 4.5055E-06 |
S15 | -1.1561E-01 | 1.2034E-03 | 2.1206E-05 | -2.1112E-05 | 1.3925E-05 | 1.0856E-05 | 1.8513E-05 | -1.5753E-07 | 1.2896E-06 |
S16 | -1.5963E-01 | 9.1024E-03 | -3.8536E-04 | 4.0847E-04 | 1.7833E-04 | 9.0012E-05 | 2.9255E-05 | 4.6709E-06 | 2.4984E-06 |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8.00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为29.00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5.7°。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076E-01 | 1.7943E-02 | -2.7995E-03 | 3.1944E-04 | -4.2000E-05 | 2.7435E-05 | -1.6413E-05 | 6.1046E-06 | -1.1474E-06 |
S2 | -1.9679E-01 | 1.8564E-02 | -3.3962E-03 | 3.9211E-04 | -6.1383E-05 | 4.2113E-05 | -2.5068E-05 | 9.7782E-06 | -2.0780E-06 |
S7 | -3.4054E-02 | -7.8596E-03 | -1.2233E-03 | -4.3957E-04 | -1.6302E-04 | 3.3461E-05 | -5.1653E-05 | 3.1408E-06 | 7.3025E-07 |
S8 | 4.1685E-02 | -7.0935E-03 | -1.0054E-03 | -1.0022E-04 | -1.8285E-04 | 6.9595E-05 | -5.2822E-05 | 3.0455E-05 | -1.3799E-06 |
S11 | -1.5879E-03 | -4.1664E-03 | -1.2544E-03 | 3.4915E-04 | -1.7633E-04 | 1.1582E-04 | 1.5009E-05 | 5.2061E-05 | 4.0734E-06 |
S12 | 3.8265E-02 | -5.6125E-03 | -8.9397E-04 | 7.9325E-04 | 2.1637E-04 | 4.1172E-04 | 1.6809E-04 | 9.7765E-05 | -1.1030E-06 |
S13 | 6.9934E-02 | -3.2498E-03 | -6.9003E-05 | 1.4790E-05 | -3.6520E-06 | -3.4426E-05 | -2.2883E-05 | 1.9495E-05 | -2.7813E-06 |
S14 | 8.4868E-02 | -4.8468E-03 | -2.5664E-04 | -1.9714E-04 | -4.3711E-05 | -7.0239E-05 | 4.0034E-05 | 3.9556E-05 | -1.0960E-05 |
S15 | -8.5872E-02 | 2.6481E-03 | -3.0591E-04 | 1.4887E-04 | 1.9931E-04 | 4.4382E-05 | 7.0519E-05 | -1.9776E-05 | -1.1731E-05 |
S16 | -1.3068E-01 | 5.4771E-03 | -4.9493E-04 | 4.5850E-04 | 2.0852E-04 | 7.1577E-05 | 4.5122E-05 | -2.5766E-06 | 1.1676E-05 |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8.00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为25.00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5.7°。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9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201E-01 | 1.6594E-02 | -3.1263E-03 | 4.7734E-04 | -8.9228E-05 | 3.3342E-05 | -4.8726E-06 | 3.7531E-07 | -4.0449E-07 |
S2 | -1.9957E-01 | 1.6801E-02 | -3.5336E-03 | 3.2073E-04 | -7.4160E-06 | 1.9088E-05 | 1.1998E-05 | -1.1101E-05 | 1.2321E-06 |
S7 | -4.0826E-02 | -7.6901E-03 | -1.1547E-03 | -2.2526E-03 | -5.0211E-04 | -5.0619E-04 | -2.3350E-04 | -1.1930E-04 | 2.4785E-06 |
S8 | 4.2870E-02 | -4.0041E-03 | -1.9619E-03 | -1.1515E-03 | -6.9649E-04 | -1.8324E-04 | -1.1201E-04 | 6.9678E-05 | 9.7099E-07 |
S11 | -3.6748E-04 | -5.6414E-03 | -3.0017E-04 | 1.4298E-03 | -8.0930E-04 | -8.7508E-05 | -1.2829E-04 | 1.3168E-04 | 2.6095E-06 |
S12 | 3.2542E-02 | -9.0422E-03 | 1.4699E-03 | 7.7801E-04 | -8.1307E-04 | 1.1211E-04 | 1.9043E-04 | 2.0833E-04 | -1.7604E-06 |
S13 | 6.3446E-02 | -9.7932E-03 | 1.0531E-03 | -2.3931E-05 | 1.2066E-06 | -1.0297E-04 | 3.2269E-05 | -1.9726E-06 | 3.3454E-06 |
S14 | 7.8327E-02 | -1.4675E-02 | 1.9726E-03 | 1.7662E-04 | 2.7100E-04 | 3.0981E-04 | 3.0513E-04 | 5.4599E-05 | 2.2061E-05 |
S15 | -1.1718E-01 | 3.2724E-03 | -3.3266E-04 | 1.2341E-04 | -2.6821E-05 | 6.3625E-05 | 3.9491E-05 | -4.3416E-07 | 2.1796E-06 |
S16 | -1.6052E-01 | 1.1666E-02 | -6.4857E-04 | 5.5691E-04 | 3.9776E-05 | 1.5870E-05 | -7.6646E-05 | -3.2878E-05 | -1.0852E-05 |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其朝向物侧的面S15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朝向物侧的面S17和朝向像侧的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为26.00mm,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TTL为26.71mm,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2.80mm,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6.0°。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有效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1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S1 | -1.4189E-01 | 1.7602E-02 | -2.9109E-03 | 3.2967E-04 | -5.4218E-05 | 2.7407E-05 | -1.5109E-05 | 8.4109E-06 | -2.0937E-06 |
S2 | -1.9735E-01 | 1.8213E-02 | -3.5112E-03 | 3.1717E-04 | -6.0535E-05 | 4.7021E-05 | -1.9517E-05 | 1.0107E-05 | -4.5914E-06 |
S7 | -3.5446E-02 | -7.4360E-03 | -1.1194E-03 | -5.0165E-04 | -1.5877E-04 | 9.1825E-06 | -4.4864E-05 | -7.6411E-06 | 2.9315E-07 |
S8 | 4.2915E-02 | -6.6709E-03 | -8.7452E-04 | 1.3817E-05 | -2.1219E-04 | 1.1143E-04 | -5.5142E-06 | 4.3868E-05 | 8.4701E-06 |
S11 | -2.9452E-03 | -4.6136E-03 | -1.5784E-03 | 6.5904E-04 | -3.5866E-04 | 2.0842E-04 | 7.5544E-05 | 9.8358E-05 | 8.8109E-06 |
S12 | 3.8823E-02 | -4.6560E-03 | -1.0754E-03 | 1.1783E-03 | 1.4901E-04 | 6.1242E-04 | 2.7757E-04 | 1.5551E-04 | 3.5027E-06 |
S13 | 6.9573E-02 | -3.1039E-03 | -6.1567E-05 | -4.1471E-05 | -3.3435E-05 | -3.8735E-05 | -1.4957E-05 | 2.6614E-05 | -5.2947E-06 |
S14 | 8.5777E-02 | -5.0356E-03 | -7.8639E-05 | -2.9285E-04 | 7.2967E-05 | -8.5434E-06 | 7.5201E-05 | 4.4201E-05 | -1.7944E-05 |
S15 | -8.9116E-02 | 2.7425E-03 | 7.0727E-04 | 4.3982E-04 | 5.1040E-04 | 6.3631E-05 | 5.5529E-05 | -4.0151E-05 | -2.3547E-05 |
S16 | -1.3195E-01 | 7.9970E-03 | 3.0452E-04 | 3.7037E-04 | -7.4417E-05 | -2.9484E-04 | -1.7096E-04 | -1.0242E-04 | -1.7724E-05 |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CT7/SAG72+(R14/T78) | -10.94 | -9.00 | -13.18 | -10.65 | -13.43 | -10.54 |
(|R6|+|R13|)/R1 | -4.47 | -1.89 | -3.37 | -1.06 | -0.68 | -2.69 |
T67/T12 | 34.11 | 39.37 | 47.41 | 29.56 | 55.03 | 36.91 |
R12×CT6/(R9×T45+R12×T45) | 5.23 | 1.87 | 4.62 | 2.77 | 2.38 | 1.66 |
f1×CT1/(f2×T12) | -2.94 | -3.16 | -4.30 | -2.38 | -4.56 | -3.08 |
f3/CT2 | 9.29 | 23.35 | 14.80 | 10.96 | 25.64 | 28.38 |
f4/T34×tan(Semi-FOV) | 2.38 | 3.80 | 1.98 | 1.67 | 13.59 | 20.13 |
R6×T12/(R5×T23) | 7.87 | 1.31 | 1.06 | -7.88 | 3.16 | -4.62 |
f8/R14 | 1.16 | 1.73 | 0.88 | 1.41 | 0.89 | 1.48 |
R11/R14 | -2.94 | -5.84 | -1.02 | -5.85 | -1.47 | -4.92 |
R16/(R4-R2) | 2.42 | 3.14 | 1.73 | 2.46 | 2.07 | 3.03 |
表1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2、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满足:1.0<R12×CT6/(R9×T45+R12×T45)<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满足:-13.5<CT7/SAG72+(R14/T78)<-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4.5<(|R6|+|R13|)/R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满足:29.5<T67/T12<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满足:-4.5<f1×CT1/(f2×T1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9.0<f3/CT2<2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5<f4/T34×tan(Semi-FOV)<2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8.0<R6×T12/R5×T23<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f8/R14<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6.0<R11/R14<-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63795.7U CN217279088U9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成像透镜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63795.7U CN217279088U9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成像透镜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79088U true CN217279088U (zh) | 2022-08-23 |
CN217279088U9 CN217279088U9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2879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63795.7U Active CN217279088U9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成像透镜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79088U9 (zh) |
-
2022
- 2022-05-06 CN CN202221063795.7U patent/CN217279088U9/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79088U9 (zh) | 2022-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14635B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037672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43366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1236417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167940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1338065A (zh) | 变焦透镜组 | |
CN214623165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3276106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043778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0155386U (zh)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
CN211086745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013635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2415719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70619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6956501U (zh) | 光学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216411722U (zh) | 光学摄像镜头 | |
CN214225559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764197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520201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826691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2846106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0572972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2111953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7279088U (zh) | 成像透镜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U01 |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 ||
CU01 |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
Correction item: Claims Correct: Claims submitted on July 1, 2022.02 False: Claims submitted on May 6, 2022.02 Number: 34-01 Page: ?? Volume: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