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6496U - 干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6496U
CN217266496U CN202123123530.XU CN202123123530U CN217266496U CN 217266496 U CN217266496 U CN 217266496U CN 202123123530 U CN202123123530 U CN 202123123530U CN 217266496 U CN217266496 U CN 217266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drying
front support
air inlet
heat source
pre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35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龙
史翔
李现昌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35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6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6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6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干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衣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解决现有干衣机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热源以及接收装置,热源与前支撑连接,接收装置与盖板连接,前支撑用于支撑滚筒的前端,前支撑具有与滚筒连通的进风口;盖板与前支撑连接,盖板与前支撑围设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过滤装置的一端与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进风风道内,热源正对过滤装置的一侧,接收装置正对过滤装置的另一侧。在该干衣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热源产生一定热辐射,热辐射通过过滤装置被接收装置接收,通过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清洗过滤网,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干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干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衣装置。
背景技术
干衣机是一种通过加热处理以烘干衣物的装置,干衣机在烘干的过程中,衣物通常会掉落线屑,线屑跟随热风进入烘干风道以后,容易挂持在烘干风道的过滤网上。随着干衣机使用时间的增长,过滤网上聚集的线屑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干衣机烘干性能降低。
相关技术中,用户无法判断过滤网的使用状态,为防止线屑积累,用户通常需要在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干衣装置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衣装置,包括热源以及接收装置,所述热源与前支撑连接,所述接收装置与盖板连接,所述前支撑用于支撑滚筒的前端,所述前支撑具有与所述滚筒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前支撑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前支撑围设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过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热源正对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接收装置正对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侧。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前支撑连接,所述防护壳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装置的开口,所述热源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防护壳内。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源包括热电阻30,所述热电阻30的安装部位具有第一外螺纹。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热电阻30与所述防护壳螺纹连接。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安装部位具有第二外螺纹。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热电偶70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壳为陶瓷防护壳。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壳的内壁设置有隔热涂层。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滚筒和所述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滚筒停止工作时,控制所述接收装置工作。
在上述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二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三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四报警信号;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衣装置,包括热源以及接收装置,热源与前支撑连接,接收装置与盖板连接,前支撑用于支撑滚筒的前端,前支撑具有与滚筒连通的进风口;盖板与前支撑连接,盖板与前支撑围设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过滤装置的一端与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进风风道内,热源正对过滤装置的一侧,接收装置正对过滤装置的另一侧。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在该干衣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热源产生一定热辐射,热辐射通过过滤装置被接收装置接收,通过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清洗过滤网,省时省力,有利于保证干衣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衣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干衣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干衣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中:10、滚筒;20、前支撑;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进风口;222、进风风道;30、热电阻30;40、防护壳;41、底板;42、侧板;50、过滤装置;60、盖板;70、热电偶;8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干衣装置是结合滚筒干衣设备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其他具有烘干使用需求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干衣装置,如柜式护理机。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滚筒干衣设备通常包括滚筒、与滚筒连接的电机以及与滚筒连通的风机和热泵循环装置,滚筒、风机以及热泵循环装置能够形成供气体流动的循环风道,其中,风机用于驱动循环风道内的气体流动,热泵循环装置用于加热循环风道内的气体。如图1所示,滚筒10为筒状结构,滚筒10内用于放置待烘干的衣物,电机用于带动滚筒10转动,进而带动滚筒10内的衣物转动,热泵循环装置将循环风道内的气体加热以后,风机将加热后的高温气体输送至滚筒10内,使得衣物均匀受热,直至烘干衣物内的水分。
下面结合上述滚筒10干衣设备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干衣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
首先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干衣装置可以包括热源和接收装置,热源与前支撑20连接,接收装置与盖板60连接。
参照图1,前支撑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与第一部分21连接的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包括套设在滚筒10外部的环状结构,第一部分21用于支撑滚筒10的前端(也即为图示位置中滚筒10的右端);第二部分22大致为盒状结构,其盒状结构的开口朝向盖板60(开口也即朝向图示位置的右端),第一部分21的下端与第二部分22的上端连接,且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连接的位置具有与滚筒10连通的进风口23,以便第二部分22围设的空间能够通过进风口23与滚筒10连通。
盖板60与前支撑20连接,盖板60设置在前支撑20的右侧,用于封堵前支撑20的第二部分22的开口。示例性地,盖板60可以大致为平板结构,且盖板60平行于第二部分22。盖板60与前支撑20能够围设成一块状空间,该块状空间即为用于与风机连通的进风风道222,且进风风道222还与进风口23连通,以使风机输送到进风风道22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口23进入滚筒1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衣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50。过滤装置50的一端与进风口23连接,另一端伸入进风风道222内,以便进风风道22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过滤装置50以后,再从进风口23进入滚筒10内。
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5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进风口23连接,以便实现过滤装置50与进风口23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随时取下过滤装置50,进而对过滤装置50进行清洗。过滤装置50可以包括过滤网,且过滤网位于进风风道222内。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0例如可以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在能够保证气体流通的同时,过滤掉气体内的线屑。本实施例中,气体通过过滤网时,跟随气体流动的线屑会挂持在过滤网上,从而避免线屑进入滚筒10内,污染滚筒10内的衣物。
热源设置在前支撑20靠近盖板60的一侧,且正对过滤装置50的一侧面。接收装置设置在盖板60靠近前支撑20的一侧,且正对过滤装置50的另一侧面。可见,过滤装置50夹设在热源和接收装置之间,由于热源发出的热辐射具有一定的穿透作用,其热量可以穿过过滤装置50,到达接收装置,进而被接收装置接收。
值得说明的是,当过滤装置50上挂持的线屑较少时,也即,过滤装置50不需要清洗,此时,过滤装置50的热辐射穿透能力较强,则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温度较高。当过滤装置50上挂持的线屑较多时,也即,过滤装置50堵塞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清洗,此时,过滤装置50的热辐射穿透能力降低,则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温度较低。根据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的不同,用以判断过滤装置50是否需要清洗,从而解决了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热源以及接收装置,有利于及时清理线屑,避免过滤装置上的线屑的累积,能够保证干衣装置进行正常的烘干操作,延长干衣装置的使用寿命,提升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壳40,防护壳40与前支撑20连接,且防护壳40设置在前支撑20靠近过滤装置50的一侧。热源可拆卸地安装在防护壳40内,防护壳40能够隔绝热辐射的扩散,防止热源损坏前支撑20。
可选地,防护壳40具有朝向过滤装置50的开口,进而使得热源发出的热辐射能够相对集中的从防护壳40的开口处发散至过滤装置50处,进而有利于接收装置接收热量。参照图2,防护壳40可以大致为盒状结构,盒状结构可以包括底板41和设置在底板41周围的侧板42,底板41可以与前支撑20连接,侧板42的内壁用于与热源连接,以使热源能够内置于防护壳40内,进而起到隔绝热源的作用。侧板42能够围设成防护壳40的开口。当然,防护壳40还可以为能够起到隔绝作用的其他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或者球状结构,相同地,柱状结构或者球状结构朝向过滤装置50的一端具有开口。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护壳40可以与前支撑2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可以使用螺栓等螺纹紧固件将防护壳40与前支撑20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中,防护壳40可以为陶瓷防护壳40,陶瓷材质不仅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的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有利于进一步防止热源损坏前支撑20,保证干衣装置的正常工作。当然,防护壳40还可以为能够起到隔热作用的其他结构,例如耐高温云母板、高温玻璃等等。
本实施例中,防护壳40的内壁可以设置有隔热涂层,从而进一步隔绝热源发出的热辐射扩散。隔热涂层的材质例如可以包括纳米氧化钨、石英纤维等等。
可选地,热源可以包括热电阻30。值得说明的是,热电阻30通常由纯金属材料的电阻丝绕制而成,例如铂、铜、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进一步地,热电阻30的安装部位可以具有第一外螺纹,以便使热电阻30与其他部件进行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相应地,防护壳40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热电阻30与防护壳40可以螺纹连接,以便将热电阻30从防护壳40上随时更换。进一步地,将热电阻30和防护壳40进行螺纹连接,还有利于提高热电阻30和防护壳4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热电阻30脱落。如图2所示,防护壳40的侧板4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热电阻30与侧板42进行螺纹连接,且热电阻3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防护壳40的底板41,防止热电阻30与防护壳40发生接触,进而影响热电阻30的传热。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热源还可以为其他发热装置,例如远红外发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等等。
可选地,接收装置可以包括热电偶70。值得说明的是,热电偶70是一种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包括热点击、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热电偶7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阻值。热电偶70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等优点,有利于精确测量通过过滤装置50的温度。进一步地,热电偶70的安装部位可以具有第二外螺纹,以便使热电偶70与其他部件进行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安装板80,安装板80用于将热电偶70安装在盖板60上。如图2所示,安装板80可以为平板结构,安装板80可以垂直于盖板60设置。安装板80的一端可以与盖板60连接,安装板80的另一端可以与热电偶70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80可以黏贴或者焊接在盖板60上。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80还可以与盖板60为一体的结构,例如,安装板80还可以与盖板60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继续参照图2,安装板80远离盖板6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热电偶70与安装板80螺纹连接,以便将热电偶70从防护壳40上随时更换。进一步地,将热电偶70与防护壳40进行螺纹连接,还有利于提高热电偶70与防护壳4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热电偶70脱落。参照图2,热电偶7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盖板60,防止在干衣装置发生振动时,热电偶70与盖板60发生接触,进而保证热电偶70的测量的准确性。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温度检测装置,例如,热敏电阻、气体温度传感器、温度探针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2,接收装置在过滤装置50上的投影与热源在过滤装置50上的投影应尽可能的重叠,以避免热源发出的热辐射产生浪费,有利于接收装置能够更好的接收热辐射,并检测出较为准确的温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滚筒10和接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在滚筒10停止工作时,控制接收装置工作。在接收装置为热电偶70的实施例中,热电偶70能够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转化为电阻值,以电阻值的大小度量温度的高低。由于热电偶70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能够获取热电偶70检测到的电阻值,进而判断此时过滤装置50的工作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在干衣装置的滚筒10工作时,干衣装置还在进行烘干操作,此时过滤装置50可能继续累积线屑,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不断发生变化,不利于将此时的温度信息作为清洗过滤装置50的参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例如可以是单片机或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能够实现控制功能的设备。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可以与热源电连接,以便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热源工作,从而避免热源工作时长过长,造成干衣装置耗电量过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便控制装置通过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进而控制报警装置工作,从而提醒操作人员过滤网的工作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可以在控制装置中预先设定一些温度数据,以便控制装置根据不同的温度信息,控制报警装置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例如,在接收装置为热电偶70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干衣装置没有安装过滤装置50时,热电偶70检测到的第一电阻值R1设定为第一预设值;当干衣装置中安装过滤装置50,热电偶70检测到的第二电阻值R2设定为第二预设值;当干衣装置中安装过滤装置50,且干衣装置满负载运行以后,热电偶70检测到的第三电阻值R3为第三预设值;当干衣装置中安装过滤装置50,且干衣装置满负载运行五个周期以后,热电偶70检测到的第四电阻值R4为第四预设值。
进一步地,由于热电偶70检测到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第四预设值大于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可选地,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小于或者第一预设值时,则说明此时干衣装置内没有安装过滤装置50,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第一报警信号,以便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安装过滤装置50。
可选地,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则说明此时干衣装置内已经安装过滤装置50,且过滤装置50没有发生阻塞,不需要清洁。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第二报警信号,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此时可以正常使用干衣装置。
可选地,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值,则说明此时干衣装置内已经安装过滤装置50,且过滤装置50已经发生阻塞,但过滤装置50上线屑的累积程度不严重。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第三报警信号,以便提醒操作人员可在干衣装置满负荷运转结束后清洗过滤装置50。
可选地,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则说明此时干衣装置内已经安装过滤装置50,且过滤装置50的累积程度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干衣装置的使用性能。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第四报警信号,以便提醒操作人员立即清洗过滤装置50,从而保证干衣装置的正常使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报警装置可以包括指示灯和指示面板,根据报警信号的不同,显示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或者,在指示面板上显示不同的报警信息,进而提示操作人员目前过滤网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报警装置还可以包括指示音响,根据报警信号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以提示操作人员目前过滤网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衣装置,包括热源以及接收装置,热源与前支撑20连接,接收装置与盖板60连接,前支撑20用于支撑滚筒10的前端,前支撑20具有与滚筒10连通的进风口23;盖板60与前支撑20连接,盖板60与前支撑20围设成与进风口23连通的进风风道222,过滤装置50的一端与进风口23连接,另一端伸入进风风道222内,热源正对过滤装置50的一侧,接收装置正对过滤装置50的另一侧。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每次使用干衣机后清理过滤网,在该干衣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热源产生一定热辐射,热辐射通过过滤装置50被接收装置接收,通过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清洗过滤网,省时省力,有利于保证干衣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还能够供操作人员直观的判断过滤装置50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操作人员根据报警信息自主判断是否需要清洁过滤装置50,有利于干衣装置进行人性化操作、智能化操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以及接收装置,所述热源与前支撑连接,所述接收装置与盖板连接,所述前支撑用于支撑滚筒的前端,所述前支撑具有与所述滚筒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前支撑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前支撑围设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过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热源正对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接收装置正对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前支撑连接,所述防护壳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装置的开口,所述热源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防护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热电阻,所述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具有第一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热电阻与所述防护壳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安装部位具有第二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为陶瓷防护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的内壁设置有隔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滚筒和所述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滚筒停止工作时,控制所述接收装置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二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三报警信号;当接收装置检测到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四报警信号;
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CN202123123530.XU 2021-12-13 2021-12-13 干衣装置 Active CN217266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3530.XU CN217266496U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3530.XU CN217266496U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6496U true CN21726649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3530.XU Active CN217266496U (zh) 2021-12-13 2021-12-13 干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6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6539B (zh) 一种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1062363A2 (ko) 히터에 인가되는 펄스의 개수를 제어하는 온수공급장치 및 온수공급방법
RU2012154068A (ru)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й контур с контро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бытового электроприбора
ES2666277T3 (es) Método para detectar la presencia de un utensilio de cocina sobre una placa para cocinar por inducción y una placa usando dicho método
CN217266496U (zh) 干衣装置
JPH0225605A (ja) 流体の状態をモニターする計測システム
CN209221057U (zh) 智能消毒装置和系统
CN103576723B (zh) 一种玻璃电热水壶温度控制模块
CN215182408U (zh) 一种智能感烟、感温探测器检测仪
CN207894024U (zh) 智能热风枪装置
CN207457445U (zh) 一种直发器自动老化测试设备
CN205783716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液体加热装置
CN220671865U (zh) 烘干温度控制电路
KR101498624B1 (ko) 의류 건조기 및 의류 건조기 제어방법
KR960012514B1 (ko) 빨래 건조기의 필터막힘감지장치
CN218586621U (zh) 一种具有自动除湿防凝露的配电终端
CN210694408U (zh) 一种可调节温控热得快
CN215566535U (zh) 一种热油循环电机泵壳体温度探测模块
CN213943170U (zh) 一种电子产品检测用恒温恒湿试验箱
WO2007077170A2 (en)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216308550U (zh) 一种宠物烘干系统的电路结构
CN212515385U (zh) 一种具备温度自动补偿功能的塔钟机芯
CN210071729U (zh) 一种铂薄膜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测试仪
CN214277011U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多功能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
CN208541102U (zh) 一种慢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