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3825U -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3825U
CN217263825U CN202220175687.2U CN202220175687U CN217263825U CN 217263825 U CN217263825 U CN 217263825U CN 202220175687 U CN202220175687 U CN 202220175687U CN 217263825 U CN217263825 U CN 217263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wer engineering
servo motor
cabl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56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新
金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Youc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Youc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Youc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Youc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56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3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3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3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自锁万向轮,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推杆,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移动口。该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表面与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达到了将回收的电缆均匀的卷绕在收卷筒上,并对电缆收卷时进行防护和导向,从而降低收卷难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电力工程施工可承担各种类型的火电厂、风力电站、太阳能电站、核电站及辅助生产设施、各种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和变电站整体工程施工总承包,电力工程中会使用到电缆,电缆使用后多余的需要进行回收。
现有的电缆回收装置结构单一,只能持续收卷电缆,由于卷筒长度较长,易导致电缆一直卷绕在卷筒的一侧,无法均匀的卷绕,从而导致卷绕电缆较少,还不便于搬运,且卷绕时没有导向和防护,使得收卷难度较大,还易使电缆产生损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电缆回收时收卷不均匀,难以搬运,且收卷时没有导向和防护,从而导致收卷难度较大,还易使电缆受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自锁万向轮,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推杆,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移动口;
所述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移动底座的另一侧内壁固定套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移动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起到便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底座进行移动搬运的作用,第一伺服电机起到带动丝杆进行正反旋转的作用,限位移动口起到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贯穿限位移动口并延伸至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水平防护辊,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防护辊的外表面高于移动块的上表面,起到对回收的电缆进行防护,防止收卷时产生摩擦,导致损坏电缆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竖直导向辊,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触碰开关和第二触碰开关,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支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导向辊起到配合电缆进行导向收卷的作用。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内壁均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收卷筒,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呈L型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卷筒起到对电缆进行均匀收卷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收卷筒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起到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支撑和防护的作用,第二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轴起到带动收卷筒转动对电缆进行收卷。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表面与移动底座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达到了将回收的电缆均匀的卷绕在收卷筒上,并对电缆收卷时进行防护和导向,从而降低收卷难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的移动底座结构右侧剖视图。
图中:1、移动底座;2、自锁万向轮;3、推杆;4、限位移动口;5、第一伺服电机;51、丝杆;52、移动块;53、水平防护辊;54、固定杆;55、竖直导向辊;56、第一触碰开关;57、第二触碰开关;58、支撑块;59、收卷筒;510、安装板;511、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自锁万向轮2,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推杆3,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移动口4;
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一侧表面与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丝杆51,丝杆5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底座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套接,丝杆51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移动块52,推杆3起到便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底座1进行移动搬运的作用,第一伺服电机5起到带动丝杆51进行正反旋转的作用,限位移动口4起到对移动块52的移动进行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移动块52的一端贯穿限位移动口4并延伸至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移动块52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两侧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水平防护辊53,移动块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杆54,水平防护辊53的外表面高于移动块52的上表面,起到对回收的电缆进行防护,防止收卷时产生摩擦,导致损坏电缆的作用。
进一步地,固定杆54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竖直导向辊55,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触碰开关56和第二触碰开关57,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支撑块58,竖直导向辊55起到配合电缆进行导向收卷的作用。
进一步地,两个支撑块58的内壁均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收卷筒59,其中一个支撑块58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10,安装板510的横截面呈L型形状,收卷筒59起到对电缆进行均匀收卷的作用。
进一步地,安装板5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511,第二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收卷筒59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板510起到对第二伺服电机511进行支撑和防护的作用,第二伺服电机511通过传动轴起到带动收卷筒59转动对电缆进行收卷。
通过设置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一侧表面与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达到了将回收的电缆均匀的卷绕在收卷筒59上,并对电缆收卷时进行防护和导向,从而降低收卷难度的效果。
工作原理:步骤一,使用前先将本装置连接外接电源并安装与之匹配的控制器,使用时,将待回收的电缆一端穿过两个竖直导向辊55之间并与收卷筒59缠绕,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和第二伺服电机511工作,第二伺服电机511通过传动轴带动收卷筒59转动,从而对电缆进行收卷,电缆在拉动收卷时与水平防护辊53表面滚动接触,从而对电缆收卷时进行防护;
步骤二,第一伺服电机5带动丝杆51顺时针旋转,丝杆51的旋转带动移动块52在限位移动口4内进行移动,从而配合竖直导向辊55对电缆的滚动导向使其均匀的卷绕在收卷筒59上,当移动块52移动至与第一触碰开关56接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丝杆51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移动块52反向移动,当移动块52与第二触碰开关57接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丝杆51继续顺时针旋转,如此反复即可使电缆均匀卷绕在收卷筒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自锁万向轮(2),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推杆(3),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移动口(4);
所述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收卷装置,且均匀收卷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丝杆(51),所述丝杆(5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移动底座(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套接,所述丝杆(51)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移动块(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2)的一端贯穿限位移动口(4)并延伸至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52)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水平防护辊(53),所述移动块(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杆(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4)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竖直导向辊(55),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第一触碰开关(56)和第二触碰开关(57),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支撑块(5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块(58)的内壁均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收卷筒(59),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58)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10),所述安装板(510)的横截面呈L型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5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收卷筒(59)的一端固定连接。
CN202220175687.2U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Active CN217263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5687.2U CN21726382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5687.2U CN21726382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3825U true CN21726382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90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5687.2U Active CN21726382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3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1504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电线收卷装置
CN116799701B (zh) 一种电力调度自动化主动巡检装置
CN212387473U (zh) 一种变电站接线辅助工具
CN217263825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回收装置
CN216303211U (zh) 一种电力检测维修升降平台
CN216037964U (zh) 一种电气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
CN111776841B (zh) 用于硬质线缆的放线装置
CN211419073U (zh) 便于携带的电力电缆牵引装置
CN216004746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收卷装置
CN109399385A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217417736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具有便携式收卷结构的放线架
CN111717701A (zh) 一种防水卷料生产设备
CN111807152A (zh) 一种大型线缆收卷装置
CN218708171U (zh) 一种输电线牵拉固定器
CN214166933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线缆收卷装置
CN220283207U (zh) 一种电缆收放装置
CN220950557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电缆回收装置
CN219760478U (zh) 一种电缆沟内电缆牵引装置
CN219259214U (zh) 一种建筑墙体放线装置
CN114222384B (zh) 一种用于电缆盘的电缆加热装置及电缆布设方法
CN216335862U (zh) 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
CN220578647U (zh) 一种供电用辅助放线装置
CN219123818U (zh) 一种变电站电力电缆线路敷设装置
CN215681220U (zh) 一种全自动电脑剥线机
CN219247346U (zh) 一种网络施工用线缆快速安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