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2780U -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2780U
CN217252780U CN202220014520.8U CN202220014520U CN217252780U CN 217252780 U CN217252780 U CN 217252780U CN 202220014520 U CN202220014520 U CN 202220014520U CN 217252780 U CN217252780 U CN 217252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oling
pipe
negative pressure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45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书晓
俞兵
孙文亮
马绍斌
陈学刚
徐天京
邬传谷
袁双宏
黎敏
金明康
裴忠冶
杨志昌
陈宋璇
张厚兵
李炬
张红
曹珂菲
张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Yunnan Chihong Zinc and Germa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0145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2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2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2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负压冷却溜槽装置,所述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包括:溜槽、冷媒供给组件、冷媒回流组件和负压发生组件,溜槽包括高温通道和冷却通道,高温通道用于流通高温熔体;冷媒供给组件包括供给容器和冷媒供给管,冷媒供给管连通冷却通道和供给容器,供给容器位于溜槽的下方;冷媒回流组件包括冷媒回流管,冷媒回流管与冷却通道连通;负压发生组件与所述冷媒回流组件相连,使所述冷媒回流管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当地大气压的作用下由所述供给容器经过所述冷媒供给管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且从所述冷媒回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具有安全性能高、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背景技术
溜槽是冶金设备中的重要组件之一,溜槽主要为冶炼产生高温溶体提供运输通道,因此溜槽通常在高温环境下运作。相关技术中的溜槽上设置有冷却通道,并通过正压冷却方式向冷却通道内注入冷媒进而对溜槽进行冷却,避免溜槽过热损坏,但是当冷却通道发生泄漏时,冷却通道内的冷媒会与高温溶体接触发生爆炸,造成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该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具有安全性能高、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包括:溜槽,所述溜槽包括高温通道和冷却通道,所述高温通道用于流通高温熔体;冷媒供给组件,所述冷媒供给组件包括供给容器和冷媒供给管,所述冷媒供给管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供给容器,所述供给容器位于所述溜槽的下方;冷媒回流组件,所述冷媒回流组件,所述冷媒回流组件包括冷媒回流管,所述冷媒回流管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和负压发生组件,所述负压发生组件与所述冷媒回流组件相连,以使所述冷媒回流管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当地大气压的作用下由所述供给容器经过所述冷媒供给管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且从所述冷媒回流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通过设置负压发生组件,使冷媒供给管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供给容器内的冷媒在当地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冷媒回流管输送至冷却通道内对溜槽进行冷却。并且当冷却通道发生泄漏时,冷媒受重力影响无法继续向冷却通道输送,进而避免冷媒与高温熔体接触发生爆炸,提高了安全性能。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具有安全性能高、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溜槽包括槽壁和冷却盘管,所述槽壁具有容纳腔,所述冷却盘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冷却盘管具有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槽壁限定出所述高温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温通道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U形、梯形或者长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内周轮廓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回流组件还包括回流容器,所述冷媒回流管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回流容器,所述回流容器位于所述供给容器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第一平衡管,所述供给容器具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回流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储存容器、降温组件、第二平衡管、第一补充管和第二补充管,所述第一补充管设有第一补充泵,所述第二补充管设有第二补充泵,所述回流容器具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与所述储存容器,所述第一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所述降温组件,所述第二补充管连通所述降温组件和所述供给容器,以使所述储存容器中的冷媒经所述降温组件降温后进入所述供给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降温区和暂存区,所述第一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所述降温区,所述第二补充管连通所述暂存区和所述供给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第三补充管,所述第三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冷媒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组件包括真空泵和真空管,所述真空管连接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冷媒回流管之间,以使所述冷媒回流管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当地大气压的作用下由所述供给容器经过所述冷媒供给管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且从所述冷媒回流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溜槽1;槽壁11;高温通道111;
冷媒供给组件2;供给容器21;第一溢流口211;冷媒供给管22;
冷媒回流组件3;冷媒回流管31;回流容器32;第二溢流口321;
负压发生组件4;真空泵41;真空管42;喷射泵43;喷射器44;喷射管45;
第一平衡管51;第二平衡管52;
储存容器6;第三补充管61;
降温组件7;降温区71;暂存区72;
第一补充管81;第一补充泵811;第二补充管82;第二补充泵8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包括溜槽1、冷媒供给组件2、冷媒回流组件3和负压发生组件4。
溜槽1包括高温通道111和冷却通道,高温通道111用于流通高温熔体,具体地,溜槽1通过高温通道111运输高温熔体,冷媒供给组件2向冷却通道内输入冷媒进而可以对溜槽1进行降温。
冷媒供给组件2包括供给容器21和冷媒供给管22,冷媒供给管22连通冷却通道和供给容器21,冷媒供给组件2通过冷媒供给管22向冷却通道输送冷媒,供给容器21位于溜槽1的下方,也就是说,溜槽1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供给容器21所在位置的高度。
冷媒回流组件3,冷媒回流组件3包括冷媒回流管31,冷媒回流管31与冷却通道连通,具体地,换热后的冷媒从冷却通道排出进入冷媒回流管31中。
负压发生组件4与冷媒回流组件3相连,以使冷媒回流管31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从而使冷媒在当地大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冷媒供给管22进入冷却通道且从冷媒回流管31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负压发生组件4可以使冷媒回流管31内的压力减小并形成负压,冷媒回流管31以及冷媒供给管22均与冷却通道连通,冷媒回流管31内的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在当地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冷媒回流管31,冷媒回流管31与冷媒供给管22之间存在压力差,因此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通过冷媒供给管22输送至冷却通道内。
也就是说,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进入冷却通道的循环动力来自于当地大气压,不必利用循环水泵抽取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因此节省了动力成本;此外,相比通过正压循环管路输送冷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冷媒循环管路中的压力小,进一步节省了动力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具有节能效果好的优点。
并且当冷却通道出现泄漏点时,冷媒供给管22内的压力为大气压力,且供给容器21位于溜槽1的下方,进而冷媒的受到重力的影响无法继续进入冷却通道内,使冷媒不会在溜槽1泄漏点处泄漏,因此避免冷媒与发生高温熔体接触发生爆炸。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具有安全性能高、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溜槽1包括槽壁11和冷却盘管,槽壁11具有容纳腔,冷却盘管位于容纳腔内,冷却盘管具有冷却通道,槽壁11限定出高温通道111。
可选地,槽壁11的材质可以为铸钢;或者,槽壁11可以为铸铜;或者,槽壁11还可以为其它耐热耐磨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槽壁11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冷却盘管,使冷媒能够与槽壁11换热,进而使槽壁11降温,避免槽壁11过热损坏,因此提高了溜槽1的使用寿命。
此外,当高温溶体在高温通道111内时,冷媒对槽壁11进行降温,使槽壁11与高温溶体之间形成结渣层,进而减小槽壁11与高温溶体的阻力,增加了高温溶体的流动速度,因此提高了高温溶体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高温通道11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U形、梯形或者长方形。优选的,高温通道11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U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影响高温熔体的流速的条件下,高温通道11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高温通道11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还可以为V形。
可以理解的是,高温通道11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U形,进而减小槽壁11与高温溶体的阻力,增加了高温溶体的流动速度,因此提高了高温溶体的运输效率。
进一步地,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内周轮廓为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盘管的内腔限定出了冷却通道,在不影响冷媒的流速的条件下,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可以为矩形;或者,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可以为六边形。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内周轮廓为圆形,减小了冷媒在冷却盘管内的流动阻力,增加了冷媒的流动速度,因此提高了冷媒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冷却盘管为无缝钢管。可以理解的是,无缝钢管的导热性能好,提高了冷媒与槽壁11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供给管22与冷却盘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冷媒供给管22与冷却盘管焊接后的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好,进而保证冷媒不会从冷媒供给管22与冷却盘管的连接处泄漏以及确保负压发生组件4可以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冷媒回流组件3还包括回流容器32,冷媒回流管31连通冷却通道和回流容器32,也就是说,换热后的冷媒从冷却通道排出,并经过冷媒回流管31流入回流容器32内,回流容器32位于供给容器21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后的冷媒通过冷媒回流管31流入回流容器32,是换热后的冷媒可以被回收,保证了冷媒可以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第一平衡管51,供给容器21具有第一溢流口211,第一平衡管51连通第一溢流口211和回流容器32。
具体地,供给容器21内的一部分冷媒可以通过第一溢流口211排出,并经过第一平衡管51流入回流容器32内。冷媒回流管的排出冷媒的一端位于供给容器21内冷媒的液面下方,也就是说,冷媒回流管的该一端浸入冷媒中,进而避免冷媒回流管内为负压时,冷媒回流管内进入空气,产生液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过多时,供给容器21能够通过第一平衡管51向回流容器32内输送一部分冷媒,进而保证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不会溢出供给容器21,避免造成冷媒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储存容器6、降温组件7、第二平衡管52、第一补充管81和第二补充管82。储存容器6用于储存换热后的冷媒,降温组件7用于将冷媒冷却。
回流容器32具有第二溢流口321,第二平衡管52连通第二溢流口321与储存容器6,具体地,回流容器32内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溢流口321排出,并经过第二平衡管52流入储存容器6内。
第一补充管81连通储存容器6与降温组件7,第一补充管81设有第一补充泵811,具体地,储存容器6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一补充泵811被输送进入降温组件7内,进而对冷媒进行降温。
第二补充管82连通降温组件7和供给容器21,第二补充管82设有第二补充泵821,以使储存容器6中的冷媒经降温组件7降温后进入供给容器21,具体地,冷媒经过降温组件7降温后通过第二补充泵821被输送至供给容器21内。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后的冷媒先存储在储存容器6内,再输送进降温组件7内进行冷却,在冷媒冷却之后,通过第二补充管82输送至供给容器21内,进而实现了冷媒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冷媒的利用率。
优选的,降温组件7为冷却塔。
需要说明的是,降温组件7用于将冷媒冷却,因此,降温组件7也可以为其他的冷却装置,例如,降温组件7可以为吸收式制冷机;或者,降温组件7可以为其他降温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衡管51连通第一溢流口211和储存容器6,也就是说,当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过多时,供给容器21能够通过第一平衡管51向储存容器6内输送一部分冷媒,进而保证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不会溢出供给容器21,避免造成冷媒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降温组件7包括降温区71和暂存区72,第一补充管81连通储存容器6与降温区71,第二补充管82连通暂存区72和供给容器21。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后的冷媒先进入降温区71进行降温,经过降温后的冷媒暂时储存在暂存区72内,当供给容器21的冷媒量不足时,暂存区72内冷媒通过第二补充管82输送至供给容器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还包括第三补充管61,第三补充管61连通储存容器6与冷媒源。
可选地,冷媒可以为水或者其它换热介质。具体地,冷媒为水,冷媒源可以为自来水,或者,冷媒源可以为高压储水罐。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在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内的运输过程中以及对溜槽1冷却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损耗,储存容器6与冷媒源连通,使冷媒源可以随时向储存容器6内补充冷媒,进而保证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内具有充足的冷媒,避免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内的冷媒不足,影响对溜槽1的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压发生组件4包括真空泵41和真空管42,真空管42连接在真空泵41与冷媒回流管31之间,以使冷媒回流管31内的压力小于冷媒供给管22内的压力,从而使冷媒从冷媒供给管22进入冷却通道且从冷媒回流管31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真空管42与冷媒回流管31之间连通,真空泵41可以将真空管42、冷却通道以及冷媒供给管22内的空气抽空,使真空管42、冷却通道以及冷媒供给管22内形成负压,进而将供给容器21内的冷媒吸入冷却通道并对溜槽1进行降温。
并且回流容器32位于供给容器21的下方,当真空管42、冷却通道以及冷媒供给管22内被抽至真空,且冷媒完全填满真空管42、冷却通道以及冷媒供给管22内时,供给容器21的冷媒出现虹吸,也就是说,供给容器21的冷媒在真空泵41未运行状态下也可以输送至冷却通道内,进而使真空泵41每间隔一定时间运行,因此降低了真空泵41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负压发生组件4包括喷射泵43、喷射器44和喷射管45,冷媒回流管31与喷射器44相连,喷射泵43和喷射器44设在喷射管45上,喷射管45连通储存容器6和回流容器32,喷射泵43和喷射器44工作使冷媒回流管31中产生负压,以使所述冷媒回流管31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冷媒供给管22内的压力,从而使冷媒从所述冷媒供给管22进入所述冷却通道且从所述冷媒回流管31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溜槽,所述溜槽包括高温通道和冷却通道,所述高温通道用于流通高温熔体;
冷媒供给组件,所述冷媒供给组件包括供给容器和冷媒供给管,所述冷媒供给管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供给容器,所述供给容器位于所述溜槽的下方;
冷媒回流组件,所述冷媒回流组件,所述冷媒回流组件包括冷媒回流管,所述冷媒回流管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和
负压发生组件,所述负压发生组件与所述冷媒回流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包括槽壁和冷却盘管,所述槽壁具有容纳腔,所述冷却盘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冷却盘管具有所述冷却通道,所述槽壁限定出所述高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通道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U形、梯形或者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的横截面的内周轮廓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回流组件还包括回流容器,所述冷媒回流管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回流容器,所述回流容器位于所述供给容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平衡管,所述供给容器具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回流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容器、降温组件、第二平衡管、第一补充管和第二补充管,所述第一补充管设有第一补充泵,所述第二补充管设有第二补充泵,
所述回流容器具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与所述储存容器,
所述第一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所述降温组件,所述第二补充管连通所述降温组件和所述供给容器,以使所述储存容器中的冷媒经所述降温组件降温后进入所述供给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降温区和暂存区,所述第一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所述降温区,所述第二补充管连通所述暂存区和所述供给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补充管,所述第三补充管连通所述储存容器与冷媒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冷却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组件包括真空泵和真空管,所述真空管连接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冷媒回流管之间。
CN202220014520.8U 2022-01-05 2022-01-05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Active CN217252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520.8U CN21725278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520.8U CN21725278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2780U true CN21725278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4520.8U Active CN21725278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2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601B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N217252780U (zh) 负压冷却溜槽装置
CN116887588B (zh) 一种飞行器相变温控系统
CN115854450B (zh) 一种建筑冰或水蓄冷空调开式输配系统排气方法及系统
CN116683093A (zh) 浸没式液冷系统及储能系统
CN213901575U (zh)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CN109119722B (zh) 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及其储液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13426765U (zh) 一种机柜冷却系统
CN210014678U (zh) 一种胶水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2250471U (zh) 一种水环真空泵用冷却装置
CN212231952U (zh) 一种电子设备液冷机柜
CN114562360A (zh) 一种带有散热降温机构的发动机
CN210570023U (zh) 一种烧结炉的快速降温冷却装置
CN208522061U (zh) 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及其储液器和新能源汽车
WO2017161991A1 (zh) 冷却系统
CN217329388U (zh) 一种气化氩回收装置
CN217514987U (zh) 液冷充电装置及充电桩
CN212567009U (zh) 一种气泡扰动换热设备
CN215430841U (zh) 一种带钢冷轧机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7509291U (zh) 冷却循环系统的脱气装置
CN218291145U (zh) 一种多用金属零件阳极氧化装置
CN218955304U (zh) 一种凿岩设备的底盘冷却系统
CN216886357U (zh) 船舶的冷却装置
CN217064416U (zh) 换电站及其水冷系统
CN215974950U (zh) 尿素加注机高密封性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