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639U -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639U
CN217244639U CN202123306589.2U CN202123306589U CN217244639U CN 217244639 U CN217244639 U CN 217244639U CN 202123306589 U CN202123306589 U CN 202123306589U CN 217244639 U CN217244639 U CN 217244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erus
plate
guide
positioning
re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65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宁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065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板组,所述第一导板组具有第一截缝,所述第一导板组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处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对准所述肱骨的底面截面的位置,所述第一截缝能够供切割工具穿过形成所述底面截面;以及第二导板组,所述第二导板组具有第二截缝以及截骨导向槽,所述第二导板组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处及所述底面截面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对准所述肱骨的前端截面的位置,所述截骨导向槽对准所述肱骨的后部截槽的位置,所述第二截缝能够供所述切割工具穿过,形成所述前端截面,所述截骨导向槽能够供所述切割工具穿过形成所述后部截槽。实现对肱骨的各个截面进行准确定位,保证截骨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骨定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身体中最为灵活的关节,肩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运动,其次是支撑重力。肩关节为典型的球窝关节,其运动分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为了治疗肩关节炎症、肱骨头坏死、肿瘤、骨折等疾病,需要进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对于目前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而言,在手术之前,需要对肱骨进行截骨,然后再对肱骨进行关节置换。在对肱骨进行截骨时,通常需要采用肘关节截骨导板组进行导向,保证肱骨截骨的准确性,便于人工关节的置换。
但是,目前对肱骨截骨所采用的关节截骨导板组定位复杂,操作困难,难以准确定位肱骨的截骨表面,影响肱骨的截骨效率及效果,同时还会存在截骨失误的风险,不便于医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肱骨的截骨操作复杂以及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截骨复杂程度保证定位准确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一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用于对肱骨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定位,所述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包括:
第一导板组,所述第一导板组具有第一截缝,所述第一导板组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处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对准所述肱骨的底面截面的位置;
第二导板组,所述第二导板组具有第二截缝以及截骨导向槽,所述第二导板组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处及所述底面截面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对准所述肱骨的前端截面的位置,所述截骨导向槽对准所述肱骨的后部截槽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板组包括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肱骨的骨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截骨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截骨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截骨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截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一定位板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板组包括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肱骨的骨棒接触定位,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能够与所述肱骨的底面截面接触定位,所述第二截缝及所述截骨导向槽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具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肱骨的骨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截骨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截骨板,且所述第二截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截骨板能够与所述肱骨的底面截面贴合;
所述第二截缝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二截骨板,在所述第二截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截骨板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截骨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二定位板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板组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截骨板以及第四截骨板,所述第二截缝设置于所述第三截骨板,所述截骨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四截骨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对肱骨的截骨操作进行定位时,将第一导板组与肱骨的骨棒贴合,实现第一导板组的定位,使得第一截缝能够对准肱骨的待截骨的底面截面的位置,此时,切割工具能够穿过第一截缝伸入到肱骨中,对肱骨进行截骨,并在肱骨的底部形成底面截面。随后,拆除第一导板组,在相同的位置安装第二导板组,将第二导板组与肱骨的骨棒处、底面截面贴合,实现第二导板组的定位,使得第二截缝能够对准肱骨的待截骨的前端截面的位置,此时,切割工具能够穿过第二截缝伸入到肱骨中对肱骨进行截骨,并在肱骨的前端形成前端截面,穿过截骨导向槽伸入到肱骨中对肱骨进行截骨,并在肱骨的后部形成后部截槽。拆除第二导板组后,可以对肱骨进行关节置换。通过第一导板组与第二导板组对肱骨的截骨进行导向,以对肱骨进行截骨操作后形成底面截面、前端截面以及后部截槽,有效的解决目前肱骨的截骨操作复杂以及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实现对肱骨的各个截面进行准确定位,简化肱骨的截骨操作过程,提高截骨效果,保证截骨的准确性,降低截骨失误风险,便于医生使用。而且,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整体结构是一致的,其在使用时的具体尺寸会根据患者尺寸不同而不同,而具体尺寸则根据患者的CT数据来定制的,以使得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能够实用不同患者,便于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定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中第一导板组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导板组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导板组从再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导板组安装于肱骨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导板组安装于肱骨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中第二导板组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导板组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第一导板组从再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第一导板组安装于肱骨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一导板组安装于肱骨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肱骨截骨导向结构截骨后的肱骨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肱骨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导板组中第三截骨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导板组中第四截骨板的示意图。
其中:100、第一导板组;110、第一定位组件;111、第一定位板;1111、第一定位槽;1112、第一固定孔;120、第一导向组件;121、第一连接板;1211、第三固定孔;122、第一截骨板;123、第一截缝;200、第二导板组;210、第二定位组件;211、第二定位板;2111、第二定位槽;2112、第二固定孔;220、第二导向组件;221、第二连接板;2211、第四固定孔;222、第二截骨板;223、第二截缝;224、截骨导向槽;230、第三截骨板;240、第四截骨板;300、肱骨;310、骨棒;320、关节头;321、底面截面;322、前端截面;323、后部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用于对肱骨300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定位,并利用截骨工具对肱骨30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关节头320位置形成底部截面、前端截面322与后部截槽323,方便人工关节的安装置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也可应用于胫骨或者其他骨骼的截骨操作。本实用新型中,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对肱骨300进行截骨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目前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而言,在手术之前,需要对肱骨进行截骨,然后再对肱骨进行关节置换。在对肱骨进行截骨时,通常需要采用肘关节截骨导板组进行导向,保证肱骨截骨的准确性,便于人工关节的置换。但是,目前对肱骨截骨所采用的关节截骨导板组为非定制化,定位复杂,操作困难,难以准确定位肱骨的截骨表面,影响肱骨的截骨效率及效果,同时还会存在截骨失误的风险,不便于医生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结构简单,能够准确的对肱骨300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实现肱骨300的各个截面的准确定位,提高截骨效果,保证截骨准确性,降低截骨失误风险,便于医生使用。以下具体介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至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板组100以及第二导板组200。所述第一导板组100具有第一截缝123,所述第一导板组10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处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所述第一截缝123能够供切割工具穿过,并对所述肱骨300截骨以形成所述底面截面321。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具有第二截缝223以及截骨导向槽224,所述第二导板组20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处及所述底面截面321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所述截骨导向槽224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后部截槽323的位置,所述第二截缝223能够供所述切割工具穿过,并对所述肱骨300截骨以形成所述前端截面322,所述截骨导向槽224能够供所述切割工具穿过,并对所述肱骨300截骨以形成所述后部截槽323。
为了更好的描述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具体结构,先对肱骨30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参见图11和图12,肱骨300包括骨棒310和设置于骨棒310端部的关节头320。以图1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关节头320位于骨棒310的下方,关节头320具有前端、后部、左侧、右侧与底部。关节头320的左侧与右侧具有凸出的骨部,关节头320的前端与底部凸出设置,关节头320的后部凹陷设置。可以理解的,关节头320位于肱骨300的远端部位,为远端关节。这里的远端是指远离身体的端部。
对肱骨300进行截骨时,通过骨棒310接触进行定位,对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截骨时,对关节头320的底部进行截骨,形成底面截面321;对关节头320的前端进行截骨,形成前端截面322;对关节头320的后部进行截骨时,形成后部截槽323。对肱骨300截骨完成后,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具有底面截面321、前端截面322以及后部截槽323。肱骨300通过截骨后的关节头320能够连接人工关节,实现肱骨300的关节置换。
值得说明的是,若肱骨300的位置发生调整,则肱骨300的关节头320的各个方位也会随之变化,以保证截骨形成的截面能够安装人工关节。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能够定位到肱骨300的骨棒310,实现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准确的固定到肱骨300上,并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的待截骨的表面进行截骨,根据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在肱骨300的关节头320上截出底面截面321、前端截面322以及后部截槽323,实现人工关节的置换。
具体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第一导板组100具有第一截缝123,第二导板组200具有第二截缝223以及截骨导向槽224。截骨时,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先后与肱骨300配合,实现对肱骨300的定位,进而对肱骨300的待截骨的表面进行定位,实现肱骨300的截骨操作。值得说明的是,利用第一导板组100对肱骨300截骨完成后,将第一导板组100从肱骨300上拆卸,再将第二导板组200安装在肱骨300上的同一位置,利用第二导板组200对肱骨300进行截骨。
第一导板组100具有第一截缝123,第一导板组100安装到肱骨300时,第一导板组100能够与肱骨300的骨棒310贴合,实现第一导板组100的定位安装,而且,第一导板组100定位安装在肱骨300后,第一导板组100上的第一截缝123对准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底部的底面截面321对应的位置。此时,医生操作切割工具,切割工具的锯片能够穿过第一截缝123伸入到肱骨300的底部,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使得肱骨300的底部形成底面截面321。
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截骨完成后,拆除第一导板组100,安装第二导板组200。第二导板组200具有第二截缝223以及截骨导向槽224。第二导板组200安装在原来第一导板组100的安装位置,第二导板组200能够与肱骨300的骨棒310贴合,实现第二导板组200的定位安装,同时,第二导板组200还能够与肱骨300底部的底面截面321抵接,进一步将第二导板组200定位在肱骨300上。
第二导板组200安装在肱骨300后,第二导板组200的第二截缝223对准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前端的前端截面322对应的位置,截骨导向槽224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后部的后部截槽323。此时,医生操作切割工具,切割工具的锯片能够穿过第二截缝223伸入到肱骨300的前端,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使得肱骨300的前端形成前端截面322;切割工具的锯片能够沿截骨导向槽224的边缘伸入到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后部,以对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使得肱骨300的后部形成后部截槽323。
可以理解的,第二导板组200安装固定在肱骨300后,可以先对肱骨300的前端进行截骨,也可先对肱骨300的后端进行截骨。利用第二导板组200对肱骨300完成截骨操作后,将第二导板组200从肱骨300上拆卸下来,随后,可以将人工关节安装在肱骨300的关节头320上,使得人工关节与底面截面321、前端截面322以及后部截槽323接触,保证人工关节能够与肱骨300的关节头320可靠配合,实现人工关节置换。
可选地,这里的切割工具为摆锯。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切割工具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截骨操作的工具。
上述实施例中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通过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对肱骨300的截骨进行导向,以对肱骨300进行截骨操作后形成底面截面321、前端截面322以及后部截槽323,有效的解决目前肱骨的截骨操作复杂以及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实现对肱骨300的各个截面进行准确定位,简化肱骨300的截骨操作过程,提高截骨效果,保证截骨的准确性,降低截骨失误风险,便于医生使用。
参见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板组10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10以及第一导向组件12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
第一定位组件110用于实现第一导板组100的定位,第一定位组件110能够与肱骨300的骨棒310进行准确贴合,使得第一导板组100能够准确的安装到肱骨300的骨棒310上。第一导向组件120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其上的第一截缝123指示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对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具体的,第一定位组件110设置在第一导向组件120上,第一定位组件110定位安装在其中的肱骨300后,第一导向组件120上的第一截缝123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此时可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底部形成底面截面321。
将第一导板组100安装到肱骨300的骨棒310时,将第一定位组件110与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贴合,并上下移动第一定位组件110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左右晃动第一定位组件110,若第一定位组件110不会相对于肱骨300的骨棒310晃动,表明第一定位组件110安装到位,并将第一定位组件110固定在肱骨300的骨棒310上。此时,第一导向组件120位于第一定位组件110的下方,第一导向组件120上的第一截缝123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截骨时,医生将切割工具的锯片穿过第一截缝123,通过第一截缝123对切割工具进行导向,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底部形成底面截面321。
参见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包括第一定位板111,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具有第一定位槽1111,所述第一定位槽1111用于定位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安装于所述骨棒310中。
第一定位板111为第一定位组件110的主体结构,第一定位板111与肱骨300的骨棒310配合后,通过第一固定件将第一定位板111紧固在骨棒310上,避免第一定位板111掉落,保证第一定位板111定位的准确性。第一定位板111的下端连接第一导向组件120,第一定位板111定位完成后,第一导向组件120的位置随之固定,此时可以利用第一导向组件120进行截骨操作。
可选地,第一定位板111具有第一固定孔1112,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112固定到肱骨300。可选地,第一固定件为固定针,进一步为克氏针。可选地,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也可为多个,相邻的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保证第一导板组100可靠的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一固定孔1112的具体位置根据肱骨300的具体结构而定。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孔1112避让肱骨300的骨折处或薄弱位置。
第一定位板111上具有第一定位槽1111,第一定位槽1111中安装肱骨300的骨棒310。第一定位板111采用定制加工成型,第一定位板111中第一定位槽1111的形状及尺寸与患者的肱骨300的骨棒310的形状及尺寸相同。这样,第一定位板111安装于肱骨300后,第一定位槽1111能够与骨棒310紧密的贴合,尽可能减小缝隙的存在,保证第一定位板111对肱骨300的定位效果。第一定位板111与肱骨300定位完成后,通过第一固定件将第一定位板111可靠的固定在骨棒310上。
可选地,第一定位板111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凸起。第一板体的表面与第一凸起的表面形成第一定位槽1111,用于定位肱骨300的骨棒31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板111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肱骨300的骨棒310定位的结构。可选地,第一定位槽1111的内壁的形状为曲面,以适应骨棒310的表面。可选地,第一定位板111不与肱骨30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以降低第一定位板111的加工难度,便于第一定位板111成型加工。
参见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板121以及第一截骨板122,所述第一连接板1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1,所述第一连接板121的另一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截骨板122,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截骨板12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截缝123。
第一连接板121起连接作用,用于连接第一定位板111与第一截骨板122。第一连接板121位于第一定位板111的下方,第一连接板121的上端面连接第一定位板111,第一连接板121的下端面部分连接第一截骨板122。第一连接板121部分连接第一截骨板122后,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一截骨板122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该缝隙即为第一截缝123。第一截缝123能够供切割工具的锯片穿过,以对肱骨300进行截骨操作。
第一连接板121沿肱骨30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一连接板121连接第一定位板111与第一截骨板122后,将第一定位板111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肱骨300的骨棒310后,第一连接板121能够使得第一截骨板122对应关节头320的底部,使得第一截缝123能够对准肱骨300待截骨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这样通过切割工具即可完成肱骨300的截骨操作,在肱骨300的底部形成底面截面321。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一截骨板122在中部区域有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一截骨板122也可在边缘位置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21的端面具有凸起,该凸起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121,该凸起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截骨板122。由于凸起具有一定高度,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一截骨板122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该缝隙即为第一截缝123。可选地,凸起位于第一连接板121的边缘位置,也可位于第一连接板121的中部区域。
可选地,第一定位板111、第一连接板121以及第一截骨板122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加工成型。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导板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保证第一导板组100的导向定位作用,保证对肱骨300截骨操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三固定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21上,并穿过第一连接板121固定到肱骨300上。通过第三固定件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一导板组100的固定,使得第一导板组100能够可靠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三固定件为固定针进一步为克氏针。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21具有第三固定孔1211,第三固定件穿过第三固定孔1211固定到肱骨300。可选地,第三固定件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件的数量也可为多个,相邻的第三固定件间隔设置,保证第一导板组100可靠的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三固定孔1211的具体位置根据肱骨300的具体结构而定。进一步地,第三固定孔1211避让肱骨300的骨折处或薄弱位置。
参见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21朝向所述肱骨300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11朝向所述肱骨300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定位板111固定到肱骨300的骨棒310后,第一连接板121对准肱骨300的表面与肱骨300的骨棒3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肱骨300的骨棒310靠近关节头320的部位结构较为复杂,若在第一连接板121上也设置能够容纳肱骨300的定位槽,会增加第一连接板121的成型加工难度,降低效率。为此,将第一连接板121设置为平板结构,且第一连接板121的表面凹陷于第一定位板111的表面,使得第一连接板121不会与肱骨300接触。
由于第一定位板111的第一定位槽1111与骨棒310的配合已经能够满足第一导板组100的定位要求,所以在第一连接板121上不再设置定位槽等定位的结构,这样第一导板组100能够在满足定位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加工难度,便于第一定位板111与第一连接板121的成型加工。
参见图6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包括第二定位组件210与第二导向组件22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定位,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接触定位,所述第二截缝223及所述截骨导向槽224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
第二定位组件210用于实现第二导板组200的定位,第二定位组件210能够与肱骨300的骨棒310进行准确贴合,使得第二导板组200能够准确的安装到肱骨300的骨棒310上。第二导向组件220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其上的第二截缝223指示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对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通过其上的截骨导向槽224能够准确指示后部截槽323的位置,对肱骨300的后部截槽323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而且,第二定位组件210安装到肱骨300后,第二导向组件220还能够与利用第一导板组100截骨后的底面截面321贴合,便于第二导板组200的定位,进而便于对肱骨300进行前端截骨操作。
具体的,第二定位组件210设置在第二导向组件220上,第二定位组件210对定位安装在肱骨300后,第二导向组件220上的第二截缝223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此时可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前端形成前端截面322。第二导向组件220与第二定位组件210连接处的截骨导向槽224能够对准肱骨300后部的后部截槽323的位置,此时可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后部形成后部截槽323。
将第二导板组200安装到肱骨300的骨棒310时,将第二定位组件210与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贴合,并上下移动第二定位组件210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左右晃动第二定位组件210,若第二定位组件210不会相对于肱骨300的骨棒310晃动,表明第二定位组件210安装到位,并将第二定位组件210固定在肱骨300的骨棒310上。此时,第二导向组件220位于第二定位组件210的下方,第二导向组件220能够与肱骨300底部的底面截面321贴合。
第二导向组件220上的第二截缝223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截骨导向槽224能够对准肱骨300的后部截槽323的位置。截骨时,医生将切割工具的锯片穿过第二截缝223,通过第二截缝223对切割工具进行导向,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前端形成前端截面322。医生将切割工具的锯片穿过分别沿截骨导向槽224的内壁进行切割,通过截骨导向槽224对切割工具进行导向,以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操作,以在肱骨300的后部形成后部截槽323。
参见图6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包括第二定位板211,所述第二定位板211具有第二定位槽2111,所述第二定位槽2111用于定位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板211安装于所述骨棒310中。
第二定位板211为第二定位组件210的主体结构,第二定位板211与肱骨300的骨棒310配合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将第二定位板211紧固在骨棒310上,避免第二定位板211掉落,保证第二定位板211定位的准确性。第二定位板211的下端连接第二导向组件220,第二定位板211定位完成后,第二导向组件220的位置随之固定,此时可以利用第二导向组件220进行截骨操作。
可选地,第二定位板211具有第二固定孔2112,第二固定件穿过第二固定孔2112固定到肱骨300。可选地,第二固定件为固定针进一步为克氏针。可选地,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也可为多个,相邻的第二固定件间隔设置,保证第二导板组200可靠的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二固定孔2112的具体位置根据肱骨300的具体结构而定。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孔2112避让肱骨300的骨折处或薄弱位置。
第二定位板211上具有第二定位槽2111,第二定位槽2111中定位安装肱骨300的骨棒310。第二定位板211采用定制加工成型,第二定位板211中第二定位槽2111的形状及尺寸与患者的肱骨300的骨棒310的形状及尺寸相同。这样,第二定位板211安装于肱骨300后,第二定位槽2111能够与骨棒310紧密的贴合,尽可能减小缝隙的存在,保证第二定位板211对肱骨300的定位效果。第二定位板211与肱骨300定位完成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将第二定位板211可靠的固定在骨棒310上。
可选地,第二定位板211包括第二板体以及设置于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凸起。第二板体的表面与第二凸起的表面形成第二定位槽2111,用于定位肱骨300的骨棒31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板211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肱骨300的骨棒310定位的结构。可选地,第二定位槽2111的内壁的形状为曲面,以适应骨棒310的表面。可选地,第二定位板211不与肱骨30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以降低第二定位板211的加工难度,便于第二定位板211成型加工。
参见图6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包括第二连接板221以及第二截骨板2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211,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且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截骨板222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贴合。所述第二截缝223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二截骨板222,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221设置,在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板221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截骨板222具有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截骨导向槽224。
第二连接板221起连接作用,用于连接第二定位板211与第二截骨板222。第二连接板221位于第二定位板211的下方,第二连接板221的上端面连接第二定位板211,第二连接板221的下端面部分连接第二截骨板222,且第二截骨板222与第二连接板221垂直。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板221沿竖直方向设置后,第二截骨板222的方向为沿水平方向设置。
这样,当第二定位板211固定在肱骨300的骨棒310后,第二连接板221位于肱骨300的后部,第二截骨板222位于肱骨300的底部,且第二截骨板222能够与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接触。通过第二定位板211与肱骨300的骨棒310的接触、第二截骨板222与底面截面321的接触,能够准确且快速的实现第二导板组200的固定,提高定位效率。
而且,第二截骨板222远离第二连接板221的端部具有第二截缝223,第二截缝223沿第二连接板221的方向贯通设置,第二截缝223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二定位板211固定到肱骨300后,肱骨300下方的第二截骨板222上的第二截缝223能够对准肱骨300前端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这样,通过切割工具即可完成肱骨300的截骨操作,在肱骨300的前端形成前端截面322。
在第二截骨板222与第二连接板221的连接处,第二连接板221具有第一开口,第二截骨板222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应设置,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形成完成的截骨导向槽224。截骨时,切割工具的锯片沿着截骨导向槽224的内壁进行切割,切割四次后,即可切掉关节头320上的部分,在肱骨300上形成后部截槽323。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肱骨截骨导向结构采用两个截骨板实现截骨操作。
可选地,第二截缝223位于第二截骨板222的中部区域。也就是说,第二截缝223的边缘到第二截骨板222的边缘之间一定的距离。可选地,第二截缝223可以贯通至第二截骨板222的一侧边缘。可选地,第二截缝223可以在中部区域连接两侧的第二截骨板222,第二截缝223贯通至第二截骨板222的两侧边缘。
可选地,第二定位板211、第二连接板221以及第二截骨板222采用一体成型方形加工成型。这样能够保证第二导板组200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保证第二导板组200的导向定位作用,保证对肱骨300截骨操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四固定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1上,并穿过第二连接板221固定到肱骨300上。通过第四固定件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二导板组200的固定,使得第二导板组200能够可靠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四固定件为固定针进一步为克氏针。
可选地,第二连接板221具有第四固定孔2211,第四固定件穿过第四固定孔2211固定到肱骨300。可选地,第四固定件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固定件的数量也可为多个,相邻的第四固定件间隔设置,保证第二导板组200可靠的固定在肱骨300上。可选地,第四固定孔2211的具体位置根据肱骨300的具体结构而定。进一步地,第四固定孔2211避让肱骨300的骨折处或薄弱位置。
参见图6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21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二定位板211朝向所述肱骨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二定位板211固定到肱骨300的骨棒310后,第二连接板221对准肱骨300的表面与肱骨300的骨棒3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肱骨300的骨棒310靠近关节头320的部位结构较为复杂,若在第二连接板221上也设置能够容纳肱骨300的定位槽,会增加第二连接板221的成型加工难度,降低效率。为此,将第二连接板221设置为平板结构,且第二连接板221的表面凹陷于第二定位板211的表面,使得第二连接板221不会与肱骨300接触。
由于第二定位板211的第二定位槽2111与骨棒310的配合已经能够满足第二导板组200的定位要求,所以在第二连接板221上不再设置定位槽等定位的结构,这样第二导板组200能够在满足定位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加工难度,便于第二定位板211与第二连接板221的成型加工。
参见图1至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板组100及所述第二导板组200根据所述肱骨300的形状3D打印成型。也就是说,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为定制的结构件,根据患者的肱骨300形状及尺寸进行定制,在利用3D打印方式成型,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准确的贴合患者的肱骨300,进而保证定位准确,可以快速的截取手术需要的截骨面,便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整体结构是一致的,其在使用时的具体尺寸会根据患者尺寸不同而不同,而具体尺寸则根据患者的CT数据来定制的,以使得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能够实用不同患者,便于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的定位安装。具体介绍如下:
参见图1至图1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进行截骨时,先对患者利用成像设备对患者的肱骨300进行图像扫描,实现对肱骨300的图像重建,医生根据患者的肱骨300的实际情况做好手术规划,并根据患者的肱骨300的尺寸与形状调整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的形状及尺寸。
利用3D打印方式加工第一导板组100的第一定位板111、第一连接板121以及第一截骨板122,利用3D打印方式加工第二导板组200的第二定位板211、第二连接板221以及第二截骨板222。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加工完成后,第一导板组100上的第一截缝123的位置固定,第二导板组200上第二截缝223以及截骨导向槽224的位置固定。
对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进行清洗灭菌,随后准确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过程中,剥离肱骨300的骨膜,露出定位用区域的肱骨300的表面。将第一导板组100的第一定位板111紧贴肱骨300的骨棒310进行定位,然后用第一导板组100中的第一固定件将第一定位板111与骨棒310进行固定。此时,医生操作切割工具,利用第一截骨板122与第一连接板121之间的第一截缝123对切割工具的锯片进行导向,使得切割工具对肱骨300的底部进行截骨操作,形成底面截面321。
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截骨操作完成后,将第一导板组100从肱骨300上拆卸。将第二导板组200的第二定位板211紧贴肱骨300的骨棒310进行定位,然后利用第二导板组200中的第二固定件将第二定位板211与骨棒310进行固定,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的定位区域完全一致。此时,医生操作切割工具,利用第二截骨板222上的第二截缝223对切割工具的锯片进行导向,能够使得切割工具对肱骨300的前端进行截骨,形成前端截面322;利用第二截骨板222与第二连接板221处的截骨导向槽224对切割工具的锯片进行导向,能够使得切割工具对肱骨300的后部进行截骨,形成后部截槽323。
完成截骨后,拆卸第二导板组200,此时,可以在肱骨300的关节头320部位安装人工关节,实现肱骨300的人工关节置换。
本实用新型在对肱骨300的关节进行人工置换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肱骨300远端即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总共分为三个截骨面,首先利用第一导板组100截取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然后利用第二导板组200截取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与后部截槽323。肱骨300的截骨操作完成后,再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准确的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结截骨操作,可以快速截取关节置换手术所需的截骨面,保证截骨位置准确,定位安装快速,实现对肱骨300的各个截面进行准确定位,简化肱骨300的截骨操作过程,提高截骨效果,保证截骨的准确性,降低截骨失误风险,便于医生使用。
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利用肱骨300的局部进行定位,避免大范围剥离骨膜,降低患者的愈合时间,同时,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利用两个导板组完成截骨操作,减少导板组的数量,减少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效率。而且,第一导板组100与第二导板组200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保证截骨的精准性,并利用3D打印方式加工,加工速度快,形状设计限制小。
参见图13和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截骨板230以及第四截骨板240,所述第二截缝223设置于所述第三截骨板230,所述截骨导向槽224设置于所述第四截骨板240。也就是说,第二导板组200包括两个独立的截骨板,为两部分,进而使得该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形成底面截面321、前端截面322以及后部截槽323。即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截骨板实现肱骨300的截骨操作。
在利用第二导板组200进行截骨时,先采用第三截骨板230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以形成前端截面322,再采用第四截骨板240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以形成后部截槽323。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截骨板230的结构与第二截骨板222的结构可以相同,只是取消第二截骨板222上的截骨导向槽224。而且,第四截骨板240的结构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其上设置截骨导向槽224,能够对对肱骨300的关节头320进行截骨形成后部截槽323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采用三个截骨板的截骨步骤及原理与采用两个截骨板的截骨步骤及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对肱骨(300)的截骨操作进行导向定位,所述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包括:
第一导板组(100),所述第一导板组(100)具有第一截缝(123),所述第一导板组(10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处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的位置;
第二导板组(200),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具有第二截缝(223)以及截骨导向槽(224),所述第二导板组(20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处及所述底面截面(321)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前端截面(322)的位置,所述截骨导向槽(224)对准所述肱骨(300)的后部截槽(323)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组(10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10)以及第一导向组件(12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定位,所述第一截缝(123)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10)包括第一定位板(111),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具有第一定位槽(1111),所述第一定位槽(1111)用于定位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板(121)以及第一截骨板(122),所述第一连接板(1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1),所述第一连接板(121)的另一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截骨板(122),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截骨板(12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截缝(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1)朝向所述肱骨(300)的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11)朝向所述肱骨(300)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包括第二定位组件(210)与第二导向组件(22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接触定位,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接触定位,所述第二截缝(223)及所述截骨导向槽(224)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10)包括第二定位板(211),所述第二定位板(211)具有第二定位槽(2111),所述第二定位槽(2111)用于定位所述肱骨(300)的骨棒(3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220)包括第二连接板(221)以及第二截骨板(2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211),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且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截骨板(222)能够与所述肱骨(300)的底面截面(321)贴合;
所述第二截缝(223)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二截骨板(222),在所述第二截骨板(2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板(221)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截骨板(222)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截骨导向槽(2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1)朝向所述肱骨(300)的表面凹陷于所述第二定位板(211)朝向所述肱骨(300)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肱骨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板组(20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截骨板(230)以及第四截骨板(240),所述第二截缝(223)设置于所述第三截骨板(230),所述截骨导向槽(224)设置于所述第四截骨板(240)。
CN202123306589.2U 2021-12-27 2021-12-27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Active CN217244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6589.2U CN2172446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6589.2U CN2172446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639U true CN217244639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6589.2U Active CN2172446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86530A1 (en) Orthopedic surgical guide
US10426492B2 (en) Patient specific alignment guide with cutting surface and laser indicator
US89989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dular resection guide
JP2018149333A (ja) 人工足首関節置換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320153B (zh) 一种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辅助工具
CN112617960B (zh)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用股骨导板及其使用方法
AU2019302676A1 (en) Compressor-distractor for angularly realigning bone portions
US20220233333A1 (en) Surgical method and instrumentation assembly for positioning an ankle prosthesis
EP3878383A1 (en) Patient-specific ankle arthroplasty guide
CN217244639U (zh) 肱骨截骨导向结构
CN211187430U (zh) 截骨导板
CN110584741A (zh) 截骨导板
CN210990573U (zh) 一种胫骨近端的截骨定位装置
CN109805980B (zh) 通用式截骨手术器械
CN218606744U (zh) 一种可透视显影定位截骨导板
CN219480242U (zh) 胫骨截骨术定位器
CN210990575U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截骨导板
CN217793226U (zh) 腕关节截骨导航装置
CN113456167B (zh) 一种截骨导板及其成型方法
CN217592978U (zh) 一种3d打印装配式膝关节截骨导板
CN210990572U (zh) 截骨导板
CN219126544U (zh) 一种截骨定位工具及系统
CN116687504A (zh) 腕关节截骨导航装置
CN115778476A (zh) 一种膝关节置换术股骨侧调整截骨的整套装置
CN115137440A (zh) 一种可透视显影定位截骨导板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