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087U -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087U
CN217244087U CN202220551836.0U CN202220551836U CN217244087U CN 217244087 U CN217244087 U CN 217244087U CN 202220551836 U CN202220551836 U CN 202220551836U CN 217244087 U CN217244087 U CN 217244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dust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18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18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过滤集尘装置和吸尘清洁设备,包括主体、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主体设有一级过滤腔、集尘腔和二级过滤腔;一级过滤腔设有进气口,二级过滤腔设有出气口;一级过滤腔和二级过滤腔上下邻接并通过过气口连通;集尘腔和一级过滤腔以纵向隔离壁并排相隔,并通过过尘口连通;一级过滤腔的腔底设有对接进气口且螺旋上升的导风壁;第一过滤件设于一级过滤腔内且对接所述过气口;第二过滤件设于二级过滤腔的的出气口处;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一级过滤腔后,沿导风壁螺旋上升经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中的灰尘因离心力从一级过滤腔通过过尘口甩到集尘腔中;经第一过滤件一次过滤的气流流经二级过滤腔,再经第二过滤件二次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

Description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清洁设备的过滤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除螨仪或吸尘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吸尘清洁电器,主要是靠风机吸尘对环境等进行除尘清洁工作。
通常的除螨仪或吸尘器包括主机和过滤单元,其中主机中设置有风机和风道,过滤单元设有集尘盒和例如滤网等尘气分离元件。其中过滤单元的过滤效果也是直接影响吸尘清洁电器的吸尘效果的重要因素。
授权公告号为CN210643881U公开了集尘盒,包括具有集尘腔的外壳和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安装部及位于安装部一侧的滤芯组件,安装部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外壳的侧壁上,且滤芯组件伸入集尘腔内,外壳的底部设有气流进口,安装部的侧壁设有与滤芯组件的内腔相通的气流出口。
申请公布号为CN1951286A的专利公开了集尘装置,包括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以过滤空气中异物的过滤器组件;安装在过滤器组件的上部并可以拆卸的集尘盖;收集通过从外周面连通到内部的吸入导流件流入的异物的上部开口的圆筒状集尘桶。
目前,普遍地,滤网等过滤件通常位于集尘盒内,这样如果集尘盒与过滤件中所收集的灰尘容量过多,那么,电机所产生的吸力在经过集尘盒与过滤件时就会减弱,从而不仅使得吸尘功率降低,过滤效果变差,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避免上述不利结果,用户需要频繁清洁集尘盒,集尘盒的容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即便频繁清洁,也会因为积累的粉尘对过滤件的污染而造成清洁困难,从而导致过滤件需要时常更换,增大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介于累积的粉尘对过滤件的影响,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立集尘的过滤集尘装置,进一步提供具有该过滤集尘装置的吸尘清洁设备,在提高吸尘、过滤效果,改善滤芯清洁便利性的同时,缩减过滤件更换周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过滤集尘装置,包括主体、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
所述主体设有一级过滤腔、集尘腔和二级过滤腔;
所述一级过滤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二级过滤腔设有出气口;
所述一级过滤腔和二级过滤腔上下邻接并通过过气口连通;
所述集尘腔和一级过滤腔以纵向隔离壁并排相隔,并通过过尘口连通;
所述一级过滤腔的腔底设有对接进气口且螺旋上升的导风壁;
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一级过滤腔内且对接所述过气口;
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二级过滤腔的的出气口处;
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一级过滤腔后,沿导风壁螺旋上升经形成旋转气流;
旋转气流中的灰尘因离心力从一级过滤腔通过过尘口甩到集尘腔中;
经第一过滤件一次过滤的气流流经二级过滤腔,再经第二过滤件二次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气口设于一级过滤腔的中心,所述导风壁绕所述过气口设置,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导风壁的落差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滤芯为海绵滤芯,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滤芯为海帕滤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还包括位于一级过滤腔的进气腔,所述导风壁将进气腔和一级过滤腔相隔,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二级过滤腔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呈两个圆筒并连的构造,所述一级过滤腔和集尘腔分别位于两个圆筒,所述一级过滤腔为圆柱腔;所述第一过滤件上连一级过滤腔的腔顶,所述过尘口靠近一级过滤腔和二级过滤腔的腔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二级过滤腔位于集尘腔下方,并且两者通过横向隔离壁相隔,所述横向隔离壁包括一从内向外从下到上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外过滤筒和内过滤芯,所述外过滤筒包括筒状支架和布置于筒状支架上的过滤网,所述内过滤芯为柱状的海绵滤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级过滤腔的底部中心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过气口位于环形凸起内,所述筒状支架的环形底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凸起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保护主题为:吸尘清洁设备,包括内设吸风电机的主机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第一:螺旋上升的导风壁使进入第一过滤腔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中的大部分灰尘因离心力从一级过滤腔通过过尘口甩到集尘腔中,并在集尘腔下降沉积下来,使得留存在一级过滤腔待第一过滤件过滤的杂质较少而尽可能保持清洁,减小了第一过滤件的过滤负载,提高吸尘过滤小伙,改善滤芯清洁便利性的同时,缩减过滤件更换周期;
第二:在一级过滤腔下游设置具有第二过滤件的二级过滤腔,从而实现双层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
第三:因为双层过滤的设置,进行粗过滤的第一过滤件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滤芯,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经过第二过滤件的气流已经被粗过滤过,其杂质含量极少,此时即便采用高效的过滤器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留存在第二过滤件的杂质也极少,因此并不需要时常更换,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吸尘清洁设备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吸尘清洁设备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壳身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过滤集尘装置的壳身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除螨仪包括主机100和过滤集尘装置200,其中主机100包括前侧的吸尘单元201和后侧的抽风单元202。吸尘单元201的底部用于作用于待清洁物表面,其上至少设有吸风口K1,还可以设置有滚刷或紫外消毒灯或振动拍打器等。抽风单元202设置有吸风风机和出风口K2。主机100和过滤集尘装置200之间设有连通的风道,从而使得带有粉尘的外部空气因抽风单元202的运行在风道中产生负压,而从吸风口K1经过吸尘单元201进入过滤集尘装置200,在过滤集尘装置200的过滤后被抽风单元202轴走至出风口K2排出。
过滤集尘装置200具有容纳腔和过滤部件,其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尘气分离,将灰尘留存在容纳腔内。
如图5-7所示,具体地,过滤集尘装置200,包括主体1、第一过滤件2和第二过滤件3,主体1设有一级过滤腔S1、集尘腔S2和二级过滤腔S3。
气流从一级过滤腔S1进,从二级过滤腔S3出,一级过滤腔S1设有进气口K3,二级过滤腔S3设有出气口K7,第一过滤件2设于一级过滤腔S1,第二过滤件3设于二级过滤腔S3。
如图6所示,一级过滤腔S1和二级过滤腔S3上下邻接并通过过气口K4连通,也就是说,二级过滤腔S3位于一级过滤腔S1的下方,过气口K4位于一级过滤腔S1的底部且位于二级过滤腔S3的顶部。而集尘腔S2和一级过滤腔S1以纵向隔离壁L1并排相隔,并通过过尘口K5连通。
其中,如图6-8所示,一级过滤腔S1的腔底设有对接进气口K3且螺旋上升的导风壁4,导风壁4使得从与之对接进气口K3进入一级过滤腔S1的气流被迫遵循围绕导风壁4的螺旋形路径前进,沿导风壁4螺旋上升经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中的大部分灰尘因离心力从一级过滤腔S1通过过尘口K5甩到集尘腔S2中,并在集尘腔S2下降沉积下来。这一环节中,通过离心作用已经可以将绝大多数灰尘杂质与空气分离,从而使得留存在一级过滤腔S1待第一过滤件2过滤的杂质较少。因此一级过滤腔S1尽可能保持清洁,即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大量灰尘位于第一过滤件2外而影响风效和过滤性能的问题。
并且,第一过滤件2设于一级过滤腔S1内且对接过气口K4,一级过滤腔S1的气流经第一过滤件2一次过滤,过滤后的气流进入到二级过滤腔S3中,而将被过滤的杂质隔绝在一级过滤腔S1中,随本阶段的旋转气流或下一次的运行产生的旋转气流甩到集尘腔S2中。
此外,第二过滤件3设于二级过滤腔S3的的出气口K7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经第一过滤件2一次过滤的气流流经二级过滤腔S3,再经第二过滤件3二次过滤后从出气口K7排出。
通常的,第一过滤件2采用价格较为低廉,安装较为方便的海绵滤芯,而第二过滤件3采用具有具有高效过滤作用的海帕滤芯。
应当被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2位于气流的上游,因此即便是大颗粒杂质粉尘已经因离心力甩到集尘腔S2中,其依旧容易被污染而需要定期更换。因此在此处设置价格低廉的滤芯,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而经过第二过滤件3的气流已经被粗过滤过,其杂质含量极少,此时即便采用高效的过滤器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留存在第二过滤件3的杂质也极少,因此并不需要时常更换。
也就是说,两级过滤的设置,提供了过滤的多层防护网,增强了过滤效果,同时也提供了设置不同滤芯组合的可能,对于使用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具有重大意义。
进一步地,如图8-9所示,过气口K4设于一级过滤腔S1的中心,导风壁4绕过气口K4设置,进气口K3设于导风壁4的落差处,即导风壁4的下沿和上沿之间形成进气口K3。气流一进入一级过滤腔S1就位于螺旋形状的导风壁4上,因此确保气流在进入一级过滤腔S1的第一时刻就被迫遵循螺旋上升式路径前进。
更为优选地,如图6-9所示,主体1还包括位于一级过滤腔S1的进气腔S4,导风壁4将进气腔S4和一级过滤腔S1相隔,进气腔S4的底部设有进风口K6。也就是说螺旋上升的导风壁4在进气腔S4就形成了螺旋风道,使得气流在一级过滤腔S1之前就被排序呈旋转气流,从而更加提高了甩尘能力,更有效地实现尘与气的彻底分离。而在底部设置进风口K6也符合因进气腔S4在下,一级过滤腔S1在上,气流从下往上流动的规律,进气腔S4的气体可以有效地被导风壁4的下表面作用形成旋转气流,进而减小风阻,提高吸尘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集尘装置200被竖直安装在主机100的壳体上,主机100壳体的上部设有凹腔7,过滤集尘装置200的底部嵌入凹腔7内。凹腔7的底面设有与过滤集尘装置200的进风口K6对接的气流口。
如图4所示,出气口K7设于二级过滤腔S3的侧壁。主机100壳体的凹腔7的后壁上设有连通吸尘风机的抽风口K8,当过滤集尘装置200装配在内时,出气口K7对接抽风口K8使得气流从前往后横向输送,使得风道更加顺畅。
如图4、9所示,二级过滤腔S3的后侧设有一延伸至出气口K7用于安装的第二过滤件3的安装部10,这一安装部10和第二过滤件3的外壳匹配,第二过滤件3可拆卸地卡接在这一安装部10中。优选地,第二过滤件3的外壳为矩形框,安装部10为与矩形框匹配的方柱腔,安装部10的内端横截面大于其前侧的二级过滤腔S3的外端横截面,从而使安装部10的内壁与前侧的二级过滤腔S3的内壁具有一阻挡台阶9。当第二过滤件3从出气口K7插入到安装部10内时,阻挡台阶9对其起到限位作用。第二过滤件3被夹持在阻挡台阶9和主机100壳体的凹腔7的后壁之间。
如图8所示,一级过滤腔S1的底部中心设有环形凸起8,过气口K4位于环形凸起8内,第一过滤件2安装在环形凸起8上。
优选地,第一过滤件2包括外过滤筒N1和内过滤芯N2,外过滤筒N1包括筒状支架21和布置于筒状支架21上的过滤网22,内过滤芯N2为柱状的海绵滤芯,筒状支架21的环形底端固定在环形凸起8上。
更为优选地,如图1-9所示,主体1呈两个圆筒并连的构造,一级过滤腔S1和集尘腔S2分别位于两个圆筒,一级过滤腔S1为圆柱腔;第一过滤件2上连一级过滤腔S1的腔顶,过尘口K5靠近一级过滤腔S1和二级过滤腔S3的腔顶。
如图3、7所示,主体1包括壳底11、壳身12和壳盖13,壳底11和壳身12围合进气腔S4和二级过滤腔S3,壳盖13和壳身12围合一级过滤腔S1和集尘腔S2。壳盖13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过滤件2的上段部匹配的凹槽9,第一过滤件2插入凹槽9内以实现定位卡接,从而更加加强了第一过滤件2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二级过滤腔S3的一部位于一级过滤腔S1下方,另一部分位于集尘腔S2下方,二级过滤腔S3和进气腔S4并排。二级过滤腔S3和集尘腔S2之间通过横向隔离壁L2相隔,横向隔离壁L2包括一位于安装部10内侧的从内向外从下到上倾斜的斜面a,这一斜面增大了二级过滤腔S3的容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
所述主体设有一级过滤腔、集尘腔和二级过滤腔;
所述一级过滤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二级过滤腔设有出气口;
所述一级过滤腔和二级过滤腔上下邻接并通过过气口连通;
所述集尘腔和一级过滤腔以纵向隔离壁并排相隔,并通过过尘口连通;
所述一级过滤腔的腔底设有对接进气口且螺旋上升的导风壁;
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一级过滤腔内且对接所述过气口;
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二级过滤腔的出气口处;
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一级过滤腔后,沿导风壁螺旋上升经形成旋转气流;
旋转气流中的灰尘因离心力从一级过滤腔通过过尘口甩到集尘腔中;
经第一过滤件一次过滤的气流流经二级过滤腔,再经第二过滤件二次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口设于一级过滤腔的中心,所述导风壁绕所述过气口设置,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导风壁的落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滤芯为海绵滤芯,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滤芯为海帕滤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位于一级过滤腔的进气腔,所述导风壁将进气腔和一级过滤腔相隔,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二级过滤腔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两个圆筒并连的构造,所述一级过滤腔和集尘腔分别位于两个圆筒,所述一级过滤腔为圆柱腔;所述第一过滤件上连一级过滤腔的腔顶,所述过尘口靠近一级过滤腔和二级过滤腔的腔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过滤腔位于集尘腔下方,并且两者通过横向隔离壁相隔,所述横向隔离壁包括一从内向外从下到上倾斜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外过滤筒和内过滤芯,所述外过滤筒包括筒状支架和布置于筒状支架上的过滤网,所述内过滤芯为柱状的海绵滤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腔的底部中心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过气口位于环形凸起内,所述筒状支架的环形底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凸起上。
10.吸尘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吸风电机的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过滤集尘装置。
CN202220551836.0U 2022-03-14 2022-03-14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Active CN217244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1836.0U CN217244087U (zh) 2022-03-14 2022-03-14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1836.0U CN217244087U (zh) 2022-03-14 2022-03-14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087U true CN21724408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1836.0U Active CN217244087U (zh) 2022-03-14 2022-03-14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48959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분리장치
US7105035B2 (en)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KR100667874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RU2263459C1 (ru)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ь и пылесос с циклонным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ем
KR100623915B1 (ko) 먼지 분리장치
KR100611067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진공청소기
RU2271137C1 (ru)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ь и пылесос с циклонным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ем
KR100483545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1801252B (zh) 真空清洁器
JP2004344642A (ja) 真空掃除機の二重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CN201223346Y (zh) 旋风吸尘器
US20120023700A1 (en) Cyclone cleaner
RU2504324C1 (ru) Электропылесос
CN101594813B (zh) 真空清洁器
CN100360071C (zh) 旋风式灰尘分离器与电动真空吸尘器
EP3005923B1 (en) Dust collector for vacuum cleaner
CN108784513B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217244087U (zh) 过滤集尘装置及吸尘清洁设备
JP4322257B2 (ja) ゴミ分離装置
CN112842131B (zh) 手持吸尘器
KR101774103B1 (ko) 공기 정화 장치
CN218043392U (zh) 除螨仪
KR101174915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바디 구조
KR10120849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15067800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