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5423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5423U
CN217235423U CN202220305734.0U CN202220305734U CN217235423U CN 217235423 U CN217235423 U CN 217235423U CN 202220305734 U CN202220305734 U CN 202220305734U CN 217235423 U CN217235423 U CN 217235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ody
lamp
frame
side rota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57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郭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angwang Power Grid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Dongguan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yangwang Power Grid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Dongguan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yangwang Power Grid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ceans King Dongguan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yangwang Power Grid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57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5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5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5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固定架、安装于固定架的第一灯体、第一侧转动架、安装于第一侧转动架的第二灯体、第二侧转动架以及安装于第二侧转动架的第三灯体,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侧转动架与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侧转动架与第二端转动连接;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活动件、第一侧传动架和第二侧传动架,第一侧传动架和第二侧传动架相对设置于活动件的两侧,驱动组件与活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活动件移动,通过活动件的位置变化可以改变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驱动组件对活动件的驱动效率较高,提高了灯具照明方向的调整效率,进而可提高夜间的施工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在夜间进行作业或其他室外活动时,灯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工作场景的不同,需要提供多种照明状态,例如,直射状态、环照状态,现有的灯具,通常来说只有单一的照明状态,以预设的照明方向进行照明工作,在工作场景发生变化时,需要人工调整灯具的照明方向,以满足工作场景的照明需求,但灯具照明方向的调整效率较低,影响夜间施工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灯具,旨在解决现有灯具照明方向的调整效率较低,影响夜间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灯体、第一侧转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的第二灯体、第二侧转动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的第三灯体,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转动架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
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活动件、第一侧传动架和第二侧传动架,所述第一侧传动架和所述第二侧传动架相对设置于所述活动件的两侧,所述第一侧传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传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相同,所述灯具处于直射状态;
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侧传动架带动所述第一侧转动架相对所述固定架的所述第一端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侧传动架带动所述第二侧转动架相对所述固定架的第二端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环设,以改变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所述灯具自所述直射状态切换为环照状态。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灯体安装于所述固定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侧转动架包括第一转动端和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包括第二转动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转动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能相对所述第一端旋转,并使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自由端抵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能相对所述第二端旋转,并使所述第二抵接端与所述自由端抵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自由端配合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抵接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自由端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呈直线布置,当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围设形成三角形。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用于对外安装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杠,所述活动件套设于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所述第二灯体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所述第三灯体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均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灯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灯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灯体活动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当需要改变灯具的照明方向时,驱动组件驱动活动件移动,活动件移动可以分别带动第一侧传动架和第二侧传动架移动,进而通过第一侧传动架移动带动第一侧转动架转动,通过第二侧传动架移动带动第二侧转动架转动,由于第二灯体安装于第一侧转动架上,第三灯体安装于第二侧转动架上,因而通过活动件的位置变化,可以改变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以适应工作场景的照明需求,驱动组件对活动件的驱动效率较高,提高了灯具照明方向的调整效率,进而可提高夜间的施工作业效率。另外,第二灯体和第三灯体均由同一组驱动组件和活动件驱动,灯具的驱动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灯具的示意图(直射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灯具的另一状态示意图(直射状态);
图3为图1所示的灯具的另一状态示意图(环照状态);
图4为图3所示的灯具的另一状态示意图(环照状态);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灯具的示意图(直射状态);
图6为图5所示灯具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灯具的另一状态示意图(环照状态);
图8为图7所示灯具的俯视图。
图中:100、固定架;101、第一灯体;110、固定杆;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连接杆;121、自由端;130、立柱;200、第一侧转动架;201、第二灯体;210、第一抵接端;220、第一转动端;300、第二侧转动架;301、第三灯体;310、第二抵接端;320、第二转动端;400、驱动组件;401、驱动电机;402、丝杠;411、第一位置;412、第二位置;420、活动件;430、第一侧传动架;440、第二侧传动架;500、驱动装置;510、第一驱动机构;520、第二驱动机构;530、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请参阅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进行说明,该灯具包括固定架100、安装于固定架100的第一灯体101、第一侧转动架200、安装于第一侧转动架200的第二灯体201、第二侧转动架300以及安装于第二侧转动架300的第三灯体301,固定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侧转动架200与第一端111转动连接,第二侧转动架300与第二端11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400、活动件420、第一侧传动架430和第二侧传动架440,第一侧传动架430和第二侧传动架440相对设置于活动件420的两侧,第一侧传动架430的一端与活动件4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侧转动架200转动连接,第二侧传动架440的一端与活动件4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转动架300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00与活动件420连接,并用于驱动活动件420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改变灯具的照明方向时,驱动组件400驱动活动件420移动,活动件420移动可以分别带动第一侧传动架430和第二侧传动架440移动,进而通过第一侧传动架430移动带动第一侧转动架200转动,通过第二侧传动架440移动带动第二侧转动架300转动,由于第二灯体201安装于第一侧转动架200上,第三灯体301安装于第二侧转动架300上,因而通过活动件420的位置变化,可以改变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以适应工作场景的照明需求,驱动组件400对活动件420的驱动效率较高,提高了灯具照明方向的调整效率,可提高夜间的施工作业效率。
另外,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均由同一组驱动组件400和活动件420驱动,灯具的驱动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相关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选为铰链连接,例如,第一侧转动架200与第一端111通过铰链连接,第二侧转动架300与第二端112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可选为泛光灯或聚光灯,各灯体可以选为大功率或小功率照明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在活动件420处于第一位置411时,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均与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相同,灯具处于直射状态。进一步的,驱动组件400能驱动活动件420自第一位置411移动至第二位置412,以使得第一侧传动架430带动第一侧转动架200相对固定架100的第一端111转动,以使得第二侧传动架440带动第二侧转动架300相对固定架100的第二端112转动,以使得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环设,以改变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灯具自直射状态切换为环照状态。请参阅图3、图4、图7和图8,在活动件420处于第二位置412时,灯具为环照状态。
当然,驱动组件400还能驱动活动件420自第二位置412移动至第一位置411,以使得第一侧传动架430带动第一侧转动架200相对固定架100的第一端111转动,以使得第二侧传动架440带动第二侧转动架300相对固定架100的第二端112转动,以使得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均与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相同,以改变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灯具自环照状态切换为直射状态。
通过驱动组件400对活动件420的位置驱动,来实现灯具直射状态和环照状态的切换,通过水平旋转的方式来改变灯具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以高效的完成灯具照明状态的切换,适配不同的作业环境。
例如,灯具处于直射状态时,各灯体可以最大功率照射工作区域,以提高施工效率,灯具处于环照状态时,各灯体个适当调整照明功率,以节省能源,对广场等指定区域的地面进行全区域的照明。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当所述活动件420处于第一位置411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200、所述固定杆110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300呈直线布置,以使得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均与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相同,请参阅图3、图4、图7和图8,当所述活动件420处于第二位置412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200、所述固定杆110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300围设形成三角形,以使得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环设,自灯具的中心位置三个灯体环照。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0包括驱动电机401和丝杠402,活动件420套设于丝杠402上,并与丝杠402螺纹连接,丝杠402一端与驱动电机40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架100转动连接,以实现活动件420的位置驱动,进而实现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在水平方向的旋转摆动,以改变各自的照明方向。通过驱动组件400的设置,可快速的将灯具在直射状态和环照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的,驱动电机401的输出轴正转可以驱动丝杠402旋转,以使得活动件420自第一位置411向第二位置412移动,驱动电机401的输出轴反转可以驱动丝杠402反向旋转,以使得活动件420自第二位置412向第一位置411移动。丝杠402传动的位移驱动方式,对活动件420的具体移动行程驱动精准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01内设置有行程开关,对行程开关预设行程后,可以限制驱动电机401的正反转行程,以控制活动件420在第一位置411和第二位置412之间按照预设行程工作,即当驱动电机401正转工作时,驱动电机401将活动件420自第一位置411驱动至第二位置412后,行程开关自动作用以关闭驱动电机401,当驱动电机401反转工作时,驱动电机401将活动件420自第二位置412驱动至第一位置411后,行程开关自动作用以关闭驱动电机40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0还可以采用液压缸等其他驱动方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第一灯体101与固定架100转动连接,以使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即对第一灯体101进行俯仰调节,来改变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第二灯体201与第一侧转动架20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即对第二灯体201进行俯仰调节,来改变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第三灯体301与第二侧转动架30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即对第三灯体301进行俯仰调节,来改变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
因而第二灯体201以及第三灯体301,不仅能通过水平旋转的方式,来改变灯具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还可通过旋转运动形成的俯仰动作,来改变灯具相对水平面的照明角度,以提供全方位的灯具照明角度变换;可进一步提高灯具的照明角度范围,照明适应能力更高。
通过控制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各灯体俯仰摆动,来调整各灯体朝向地面的照射位置;请参阅图2和图4,调整各灯体下俯动作,可以使各灯体照向距离灯具较近的地面,请参阅图1和图3,调整各灯体上仰动作,可以使各灯体照向距离灯具较远的地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驱动装置500,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均与驱动装置500传动连接,以使得驱动装置500能驱动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转动,以改变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和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
通过驱动装置500自动驱动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旋转,驱动效率较高,可快速的完成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各自相对水平面的照明角度调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驱动装置50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0、第二驱动机构520和第三驱动机构530,第一驱动机构510的一端与固定架10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灯体101活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20一端与第一侧转动架20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灯体201活动连接,第三驱动机构530一端与第二侧转动架30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灯体301活动连接。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分别单独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可以使各灯体的俯仰驱动角度控制更加灵活,即可控制各灯体相对水平面的照射角度不同,以适应指定的作业环境。
例如,可控制第一灯体101的照明方向相对水平面呈45度角设置,可控制第二灯体201的照明方向相对水平面呈50度角设置,可控制第三灯体301的照明方向相对水平面呈55度角设置。通过各灯体的不同角度控制,可以形成预设的灯光照明轨迹。
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510、第二驱动机构520和第三驱动机构530均为电动推杆,各电动推杆伸缩工作可以分别驱动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转动,进而实现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各自的俯仰角度变化,同时电动推杆内置行程开关,可以控制仰俯角度的变化,角度变化的精度较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设置一个驱动机构来同时驱动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201和第三灯体301的俯仰动作,此时,各灯体的照明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均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架100包括固定杆110和连接杆120,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为固定杆110的两端,第一灯体101安装于固定杆110,连接杆120的一端与固定杆110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121。进一步的,第一侧转动架200包括第一转动端220和第一抵接端210,第一转动端220与第一端111转动连接,第二侧转动架300包括第二转动端320和第二抵接端310,第二转动端320与第二端112转动连接,第一侧转动架200能相对第一端111旋转,并使第一抵接端210与自由端121抵接,第二侧转动架300能相对第二端112旋转,并使第二抵接端310与自由端121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侧转动架200和第二侧转动架300相对固定杆110两端的位置变化。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抵接端210设有用于与自由端121配合的第一倾斜面,第二抵接端310设有用于与自由端121配合的第二倾斜面,通过倾斜面与自由端121的外壁面接触,可提高第一抵接端210与自由端121的抵接面积,以提高第一抵接端210与自由端121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提高第二抵接端310与自由端121的抵接面积,以提高第二抵接端310与自由端121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了环照状态下灯具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架100还包括立柱130,立柱130一端与连接杆120固定连接,立柱130的另一端用于对外安装连接,通过立柱130来完成灯具在指定设备或工作面的安装设置。通过调整立柱130的长度尺寸,可调整灯具的照明高度位置。例如,可以通过立柱130将灯具安装在固定场地或移动灯塔上,应用较为广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灯体、第一侧转动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的第二灯体、第二侧转动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的第三灯体,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转动架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
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活动件、第一侧传动架和第二侧传动架,所述第一侧传动架和所述第二侧传动架相对设置于所述活动件的两侧,所述第一侧传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传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均与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相同,所述灯具处于直射状态;
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侧传动架带动所述第一侧转动架相对所述固定架的所述第一端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侧传动架带动所述第二侧转动架相对所述固定架的第二端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环设,以改变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在水平面的照明方向,所述灯具自所述直射状态切换为环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灯体安装于所述固定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侧转动架包括第一转动端和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包括第二转动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转动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能相对所述第一端旋转,并使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自由端抵接,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能相对所述第二端旋转,并使所述第二抵接端与所述自由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自由端配合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抵接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自由端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呈直线布置,当所述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二侧转动架围设形成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用于对外安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杠,所述活动件套设于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所述第二灯体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所述第三灯体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能相对水平面改变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均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第一灯体、所述第二灯体和所述第三灯体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灯体的照明方向、所述第二灯体的照明方向和所述第三灯体的照明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灯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转动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灯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转动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灯体活动连接。
CN202220305734.0U 2022-02-15 2022-02-15 灯具 Active CN217235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5734.0U CN217235423U (zh) 2022-02-15 2022-02-15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5734.0U CN217235423U (zh) 2022-02-15 2022-02-15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5423U true CN217235423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5734.0U Active CN217235423U (zh) 2022-02-15 2022-02-15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5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2405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补光功能的节能型路灯
US5806956A (en) Searchlight
CN102954441B (zh) 灯具自动调焦机构及高顶灯
CN217235423U (zh) 灯具
CN115560284A (zh) 灯具
CN112963782A (zh) 一种智能型太阳能路灯及其控制系统
CN210860822U (zh) 一种便于调节投射方向的投光灯
CN101446407B (zh) Led灯具及台灯
CN212456741U (zh) 装配结构、照明灯和移动照明车
CN211551276U (zh) 一种带有蓝牙发射功能的智能灯具
CN210319630U (zh) 一种电动升降投光灯
CN218721253U (zh) 一种可智能控制灯具
CN110953558B (zh) 多角度照明灯具的自动切换装置
CN112325210A (zh) 一种升降式多角度建筑工程用照明灯
CN110566840A (zh) 一种轨道式智能摇头射灯
CN216619461U (zh) 一种照明角度可调的照明工程用可控led灯
CN112283640B (zh) 一种交通安全管制照明系统
CN218863974U (zh) 空间立体旋转多光束效果灯
CN110081347A (zh) 一种影视工程用的智能伴随舞台灯
CN219222293U (zh) 一种方便调节照明角度的移动灯塔
CN213513574U (zh) 一种偏光led安装架
CN220038236U (zh) 市政夜景照明亮度控制装置
CN113432090B (zh) 一种低碳环保易安装检修太阳能路灯
CN21147580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led投光支架灯
CN213089712U (zh) 一种便于调节光照角度的led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