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3062U - 门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门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3062U
CN217233062U CN202121977263.XU CN202121977263U CN217233062U CN 217233062 U CN217233062 U CN 217233062U CN 202121977263 U CN202121977263 U CN 202121977263U CN 217233062 U CN217233062 U CN 217233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ch
locking
door lock
unlocki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772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men Lock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ngmen Lock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ngmen Lock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ngmen Lock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772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3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3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3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门锁结构,包括壳体、锁舌组件、内拨桃、外拨桃、中拨桃、复位弹簧、锁止片、锁止弹簧内执手、外执手和反锁结构。内执手、外执手分别带动内拨桃和外拨桃转动,进而带动锁舌组件在壳体内滑动,复位弹簧带动锁舌组件完成复位,锁止片可限制外拨桃的转动实现反锁,反锁结构带动中拨桃转动,进而带动锁止片水平移动实现反锁与解除反锁。该门锁结构在反锁状态下,转动内执手即可解除反锁,具有解锁便捷的优点;在关门时,锁舌组件向壳体内移动,同样可以解除反锁,实现了门内一侧无人时不能反锁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门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户内房间的门锁,例如卧室、浴室、儿童房或老人房的门锁,由于入户门锁已经具有较强的安防功能,因此在设计户内门锁时主要考虑私密性保护的需求,相应地,该类门锁会取消在室外通过钥匙开锁的功能,而是设置应急开关的结构。但常见的该类门锁在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1、如在室内误操作反锁旋钮并出门后,会导致门被反锁锁定,在室外的人难以开门;2、在室内反锁门锁后,开门时首先需要解锁反锁旋钮,然后转动执手开门,其解锁步骤不够便捷,在紧急状态时用户难以快速地从室内开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锁结构,其具有解锁便捷的优点,同时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关门不会反锁门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结构,包括:壳体;锁舌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可沿锁舌的伸缩方向滑动;内拨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外周设有第一解锁凸台,所述第一解锁凸台抵接在所述锁舌组件上,在所述内拨桃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凸台可带动所述锁舌组件向所述壳体内部滑动;外拨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外周设有第二解锁凸台,所述第二解锁凸台抵接在所述锁舌组件上,在所述外拨桃转动时,所述第二解锁凸台带动所述锁舌组件向所述壳体内部滑动;中拨桃,设置在所述内拨桃、外拨桃之间,外周设有向所述内拨桃一侧延伸的解锁挡板、向所述外拨桃一侧延伸的限位挡板,在门锁反锁时所述解锁挡板处在所述锁舌组件的运动轨迹上;内执手,一端穿经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内拨桃同步转动连接;外执手,一端穿经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外拨桃同步转动连接;反锁结构,设置在所述内执手一侧,一端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连接;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向所述锁舌组件施加朝向锁舌一侧的作用力;锁止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端设有环绕在所述外拨桃或中拨桃外周的止挡部,所述锁止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相向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两侧设有向所述锁止片内部逐渐凹陷的限位槽;锁止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止片与所述壳体内壁间,所述锁止弹簧向所述锁止片施加朝向所述外拨桃一侧的作用力;当所述限位挡板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上时,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中拨桃的外周;当所述限位挡板处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锁止片在所述锁止弹簧的作用力下向所述外拨桃一侧滑动,使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拨桃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内拨桃包括上下共两个所述第一解锁凸台;所述外拨桃包括上下共两个所述第二解锁凸台;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和锁舌驱动框,所述锁舌驱动框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舌驱动框的一端设有抵接在所述第一解锁凸台和第二解锁凸台的远离所述锁舌的侧面的解锁卡台。
优选地,所述锁舌与所述驱动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止片的另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锁止片基座,所述锁止片基座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旋转轴的竖向的轴槽。
优选地,所述锁止片基座的上下端部设在所述锁舌组件的滑动轨迹上,用以限制所述锁舌组件向壳体内滑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锁止片基座上设有供所述锁止弹簧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锁止弹簧穿经所述安装孔后,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锁止片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执手一侧的与所述中拨桃连接的应急解锁结构,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可带动所述中拨桃转动。
优选地,所述反锁结构包括:压旋筒,同轴设置在所述内执手内,仅可绕所述内执手的轴向转动,一端与所述中拨桃连接,且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另一端沿筒壁设置有两个螺旋面;反锁按钮,滑动设置在所述内执手的端部,一端设有抵接在所述螺旋面上的反锁凸台。
优选地,所述应急解锁结构包括:状态标,一端为同轴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的筒状结构,并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连接,在所述状态标的筒壁上沿周向设有销孔;应急旋扭,同轴设置在所述外执手的端部,一端外露在所述外执手的表面,且端面设有转动凹槽,另一端嵌入所述状态标的内部;扭销,沿径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应急旋扭上,在门锁处于未反锁状态时,所述扭销的端部位于所述销孔的中部,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所述扭销的端部位于所述销孔的端部;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壁,用以限制所述扭销的转动范围。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壁的与所述销孔相向的限位凹槽,且长度等于所述销孔的长度。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锁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门锁结构设置了内执手、外执手、内拨桃、外拨桃、中拨桃、锁止片、锁舌组件、反锁结构及复位弹簧和锁止弹簧,其中内执手、外执手可分别带动内拨桃和外拨桃转动,进而带动锁舌组件在壳体内滑动,复位弹簧带动锁舌组件完成复位,锁止片可限制外拨桃的转动实现反锁,反锁结构带动中拨桃转动进而带动锁止片水平移动实现反锁。该门锁结构通过反锁结构在关门时可以从室内一侧完成反锁;在反锁状态下,转动内拨桃即可解除反锁,具有解锁便捷的优点;在关门时,锁舌组件向壳体内移动,同样可以解除反锁,实现了门内一侧无人时不能反锁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结构中锁舌与锁舌驱动框转动连接,可以适应左开及右开的门;在壳体内还设置了锁止片基座可以限制锁止片的活动范围,防止其脱离预设的位置,提高了该门锁结构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结构的还在外执手一侧设置了应急解锁结构,该门锁结构在紧急状态下在门外可以实现解除反锁,同时在门外一侧不能反锁,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二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二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中拨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内拨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锁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壳体,11、滑槽,12、固定板;
2、锁舌组件,21、滑块,22、锁舌,23、锁舌驱动框,24、解锁卡台;
3、内拨桃,31、第一解锁凸台;
4、外拨桃,41、第二解锁凸台;
5、中拨桃,51、解锁挡板,52、限位挡板;
6、锁止片,61、止挡部,62、限位凸台,63、限位槽,64、旋转轴;
7、锁止弹簧;
8、复位弹簧;
9、锁止片基座,91、轴槽,92、安装孔;
20、内执手,30、外执手,40、反锁结构,50、应急解锁结构;
401、压旋筒,402、反锁按钮,403、螺旋面,404、反锁凸台;
501、状态标,502、应急旋钮,503、销孔,504、扭销,505、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用语“包括”、“配置有”、“设置于”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数量或次序的限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该实施例中门锁结构的示意图,示出了该门锁结构的整体结构。图2a、图2b、图2c为该实施例中门锁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图2b示出了两个不同视角下该门锁的内部结构,图2c与图2b的视角相同,区别在于增加了外执手的部分结构。图3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中锁芯部分内部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图4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中锁芯部分的各个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细部结构和连接关系,其中去掉了壳体的结构。图5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二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中锁芯部分内部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图6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门锁结构的锁芯部分在第二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中锁芯部分的各个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细部结构和连接关系,其中去掉了壳体的结构。图7a、图7b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中拨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内拨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该实施例中涉及的锁止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门锁结构包括壳体1、锁舌组件2、内拨桃3、外拨桃4、中拨桃5、锁止片6、锁止弹簧7、复位弹簧8、内执手20、外执手30和反锁结构40。壳体1可以由两片半壳体扣合而成,中部具有容置上述构件的腔体。在壳体1的一端面设有供锁舌伸缩的锁舌孔。
锁舌组件2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可沿锁舌的伸缩方向(附图中X轴的方向)滑动。具体地说,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沿X轴方向的滑槽11,锁舌组件2上设有嵌入滑槽内的滑块21,在锁舌或者内拨桃3、外拨桃4的拨动下,锁舌组件2可在该滑槽11内滑动。在该实施例中,锁舌组件2包括锁舌22和锁舌驱动框23,滑块21设在锁舌驱动框23上。锁舌22设置在锁舌驱动框23的一端,随着锁舌驱动框23在壳体1内滑动,锁舌22可以伸出至壳体1外或收缩至壳体1内。此外,锁舌22与锁舌驱动框23转动连接,在安装时可以转动锁舌22斜面的朝向,从而适应左开或右开的门。
在该实施例中,内拨桃3和外拨桃4的结构形式相同,均设置在壳体1内并可绕附图中Y轴方向转动。内执手20的一端与内拨桃3同步转动连接,例如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方管连接实现同步转动,通过转动内执手20可以带动内拨桃3转动。外执手30的一端与外拨桃4同步转动连接,例如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方管连接实现同步转动,通过转动外执手30可以带动外拨桃4转动。
在内拨桃3的外周设有第一解锁凸台31,在外拨桃4的外周设有第二解锁凸台41。其中,第一解锁凸台31和第二解锁凸台41抵接在锁舌组件2上,当内拨桃3或外拨桃4转动时,相应地,第一解锁凸台31或第二解锁凸台41可带动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滑动。
请结合图8,示出了内拨桃3的一种结构形式,内拨桃3的外周设置了上下共两个第一解锁凸台31,请参考图4和图6,外拨桃4的外周同样设置了上下共两个第二解锁凸台41。相应地,锁舌驱动框23的远离锁舌22的一端设有解锁卡台24,解锁卡台24抵接在第一解锁凸台31和第二解锁凸台41的远离锁舌22的侧面。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内拨桃3或外拨桃4时,第一解锁凸台31或第二解锁凸台41均可将锁舌驱动框23向壳体1内推动,进而带动锁舌22收缩至壳体1内部,完成解锁。
以上给出了锁舌组件2、内拨桃3和外拨桃4的一种结构形式及连接关系,通过内拨桃3和外拨桃4来带动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部滑动,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采用现有的结构代替上述结构形式,同样可实现上述功能。
请参考图4、图6、图7a和图7b,中拨桃5设置在内拨桃3、外拨桃4之间,同样可绕附图中的Y轴方向转动。在中拨桃5的外周设有向内拨桃3一侧延伸的解锁挡板51,以及向外拨桃4一侧延伸的限位挡板52。当门锁反锁时,解锁挡板51的端部处在锁舌组件2的运动轨迹上。具体地说,在门锁反锁时,解锁挡板51的一端位于解锁卡台24的远离锁舌22的一侧,此时,若锁舌驱动框23向壳体1内(附图中X轴负方向)滑动,解锁卡台24会推动解锁挡板51向附图中X轴负方向一侧移动,由于中拨桃5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相应地中拨桃5会绕Y轴转动。换言之,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滑动时,可带动中拨桃5转动。
请结合图2a至图2c,反锁结构40设置在内执手20一侧,其一端与中拨桃5同步转动连接,例如直接相连,或者通过连接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通过转动反锁结构40可以带动中拨桃5转动,进而实现反锁。
上述内执手20与内拨桃3,外执手30与外拨桃4,以及反锁结构40与中拨桃5均是同步转动连接,以上给出了实现同步转动连接的三种结构形式,毋庸置疑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已知的其它结构实现该同步转动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反锁结构40包括:压旋筒401和反锁按钮402。其中压旋筒401与内执手20同轴设置,且处于内执手20内部。内执手20内设有供压旋筒401绕轴向(附图中Y轴方向)旋转的滑槽,换言之,压旋筒401仅可绕轴向转动。压旋筒401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中拨桃5同步转动连接,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将该连接杆设为与压旋筒401一体式结构。在压旋筒401另一端沿筒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螺旋面403。
反锁按钮402与内执手20同轴设置,一端延伸至内执手20的表面外,另一端设有抵接在螺旋面403上的反锁凸台404。并且反锁按钮402与内执手20滑动装配,反锁按钮402仅可在内执手20的端部沿轴向滑动。当反锁按钮402向内执手20内部滑动时,反锁凸台404抵接在螺旋面403上,可带动压旋筒401转动,进而带动中拨桃5转动,实现反锁。
以上给出了反锁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它诸如旋钮、把手的结构形式同样可实现与中拨桃5的同步转动,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3至图6,锁止片6设置在壳体1内,其靠近锁舌22的一端设有环绕在外拨桃4或中拨桃5外周的止挡部61,换言之,止挡部61可在外拨桃4或中拨桃5外周移动。当止挡部61环绕在外拨桃4的外周时,其端部处在第二解锁凸台41的运动轨迹上,此时外拨桃4的转动受限,相应地也不能带动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移动,最终实现了门锁的反锁(即在门外一侧不能转动外拨桃)。当止挡部61处在中拨桃5的外周时,外拨桃4和中拨桃5的转动均不受限,也即解除了反锁。
另外,请结合图9,在锁止片6的靠近外拨桃4的一侧设有与限位挡板52相向的限位凸台62,限位凸台62的两侧设有向锁止片6的内部逐渐凹陷的限位槽63。限位凸台62的表面与限位槽63的表面间为平滑过渡的平面或曲面。限位挡板52在随着中拨桃5转动时,可分别抵接在限位凸台62的表面或者限位槽63内。换言之,当限位挡板52处于限位槽63内时,转动中拨桃5,可使限位挡板52沿着限位槽63与限位凸台62间的过渡面滑动至限位凸台62的表面。同时,当限位挡板52抵接在限位凸台62上时,受限位挡板52的阻拦,止挡部61处于中拨桃5的外周。
请参考图2至图6,在壳体1内还设置了锁止片基座9,一方面用于控制锁止片6的移动范围,另一方面还可控制锁舌驱动框23的移动范围。锁止片基座9在靠近外拨桃4的一侧设置有轴槽91,相应地,在锁止片6的端部设置有旋转轴64。在该实施例中,轴槽91沿竖向(附图中Z轴方向)设置,旋转轴64设置在轴槽91内,锁止片6可绕该旋转轴转动,转动时,止挡部61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外拨桃4和中拨桃5的外周。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锁止片基座9及其上的轴槽91使锁止片6的一端仅可绕轴转动,另一端可实现往复地摆动,既能够控制锁止片6的移动范围,还可较好地固定锁止片6,使其仅可在设定范围内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变更上述轴槽91为沿Y轴方向的滑槽,锁止片6滑动装配在该滑槽内,同样可以实现止挡部61在外拨桃4和中拨桃5外周移动。另外,锁止片基座9的上下端部设置在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滑动的轨迹上,用以限制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滑动的距离,防止锁舌组件2向壳体1内移动的距离过大,导致锁舌22脱离锁舌孔。当然也可采用控制滑槽11长度的方式来控制锁舌组件2的移动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锁止弹簧7设置在锁止片6和壳体1的内壁间,并且向锁止片6施加朝向外拨桃4一侧的作用力。因此,当限位挡板52处于限位槽63内时,止挡部61在锁止弹簧7的作用力下,移动至外拨桃4的外周,形成反锁。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锁止弹簧7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设置在锁止片6的靠近内拨桃3的一侧,两端分别抵接在壳体1的内壁与锁止片6的侧壁。当然也可将锁止弹簧7设置在锁止片6的靠近外拨桃4的一侧,并选用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同样可实现向锁止片6施加朝向外拨桃4一侧的作用力。
在该实施例中,锁止片基座9上还设有供锁止弹簧7穿过的安装孔92。锁止弹簧7穿经安装孔92后两端分别抵接在锁止片6与壳体1上。设置安装孔92可以固定锁止弹簧7,防止其发生径向的变形,使该锁止弹簧7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复位弹簧8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向锁舌组件2施加朝向锁舌22一侧的作用力,即在内拨桃3、外拨桃4未向锁舌组件2施加作用力时,复位弹簧8可使锁舌组件2向壳体1的外侧移动,锁舌22伸出至壳体1外。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复位弹簧8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锁舌驱动框23上。如图2至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因锁舌驱动框23呈U形结构,因此复位弹簧8设置在锁舌驱动框23两个侧壁中间。复位弹簧8一端固定连接在设于两个壳体1内壁间的固定板12上,另一端抵接在锁舌驱动框23的内壁上。在锁舌驱动框23不受其它构件的作用力时,复位弹簧8可将锁舌驱动框23向壳体1的外侧推动,使锁舌22伸至壳体1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门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外执手30一侧的应急解锁结构50。应急解锁结构50与中拨桃5连接,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可驱动中拨桃5转动实现解除反锁。
如图2a至图2c所示,应急解锁结构50包括:状态标501和应急旋钮502。状态标501在该实施例中一端为筒状结构,该端同轴设置在外执手30内,且端部与中拨桃5同步转动连接,在状态标501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开”、“关”的字样,用于展示门锁是否处于反锁状态。该些字样可通过设置在外执手30端部的通孔进行展示。方便室外的用户获悉门锁是否处于反锁状态。另外,在状态标501的筒壁上沿周向设有销孔503。
应急旋钮502同轴设置在外执手30的端部,一端外露在外执手30的表面,且端面设有凹槽,另一端嵌入状态标501的内部。该凹槽可以是一字形、十字形或多边形结构,通过使用与凹槽形状相同的工具可以转动该应急旋钮502。在应急旋钮502的上沿径向设有扭销504,扭销504的端部设置在销孔503内。具体地说,当门锁处于未反锁状态时,扭销504的端部处于销孔503的中部;当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扭销504的端部位于销孔503的端部。同时在外执手30的内部设有限制扭销504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505。限位结构505限制扭销504端部转动的最大范围与销孔503的长度相同。
因此,当门锁处于未反锁状态时,扭销504的端部处于销孔503的中部,此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应急旋钮502仅可使扭销504抵接在销孔503的端部,而不会带动状态标501转动,换言之,通过旋转应急旋钮502不会将门锁反锁。当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扭销504的端部位于销孔503的一个端部,此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应急旋钮502,可以带动状态标50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中拨桃5转动,实现解除反锁。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5为设置在外执手30内的与销孔503相向的限位凹槽,且长度等于销孔503的长度。此外,也可在外执手30内设置于销孔503相向的两个卡台,两个卡台间的长度与该销孔503的长度相同,同样可以实现以上的限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给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解除反锁同时不能完成反锁的应急解锁结构50,其原理是限制应急旋钮502的转动范围,同时在应急旋钮502与中拨桃5之间建立间接的连接关系,只有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中拨桃5才可与应急旋钮502连接,进而通过旋转应急旋钮502实现解除反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原理下采用其它已知的结构形式亦可实现上述应急解锁结构50的功能,因此上述结构形式的应急解锁结构50仅为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上述门锁结构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反锁结构40来转动中拨桃5,使止挡部61处于外拨桃4外周,可以实现反锁,此时外拨桃4的转动受限,在门外一侧不能完成解锁;在反锁状态下,通过内执手20转动内拨桃3或者使锁舌22向壳体1内滑动(例如关门),均可带动中拨桃5转动,使得止挡部61移动至中拨桃5的外周,解除对外拨桃转动的限制,即解除反锁。换言之,在关门前如若误操作转动了中拨桃5,使门锁处于反锁状态,当关门时,锁舌22向壳体1内移动可以解除反锁,因此在门内侧无人时该门锁不会被反锁。在反锁状态下解锁时,仅需转动内执手20即可,具有解锁便捷的特点。另外,该门锁结构还实现了门外一侧的应急解锁功能,且在门外一侧不能完成反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锁舌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可沿锁舌的伸缩方向滑动;
内拨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外周设有第一解锁凸台,所述第一解锁凸台抵接在所述锁舌组件上,在所述内拨桃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凸台可带动所述锁舌组件向所述壳体内部滑动;
外拨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外周设有第二解锁凸台,所述第二解锁凸台抵接在所述锁舌组件上,在所述外拨桃转动时,所述第二解锁凸台带动所述锁舌组件向所述壳体内部滑动;
中拨桃,设置在所述内拨桃、外拨桃之间,外周设有向所述内拨桃一侧延伸的解锁挡板、向所述外拨桃一侧延伸的限位挡板,在门锁反锁时所述解锁挡板处在所述锁舌组件的运动轨迹上;
内执手,一端与所述内拨桃同步转动连接;
外执手,一端与所述外拨桃同步转动连接;
反锁结构,设置在所述内执手一侧,一端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连接;
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向所述锁舌组件施加朝向锁舌一侧的作用力;
锁止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端设有环绕在所述外拨桃或中拨桃外周的止挡部,所述锁止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相向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两侧设有向所述锁止片内部逐渐凹陷的限位槽;
锁止弹簧,设置在所述锁止片与所述壳体内壁间,所述锁止弹簧向所述锁止片施加朝向所述外拨桃一侧的作用力;
当所述限位挡板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上时,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中拨桃的外周;当所述限位挡板处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锁止片在所述锁止弹簧的作用力下向所述外拨桃一侧滑动,使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外拨桃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拨桃包括上下共两个所述第一解锁凸台;
所述外拨桃包括上下共两个所述第二解锁凸台;
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和锁舌驱动框,所述锁舌驱动框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舌驱动框的一端设有抵接在所述第一解锁凸台和第二解锁凸台的远离所述锁舌的侧面的解锁卡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与所述驱动框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片的另一端设有旋转轴;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锁止片基座,所述锁止片基座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旋转轴的竖向的轴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片基座的上下端部设在所述锁舌组件的滑动轨迹上,用以限制所述锁舌组件向壳体内滑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片基座上设有供所述锁止弹簧穿过的安装孔;
所述锁止弹簧穿经所述安装孔后,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锁止片与所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外执手一侧的与所述中拨桃连接的应急解锁结构,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可带动所述中拨桃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结构包括:
压旋筒,同轴设置在所述内执手内,仅可绕所述内执手的轴向转动,一端与所述中拨桃连接,且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另一端沿筒壁设置有两个螺旋面;
反锁按钮,滑动设置在所述内执手的端部,一端设有抵接在所述螺旋面上的反锁凸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解锁结构包括:
状态标,一端为同轴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的筒状结构,并与所述中拨桃同步转动连接,在所述状态标的筒壁上沿周向设有销孔;
应急旋钮,同轴设置在所述外执手的端部,一端外露在所述外执手的表面,且端面设有转动凹槽,另一端嵌入所述状态标的内部;
扭销,沿径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应急旋钮上,在门锁处于未反锁状态时,所述扭销的端部位于所述销孔的中部,在门锁处于反锁状态时,所述扭销的端部位于所述销孔的端部;
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壁,用以限制所述扭销的转动范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执手内壁的与所述销孔相向的限位凹槽,且长度等于所述销孔的长度。
CN202121977263.XU 2021-08-20 2021-08-20 门锁结构 Active CN217233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7263.XU CN217233062U (zh) 2021-08-20 2021-08-20 门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7263.XU CN217233062U (zh) 2021-08-20 2021-08-20 门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3062U true CN217233062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77263.XU Active CN217233062U (zh) 2021-08-20 2021-08-20 门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3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0381B (zh) 锁芯结构及门锁
US6517127B1 (en) Electric door lock
JPS6254951B2 (zh)
JP2005240540A (ja) 自動ラッチ掛け式磁気ラッチ掛け器具
CN114502810A (zh) 指示器式门锁
HU226577B1 (en) Window and/or door fitting
US4941697A (en) Over-loading idling lock set
WO2009000013A1 (en) A lock
KR101142425B1 (ko) 도어록 해정장치
CN217233062U (zh) 门锁结构
US5540066A (en) Bilateral-type door locking handle assembly
CN115110840B (zh) 锁体结构及无钥匙门锁
CN114562156B (zh) 锁体结构
CN112681895A (zh) 一种锁体结构
KR200456973Y1 (ko) 클러치 구조를 갖는 문 잠금장치
KR100976818B1 (ko) 자동 도어락 장치
CN114059845B (zh) 一种具有掩体的隐藏验证锁芯及其锁具、钥匙及锁具系统
CN214943204U (zh) 门锁
CN112681893A (zh) 一种锁体结构
CN205531790U (zh) 一种机械式防盗锁
KR101037203B1 (ko) 개폐 기능이 개선된 디지털 도어록 장치
CN217205854U (zh) 门锁
CN115045566A (zh) 双号码可变号锁芯及双号码可变号号码锁
CN113463976A (zh) 内门用紧凑型锁及锁组件
JP3710883B2 (ja) 扉用ハンド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