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0735U -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0735U
CN217220735U CN202220174321.3U CN202220174321U CN217220735U CN 217220735 U CN217220735 U CN 217220735U CN 202220174321 U CN202220174321 U CN 202220174321U CN 217220735 U CN217220735 U CN 217220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ed
communicated
wa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43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祥
陆严峰
缪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Changjin Co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Changjin Co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Changjin Co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Changjin Co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43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0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0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0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涉及环保除尘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且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箱体的顶部一边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且箱体的顶部一边前侧位置连通有出气管,所述箱体的一侧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壳体,通过设置出气管、封板和过滤袋,便于通过设置的封板与壳体的内嵌滑动连接实现过滤袋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通过设置的过滤袋实现通过壳体回流进水箱中的水体的过滤,并且通过设置的出气管便于实现喷出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的液化,并且通过设置的下水管便于实现冷凝的水体直接进入水箱中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
为了实现环境的保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除尘器实现空气中的粉尘的吸收,而现有的除尘设备大多是通过过滤棉实现空气中的粉尘的吸收,但是当过滤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过滤棉进行更换,但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是变化的,因此需要人员不定期地对过滤棉进行检查并更换,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环境的保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除尘器实现空气中的粉尘的吸收,而现有的除尘设备大多是通过过滤棉实现空气中的粉尘的吸收,但是当过滤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过滤棉进行更换,但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是变化的,因此需要人员不定期地对过滤棉进行检查并更换,较为麻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且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箱体的顶部一边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且箱体的顶部一边前侧位置连通有出气管,所述箱体的一侧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壳体,且箱体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壳体远离箱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底部靠近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袋,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风扇,且连接件的两侧内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风管,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蛇形设置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雾头。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一端与水箱的顶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袋的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内嵌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底部位置与水箱的顶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贯穿箱体的顶部与空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的内部与箱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斜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泵、空心管、风扇、通风管、水箱和喷雾头,便于通过设置的风扇是按含有粉尘的气体送入箱体中,并且通过水泵的抽取作用实现水箱中的水源经过空心管和喷雾头以雾状的形式喷出,进而实现进入箱体中的气体中的粉尘的吸附落下,并且通过设置的壳体便于实现喷淋的水的收集再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出气管、封板和过滤袋,便于通过设置的封板与壳体的内嵌滑动连接实现过滤袋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通过设置的过滤袋实现通过壳体回流进水箱中的水体的过滤,并且通过设置的出气管便于实现喷出的潮湿空气中的水分的液化,并且通过设置的下水管便于实现冷凝的水体直接进入水箱中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1、箱体;2、水泵;3、连接件;4、出气管;5、下水管;6、水箱;7、封板;8、壳体;9、底座;10、空心管;11、风扇;12、通风管;13、过滤袋;14、喷雾头;16、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底座9,底座9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1,且底座9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6,箱体1的顶部一边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2,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壳体8,且箱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连接件3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风扇11,且连接件3的两侧内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风管12,通风管12的内部与箱体1的内部连通,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蛇形设置的空心管10,空心管10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雾头14,水泵2的进水口与水箱6的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贯穿箱体1的顶部与空心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箱体1的两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斜板16。
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设置的箱体1便于实现粉尘气体的进入并且实现粉尘的吸附过滤,并且设置的水箱6的顶部和一边底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加水管和排水管,同时如图1和图2所示,便于通过设置的水泵2实现水箱6中的水体通过抽取进入空心管10中,并且通过设置在空心管10表面的喷雾头14实现水体以雾状的形式喷出,进而实现箱体1内粉尘的吸附沉淀,而且设置在连接件3两端的通风管12设置有多个,因此通过风扇11启动,并且人员通过现有的软管实现不同位置的粉尘气体的抽取,进而通过右侧的通风管12实现粉尘气体进入箱体1中进行喷淋过滤,而通过上方的斜板16便于防止粉尘气体进入壳体8中,下方的斜板16便于保证喷淋的水体直接滑动至壳体8中,并且通过壳体8进入水箱6中收集。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壳体8远离箱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封板7,封板7的底部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袋13,过滤袋13的表面与壳体8的内表面内嵌滑动连接,壳体8的外表面底部位置与水箱6的顶部连通,且箱体1的顶部一边前侧位置连通有出气管4,出气管4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下水管5,下水管5一端与水箱6的顶部连通。
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如图4所示,设置的封板7与壳体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便于保证封板7与壳体8的连接密封性保证,并且通过封板7与壳体8的内嵌滑动连接便于实现封板7与壳体8的相对位置快速对准,并且通过设置的过滤袋13便于实现壳体8中流动的水体的过滤,进而保证回流进水箱6中的水体的洁净程度,蛇形设置的出气管4便于过滤后的气体的喷出,并且通过增加气体在出气管4中的通过时间,实现气体中的水分充分液化,并且通过设置的下水管5便于实现液化水直接流进水箱6中收集。
工作原理,通过现有的软管实现左侧的通风管12与安装位置的连通,进而通过设置的风扇11启动实现相应位置的含有粉尘的空气抽取,并且通过水泵2的作用实现水箱6中的水经过喷雾头14喷出,进而实现箱体1中的粉尘的吸附,并且喷出的水体经过下方的斜板16的表面流动至壳体8中,并且经过壳体8中设置的过滤袋13的过滤实现杂质的过滤,进而实现过滤后的水体重新回流进水箱6中实现重复使用,并且过滤后的空气上升并在出气管4中流动,并且经过出气管4的表面实现水分的液化,通过设置的下水管5实现液化的水体的回流收集,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卸下螺栓实现封板7与壳体8分离,进而实现过滤袋13的取出,将过滤袋13内过滤的粉尘倒掉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且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箱体的顶部一边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且箱体的顶部一边前侧位置连通有出气管,所述箱体的一侧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壳体,且箱体的另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壳体远离箱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底部靠近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袋,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风扇,且连接件的两侧内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风管,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蛇形设置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雾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表面底部位置连通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一端与水箱的顶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袋的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内嵌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底部位置与水箱的顶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外表面底部位置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贯穿箱体的顶部与空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的内部与箱体的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斜板。
CN202220174321.3U 2022-01-23 2022-01-23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Active CN217220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4321.3U CN217220735U (zh) 2022-01-23 2022-01-23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4321.3U CN217220735U (zh) 2022-01-23 2022-01-23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0735U true CN217220735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1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4321.3U Active CN217220735U (zh) 2022-01-23 2022-01-23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0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4875U (zh) 除尘装置和除尘设备
CN205435211U (zh) 一种可移动的车间有害气体处理装置
CN217220735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CN211864211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环保除尘箱
CN205145898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08553596U (zh) 一种工业风机除尘装置
CN208771179U (zh) 工件喷涂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CN206404512U (zh) 一种矿石破碎除尘装置
CN215539480U (zh) 一种用于矿山开采用雾化除尘装置
CN103203151A (zh) 废气除尘器
CN103933802A (zh) 一种斜插式滤筒除尘器
CN204502632U (zh) 螺旋负压除尘器
CN211302512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喷淋塔
CN203634985U (zh) 一种移动式滤筒除尘器
CN206184189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CN203043754U (zh) 一种废旧轮胎资源再生生产线的除尘系统
CN207042162U (zh) 一种零件拧紧装配房用除尘装置
CN201171957Y (zh) 一种喷砼设备风动吸尘装置
CN102836600A (zh) 高压远程除尘清灰器
CN214972810U (zh) 还原铁隧道窑除尘系统之分级梯度除尘装置
CN2456815Y (zh) 节能型除尘除硫及有害气体装置
CN210772371U (zh) 一种新型油烟净化器
CN214836506U (zh) 一种移动式矿用湿式除尘器
CN213433483U (zh) 一种新型环保设备用废气输送管
CN218048388U (zh) 一种干湿一体矿用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