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9797U - 一种鼻吸雾化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鼻吸雾化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9797U
CN217219797U CN202220382911.5U CN202220382911U CN217219797U CN 217219797 U CN217219797 U CN 217219797U CN 202220382911 U CN202220382911 U CN 202220382911U CN 217219797 U CN217219797 U CN 217219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sal
snuffing
suction tube
nasal suc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29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chuang Times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chuang Times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chuang Times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chuang Times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29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9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9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9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鼻吸雾化棒,包括鼻吸帽和鼻吸筒,所述鼻吸筒上设置有吸取孔,所述鼻吸帽套设在所述鼻吸筒上并和所述鼻吸筒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鼻吸帽盖合所述吸取孔;所述鼻吸筒内设置有吸附棉、发热丝、电池和感应器,所述吸附棉用于存储药液,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吸附棉中,所述发热丝和所述电池以及所述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检测到人体时触发所述发热丝通电加热。本申请具有使用时能够感应到人体进行自动加热雾化,药液雾化操作简单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鼻吸雾化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鼻吸雾化棒。
背景技术
嗅觉吸收法是目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各种有益的气味分子经呼吸道后传递至人体各个器官,是目前人体吸收较为常见以及较未容易的处理方式。例如,通过嗅觉吸收法吸入挥发性的精油进行提神、吸入气雾状的药液进行鼻炎治疗等。
为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通常会对使用的药液进行雾化处理,以使吸入的气体浓度更大,提神或者治疗效果更好。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按压式雾化装置,雾化量大且不好控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药液雾化操作不方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药液雾化操作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鼻吸雾化棒。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鼻吸雾化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鼻吸雾化棒,包括鼻吸帽和鼻吸筒,所述鼻吸筒上设置有吸取孔,所述鼻吸帽套设在所述鼻吸筒上并和所述鼻吸筒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鼻吸帽盖合所述吸取孔;所述鼻吸筒内设置有吸附棉、发热丝、电池和感应器,所述吸附棉用于存储药液,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吸附棉中,所述发热丝和所述电池以及所述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检测到人体时触发所述发热丝通电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鼻吸帽能够鼻吸筒上取下,并且在吸取孔处进行嗅闻,以吸取挥发出来的气体;而药液通过吸附棉存储在鼻吸筒内,通过电池、发热丝和感应器来对吸附棉上的药液进行加热;在使用时,通过手持的方式拿起鼻吸雾化棒,此时感应器感应到人体时触发电池对发热丝进行加热,进而使得药液开始雾化,药液吸取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鼻吸筒内还设置有气体聚集仓,所述气体聚集仓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吸附棉设置在所述气体聚集仓内,靠近所述吸取孔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吸取孔和所述气体聚集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吸附棉中的药液进行加热雾化时,雾化后的气体均保持在气体聚集仓内,并通过气体聚集仓两端的安装座进行密封处理,降低雾化后的气体散失;而使用时,靠近吸取孔处的安装座上设置有连通吸取孔和气体聚集仓的开孔,通过开孔将气体输送出去。
可选的,所述鼻吸筒内还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吸取孔的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套设有保护罩;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套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筒以及保护罩对电池在鼻吸筒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小电池在鼻吸筒中的晃动。
可选的,所述保护罩的外侧抵接于所述鼻吸筒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罩的外侧和鼻吸筒的内侧抵接,来保持套筒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和鼻吸筒之间具有较稳定的结构,进一步减小电池在鼻吸筒中的晃动。
可选的,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罩上的安装槽,来为感应器提供一个安装位置,使得感应器的安装较为稳定。
可选的,所述鼻吸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远离所述吸取孔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三进气孔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体聚集仓内的药液加热雾化之后,吸取孔、开孔、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三进气孔之间形成一个连通的气路,利用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以及第三进气孔平衡气体聚集仓内的气压,使得在吸取孔处吸取气体时,能够更方便地将雾化后的气体吸出。
可选的,所述鼻吸筒包括鼻吸管和握持筒,所述鼻吸管和所述握持筒固定连接,所述鼻吸管周向上设置有扩张环,所述扩张环和所述鼻吸管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用使用者,其鼻孔大小可能不同;通过在鼻吸管的周向上设置扩张环,在使用时可以自行根据鼻孔大小进行选择是否使用扩张环,以使得吸取雾化后的气体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鼻吸帽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槽,所述握持筒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二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鼻吸帽从鼻吸筒上取下时,第一防滑槽和第二防滑槽能够增加使用者手部和鼻吸帽以及握持筒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取下鼻吸帽时的作用力,增加使用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能够感应到人体进行自动加热雾化,药液雾化操作简单;
2.能够对雾化后的气体进行集中收集,降低雾化后的气体散失;
3.鼻筒中有和外界连通的气路,使得吸取雾化后的气体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鼻吸雾化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鼻吸雾化棒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鼻吸雾化棒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鼻吸帽;11、第一防滑槽;2、鼻吸筒;21、鼻吸管;211、吸取孔;22、握持筒;221、第二防滑槽;23、第一进气孔;3、吸附棉;4、发热丝;5、电池;6、感应器;7、气体聚集仓;71、安装座;711、开孔;712、第二进气孔;8、套筒;9、保护罩;91、安装槽;92、第三进气孔;10、扩张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鼻吸雾化棒。参照图1和图2,鼻吸雾化棒包括鼻吸帽1以及鼻吸筒2。鼻吸筒2上设置有吸取孔211,鼻吸帽1套设在鼻吸筒2上并和鼻吸筒2可拆卸固定连接。鼻吸筒2内设置有吸附棉3、发热丝4、电池5和感应器6;吸附棉3用于存储药液,发热丝4设置在吸附棉3中,发热丝4和电池5以及感应器6电性连接。在使用时,感应器6检测到人体时,触发电池5对发热丝4进行通电发热,然后吸附棉3上的药液经加热后雾化,通过在吸取孔211吸取雾化后的气体,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完之后,通过将鼻吸帽1套设在鼻吸筒2上并和鼻吸筒2进行固定,此时鼻吸帽1盖合住吸取孔211,以减少雾化后气体的散失。
参照图3和图4,鼻吸筒2包括鼻吸管21和握持筒22,鼻吸管21和握持筒22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鼻吸帽1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槽11,握持筒22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二防滑槽221。在将鼻吸帽1从鼻吸筒2上取下时,第一防滑槽11和第二防滑槽221能够增加使用者手部和鼻吸帽1以及握持筒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取下鼻吸帽1时的作用力,增加使用便捷性。
参照图2,吸取孔211设置在鼻吸管21上,并且在鼻吸管21内还设置有气体聚集仓7。气体聚集仓7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座71,吸附棉3设置在气体聚集仓7内,以汇聚雾化后的气体。本实施例中,气体聚集仓7为圆管,安装座71卡接固定在圆管的端部。在靠近吸取孔211的安装座71上设置有开孔711,开孔711连通吸取孔211和气体聚集仓7内部,使得在吸取孔211处吸取气体时,气体聚集仓7内的雾化的气体能够直接被吸取出去。
在握持筒22内设置有套筒8,套筒8的一端固定在远离吸取孔211的安装座71上,套筒8的另一端套设有保护罩9,电池5设置在套筒8内。套筒8和保护罩9之间形成一个保护空间,对放入其中的电池5起到保护作用,减小电池5在握持筒22内的晃动,尽量避免电池5和感应器6以及发热丝4之间的电路连接线损坏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9的外侧抵接于鼻吸筒2的内侧,利用保护罩9的外侧和鼻吸筒2的内侧抵接,来保持套筒8远离安装座71的一端和鼻吸筒2之间具有较稳定的结构,进一步减小电池5在鼻吸筒2中的晃动。在保护罩9上还设置有安装槽91,感应器6卡接设置在安装槽91中。通过安装槽91对感应器6进行位置固定。
鼻吸筒2上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进气孔23,远离吸取孔211的安装座71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712,保护罩9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孔92。其中,第一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712和第三进气孔92之间相互连通。当气体聚集仓7内的药液加热雾化之后,吸取孔211、开孔711、第一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712以及第三进气孔92之间形成一个连通的气路。在吸取孔211处吸取气体时,第一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712以及第三进气孔92能够平衡气体聚集仓7内的气压,能够更方便地将雾化后的气体吸出。
参照图2和图4,在鼻吸管21的周向上设置有扩张环10,扩张环10和鼻吸管21之间滑动连接。扩张环10由硅胶制成,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在针对不用使用者,因其鼻孔大小可能不同,导致在吸取气体聚集仓7内的气体时,可能会吸取到大量外部气体,造成含药物气体的总量占比减少。通过在鼻吸管21的周向上设置扩张环10,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鼻孔大小进行自行选择是否使用扩张环10,来减少鼻吸管21和鼻孔之间的尺寸差异,以使得能够吸取更多雾化后的气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取下鼻吸帽1进行吸取气体时,握持筒22内的感应器6检测到人体之后,通过电池5对发热丝4进行通电发热,以使得鼻吸管21内的吸附棉3中的药液经加热后雾化。并且鼻吸筒2上有连通外界气体的第一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712以及第三进气孔92,在吸取气体时,能够平衡鼻吸筒2内外的气压,便于吸取气体。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鼻吸帽(1)和鼻吸筒(2),所述鼻吸筒(2)上设置有吸取孔(211),所述鼻吸帽(1)套设在所述鼻吸筒(2)上并和所述鼻吸筒(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鼻吸帽(1)盖合所述吸取孔(211);所述鼻吸筒(2)内设置有吸附棉(3)、发热丝(4)、电池(5)和感应器(6),所述吸附棉(3)用于存储药液,所述发热丝(4)设置在所述吸附棉(3)中,所述发热丝(4)和所述电池(5)以及所述感应器(6)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6)检测到人体时触发所述发热丝(4)通电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筒(2)内还设置有气体聚集仓(7),所述气体聚集仓(7)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座(71);所述吸附棉(3)设置在所述气体聚集仓(7)内,靠近所述吸取孔(211)的所述安装座(71)上设置有开孔(711),所述开孔(711)连通所述吸取孔(211)和所述气体聚集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筒(2)内还设置有套筒(8),所述套筒(8)的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吸取孔(211)的所述安装座(71)上,所述套筒(8)的另一端套设有保护罩(9);所述电池(5)设置在所述套筒(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9)的外侧抵接于所述鼻吸筒(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9)上设置有安装槽(91),所述感应器(6)设置在所述安装槽(91)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筒(2)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23),远离所述吸取孔(211)的所述安装座(71)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712),所述保护罩(9)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孔(92),所述第一进气孔(23)、所述第二进气孔(712)和所述第三进气孔(92)之间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筒(2)包括鼻吸管(21)和握持筒(22),所述鼻吸管(21)和所述握持筒(22)固定连接,所述鼻吸管(21)周向上设置有扩张环(10),所述扩张环(10)和所述鼻吸管(2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吸雾化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帽(1)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槽(11),所述握持筒(22)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第二防滑槽(221)。
CN202220382911.5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鼻吸雾化棒 Active CN217219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2911.5U CN21721979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鼻吸雾化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2911.5U CN21721979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鼻吸雾化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9797U true CN217219797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2911.5U Active CN21721979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鼻吸雾化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9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52359Y1 (ko) 전자담배
CN111207964A (zh) 一种呼吸道分泌物取样面罩
CN207493071U (zh) 一种感染科净化式呼吸护理装置
CN107715339A (zh) 一种感染科净化式呼吸护理装置
CN208678202U (zh) 一种口罩
CN110124165B (zh) 一种便携式肺癌定量雾化装置
CN217219797U (zh) 一种鼻吸雾化棒
CN216874999U (zh) 一种电子烟
CN110639098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智能雾化机
CN215837124U (zh) 一种一次性电子烟雾化器和一次性电子烟
CN210809272U (zh) 一种采用陀螺仪控制的超声波雾化装置
CN114984389A (zh) 一种热蒸汽鼻腔护理仪
CN211634754U (zh) 一种呼吸麻醉器
CN108904266B (zh) 一种便携式环保型艾灸装置
CN208525400U (zh) 一种艾灸设备
CN208160804U (zh) 一种儿科呼吸治疗用雾化器
CN111729159A (zh) 一种一体式雾化吸入治疗仪
CN216983618U (zh) 一种配合稳固的电子烟
CN213220122U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吸入治疗仪
CN209916955U (zh) 一种鼻吸装置
CN110613877A (zh) 一种麻醉科吸入式麻醉装置面罩
CN217794024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的简易呼吸辅助装置
CN219422157U (zh) 防护滤芯及电子雾化器
CN204745282U (zh) 带杀菌功能的氧气湿化瓶
CN216169289U (zh) 一种改善重度呼吸困难舒适度的改良氧气雾化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