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8374U -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8374U
CN217218374U CN202220170496.7U CN202220170496U CN217218374U CN 217218374 U CN217218374 U CN 217218374U CN 202220170496 U CN202220170496 U CN 202220170496U CN 217218374 U CN217218374 U CN 217218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heet body
sheet
extension par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04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zhiba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zhib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zhiba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zhib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04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8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8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8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连接在第一包体内;所述第一包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一侧和第二片体一侧之间通过连接片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在内壁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连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折叠容纳在第一包体内;上述结构,在折叠时,只需要将第二外延部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背景技术
当人们外出时,箱包是人们携带各种物品的好帮手。其中,使用各种单肩包或双肩包是两种携带物品最为便捷的方式。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所用背包或提包的要求越来越多,生产厂家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地推出各种品牌、各种类型、各种材质、各种尺寸、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包类。但是,其结构基本大同小异,其往往只能满足于单一的需求。
而由于现在的手机大部分都是尺寸较大,出门时用衣服的口袋装手机会显得很挤而使得人们感觉到不适,因此,使用手机包来装手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当人外出购物或者远行时,则还需要另外准备购物包或背包,这样虽然可以将手机放入购物袋或背包内,但是,手机放入到购物袋或背包内时,当需要使用手机还得在包内要找,比较麻烦,且外出时并不需要全程带着购物袋或背包,比如在购物前人们可能会想到先逛一逛街,而此时带着购物袋则会比较碍事,而在远行时,全程背着背包也会非常累,通常是将生活物件存放在酒店或保管处,但是生活物件较多的话散放比较麻烦,通常还是需要另外准备一个包来装,这样就很影响远行的体验。因此,现在则非常需要一个既可以方便装手机等小物品,还能在关键时刻用于装其他大件物件,且还携带方便的多功能包。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19893.1,公开日为2009.6.2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可以折叠成小钱包式的购物袋,将钱包与购物袋功能合二为一,购物袋主袋是由一块软质可折叠布料对折沿双边车成,底部两边内凹车成棱角,购物袋主袋的一个侧面车上钱包式小侧袋,侧袋还附有内置一个或多个带拉链小暗袋,侧袋四个边配有拉链,将购物袋主袋上下左右按一定比例折叠起来存放于钱包式小侧袋,拉上侧袋边上的拉链,盖上半椭圆形钱包盖,就构成一个钱包,使用时,打开钱包拉链,展开收缩于钱包式小侧袋内的购物袋主袋即可,可重复使用,可在其上面印商业广告作为广告袋或印条形码作会员袋推广。
但是,该文献的购物袋,其钱包和购物袋之间是直接车缝在一起的,且是将钱包和购物袋之间通过车缝线直接连接在一起,然后在钱包的四个侧边设置有拉链,钱包通过拉链形成闭合包体,正是由于钱包的四侧设置拉链,因此,该购物袋在收纳进钱包内时,容易导致购物袋的折叠不方便,在折叠时要避让拉链,不然可能会在拉链拉起时被购物袋阻挡而无法顺利拉起,由此使得购物袋无法方便的收进钱包,同时由于拉链直接设置在四侧边上,因此钱包形成的容纳空间有限,导致购物袋主袋过大时容易出现无法收纳入钱包内或收纳入钱包时出现拉链容易出现裂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种状态的包,本实用新型的包,在正常情况时可以作为放置手机等小物件的包使用,方便人们出行携带,在特殊情况时,如需要购物,则可以变形为手提包、购物袋等,小包与其他包类灵活变换,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包设置,可以更加方便进行折叠收纳。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连接在第一包体内;所述第一包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一侧和第二片体一侧之间通过连接片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在内壁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连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折叠容纳在第一包体内。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打开可拆卸结构,使得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开,将折叠体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通过第二外延部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重新折叠成折叠体,再拉上可拆卸结构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与第一包体的内壁相连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沿着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在折叠时不会被如拉链等可拆卸结构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内,收纳方便且有效,另外,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从而由于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具有向内延伸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之后能形成更加的容纳空间,从而能更好地收纳第二外延部,且可拆卸连接结构设置在内壁的外侧使得可拆卸结构连接可靠性好。
进一步的,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片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第一拉链,第一拉链设置在条形片体上,由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外延部的设置,且方便可拆卸结构拉起或展开,将可拆卸结构设置为拉链使得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包裹收纳折叠体,由此设置,通过折叠方式将第二外延部进行收纳,不仅美观且使得第二外延部更加容易收纳进第一包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部仅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的内壁的内侧上,由此设置,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靠近连接片体的内壁上没有与第二外延部进行缝接,这样,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通过第一拉链拉起时,使得第二外延部有一定的延展空间,从而防止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合并时拉扯第二外延部从而损坏第二外延部。
进一步的,在第一片体上设有第一容纳袋,在第一容纳袋上设有第二容纳袋,由此设置,通过多个容纳袋可以方便携带更多的小件物品。
进一步的,在第一片体上还设有背带,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连接在第一片体上,由此设置,通过背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出行时可以背着手机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部为手提包,所述手提包包括第二主包体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缝接在第二主包体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在第二主包体内设有空腔,第二主包体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包体上,由此设置,当需要装较大的物件时,将折叠体打开形成手提包,使用者通过第二提手即可轻松携带,简单方便,第二主包体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包体上,在不影响手提包的存储空间的情况下方便手提包与第一包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部为双肩包,所述双肩包包括第二主包体、第二提手和第二背带,所述第二提手缝接在第二主包体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在第二主包体内设有空腔,在第二主包体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背带,第三主包体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包体上,由此设置,当需要装较重的物件时,将折叠体打开形成双肩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背带将双肩包背起,由此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延部为卫衣,所述卫衣包括卫衣主体,卫衣帽和卫衣袖,所述卫衣袖缝接在卫衣主体的两侧,在卫衣主体的顶端缝接有卫衣帽,所述卫衣主体的前端面与第一包体连接,由此设置,当使用者遇到天气变化的情况时,打开第二外延部使其形成卫衣,穿上即可实现防雨防寒的功能,保护使用者的身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连接在第一包体内;所述第一包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一侧的内壁和第二片体一侧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片体相互连接,在内壁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连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折叠容纳在第一包体内。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打开可拆卸结构,使得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开,将折叠体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通过第二外延部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重新折叠成折叠体,再拉上可拆卸结构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与第一包体的内壁相连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沿着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在折叠时不会被可拆卸结构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外延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虚线A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虚线B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虚线C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F处的剖视图。
图9为第二外延部与第一包体的车缝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外延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二外延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1和第二外延部2,所述第二外延部2连接在第一包体1内;所述第一包体1包括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所述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10,第一片体11一侧的内壁10和第二片体12一侧的内壁10之间通过连接片体101相互连接,在内壁10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结构为拉链或卡扣或魔术贴等,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第一拉链13,所述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1;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折叠形成折叠体20;
如图7所示,在内壁10上设有条形片体102,第一拉链13设置在条形片体102上,通过条形片体102的设置,使得第一拉链13不是直接固定在内壁10上,由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外延部2的设置,且方便第一拉链13拉起或展开。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2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20,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包裹连接折叠体20;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由此设置,通过折叠方式将第二外延部进行收纳,不仅美观且使得第二外延部更加容易收纳进第一包体。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拉开第一拉链13,使得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分开,将折叠体20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2,通过第二外延部2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2重新折叠成折叠体20,再拉上第一拉链13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1,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内壁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2沿着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2在折叠时不会被第一拉链13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一并参看图9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仅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不与第二外延部12相连,缝接线如图9中G所示,由此设置,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上没有与第二外延部2进行缝接,这样,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拉起时,使得第二外延部2有一定的延展空间,从而防止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合并时拉扯第二外延部2从而损坏第二外延部2。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在第一容纳袋14上设有第二容纳袋15,由此设置,通过多个容纳袋可以方便携带更多的小件物品。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还设有背带(图中未示出),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16连接在第一片体11上,由此设置,通过背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出行时可以背着手机包。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为手提包,所述手提包包括第二主包体21和第二提手22,所述第二提手22缝接在第二主包体21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21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23,在第二主包体21内设有空腔(图中未示出),由此设置,当需要装较大的物件时,将折叠体打开形成手提包,使用者通过第二提手即可轻松携带,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体的具体的折叠方式可以为如图3至图6所示。
S1将第二提手22沿着第二外延部2的顶端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3所示)。
S2将第二外延部2的左右两侧沿着虚线A(在图3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4所示)。
S3将第二外延部2的底端沿着虚线B(在图4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5所示)。
S4将第二外延部2的顶端沿着虚线C(在图5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体2的中心方向折叠形成折叠体20(如图6所示)。
当折叠体20折叠完成后,拉起第一拉链13闭合,将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相互连接包裹收纳折叠体20,由此形成手机包。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10所示,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1和第二外延部2,所述第二外延部2连接在第一包体1内;所述第一包体1包括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所述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10,第一片体11一侧的内壁10和第二片体12一侧的内壁10之间通过连接片体101相互连接,在内壁10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结构,可拆卸结构为拉链或卡扣或魔术贴等,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结构为第一拉链13,所述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1;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折叠形成折叠体20;
如图7所示,在内壁10上设有条形片体102,第一拉链13设置在条形片体102上,通过条形片体102的设置,使得第一拉链13不是直接固定在内壁10上,由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外延部2的设置,且方便第一拉链13拉起或展开。
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2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20,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包裹连接折叠体20;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由此设置,通过折叠方式将第二外延部进行收纳,不仅美观且使得第二外延部更加容易收纳进第一包体。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拉开第一拉链13,使得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分开,将折叠体20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2,通过第二外延部2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2重新折叠成折叠体20,再拉上第一拉链13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1,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内壁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2沿着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2在折叠时不会被第一拉链13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一并参看图9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仅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缝接线如图9中G所示,由此设置,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上没有与第二外延部2进行缝接,这样,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拉起时,使得第二外延部2有一定的延展空间,从而防止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合并时拉扯第二外延部2从而损坏第二外延部2。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在第一容纳袋14上设有第二容纳袋15,由此设置,通过多个容纳袋可以方便携带更多的小件物品。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还设有背带(图中未示出),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16连接在第一片体11上,由此设置,通过背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出行时可以背着手机包。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为双肩包,所述双肩包包括第二主包体25、第二提手26和第二背带27,所述第二提手26缝接在第二主包体25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25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图中未示出),在第二主包体25内设有空腔(图中未示出),在第二主包体25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背带27,由此设置,当需要装较重的物件时,将折叠体打开形成双肩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背带将双肩包背起,由此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体20的具体折叠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1和第二外延部2,所述第二外延部2连接在第一包体1内;所述第一包体1包括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所述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10,第一片体11一侧的内壁10和第二片体12一侧的内壁10之间通过连接片体101相互连接,在内壁10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结构,可拆卸结构为拉链或卡扣或魔术贴等,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结构为第一拉链13,所述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1;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折叠形成折叠体20;
如图7所示,在内壁10上设有条形片体102,第一拉链13设置在条形片体102上,通过条形片体102的设置,使得第一拉链13不是直接固定在内壁10上,由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外延部2的设置,且方便第一拉链13拉起或展开。
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2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20,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包裹连接折叠体20;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由此设置,通过折叠方式将第二外延部进行收纳,不仅美观且使得第二外延部更加容易收纳进第一包体。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拉开第一拉链13,使得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分开,将折叠体20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2,通过第二外延部2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2重新折叠成折叠体20,再拉上第一拉链13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1,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内壁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2沿着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2在折叠时不会被第一拉链13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一并参看图9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仅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缝接线如图9中G所示,由此设置,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上没有与第二外延部2进行缝接,这样,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拉起时,使得第二外延部2有一定的延展空间,从而防止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合并时拉扯第二外延部2从而损坏第二外延部2。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在第一容纳袋14上设有第二容纳袋15,由此设置,通过多个容纳袋可以方便携带更多的小件物品。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还设有背带(图中未示出),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16连接在第一片体11上,由此设置,通过背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出行时可以背着手机包。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为卫衣,所述卫衣包括卫衣主体21,卫衣帽22和卫衣袖23,所述卫衣袖23缝接在卫衣主体21的两侧,在卫衣主体21的顶端缝接有卫衣帽22,所述卫衣主体21的前端面与第一包体1连接,由此设置,当使用者遇到天气变化的情况时,打开第二外延部使其形成卫衣,穿上即可实现防雨防寒的功能,保护使用者的身体。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体20的具体折叠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包括第一包体1和第二外延部2,所述第二外延部2连接在第一包体1内;所述第一包体1包括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第一片体11一侧的内壁10和第二片体12一侧的内壁10之间通过连接片体101相互连接,在内壁10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结构为拉链或卡扣或魔术贴等,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第一拉链13,所述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1;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折叠形成折叠体20;
如图7所示,在内壁10上设有条形片体102,第一拉链13设置在条形片体102上,通过条形片体102的设置,使得第一拉链13不是直接固定在内壁10上,由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外延部2的设置,且方便第一拉链13拉起或展开。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2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2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20,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包裹连接折叠体20;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由此设置,通过折叠方式将第二外延部进行收纳,不仅美观且使得第二外延部更加容易收纳进第一包体。
上述结构,在正常出门时,当需要使用包时将手机等小物件放入到第一包体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当外出需要进行购物或需要携带较大的物品时,拉开第一拉链13,使得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分开,将折叠体20打开,即可将第一包体变换为第二外延部2,通过第二外延部2即可携带更大的物件,使用完后将第二外延部2重新折叠成折叠体20,再拉上第一拉链13即可变化为第一包体1,操作简单且有用,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且通过内壁的设置,在折叠时,第二外延部2沿着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内壁10内侧进行折叠,由此,使得第二外延部2在折叠时不会被第一拉链13影响,只需要沿着内壁内侧进行折叠即可收纳进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内,收纳方便且有效。
一并参看图9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仅缝接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的内侧上不与第二外延部12相连,缝接线如图9中G所示,由此设置,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靠近连接片体101的内壁10上没有与第二外延部2进行缝接,这样,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通过第一拉链13拉起时,使得第二外延部2有一定的延展空间,从而防止在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合并时拉扯第二外延部2从而损坏第二外延部2。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设有第一容纳袋14,在第一容纳袋14上设有第二容纳袋15,由此设置,通过多个容纳袋可以方便携带更多的小件物品。
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体11上还设有背带(图中未示出),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16连接在第一片体11上,由此设置,通过背带的设置使得人们出行时可以背着手机包。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外延部2为手提包,所述手提包包括第二主包体21和第二提手22,所述第二提手22缝接在第二主包体21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21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23,在第二主包体21内设有空腔(图中未示出),由此设置,当需要装较大的物件时,将折叠体打开形成手提包,使用者通过第二提手即可轻松携带,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体的具体的折叠方式可以为如图3至图6所示。
S1将第二提手22沿着第二外延部2的顶端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3所示)。
S2将第二外延部2的左右两侧沿着虚线A(在图3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4所示)。
S3将第二外延部2的底端沿着虚线B(在图4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2的中心方向折叠(如图5所示)。
S4将第二外延部2的顶端沿着虚线C(在图5中示出)向第二外延部体2的中心方向折叠形成折叠体20(如图6所示)。
当折叠体20折叠完成后,拉起第一拉链13闭合,将第一片体11和第二片体12相互连接包裹折叠体20,由此形成第一包体。

Claims (10)

1.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连接在第一包体内;所述第一包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一侧和第二片体一侧之间通过连接片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外围设有向内延伸设置的内壁,在内壁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连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折叠容纳在第一包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片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第一拉链,第一拉链设置在条形片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两侧向第二外延部后端面的中心折叠、第二外延部的上下端向第二外延部后端面的中心折叠形成折叠体,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包裹收纳折叠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仅缝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上下两端和远离连接片体的内壁的内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片体上设有第一容纳袋,在第一容纳袋上设有第二容纳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片体上还设有背带,所述背带通过第一扣环连接在第一片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为手提包,所述手提包包括第二主包体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缝接在第二主包体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二主包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在第二主包体内设有空腔,第二主包体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包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为双肩包,所述双肩包包括第三主包体、第二提手和第二背带,所述第二提手缝接在第三主包体顶端的前后端面上,第三主包体的顶端设有第二拉链,在第三主包体内设有空腔,在第三主包体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背带,第三主包体的前端面缝接在第一包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为卫衣,所述卫衣包括卫衣主体,卫衣帽和卫衣袖,所述卫衣袖缝接在卫衣主体的两侧,在卫衣主体的顶端缝接有卫衣帽,所述卫衣主体的前端面与第一包体连接。
10.一种多种状态的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连接在第一包体内;所述第一包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一侧的内壁和第二片体一侧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片体相互连接,在内壁的外侧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包体;所述第二外延部的一端面连接在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内壁内侧,所述第二外延部折叠容纳在第一包体内。
CN202220170496.7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Active CN217218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0496.7U CN217218374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0496.7U CN217218374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8374U true CN217218374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0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0496.7U Active CN217218374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8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9379B1 (en) System for cinching a resilient luggage case
US5501324A (en) Soft-sided luggage case with interfitting and foldably separate packing compartments
US9215918B2 (en) Luggage bag with removable organizer
EP2613661B1 (en) Foldable bag with retaining straps
US4887751A (en) Traveler's organizer bag luggage
US5996121A (en) Convertible coat
US4854431A (en) Suitcase with compartment for a foldable garment bag
US20050077135A1 (en) Concealable stretch panel for carrying loose items on luggage and the like
US11375786B2 (en) Pack bag with easy-access portal and inner removable accessory organizer
US9693612B2 (en) Ergonomic garment carrier
CN217218374U (zh) 一种多种状态的包
US10098426B2 (en) Foldable bag with rotatable retaining straps
CN109549267A (zh) 一种可用作小包的背包两用衣包底及背包两用衣
EP2324728A1 (en) Bag
CN209750098U (zh) 一种可折叠包
CN209883273U (zh) 一种背包式行李箱
CN218790951U (zh) 一种带有内置收纳袋的手提包
US11766104B1 (en) Universal wrap-around garment bag
CN211767207U (zh) 一种快速定型衬衫压缩收纳包
KR200472541Y1 (ko) 가방
CN210630806U (zh) 多功能背包
JP3228545U (ja) リボン型バッグチャーム兼エコバッグ
CN210630807U (zh) 多功能背包
CN203207411U (zh) 一种折叠旅行包
KR200210697Y1 (ko) 간이의자 겸용 배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