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3393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3393U
CN217213393U CN202123134243.9U CN202123134243U CN217213393U CN 217213393 U CN217213393 U CN 217213393U CN 202123134243 U CN202123134243 U CN 202123134243U CN 217213393 U CN217213393 U CN 217213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rystal panel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42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奇
杨东
李强
周楠
王跃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42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3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3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3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和光感器件,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保护盖板,显示模组和光感器件均固定在中框的腔体内;保护盖板盖设在显示模组和光感器件之上,并连接于中框,光感器件设置在显示模组的侧方,并和中框内的环境光通道相对,以检测进入环境光通道的环境光。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液晶面板和位于显示模组周侧边缘的遮光粘接件,遮光粘接件粘接在背光组件和液晶面板之间,遮光粘接件的遮光部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显示模组的侧壁外侧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光感器件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等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目前,手机比如全面屏手机通常将检测光线的光感应件设置于手机中显示屏的保护盖板的下方,并在保护盖板上设置环境光的进光区域,以便光感应件可以通过进光区域接收手机外界的环境光,使得手机可以根据光感应件检测的外界环境光的变化,自动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以适应不同的明暗场景。当手机采用液晶显示屏时,在一些相关设计中,在液晶显示屏的侧面贴附有遮光麦拉,通过遮光麦拉遮挡液晶显示屏侧边,以防液晶显示屏的侧面漏光,影响光感应件对手机外界环境光的检测。
然而,采用遮光麦拉不仅容易导致遮光麦拉与保护盖板之间的间距过大,无法完全遮挡液晶显示屏的侧面漏光,影响光感器件的检测,而且使得手机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光感器件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和光感器件,显示屏包括保护盖板和显示模组,中框具有用于容置显示模组的腔体,显示模组和光感器件均固定在腔体内,且腔体和显示模组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境光通道;
保护盖板盖设在显示模组和光感器件之上,并连接于中框;光感器件设置在显示模组的侧方,并和环境光通道相对,以检测进入环境光通道的环境光;
显示模组内包括背光组件、液晶面板和遮光粘接件,遮光粘接件位于显示模组的周侧边缘,并粘接在背光组件和液晶面板之间,遮光粘接件上具有遮光部,遮光部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液晶面板的侧壁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利用显示模组内粘接在背光组件和液晶面板之间的遮光粘接件,将遮光粘接件的遮光部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显示模组的侧壁外侧,由于遮光粘接件相较遮光麦拉具有较高的对位精度,以便对遮光部的端部与保护盖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较好的控制,因此,通过遮光部的端部不仅有助于实现对显示屏的侧壁漏光进行全遮挡,提高光感器件检测准确性,而且无需在电子设备内额外设置遮光麦拉以相应的贴附治具,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的端部遮挡在所述环境通道处的所述液晶面板的侧壁外侧。
这样在确保光感器件检测准确性的同时,能够便于遮光粘接件在显示模组上的粘接,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和液晶面板的侧壁贴合。
这样通过遮光粘接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将遮光部的端部与保护盖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实现对液晶面板侧壁的漏光进行全遮挡,以确保光感器件检测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强背光组件与液晶面板之间的连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从背光组件到保护盖板的方向上,液晶面板包括依次叠设的下偏光片、液晶层和上偏光片,遮光部的端部覆盖并贴合于液晶层的侧壁外侧。
这样通过遮光部的端部覆盖并贴合于液晶层的侧壁外侧,在实现对显示屏侧壁的漏光进行有效遮挡,确保光感器件检测准确性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的端部沿着液晶层的侧壁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延伸,以使遮光部的端部高于液晶层的表面。
这样通过遮光部的端部能够实现对显示屏侧壁的漏光进行全覆盖,以避免显示屏侧壁漏光影响光感器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粘接件位于背光组件朝向液晶面板一面的边缘,中框包括边框,遮光部的端部伸出液晶面板并位于液晶面板和边框之间。
这样不仅能够便于遮光部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并贴合在液晶面板的侧壁上,实现对液晶面板侧壁漏光的遮挡,而且能够使得遮光粘接件与显示屏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粘接件为双面粘接的遮光胶带。
这样通过双面粘接的遮光胶带的设置,在实现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的连接的同时,能够使得遮光粘接件贴合在显示模组的侧壁上,对显示模组侧壁的漏光进行遮挡,以提高光感器件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为遮光粘接件上朝向中框的一侧边缘凸出的凸起结构。
这样在确保遮光部对液晶面板侧壁具有较好遮挡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遮光粘接件的制造成本以及贴附成本,进而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粘接件上还具有与遮光部连接的粘接部,遮光部具有粘接本体和凸起部,凸起部与粘接本体连接并凸出于粘接部设置。
这样通过凸起部的设置,在不影响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遮光部的弯折并与显示屏的侧壁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的侧壁在背光组件与液晶面板的连接处具有台阶结构,凸起部位于台阶结构上,并在台阶结构的表面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以构成遮光部的端部。
这样不仅能够便于凸起部的弯折后贴合于液晶面板的侧壁,对液晶面板侧壁的漏光进行阻挡,而且能够使得遮光粘接件无需跨过台阶结构,以便增强遮光粘接件在液晶面板侧壁上的粘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包括背光膜层和容置背光膜层的胶铁框,液晶面板通过遮光粘接件连接于胶铁框的表面,胶铁框的部分结构位于液晶面板的边缘外侧,并与液晶面板共同构成台阶结构。
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胶铁框实现对背光组件和液晶面板的固定,而且能够有助于遮光粘接件在显示模组的侧壁上取得较好的贴合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在胶铁框的表面朝向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
这样在确保遮光部对显示模组侧壁的遮光效果的同时,遮光粘接件无需跨过台阶结构,使得遮光部的端部在显示模组上较为平整,以便遮光粘接件在显示模组的侧壁上取得较好的粘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与粘接部的连接处还设有缺口。
这样通过缺口的设置,能够便于凸起部的弯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粘接本体位于液晶面板和背光组件之间。
这样通过粘接本体能够实现液晶面板与背光组件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盖板的周侧边缘延伸至显示模组的外侧,并构成保护盖板的固定端,保护盖板通过固定端与在中框的连接,其中,光感器件与固定端相对设置。
这样通过固定端的设置能够实现保护盖板在中框上的固定,而且由于光感器件与固定端相对设置,能够便于光感器件接收电子设备外界的环境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1中手机中在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手机在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感应器在手机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在光感应器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在环境光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手机在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中显示屏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显示屏在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中显示屏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显示屏在进光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遮光麦拉在显示屏上装配不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在图3中显示屏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遮光粘接件在图3中显示屏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遮光粘接件在环境光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遮光粘接件在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显示屏在F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显示屏在进光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中显示屏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机;10-中框;11-中板;12-边框;121-顶边框;13-装配腔;14-安装腔;15-环境光通道;
20-显示屏;21-保护盖板;211-下表面;212-固定端;2121-进光区域;
22-显示模组;221-背光组件;2211-背光膜层;2212-胶铁框;2213-表面;
222-液晶面板;2221-下偏光片;2222-液晶层;2223-上基板;2224-下基板;2225-侧壁;2226-上偏光片;
223-遮光粘接件;2231-粘接部;2232-遮光部;2233-粘接本体;2234-凸起部;2235-缺口;224-台阶结构;225-光学胶层;
30-光感器件;40-电路板;50-电池;60-电池盖;70-遮光麦拉;71-第一端;7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即pad)、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电话手表、对讲机、手持终端等具有显示屏比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的电子设备。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图1和图2分别示意出了一种手机的整体示意图和爆炸图。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可以包括中框10和显示屏20。如图1中所示,显示屏20可以装配在中框10上并与中框10粘接。参考图2所示,中框10可以包括中板11和边框12,边框12围设在中板11的周侧边缘,并与中板11的边缘连接。一般常说,边框12可以包括顶边框121、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121、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12。顶边框121可以理解边框12的顶部所在的边框结构。边框12的顶部也可以理解为中框10和电子设备的顶部。从图2中可以看出,边框12与中板11在朝向显示屏20的一面可以共同围成装配腔13,以便显示屏20可以容设在装配腔13内并固定在中框10上时,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正面(即显示面)。
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50、电路板40和电池盖60,电池50和电路板40可以位于中框10与显示屏20相对的一面内,电池盖60可以盖设在电池50上,并与中框10共同构成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壳体。电路板40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内的主板,电路板40上设置的元器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处理器、天线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电源及充电模块、图形处理模块、屏幕显示及操作模块等。
其中,显示屏2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其他侧壁容易漏光的显示屏结构。
图3示意出了一种图1中手机中在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示意出了图3中手机在B部的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3和图4所示,显示屏20可以包括保护盖板21和显示模组22,中框10具有用于容置显示模组22的腔体,该腔体可以包括装配腔13,显示模组22可以位于中框10的装配腔13内,并与中板11连接。显示模组22可以理解为显示屏20的显示单元,显示模组22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为液晶显示单元或者其他侧壁容易漏光的显示单元。保护盖板21可以盖设在显示模组22之上,并连接于中框10。其中,保护盖板21的周侧边缘可以延伸至显示模组22的外部,并构成保护盖板21的固定端212,保护盖板21可以通过固定端212固定在中框10的边框12上。示例性的,保护盖板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显示模组22之上的玻璃盖板等。这样在实现保护盖板21与中框10的连接,以及对显示模组22进行保护的同时,能够使得保护盖板21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正面。
如图4中所示,显示模组22可以包括背光组件221和液晶面板222,液晶面板222可以位于背光组件221和保护盖板21之间。其中,背光组件221的边缘可以凸出于液晶面板222设置,这样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侧边缘不平齐。显示模组22在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处形成显示模组22侧壁上的台阶结构224。该台阶结构224也可以称为显示模组22侧壁上的段差区。这样能够使得背光组件221相较于液晶面板222更靠近中框10的边框12处,能够有效的避免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等不慎衰落时,液晶面板222与边框12发生撞击损坏液晶面板222,从而对液晶面板222进行保护。
其中,背光组件221可以包括背光膜层2211和容置背光膜层2211的胶铁框2212,背光膜层2211容设并固定在胶铁框2212内,并能够将背光组件221的背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传输至液晶面板222。
在从背光组件221到保护盖板21的方向上,液晶面板222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下偏光片2221、液晶层2222和上偏光片2226。其中,下偏光片2221可以位于液晶层2222朝向背光组件221的一侧设置,并与背光组件221连接,上偏光片2226可以位于液晶层2222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设置,并通过光学胶层225与保护盖板21连接。下偏光片2221可以将面光源单方向通过并进入液晶层2222。液晶面板222也可以称为液晶面板(即液晶panel)或者液晶显示玻璃。液晶层2222可以包括在显示屏2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下基板2224和上基板2223,下基板2224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阵列基板,上基板2223可以为彩膜基板,下基板2224和上基板2223之间具有液晶分子层。液晶层2222可以利用TFT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分子层中液晶分子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图像,并通过上偏光片2226使通过液晶层2222的面光源单方向通过,并在显示屏20上进行图像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膜组和液晶面板22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背光膜组和液晶面板222的结构做进一步阐述。
为了实现对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外界的环境光的检测,参考图3和图4所示,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还设有光感器件30,光感器件30和显示模组可以一同固定在中框的腔体内。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感应器在手机上的装配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中板11和边框12可以在与显示屏20相对的一面上可以共同围成安装腔14,光感器件30可以设在安装腔14内,并与电路板40电性连接。安装腔14和装配腔13共同形成中框10内的腔体。
或者,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光感器件30也可以嵌设在中板11内,并与电路板40电性连接。这样电路板40可以根据光感器件30检测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对显示屏20的亮度进行调节,从而自动调节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中显示屏20的显示亮度,以适应不同的明暗场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光感器件30一般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设置在中框10的顶部比如顶边框121处。其中,光感器件30可以与固定端21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光感器件30可以与保护盖板21顶部的固定端212相对设置,并位于保护盖板21的下方。这样不仅可以较好的利用中框10和电子设备的顶部空间,而且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环境光更易透过保护盖板21的固定端212进入中框10内,以便光感器件30能够接收透过保护盖板21的外界的环境光,用于外界环境光的检测。
腔体比如装配腔13和显示模组22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境光通道。保护盖板21设在光感器件30之上,光感器件30在显示模组22的侧方设置,并和环境光通道15相对(如图4中所示),以检测进入环境光通道的环境光,以便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光的变化,实现自动调节显示亮度的功能。
示例性的,光感器件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光线感应器或者其他能够检测环境光比如可见光亮度的器件。其中,光线传感器也可以称为亮度感应器。
当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采用液晶显示屏时,液晶显示屏在显示时,液晶显示屏中的显示模组22(比如液晶层2222)的侧壁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漏光。由于光感器件30位于显示模组22的侧方,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漏光时,经显示模组22侧壁漏出的光源也可能会被光感器件30接收,进而影响光感器件30对环境光的亮度的检测,容易导致光感器件30对环境光的亮度进行误判,最终将影响电子设备在不同的明暗场景下,对于显示屏20的显示亮度的调节。
图6示意出了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在光感应器处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手机在C部的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6和图7所示,现有的一些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22内具有遮光粘接件223a,遮光粘接件223a位于显示模组22的周侧边缘,液晶面板222可以通过遮光粘接件223a与背光组件221粘接。遮光粘接件223a在电子设备顶部一端的结构可以如图7中所示。这样通过遮光粘接件223a可以实现液晶面板222与背光组件221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液晶面板222在背光组件221上的固定。
为了克服显示模组22的侧壁漏光,参考图8所示,在显示屏20的显示模组22的侧壁贴附有遮光麦拉70,以便通过遮光麦拉70遮挡液晶显示屏比如液晶面板222的侧面,以防液晶面板222的侧面漏光,影响光感应件对电子设备外界环境光的检测。
图9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中显示屏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显示屏在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手机中显示屏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显示屏在进光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8至图11所示,遮光麦拉70的第一端71可以贴附在背光组件221背离保护盖板21的一面,第二端72可以沿着背光组件221的侧壁朝向保护盖板21的方向延伸。在遮光麦拉70的贴附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位治具将遮光麦拉70与显示屏20比如显示模组22和保护盖板21对齐,且需确保遮光麦拉70的第二端72与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之间预留设计间距(比如小于或者等于0.2mm)。遮光麦拉70的结构可以如图12中所示。
然而,采用侧壁贴附遮光麦拉70时,遮光麦拉70在显示屏20上的对位精度不够,往往导致遮光麦拉70与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之间的间距过大(比如0.6mm),超过预留设计间距,无法完全遮挡液晶面板222的侧壁漏光,使得光感器件30的检测结果较差,影响生产过程中,电子设备的良率(即合格率),而且由于增加了遮光麦拉70和对位治具,导致手机100的制造成本增大。
图13示意出了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遮光麦拉在显示屏上装配不良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3所示,由于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边缘不平齐,遮光麦拉70无法仿形粘贴,遮光麦拉70贴附在显示模组22侧壁时,需要跨过显示模组22侧边上的台阶结构224。在电子设备的机械或环境可靠性测试下,遮光麦拉70跨过台阶结构224处的部分会出现拱起脱胶,影响遮光麦拉70在显示模组22上的贴附效果,甚至导致遮光麦拉70与显示模组22侧壁的脱离,无法遮挡显示模组22侧壁的漏光。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能够利用显示模组22内具有遮光粘接件,将遮光粘接件上与环境光通道15对应的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并贴合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上,由于遮光粘接件相较遮光麦拉70具有较高的对位精度,以便对遮光部2232的端部与保护盖板21之间的距离进行较好的控制,这样通过显示模具内的遮光粘接件不仅有助于实现对显示屏20的侧壁漏光进行全遮挡,提高光感器件30检测准确性,而且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在图3中显示屏上的装配示意图。
参考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2包括遮光粘接件223,遮光粘接件223位于显示模组22的周侧边缘,并粘接在背光组件221和液晶面板222之间,以便通过遮光粘接件223实现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
由于液晶面板222的侧壁为显示模组22侧壁上的漏光区域,为了避免液晶面板222侧壁的漏光影响光感器件30的检测结果,参考图14所示,遮光粘接件223上具有遮光部2232,遮光部2232的端部可以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外侧上。由于在显示模组22的制作过程中,遮光粘接件223已经经过对位并粘接在背光组件221和液晶面板22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原有遮光粘接件223a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形成遮光粘接件223。在遮光粘接件223与显示模组22的侧壁贴合时,仅依靠遮光粘接件223的粘贴对位,使得遮光粘接件223相较遮光麦拉70具有较高的对位精度,而且能够通过是否漏光来判断遮光粘接件223在显示模组22侧壁上的对位是否满足遮光要求,从而实现对遮光部2232的端部与保护盖板21之间的距离进行较好的控制,以确保将遮光粘接件223与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的间距控制在设计间距内。
因此,通过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液晶面板222的侧壁外侧,不仅有助于实现对显示屏20的侧壁漏光进行全遮挡,提高光感器件30检测准确性,而且在遮光粘接件223的遮光部2232的端部与显示模组22的侧壁粘接时,无需再采用对位治具并额外设置遮光麦拉70等,这样能够节约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以达到降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制造成本的目的。
其中,遮光部2232的端部遮挡在环境通道处的液晶面板222的侧壁外侧。这样在确保光感器件30检测准确性的同时,能够简化遮光粘接件223的粘接,便于遮光粘接件223与显示模组22上的粘接,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参考图14所示,遮光部2232的端部可以贴合并遮挡在液晶面板222的侧壁上。这样相较于遮光麦拉70,不仅能够将遮光部2232的端部与保护盖板21下表面211之间的距离控制在设计间距内,有助于实现对液晶面板222侧壁的漏光进行全遮挡,而且由于遮光部2232的存在,还能够增大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之间的连接效果,使得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更为稳固。
由于液晶面板222的侧壁的漏光主要集中在液晶层2222所在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中所示,遮光部2232的端部可以覆盖并贴合于液晶层2222的侧壁2225外侧。这样在确保将遮光部2232的端部与保护盖板21下表面211之间的距离控制在设计间距内,通过遮光部2232的端部实现对显示屏20侧壁的漏光进行有效遮挡,确保光感器件30检测准确性的同时,使得还能够将遮光粘接件223在遮光部2232的宽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遮光粘接件在图3中显示屏上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15中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2232的端部还可以沿着液晶层2222的侧壁2225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延伸,以使遮光部2232的端部高于液晶层2222的表面。液晶面板222比如上偏光片2226可以通过光学胶层225与保护盖板21粘接。示例性的,遮光部2232的端部可以延伸至上偏光片2226,并覆盖且贴合于上偏光片2226的侧壁上。或者,遮光部2232的端部还可以延伸至光学胶层225,并覆盖且贴合于光学胶层225的侧壁上。其中,液晶层2222通过光学胶层225与保护盖板21连接。这样通过遮光部2232的端部不仅能够实现对液晶层2222侧壁的全覆盖,以完全阻挡液晶层2222侧壁漏出的光传输至光感器件30上,还能够通过遮挡区域对光学胶层225侧壁可能存在的漏光进行遮挡,从而实现对显示屏20侧壁的漏光进行全覆盖,以避免显示模组22侧壁漏光影响光感器件30检测结果准确性,确保光感器件30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相较于遮光麦拉70,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使得遮光粘接件223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为了便于实现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如图15所示,遮光粘接件223可以位于背光组件221朝向液晶面板222一面的边缘。这样在实现背光组件221通过遮光粘接件223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的同时,能够避免遮光粘接件223的设置影响背光源在显示模组22之间的传输。
为了便于遮挡液晶面板222的侧壁,遮光部2232的端部可以伸出液晶面板222并位于液晶面板222和边框12比如顶边框121之间。这样在不影响背光源在显示模组22之间的传输的基础上,能够使得遮挡区域具有一定宽度,不仅能够便于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并贴合在液晶面板222的侧壁上,实现对液晶面板222侧壁漏光的遮挡,而且能够增强遮光粘接件223在遮光部2232与显示模组22的粘接面积,使得遮光粘接件223与显示屏20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
图16示意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粘接件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顶部所处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7示意出了图16中遮光粘接件在环境光处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6所示,遮光粘接件223可以为与背光组件221的周侧边缘相贴合的环形结构,遮光粘接件223的结构与显示屏20的结构相适配。从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遮光粘接件223上具有遮光部2232和与遮光部2232连接的粘接部2231,其中,背光组件221可以通过粘接部2231和遮光部2232与液晶面板222的周侧边缘连接。
其中,遮光粘接件223可以为双面粘接的遮光胶带,遮光胶带也可以称为遮光背胶。示例性的,遮光粘接件223可以为双面粘接的黑黑胶带(即两面黑色的胶带)、黑白胶(即一面黑色一面白色的胶带)或者其他能够双面粘接并遮光的粘接结构。本实施例中,对遮光粘接件223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这样不仅通过遮光粘接件223能够实现液晶面板222与背光组件221的连接,而且能够使得遮光粘接件223贴合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上,对显示模组22侧壁的漏光进行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中所示,遮光部2232可以为遮光粘接件223上朝向中框10的一侧边缘(比如顶边框121)凸出的凸起结构。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粘接件223的周侧边缘还可以整个朝向液晶面板222的侧壁进行弯折,构成遮光部2232的端部,对液晶面板222侧壁漏光进行遮挡。本实施例中,采用遮光部2232可以为遮光粘接件223上朝向中框10的一侧边缘(比如顶边框121)凸出的凸起结构的设置,这样在确保遮光部2232对液晶面板222侧壁具有较好遮挡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遮光粘接件223的制造成本以及贴附成本,进而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了便于遮光粘接件223在遮光部2232的弯折,在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面弯折时,可以通过辅助结构件粘接在遮光部2232的端部远离保护盖板21的一面。示例性的,辅助结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铁氟龙、硅胶或者其他非粘性材质的结构件。这样在遮光部2232的端部弯折时,由于辅助结构件的存在,带动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弯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确保遮光部2232的端部贴合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遮光部2232的端部贴合于显示模组22侧壁过程中的误粘接。
参考图17所示,遮光部2232具有粘接本体2233和凸起部2234,粘接本体2233可以位于液晶面板222和背光组件221之间,以便通过粘接本体2233能够实现液晶面板222与背光组件221的连接。其中,凸起部2234可以与粘接本体2233连接并凸出于粘接部2231设置。这样通过遮光部2232中凸起部2234的设置,在不影响液晶面板222与背光组件221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遮光部2232的弯折并与显示屏20的侧壁贴合。
图18为图17中遮光粘接件在E部的放大示意图。
为了便于凸起部2234的弯折,如图18中所示,凸起部2234与粘接部2231的连接处还设有缺口2235,这样使得凸起部2234与粘接部2231的连接处具有间隙,便于凸起部2234的弯折。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显示屏在F部的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19和图20所示,显示模组22的侧壁在背光组件221与液晶面板222的连接处具有台阶结构224。如图20中所示,凸起部2234可以位于台阶结构224上,并在台阶结构224的表面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以构成遮光部2232的端部。这样凸起部2234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后,无需跨过台阶结构224,便可直接贴合于液晶面板222的侧壁,对液晶面板222侧壁的漏光进行阻挡的同时,能够使得遮光粘接件223在液晶面板222侧壁上相对平整,使得遮光粘接件223在液晶面板222的侧壁上具有较好的贴合效果,以便增强遮光粘接件223在液晶面板222侧壁上的粘接力度,从而有效的避免在对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进行机械或环境可靠性测试时,遮光粘接件223局部发生拱起脱胶的现象。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显示屏在进光区域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1中显示屏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实现液晶面板222在背光组件221上的固定,参考图21至图23所示,液晶面板222可以通过遮光粘接件223连接于胶铁框2212的表面2213,胶铁框2212的部分结构位于液晶面板222的边缘外侧,并与液晶面板222共同构成台阶结构224。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胶铁框2212实现对背光组件221和液晶面板222的固定,而且能够有助于遮光粘接件223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上取得较好的贴合效果。
为了实现对液晶面板222侧壁漏光进行遮挡,如图23中所示,凸起部2234在胶铁框2212的表面2213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这样在确保遮光部2232对显示模组22侧壁的遮光效果的同时,遮光粘接件223无需跨过台阶结构224,使得遮光部2232的端部在显示模组22上较为平整,以便遮光粘接件223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上取得较好的粘接效果,从而有效的避免在对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进行机械或环境可靠性测试时,遮光粘接件223局部发生拱起脱胶的现象。
为了便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外界的环境光透过保护盖板21进入中框10内,电子设备上具有供环境光通过的进光区域2121,进光区域2121可以与环境光通道15相对设置,透过进光区域2121的环境光可以通过环境光通道15传输至光感器件30,从而实现光感器件30对电子设备外界环境光的检测的同时,能够增大环境光在保护盖板21上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进光区域2121可以设置在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并与光感器件30相对设置。示例性的,进光区域2121可以通过在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印刷油墨,形成的油墨层可以在保护盖板21的下表面211构成进光区域212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管控油墨对环境光的透过率,达到透过环境光使环境光进入中框10内的目的。这样在不影响电子设备外观完整和美观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光感器件30接收电子设备外界环境光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进光区域2121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比如开孔)形成在电子设备的其他位置上,比如中框10上。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进光区域2121的位置以及构成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利用显示模组22内原有的具有遮光粘接件223,将遮光粘接件223上与环境光通道15对应的遮光部2232的端部朝向保护盖板21的一侧弯折,并贴合在显示模组22的侧壁上,实现对显示屏20的侧壁漏光进行全遮挡,提高光感器件30检测准确性的同时,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显示屏和光感器件,所述显示屏包括保护盖板和显示模组;所述中框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显示模组的腔体,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光感器件均固定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腔体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之间具有环境光通道;
所述保护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光感器件之上,并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光感器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侧方,并和所述环境光通道相对,以检测进入所述环境光通道的环境光;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液晶面板和遮光粘接件,所述遮光粘接件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周侧边缘,并粘接在所述背光组件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所述遮光粘接件上具有遮光部,所述遮光部的端部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并遮挡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侧壁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端部遮挡在所述环境通道处的所述液晶面板的侧壁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和所述液晶面板的侧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背光组件到所述保护盖板的方向上,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依次叠设的下偏光片、液晶层和上偏光片,所述遮光部的端部覆盖并贴合于所述液晶层的侧壁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端部沿着所述液晶层的侧壁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延伸,以使所述遮光部的端部高于所述液晶层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粘接件位于所述背光组件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面的边缘,所述中框包括边框,所述遮光部的端部伸出所述液晶面板并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边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粘接件为双面粘接的遮光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为所述遮光粘接件上朝向所述中框的一侧边缘凸出的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粘接件上还具有与所述遮光部连接的粘接部,所述遮光部具有粘接本体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粘接本体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粘接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在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连接处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上,并在所述台阶结构的表面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以构成所述遮光部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背光膜层和容置所述背光膜层的胶铁框,所述液晶面板通过所述遮光粘接件连接于所述胶铁框的表面,所述胶铁框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外侧,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共同构成所述台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胶铁框的表面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粘接部的连接处还设有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本体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周侧边缘延伸至所述显示模组的外侧,并构成所述保护盖板的固定端,所述保护盖板通过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中框的边框连接,其中,所述光感器件与所述固定端相对设置。
CN202123134243.9U 2021-12-14 2021-12-14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213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4243.9U CN217213393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4243.9U CN217213393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3393U true CN21721339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4243.9U Active CN217213393U (zh) 2021-12-14 2021-12-1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3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04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07110A1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7241466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94207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nified display mounting structures
KR102039809B1 (ko)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조립체 및 단말기
US879724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and backlight
US10324346B2 (en) Display device
EP4324894A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US8212957B2 (en) Mount structur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CN108132563B (zh)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US10965797B2 (en) Terminal
KR101285273B1 (ko) 이동통신기기
KR102227141B1 (ko) 표시 장치
CN114125103A (zh) 连接圈、中框、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130878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8754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197196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디스플레이부의 제조방법
WO2019141060A1 (zh) 移动终端
CN108150896B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7213393U (zh) 电子设备
JP200619531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885229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屏组件
US8378963B2 (en) Photosensors for displays and related devices
WO2020259279A1 (zh) 用于摄像头模组的光阑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