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9736U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09736U CN217209736U CN202220744628.2U CN202220744628U CN217209736U CN 217209736 U CN217209736 U CN 217209736U CN 202220744628 U CN202220744628 U CN 202220744628U CN 217209736 U CN217209736 U CN 217209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llector
- air
- acceleration
- ion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09 air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1100001243 air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86 electrosta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66 aller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5 indoor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述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极区,各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通电后用于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既可以在前面的电极区中以较低风速条件实现较高的净化效率,又可以在后续的电极区实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避免了使用风机,克服了电离极驱动产生离子风的方式抗风阻效果差,在空气循环量增大时,对空气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大大降低,导致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重视,进而催生出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二手烟之类的污染、细菌及过敏原等),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产品。按净化技术可将其分为滤网式空气净化设备与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两种。滤网式空气净化设备虽然对污染物的拦截效率高,但必须使用风机驱动空气循环,且噪音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得到优化后的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逐渐得到普及。
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主要靠电离极产生离子风来对空气中的颗粒物及细菌进行电离除杀与收集沉淀,可避免使用风机。然而由于采用电离极驱动产生离子风的方式抗风阻效果差,在空气循环量增大时,对空气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大大降低,导致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净化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极区,各所述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所述电离极组与所述收集极组通电后用于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收集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各所述电离极组包括电离极,所述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所述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排间隔设置的收集极,各所述电离极组包括电离极,所述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离极为钨丝电极或碳纤维束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离极为针状电极或芒刺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极的形状为片状、三角形、楔形、波纹状、菱形、水滴形和扇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极为楔形收集极,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所述楔形收集极的出风端宽度大于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的距离为1-5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区的数量为两个,包括预加速电极区与加速电极区,所述预加速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20kV的电源端子,所述加速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40kV的电源端子,所述预加速电极区的收集极组与所述加速电极区的收集极组均连接接地端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净化部件。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气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电极区,各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各电离极组与各收集极组可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既可以在前面的电极区中以较低风速条件实现较高的净化效率,又可以在后续的电极区实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净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一段电极区加速与两段电极区加速的风速分布对比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电离极的三种不同位置下离子风流速分布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电离极的三种不同位置下出风口风速分布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楔形收集极的电场方向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片状收集极带辅助电极的电场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预加速电极区;20、加速电极区;110、预加速电源端子;120、预加速电极区10中的电离极;130、预加速电极区10中的收集极; 140、预加速电极区10中的辅助电极;210、加速电源端子;220、加速电极区 20中的电离极;230、加速电极区20中的收集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重视,进而催生出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二手烟之类的污染、细菌及过敏原等),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产品。按净化技术可将其分为滤网式空气净化设备与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两种。滤网式空气净化设备虽然对污染物的拦截效率高,但必须使用风机驱动空气循环,且噪音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得到优化后的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逐渐得到普及。
电净化空气净化设备主要靠电离极产生离子风来对空气中的颗粒物及细菌进行电离除杀与收集沉淀,可避免使用风机。然而由于采用电离极驱动产生离子风的方式抗风阻效果差,在空气循环量增大时,对空气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大大降低,导致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区中的各电离极组与各收集极组通电后形成电场,以使空气依次经过多个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沿送风方向逐级加速输出,既可以在前面的电极区中以较低风速条件实现较高的净化效率,又可以在后续的电极区实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极区,各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各电离极组与各收集极组通电后用于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电净化部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隔设置的电极区组成,每个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电离极组连接高压,收集极组接地,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形成场强,利用静电场将电离极组附近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污染物电离,使其带电吸附至收集极组表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可以理解,收集极组接地为与连接高压的电离极组形成静电场的较为方便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收集极组也可以连接比电离极组电压低的电压,只要能达到在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形成场强的目的即可。其中,如图1所示,以电极区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两个电极区沿离子风送风方向依次排列,分别作为预加速电极区10和加速电极区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区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多于三个的更多个。
进一步地,在吸附与沉淀带电污染物的过程中,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的电势差导致空气流动在电极区中形成离子风。将各电极区沿气流方向并排设置,前一电极区输出的离子风已经带有一定的初始风速,进入下一电极区时会被进一步加速,当设置多个电极区时,可以使得离子风经过多个电极区进行多次加速,实现风速的叠加,进而在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地增大进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体的空气循环量。可以理解,沿气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的电压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逐级增加,还可以是后级的比前级的稍低,均可达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的目的,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
此外,间隔设置指的是各电极区之间按预设空隙设置,可以理解,预设空隙设置得越小,电极区挨得越近,对离子风的逐级加速效果越明显。预设空隙的大小并不固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加速效果最大且场强合适的数值。
其中,在沿气流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级电极区中,其离子风的速度是整个电净化部件中最低的,因此可以不受风阻的影响,获得较高的拦截效率。且在进一步后续的电极区获取较高出风速度的同时,仍可辅助实现污染物拦截,使得净化效果更佳。
以预加速电极区10为例,预加速电极区10中,电离极组具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离极120,收集极组具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收集极130。当电离极组中电离极120的数量以及收集极组中收集极130的数量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收集极130可以是列排布或环状排布,电离极120的设置方式可根据收集极130 的实际设置方式对应调整。
各电极区的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通电的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是分别连接至一个对应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也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后连接至同一个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例如,当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时,每个电极区的电离极组均与同一个正极性或负极性电源端子连接,每个电极区的收集极组均与同一个接地端子连接,以使多个电极区的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并联连接。当采用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区中一侧的电极区的电离极组与一个正极性或负极性电源端子连接,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区中另一侧的电极区的收集极组与接地端子连接,从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区中一侧向其另一侧排列的每个电极区的收集极组均与其下游的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
上述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通过给多个沿气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电极区通电,使其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各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既可以在前面的电极区中以较低风速条件实现较高的净化效率,又可以在后续的电极区实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极区的数量为两个,包括预加速电极区 10与加速电极区20,预加速电极区10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20kV的电源端子,加速电极区20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40kV的电源端子,预加速电极区10的收集极组与加速电极区20的收集极组均连接接地端子。
具体地,预加速电极区10的电离极组连接预加速电源端子110,可以是连接正高压端子,也可以连接负高压端子,电压值范围可以选取为±1~20kV,不作限定。同样地,加速电极区20的电离极组连接的加速电源端子210,也可以连接正高压端子或负高压端子,电压值的范围可以选取为±1~40kV。预加速电极区10的收集极组与加速电极区20的收集极组均连接接地端子。其中,预加速电源端子110与加速电源端子210上具体施加的预加速电压值与加速电压值并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两者可以施加相同的电压值,也可以是不同的。
进一步地,当预加速电极区10与加速电极区20的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通电后,将预加速电压调整为预设第一电压值,使得预加速电极区10形成离子风的加速电场,在最合适的风速下吸附与沉淀被电离后带电的污染物,实现高效净化。当离子风从预加速电极区10的出风口进入加速电极区20时,由于已具有一定的初始风速,可通过调整加速电压为预设第二电压值,对预加速电极区 10输出的离子风进一步加速,再通过加速电极区20的出风口向空气净化设备外输出风量。可以理解,预设第一电压值为给预加速电极区10的电离极组施加的预加速电压,此电压下污染物能在预加速电离区10处得到最高效的净化,预设第二电压值为给加速电极区20的电离极组施加的加速电压,此电压下能保证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预设第一电压值与预设第二电压值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同应用环境下进行试验后得到。
如图2所示为一段加速与本实施例的采用两段电极区进行加速的风速对比图。实线所示为预加速电压与加速电压均设置为正高压9kv时,经过二段加速后到的风速分布图;虚线所示为仅采用一段加速时的风速分布图。其中,纵轴为风速大小,横轴为沿送风方向的坐标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仅采用一段加速时时,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气流运动产生离子风,离子风速最高大约在0.8m/s,且远离电场后,风速快速衰减。二段加速后,风速可达到2m/s,显著提高。
可以理解,当电极区扩展为多个时,可以是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20kV 的电源端子的预加速电极区10扩展为多个,也可以是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 40kV的电源端子的加速电极区20扩展为多个,还可以是两者均扩展为多个,数量与形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与空气循环量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段电极区加速后,第二段加速电极区在预加速电极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风速,使系统风量大大提高,出口风速得到提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收集极。
可以理解,每一电极区的收集极组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收集极,用于吸附与沉淀由电离极组电离产生的带电灰尘等颗粒污染物。以图1所示的包括预加速电极区10与加速电极区20两个电极区为例,预加速电极区10 的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预加速收集极130,以及根据预加速收集极130的设置方式调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的预加速电离极120。加速电极区 20的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加速收集极230,以及根据预加速收集极230的设置方式调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的加速电离极220。
具体地,各收集极的排列方式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要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外形进行设计,例如,各收集极组可以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也可以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排间隔设置的收集极。可以理解,当收集极以环形排列成收集极组时,空气净化设备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或桶状;当收集极如图1所示以并排间隔设置时,空气净化设备的外形可以是方形。
进一步地,各收集极的形状的尺寸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在一个实施例中,收集极的形状为片状、三角形、楔形、波纹状、菱形、水滴形和扇形中的任意一种。另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收集极为楔形收集极,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楔形收集极的出风端宽度大于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的距离为 1-500mm。其中,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各电极区的送风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收集极的楔形构造使得气流路径形成进口宽、出口窄的加速结构,可以形成沿送风方向的电场方向,对带电气流起到加速作用。
可以理解,各电极区的电离极组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的电离极,电离极的设置方式并不唯一,可根据收集极组中收集极的排列方式不同来进行变化。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各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时,各电离极组的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可以理解,在此实施例中,每个电极区的收集极均以环形间隔排列成圆柱形或桶状,电离极设置于圆柱或桶的中心轴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各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排间隔设置的收集极时,各电离极组的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两个并排设置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可以理解,在此实施例中,每个电极区的收集极均为并排间隔设置于一个平面上,电离极设置于两个并排的收集极的对称中心线上的任意位置。其中,在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下,电离极的数量可以是比收集极的数量少一个,每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上设置一个电离极。此外,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各电离极位于排列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是能使得形成的离子风能从中心点均匀吹出的设置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也可以是设置于中心线的两侧的任意位置,只要确保电离极与收集极在通电后能形成电场即可。
具体地,电离极设置于收集极中心线上的具体位置并不唯一,与收集极的位置关系也并不唯一,可以是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外,也可以是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当电离极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外时,可以是位于收集极的靠近进风口侧的外部,也可以是位于收集极的靠近出风口侧的外部。可以理解,当电离极位于收集极的靠近进风口侧的外部,且形成从电离极到收集极的正电场时,离子风的送风方向为进风口流通至出风口;而当电离极位于收集极的靠近出风口侧的外部,且形成从电离极到收集极的正电场时,离子风的送风方向将从出风口流通至进风口。
当然,由电场形成的原理可知,电离极设置于收集极中心线上不同位置时,将形成不同电势分布规律的电场,对形成的离子风的加速效果也不同。以下以图3所示,在施加的预加速电压与加速电压均为正高压9kv情况下,楔形收集极与电离极的三种位置关系下的离子风流速分布图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上下白色三角所示的区域为并排间隔设置的楔形收集极,黑色阴影圆块为电离极。图3(a)中所示的位置1为电离极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偏前部,图3(b)中所示的位置2为电离极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外靠近进风口侧,图3(c)中所示的位置3为电离极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偏后部的位置。进一步地,根据上述流速分布图对应可绘制出如图4所示的三种位置对应的出风口处的分速分布图。其中,纵轴为风速大小,横轴为垂直于出风口的平面坐标,横轴的坐标0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电离极所在的中心线位置,两侧分别为从中心线往左右两边延伸的位置。对应地,还可以统计出三种位置下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的拦截效率,如表1所示。
表1不同位置的拦截效率与最高风速
可以看出,位置3能产生最高的风速,但是拦截效率最差,而位置2则相反。对于预加速电极区而言,电离极的位置设置优先选取最高拦截效率的位置,例如位置1与位置2。但是还需考虑对加速电极区的预加速作用,从图3可以看出,位置2的加速气流分散到两侧,导致对加速电极区的预加速作用变低,与加速电极区的电离极形成错位,因而对于加速电极区与预加速电极区在同一水平位置时,选择位置1所示的电离极的位置设置为最优设置,即电离极位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偏前部。
另外,不同形状的收集极也将形成不同电势分布规律的电场。以图5所示预加速电极区10中的预加速收集极130为楔形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预加速收集极130的楔形构造使得气流路径形成进口宽、出口窄的加速结构,可以与预加速电离极120形成沿送风方向的电场方向,对带电气流起到加速作用。但是,在收集极的形状为片状,且电离极设置于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时,产生的电场为垂直送风方向,对带电气流起偏转作用,没有加速作用。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以预加速电极区10中的收集极与电离极为例,在预加速收集极130的形状为片状,且预加速电离极120设置于预加速收集极 130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时,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间隔排布于送风方向的预加速辅助电极140,预加速辅助电极140设置于预加速电离极120靠近出风口侧,且设置于两个间隔设置的预加速收集极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辅助电极,可以形成沿送风方向的电场方向,对带电气流起到加速作用。可以理解,当加速电极区20的加速收集极的形状为片状,且加速电离极设置于加速收集极在中心线上投影区域内时,也对应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间隔排布于送风方向的加速辅助电极,加速辅助电极设置于加速电离极靠近出风口侧,且设置于两个间隔设置的加速收集极之间。
此外,各电极区的电离极组中的电离极所使用的材料与形状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离极为钨丝电极或碳纤维束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离极为针状电极或芒刺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净化部件。
具体地,电净化部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排间隔设置的电极区组成,每个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电离极组连接高压,收集极组接地,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形成场强,利用静电场将电离极组附近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污染物电离,使其带电吸附至收集极组表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可以理解,收集极组接地为与连接高压的电离极组形成静电场的较为方便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收集极组也可以连接比电离极组电压低的电压,只要能达到在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形成场强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地,在吸附与沉淀带电污染物的过程中,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之间的电势差导致空气流动在电极区中形成离子风。将各电极区沿气流方向并排设置,前一电极区输出的离子风已经带有一定的初始风速,进入下一电极区时会被进一步加速,当设置多个电极区时,可以使得离子风经过多个电极区进行多次加速,实现风速的叠加,进而在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地增大进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体的空气循环量。可以理解,沿气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的电压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逐级增加,还可以是后级的比前级的稍低,均可达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的目的,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
其中,在沿气流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级电极区中,其离子风的速度是整个电净化部件中最低的,因此可以不受风阻的影响,获得较高的拦截效率。且在进一步后续的电极区获取较高出风速度的同时,仍可辅助实现污染物拦截,使得净化效果更佳。
该空气净化设备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空气净化器的电净化部件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上述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净化设备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空气净化器的电净化部件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给多个沿气流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电极区通电,使其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各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既可以在前面的电极区中以较低风速条件实现较高的净化效率,又可以在后续的电极区实现逐级驱动气流增速,实现较高的出风速度与循环量,避免了使用风机,克服了电离极驱动产生离子风的方式抗风阻效果差,在空气循环量增大时,对空气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大大降低,导致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电极区,各所述电极区均包括电离极组与收集极组,所述电离极组与所述收集极组通电后形成电场,以使空气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极区产生离子风并逐级加速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收集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各所述电离极组包括电离极,所述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所述环形间隔排列的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集极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排间隔设置的收集极,各所述电离极组包括电离极,所述电离极设置于对应电极区中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收集极的中心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极为钨丝电极或碳纤维束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极为针状电极或芒刺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极的形状为片状、三角形、楔形、波纹状、菱形、水滴形和扇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极为楔形收集极,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所述楔形收集极的出风端宽度大于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宽度,所述楔形收集极的进风端与出风端的距离为1-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电净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的数量为两个,包括预加速电极区与加速电极区,所述预加速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20kV的电源端子,所述加速电极区的电离极组连接电压为±1~40kV的电源端子,所述预加速电极区的收集极组与所述加速电极区的收集极组均连接接地端子。
10.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净化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44628.2U CN217209736U (zh) | 2022-04-01 | 2022-04-01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44628.2U CN217209736U (zh) | 2022-04-01 | 2022-04-01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09736U true CN217209736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5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44628.2U Active CN217209736U (zh) | 2022-04-01 | 2022-04-01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09736U (zh) |
-
2022
- 2022-04-01 CN CN202220744628.2U patent/CN2172097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68554A (zh) | 电极结构、集尘方法及空气净化器 | |
CN205146447U (zh) | 电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 |
US8268058B2 (en) | High-performance labyrinth type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 |
JPH10501175A (ja) | 静電繊維フィルター | |
CN108339665A (zh) | 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细颗粒电凝并方法与装置 | |
CN106423561A (zh) | 离子风空气净化器 | |
CN203291961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107737670B (zh) |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4226477A (zh) | 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
CN114543220B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03837157U (zh) | 一种板式多级风管式新风净化系统 | |
US20230140445A1 (en) | Electrostatic separator | |
CN204953130U (zh) | 一种离子空气净化器电极装置及其离子空气净化器 | |
CN217209736U (zh)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
CN206253234U (zh) | 离子风空气净化器 | |
CN106733195B (zh) | 一种非均匀板线电除尘方法及组件和电除尘器 | |
CN114593496A (zh) |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电净化部件 | |
CN2170142Y (zh) | 离子空气净化器 | |
CN212882958U (zh) | 一种提升高压静电除尘效率的净化装置 | |
CN210544103U (zh) | 一种脉冲等离子体烟尘净化装置 | |
CN111992335A (zh) | 用于过滤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高压集尘装置及集尘系统 | |
CN107335544A (zh) | 组合式离子透镜离子风发生装置 | |
CN216244787U (zh) | 电净化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 |
KR20050079024A (ko) | 전기적 원리를 이용한 미세 분진 다단계 응집 유도장치 | |
US957458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static bypas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