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6923U -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6923U
CN217186923U CN202221064322.9U CN202221064322U CN217186923U CN 217186923 U CN217186923 U CN 217186923U CN 202221064322 U CN202221064322 U CN 202221064322U CN 217186923 U CN217186923 U CN 217186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bag
lower limbs
host computer
pipe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43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
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my Specialized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my Specialized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my Specialized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my Specialized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10643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6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6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6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血栓压力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包括主机本体、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相同,主机本体的前侧设有压力控制面板、计时器和温控器,主机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泵体进气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加热机构,主机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泵体出气口的位置设有充气阀板。该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通过气体加热机构和温控器可以使主机本体内的气泵输出加热气体,从而使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的内侧保持舒适温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加热有利于血液流通,提高该压力泵的挤压和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血栓压力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背景技术
抗血栓压力泵又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是根据周期性的充气原理,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增加有静脉血栓风险患者的静脉血流,从而大幅提升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淤滞,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目的的一种康复医疗器械,一般抗血栓压力泵由主机、充气软管和加压气囊等部件组成,加压气囊根据使用部位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多腔气囊,现有的抗血栓压力泵在使用时,对多腔气囊充入的气体的温度为室内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充入多腔气囊内的气体温度较低,此时,多腔气囊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挤压和按摩时就会使患者感觉到凉意,造成患者的不适,并且低温不利于血液的流通,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抗血栓压力泵在使用时,对多腔气囊充入的气体的温度为室内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充入多腔气囊内的气体温度较低,此时,多腔气囊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挤压和按摩时就会使患者感觉到凉意,造成患者的不适,并且低温不利于血液流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包括主机本体、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相同,所述主机本体的前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压力控制面板,所述主机本体的前侧且位于压力控制面板下方的位置设有计时器和温控器,所述主机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泵体进气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加热机构,所述主机本体的后侧且位于泵体出气口的位置设有充气阀板。
优选的,所述主机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气体加热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主机本体的泵体进气口连通,所述固定管内设有电加热网,所述固定管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管盖的后侧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设有防虫网。
优选的,所述管盖内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管盖内且位于环形限位块前侧的位置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前侧的边缘与固定管的后端相抵。
优选的,所述充气阀板包括矩形充气管,所述温控器的温度探头位于矩形充气管内,所述矩形充气管与主机本体的泵体出气口连通,所述矩形充气管的后侧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布的充气端头,三个所述充气端头的端部均通过充气电磁阀连接有单向阀,三个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外壁均通过排气电磁阀连接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的前侧均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的顶部设有刺面魔术贴,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的底部且位于后侧的位置均设有毛面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大腿气囊、小腿气囊和脚踝气囊,所述脚踝气囊通过第一导气主管与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小腿气囊通过第二导气主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大腿气囊通过第三导气主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的顶部从左至右也依次设有大腿气囊、小腿气囊和脚踝气囊,两个所述大腿气囊通过第三导气副管连通,两个所述小腿气囊通过第二导气副管连通,两个所述脚踝气囊通过第一导气副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通过设置的气体加热机构和温控器可以使主机本体内的气泵输出加热气体,从而使第一下肢加压气囊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的内侧保持舒适温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加热有利于血液流通,提高该压力泵的挤压和按摩效果;通过设置的充气阀板可以分别控制脚踝气囊、小腿气囊和大腿气囊内的气压,在压力循环内,先对脚踝气囊充气,保持适当压力的同时再对小腿气囊充气,达到适合压力后再对大腿气囊充气,脚踝气囊、小腿气囊和大腿气囊内达到各自设定的压力后完成压力循环,排气再重新循环,从而避免静脉瓣受损,清空腿部血液,确保血流速度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设置的计时器可以用于定时该压力泵的工作时长,避免患者过度使用该压力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加热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阀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机本体1、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计时器3、温控器4、气体加热机构5、固定管50、电加热网51、管盖52、过滤网53、防虫网54、环形限位块55、充气阀板6、矩形充气管60、充气端头61、单向阀62、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第三连接管65、排气管66、第一导气主管7、第二导气主管8、第三导气主管9、提手10、压力控制面板11、刺面魔术贴12、毛面魔术贴13、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大腿气囊16、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第一导气副管18、第二导气副管19、绑带20、第三导气副管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包括主机本体1、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主机本体1内设置有压力监测板、主控板和气泵,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相同,主机本体1的前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压力控制面板11,用于向压力监测板输入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的预设压力值,主机本体1的前侧且位于压力控制面板11下方的位置设有计时器3和温控器4,计时器3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用于该压力泵的使用时长定时,避免患者过度使用,温控器4用于探测矩形充气管60内气体的温度,并控制气体加热机构5的启停,主机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泵体进气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加热机构5,对主机本体1内的气泵吸入气体进行加热,从而使气泵输出的空气为加热气体,主机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泵体出气口的位置设有充气阀板6,用于分别控制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的充放气。
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提手10,便于医护人员移动该压力泵。
具体的,气体加热机构5包括固定管50,固定管50与主机本体1的泵体进气口连通,固定管50内设有电加热网51,用于加热主机本体1内气泵吸入的气体,从而使输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固定管50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管盖52,管盖52的后侧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设有防虫网54,避免小体动物进入到固定管50内。
进一步的,管盖52内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环形限位块55,用于定位过滤网53,管盖52内且位于环形限位块55前侧的位置设有过滤网53,过滤网53前侧的边缘与固定管50的后端相抵,使过滤网53的位置被固定,确保过滤网53可以对输入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到气泵内。
进一步的,充气阀板6包括矩形充气管60,温控器4的温度探头位于矩形充气管60内,用于探测气泵输出的气体温度,避免电加热网51将气体加热过高,矩形充气管60与主机本体1的泵体出气口连通,矩形充气管60的后侧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布的充气端头61,三个充气端头61的端部均通过充气电磁阀连接有单向阀62,用于分别向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大腿气囊16内充气,便于控制三个气囊内的不同气压,避免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回流,三个单向阀6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用于分别连接三个导气主管。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用于分别探测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内的气压。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的外壁均通过排气电磁阀连接有排气管66,用于分别排出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内的气体,从而实现降压处理。
进一步的,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前侧均设有绑带20,绑带20的顶部设有刺面魔术贴12,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底部且位于后侧的位置均设有毛面魔术贴13,刺面魔术贴12与毛面魔术贴13粘接,便于医护人员将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固定在患者的下肢上。
进一步的,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大腿气囊16、小腿气囊15和脚踝气囊14,脚踝气囊14通过第一导气主管7与第三连接管65连通,小腿气囊15通过第二导气主管8与第二连接管64连通,大腿气囊16通过第三导气主管9与第一连接管63连通,用于分别控制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的充放气。
进一步的,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顶部从左至右也依次设有大腿气囊16、小腿气囊15和脚踝气囊14,两个大腿气囊16通过第三导气副管21连通,两个小腿气囊15通过第二导气副管19连通,两个脚踝气囊14通过第一导气副管18连通,使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上的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连通,从而对患者的两腿同时进行按压和按摩,促进血液流动。
本实施例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分别绕设在患者的两腿上,并将刺面魔术贴12与毛面魔术贴13粘接,从而将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固定在患者的下肢上,然后设定温控器4的温度,设定计时器3的工作时长,并通过压力控制面板11设定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的预设压力值,之后,电加热网51开始工作,对主机本体1内气泵的吸入气体进行加热,从而使气泵输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当充气阀板6根据设定的压力值分别向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进行充气时,就可以将加热的气体分别充入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内,从而使患者的下肢处于温暖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该压力泵的按压和按摩效果,在充气阀板6的作用下,可以分别控制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内的气压,在压力循环内,先对脚踝气囊14充气,保持适当压力的同时再对小腿气囊15充气,达到适合压力后再对大腿气囊16充气,当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内达到各自设定的压力后完成压力循环,充气阀板6控制脚踝气囊14、小腿气囊15和大腿气囊16排气后再重新循环,从而避免静脉瓣受损,清空腿部血液,确保血流速度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效实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本体(1)、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相同,所述主机本体(1)的前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压力控制面板(11),所述主机本体(1)的前侧且位于压力控制面板(11)下方的位置设有计时器(3)和温控器(4),所述主机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泵体进气口的位置设有气体加热机构(5),所述主机本体(1)的后侧且位于泵体出气口的位置设有充气阀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提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机构(5)包括固定管(50),所述固定管(50)与主机本体(1)的泵体进气口连通,所述固定管(50)内设有电加热网(51),所述固定管(50)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管盖(52),所述管盖(52)的后侧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内设有防虫网(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52)内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环形限位块(55),所述管盖(52)内且位于环形限位块(55)前侧的位置设有过滤网(53),所述过滤网(53)前侧的边缘与固定管(50)的后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板(6)包括矩形充气管(60),所述温控器(4)的温度探头位于矩形充气管(60)内,所述矩形充气管(60)与主机本体(1)的泵体出气口连通,所述矩形充气管(60)的后侧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布的充气端头(61),三个所述充气端头(61)的端部分别通过三个充气电磁阀连接有单向阀(62),三个所述单向阀(6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内均设有气压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64)和第三连接管(65)的外壁分别通过三个排气电磁阀连接有排气管(6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前侧均设有绑带(20),所述绑带(20)的顶部设有刺面魔术贴(12),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和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底部且位于后侧的位置均设有毛面魔术贴(1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肢加压气囊(2)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大腿气囊(16)、小腿气囊(15)和脚踝气囊(14),所述脚踝气囊(14)通过第一导气主管(7)与第三连接管(65)连通,所述小腿气囊(15)通过第二导气主管(8)与第二连接管(64)连通,所述大腿气囊(16)通过第三导气主管(9)与第一连接管(6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肢加压气囊(17)的顶部从左至右也依次设有大腿气囊(16)、小腿气囊(15)和脚踝气囊(14),两个所述大腿气囊(16)通过第三导气副管(21)连通,两个所述小腿气囊(15)通过第二导气副管(19)连通,两个所述脚踝气囊(14)通过第一导气副管(18)连通。
CN202221064322.9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Active CN217186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4322.9U CN217186923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4322.9U CN217186923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6923U true CN21718692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8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4322.9U Active CN217186923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6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25804B2 (en) Therapeutic compre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2006849B (zh) 用于特别针对麻醉患者诊断、实施和/或调节生理功能的装置
US7931606B2 (en) Compression apparatus
CN209347576U (zh) 一种腿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
KR100961581B1 (ko) 사지압박 공기 마사지기와 부항기 병용 장치
CN201899686U (zh) 深部静脉血栓治疗仪
CN111374876A (zh) 一种腿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347577U (zh) 一种足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
CN217186923U (zh) 一种可加热式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压力泵
CN114028644A (zh) 一种高原寒区野外急救输液装置
CN206463197U (zh) 一种透析用多元调温按摩装置
CN217285948U (zh) 压迫止血器
CN111374877A (zh) 一种足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183621U (zh) 动静脉内瘘手腕锻炼仪
CN213157553U (zh) 一种气压循环治疗四肢的气囊结构
CN112169172A (zh) 一种关节外科护理用关节护理带
CN216824473U (zh) 一种体外调节血流动力的装置
CN216221900U (zh) 一种中医护理用气囊式护理带
CN213251033U (zh) 一种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CN206342637U (zh) 一种下肢制动器
CN113855511B (zh) 一种可分区调控的治疗淋巴水肿压力式充气弹力袖套
CN217938651U (zh) 兼具循环冰敷和气态加压的术后腿部消肿装置
CN213642020U (zh) 一种妇产科专用束腹理疗仪
CN216060907U (zh) 防止足下垂的老年气压护理袜
CN219021379U (zh) 一种多功能静脉输液加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