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3739U -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3739U
CN217183739U CN202220233270.7U CN202220233270U CN217183739U CN 217183739 U CN217183739 U CN 217183739U CN 202220233270 U CN202220233270 U CN 202220233270U CN 217183739 U CN217183739 U CN 217183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harrowing
traction
fram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32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亚垒
史莹华
朱晓艳
李德锋
王成章
王志昌
刘伯帅
李粉
徐俊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2332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3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3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37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架,支撑框架底部连接有耙地组件,支撑框架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架,旋转架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支撑框架包括牵引梁、前横梁和后横梁,牵引梁固定安装在前横梁的前侧中央,牵引架与牵引梁的前侧中央固定连接,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可摆动连接,且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连接有限位杆;耙地组件包括第一耙地组和第二耙地组,第一耙地组固定安装在前横梁底部,第二耙地组固定安装在后横梁底部;旋转架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转动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运输、工作益率高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耙地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整地机械主要有铧式犁、旋耕机、圆盘耙等。圆盘耙是近代农业机械发展的成果,通过使用圆盘耙来犁耕后松碎土壤,达到播前整地的农艺要求,也用来除草或在收获后的茬地上进行浅耕和灭茬,通过圆盘耙进行整地,减少了农民的体力劳动,也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拖拉机与牵引架之间连接较高时,前方的耙地组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深度较浅,翻土较浅,而后方的耙地组件的接触深度较深,翻土较深,存在翻土不均匀缺陷;而且目前前后耙地组件的角度调整比较麻烦,往往需要取下角铁上的固定螺丝,通过固定调节孔来调整角度,调整好后,再进行固定,既费力又费时,操作十分不便方便;另外整个耙地装置的运输不太方便,不利于在公路上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架,支撑框架底部连接有耙地组件,支撑框架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牵引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牵引梁固定安装在前横梁的前侧中央,所述牵引架与牵引梁的前侧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可摆动连接,且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耙地组件包括第一耙地组和第二耙地组,所述第一耙地组固定安装在前横梁底部,所述第二耙地组固定安装在后横梁底部;所述旋转架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转动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架的前端为牵引端,且牵引端上设有与前进作业的动力装置相连接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的相对面分别对应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均设有两个,且后挡板的端部的上下两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前挡板的端部放置在两个限位板组成的空隙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且前横梁和后横梁的相对面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拉耳和第二拉耳,所述限位杆两端的关节轴承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拉耳和第二拉耳内。
作为优选,所述后横梁的后侧面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座,所述旋转架的上部两侧转动连接在固定座内。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母套管和螺纹连接在螺母套管两端的螺杆。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螺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且前横梁的上表面和旋转架的顶部对应设有第三拉耳和第四拉耳,所述螺杆端部的两个关节轴承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三拉耳和第四拉耳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耙地组的耙片采用缺口圆盘耙片,所述第二耙地组的耙片采用全刃口圆盘耙片。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圆盘耙片与全刃口圆盘耙片的凹口朝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耙地组和第二耙地组上均设有刮土片。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下述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牵引架、前挡板、后挡板和限位板,能够保证第一耙地组和第二耙地组与地面接触深度一致,减少缺口圆盘耙片翻土的深度与全刃口圆盘耙片翻土的深度不一致,使翻土更加均匀;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旋转架和行走轮,便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旋转架的角度来调整行走轮的高低,进而调整耙地的深度,另外当需要运输时,将行走轮支撑与地面上,即可在公路上运输行走;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限位杆、调节组件和关节轴承,在耙地过程中后横梁带动全刃口圆盘耙片往两侧摆动,能够使缺口圆盘耙片和全刃口圆盘耙片之间相错,减少漏耙现象,保证了耙地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框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耙地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耙地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支撑框架,2-牵引架,3-旋转架,4-行走轮,5-牵引梁,6-前横梁,7-后横梁,8-限位杆,9-第一耙地组,10-第二耙地组,11-牵引端,12-连接孔,13-前挡板,14-后挡板,15-限位板,16-关节轴承,17-第一拉耳,18-第二拉耳,19-固定座,20-螺母套管,21-螺杆,22-第三拉耳,23-第四拉耳,24-刮土片,2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架2,支撑框架1底部吊装有耙地组件,支撑框架1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架3,且旋转架3的底部两侧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4。
具体的,上述支撑框架1由牵引梁5、前横梁6和后横梁7组成,牵引梁5焊接在前横梁6的前侧中央,牵引架2与牵引梁5的前侧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前横梁6和后横梁7之间可摆动连接,前横梁6和后横梁7之间通过连接的限位杆8实现摆动和限位。
具体的,耙地组件由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组成,第一耙地组9吊装在前横梁6底部,第二耙地组10吊装在后横梁7底部,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相互配合实现耙地的有效进行。
具体的,旋转架3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转动调节角度,进而实现行走轮4的收起和支撑。
优选的,牵引架2的前端为牵引端11,且牵引端11上设有与前进作业的动力装置相连接的连接孔12,且牵引端11与动力装置通过连接孔12内的销轴进行固定,牵引端11和动力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相互旋转,作业当中动力装置改道转向时耙地组件相对于销轴旋转,这样不必将支撑框架1升起进行转弯改道,灵活性强。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前横梁6和后横梁7的相对面分别对应焊接有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均设有两个,且前挡板13垂直于前横梁6,后挡板14垂直于后横梁7,另外后挡板14的端部的上下两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5,前挡板13的端部放置在两个限位板15组成的空隙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与地面接触深度一致,使翻土更加均匀。
优选的,限位杆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16,且前横梁6和后横梁7的相对面分别对应焊接有第一拉耳17和第二拉耳18,限位杆8两端的关节轴承16分别水平活动连接在第一拉耳17和第二拉耳18内。
优选的,后横梁7的后侧面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座19,旋转架3的上部两侧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9内。
优选的,调节组件由螺母套管20和螺纹连接在螺母套管20两端的螺杆21组成,通过旋动螺母套管20来调节整个调节组件的长度,进而调整旋转架3的角度,采用螺母套管20和螺杆21这样的调节组件能够具有良好的强度。
优选的,两个螺杆21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16,且前横梁6的上表面和旋转架3的顶部对应设有第三拉耳22和第四拉耳23,螺杆21端部的两个关节轴承16分别竖直活动连接在第三拉耳22和第四拉耳23内,调节组件的设置既不影响第二耙地组10的摆动,又能实现第二耙地组10的限位,保证耙地效果。
实施例3:
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耙地组9的耙片采用缺口圆盘耙片,第二耙地组10的耙片采用全刃口圆盘耙片,且缺口圆盘耙片与全刃口圆盘耙片的凹口朝向相反。
优选的,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均通过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锁紧螺栓吊装在相应的前横梁6和后横梁7上,且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的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下固定板的底部。
优选的,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上均设有刮土片24,每个缺口圆盘耙片和全刃口圆盘耙片均对应一个刮土片24,且通过连接板固定在下固定板一侧,刮土片24伸入到缺口圆盘耙片和全刃口圆盘耙片的凹口处,且刮土片24的边沿与缺口圆盘耙片和全刃口圆盘耙片的内侧面曲率一致,可以保证刮土片24一直保持刮土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通过设置的牵引架、前挡板、后挡板和限位板,能够保证第一耙地组和第二耙地组与地面接触深度一致,减少缺口圆盘耙片翻土的深度与全刃口圆盘耙片翻土的深度不一致,使翻土更加均匀;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旋转架和行走轮,便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旋转架的角度来调整行走轮的高低,进而调整耙地的深度,另外当需要运输时,将行走轮支撑与地面上,即可在公路上运输行走;通过设置的限位杆、调节组件和关节轴承,在耙地过程中后横梁带动全刃口圆盘耙片往两侧摆动,能够使缺口圆盘耙片和全刃口圆盘耙片之间相错,减少漏耙现象,保证了耙地的效果;该耙地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架(2),支撑框架(1)底部连接有耙地组件,支撑框架(1)的后端活动连接有旋转架(3),所述旋转架(3)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4);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牵引梁(5)、前横梁(6)和后横梁(7),所述牵引梁(5)固定安装在前横梁(6)的前侧中央,所述牵引架(2)与牵引梁(5)的前侧中央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6)和后横梁(7)之间可摆动连接,且前横梁(6)和后横梁(7)之间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耙地组件包括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所述第一耙地组(9)固定安装在前横梁(6)底部,所述第二耙地组(10)固定安装在后横梁(7)底部;所述旋转架(3)通过调节组件进行转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2)的前端为牵引端(11),且牵引端(11)上设有与前进作业的动力装置相连接的连接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6)和后横梁(7)的相对面分别对应设有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所述前挡板(13)和后挡板(14)均设有两个,且后挡板(14)的端部的上下两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5),所述前挡板(13)的端部放置在两个限位板(15)组成的空隙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16),且前横梁(6)和后横梁(7)的相对面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拉耳(17)和第二拉耳(18),所述限位杆(8)两端的关节轴承(16)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拉耳(17)和第二拉耳(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7)的后侧面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座(19),所述旋转架(3)的上部两侧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母套管(20)和螺纹连接在螺母套管(20)两端的螺杆(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杆(21)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关节轴承(16),且前横梁(6)的上表面和旋转架(3)的顶部对应设有第三拉耳(22)和第四拉耳(23),所述螺杆(21)端部的两个关节轴承(16)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三拉耳(22)和第四拉耳(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耙地组(9)的耙片采用缺口圆盘耙片,所述第二耙地组(10)的耙片采用全刃口圆盘耙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圆盘耙片与全刃口圆盘耙片的凹口朝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耙地组(9)和第二耙地组(10)上均设有刮土片(24)。
CN202220233270.7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83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3270.7U CN21718373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3270.7U CN21718373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3739U true CN217183739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327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8373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37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199A (zh) * 2022-11-02 2022-12-13 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一种耙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199A (zh) * 2022-11-02 2022-12-13 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一种耙耢装置
CN115462199B (zh) * 2022-11-02 2024-03-26 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一种耙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503B (zh) 一种深松机
CN204217348U (zh) 全方位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
CN210579931U (zh) 一种集合开沟器的圆盘耙
CN217183739U (zh) 一种便携式微型耙地装置
US10499552B2 (en) Tillage implement with preset disk frame angle
CA2702364C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pport of a cantilevered component mounted to a rigid frame
CN102077709B (zh) 一种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深松机
CN101940082B (zh) 一种水田专用复式旋耕机的折叠悬浮式平整器
CN112088594A (zh) 一种农田开沟起垄装置
CN210247426U (zh) 小麦种植的土壤松土装置
CN201219352Y (zh) 一种深松机
US9516801B2 (en) Tillage implement with stop for resilient mounting
CN103597922A (zh) 可调频振动深松机
CN215683202U (zh) 一种果园微耕机用底轮
CN204681801U (zh) 一种深松振动犁
CN201609015U (zh) 一种圆盘耙组单元及装有该耙组单元的整地机
CN107027354A (zh) 一种用于旋耕机平整器的安装架
CN201142827Y (zh) 深松联合整地机
CN202697197U (zh) 耕作机具的新型可调式悬挂机架
WO2020160633A1 (pt)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aplicada a implemento agrícola com sistema de discos de corte com rolos separadores para corte de palhada e preparo de solo para plantio
CN213368496U (zh) 一种起垄机
RU2032292C1 (ru)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е орудие
CN220476249U (zh) 翻转犁
CN214429946U (zh) 一种牵引式缺口圆盘耙
CN220210941U (zh) 一种有利于聚土的起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