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6941U -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6941U
CN217176941U CN202220198831.4U CN202220198831U CN217176941U CN 217176941 U CN217176941 U CN 217176941U CN 202220198831 U CN202220198831 U CN 202220198831U CN 217176941 U CN217176941 U CN 217176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hell
motor
support arm
flabel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88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仲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in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in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in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in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88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6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6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6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包括风扇壳,风扇壳内设有扇叶,还包括驱动装置,扇叶电机及摆头电机安装在电机壳内,第一支撑臂的上端与电机壳铰接,摆头电机能够带动电机壳上下往返摆动;风扇壳的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内盆壳,电机壳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内盆壳内,扇叶电机设有扇叶电机转轴,扇叶电机转轴穿过内盆壳的底部设置,扇叶可拆式安装在扇叶电机转轴上,第一支撑臂从内至外穿出风扇壳设置,风扇壳的后部形成有避让缺口槽,第一支撑臂设于对应的避让缺口槽内,第一支撑臂能够通过对应的避让缺口槽脱离风扇壳。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结构设置合理,装拆方便,从而易于清洁。

Description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循环扇具有体积小且风力强的特点,循环扇包括风扇壳,风扇壳的后部形成有后通风罩,循环扇的扇叶的前方设有导流罩,导流罩设有螺旋导风片,扇叶运转所产生的气流经过螺旋导风片的引导作用而转变为螺旋气流,有利于使循环扇吹出的气流集中,使得送风距离更远。在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循环扇的导流罩、后通风罩、风扇壳的内部、扇叶及电机上都会积累较多灰尘,而现有技术的循环扇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其内部难以清洁干净,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它的结构设置合理,有利于使循环扇易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包括风扇壳,所述风扇壳内设有扇叶,其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壳、扇叶电机、摆头电机、曲柄、连杆及第一支撑臂,所述扇叶电机及所述摆头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壳铰接,所述摆头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曲柄的一端,所述曲柄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铰接,所述摆头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电机壳上下往返摆动;所述风扇壳的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内盆壳,所述电机壳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所述内盆壳内,所述扇叶电机设有扇叶电机转轴,所述扇叶电机转轴穿过所述内盆壳的底部设置,所述扇叶可拆式安装在所述扇叶电机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臂从内至外穿出所述风扇壳设置,所述风扇壳的后部形成有避让缺口槽,所述第一支撑臂设于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内,所述第一支撑臂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脱离所述风扇壳。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下端形成有凸片,所述底座内设有插装座,所述插装座上形成有插装孔,所述凸片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所述插装孔内,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下端部形成有扣接孔,所述底座内形成有扣耳,所述扣接孔与对应的所述扣耳适配扣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于所述扇叶的对应前方,所述导流罩的边缘部形成有旋扣钩,所述风扇壳的前端部内形成有旋扣片,所述旋扣钩与对应的所述旋扣片扣接,所述导流罩能够与所述风扇壳分离。
优选地,所述风扇壳的前端部内形成有限位通槽,所述导流罩的边缘部形成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限位通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机壳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套头,所述内盆壳形成有底孔,所述外螺纹套头适配穿过所述底孔设置,所述外螺纹套头螺接有用于将所述电机壳和所述风扇壳相对固定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内盆壳的前端贴靠连接,所述扇叶电机转轴穿过所述螺母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孔形成有定位直边,所述外螺纹套头上形成有平台,所述定位直边与所述平台适配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壳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从内至外穿出所述风扇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于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内,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脱离所述风扇壳,所述电机壳、所述曲柄及所述连杆都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机壳的后部安装有后盖,所述后盖上形成有散热通孔,所述风扇壳的后部形成有盆口,所述盆口与所述内盆壳连通设置,所述后盖适配设置于所述盆口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风扇壳的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内盆壳,电机壳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内盆壳内,扇叶电机设有扇叶电机转轴,扇叶电机转轴穿过内盆壳的底部设置,扇叶可拆式安装在扇叶电机转轴上,第一支撑臂从内至外穿出风扇壳设置,风扇壳的后部形成有避让缺口槽,第一支撑臂设于对应的避让缺口槽内,第一支撑臂能够通过对应的避让缺口槽脱离风扇壳,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结构设置合理,有利于扇叶、驱动装置及风扇壳能够相互拆卸分离,从而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易于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装座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壳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通风罩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通风罩的右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风扇壳;11-前壳;111-旋扣片;112-限位通槽;113-避让槽;12-后通风罩;121-内盆壳;1211-盆口;120-底孔;1201-定位直边;122-避让缺口槽;2-驱动装置;20-电机壳;21-电机前壳;211-外螺纹套头;2111-平台;22-电机后壳;23-扇叶电机;231-扇叶电机转轴;24-后盖;25-摆头电机;26-曲柄;27-连杆;28-第一支撑臂;281-凸片;282-扣接孔;29-第二支撑臂;3-底座;31-避让孔;32-扣耳;4-导流罩;41-旋扣钩;42-限位片;5-螺母;6-扇叶;7-插装座;71-插装孔;7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风扇壳1,风扇壳1内设有扇叶6,风扇壳1可以包括前壳11及后通风罩12,前壳11与后通风罩12可以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驱动装置2,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壳20、扇叶电机23、摆头电机25、曲柄26、连杆27及第一支撑臂28,扇叶电机23及摆头电机25安装在电机壳20内,具体地说,电机壳20包括电机前壳21及电机后壳22,摆头电机25安装在电机后壳22内,扇叶电机23安装在电机前壳21内,电机前壳21与电机后壳22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28的上端与电机壳20铰接,摆头电机25驱动连接曲柄26的一端,具体地说,摆头电机25的输出转轴沿左右方向凸出于电机后壳22之外,曲柄26的一端可以套设在摆头电机25的输出转轴上,曲柄26相对应的另一端与连杆27的一端铰接,连杆27相对应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28铰接,连杆27与第一支撑臂28的铰接轴线和连杆27与电机壳20的铰接轴线偏心设置,于是当摆头电机25运转时,曲柄26带动连杆27相对电机壳20作往返摆移运动,但由于连杆27与第一支撑臂28铰接,且第一支撑臂28为固定设置,于是摆头电机25能够带动电机壳20作上下往返摆动,换句话说,连杆27与第一支撑臂28的铰接轴线为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风扇壳1的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内盆壳121,具体地说,内盆壳121与后通风罩12为一体化设置,从风扇壳1的后方观察,内盆壳121呈向前凹陷的形状,电机壳20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内盆壳121内,具体是电机前壳21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内盆壳121内,举例地说,电机壳20可以与内盆壳121通过对应的螺钉连接,或者是电机壳20可以与内盆壳121通过弹性扣接结构连接,使得电机壳20可以与内盆壳121分离。如图6所示,扇叶电机23设有扇叶电机转轴231,如图2所示,扇叶电机转轴231穿过内盆壳121的底部(即内盆壳121的前部)设置,扇叶6可拆式安装在扇叶电机转轴231上,具体地说,扇叶电机转轴231上设有定位平面,扇叶6的中心孔内设有内凸平面,扇叶电机转轴231适配穿过扇叶6的中心孔,上述的定位平面与上述的内凸平面贴靠连接,扇叶电机转轴231的前端螺接有锁紧螺母,上述的锁紧螺母将扇叶6压在扇叶电机转轴231上的挡圈上,从而使得扇叶电机转轴231与扇叶6相对固定;如图2结合图3所示,第一支撑臂28从内至外穿出风扇壳1设置,换句话说,第一支撑臂28的上端部设于风扇壳1之内,如图12所示,风扇壳1的后部形成有避让缺口槽122,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臂28设于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内,第一支撑臂28能够通过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脱离风扇壳1。
由于电机壳20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内盆壳121内,所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电机壳20与风扇壳1为相对固定的,所以当摆头电机25运转时,风扇壳1及扇叶6都可以上下摆动,从而使循环扇实现自动上下摆动送风,有利于增强循环扇对室内空气的搅动作用,当风扇壳1上下摆动时,第一支撑臂28在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内相对摆动。需要清洗循环扇时,先将上述的锁紧螺母拆卸,然后将扇叶6向前拉离扇叶电机转轴231,然后将电机壳20拆离风扇壳1,于是电机壳20脱离内盆壳121,第一支撑臂28从避让缺口槽122内相对地向后移动脱离风扇壳1,使得整个驱动装置2能够脱离风扇壳1,于是风扇壳1的外部及内部,以及扇叶6都可以用水直接冲洗干净,而驱动装置2可以用湿布擦干净,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的结构设置合理,有利于使循环扇易于清洁。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底座3,如图14所示,第一支撑臂28的下端形成有凸片281,如图3和图7所示,底座3内设有插装座7,插装座7通过对应的螺钉固定在底座3的内部,如图9所示,插装座7上形成有插装孔71,如图8所示,凸片281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插装孔71内,插装座7支撑第一支撑臂28,如图14所示,第一支撑臂28的下端部形成有扣接孔282,如图8所示,底座3内形成有扣耳32,如图8所示,扣接孔282与对应的扣耳32适配扣接。如图3所示,底座3上形成有避让孔31,在第一支撑臂28与底座3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28穿过对应的避让孔31,然后将凸片281压入到对应的插装孔71内,使得扣耳32滑入到第一支撑臂28的扣接孔282内,扣耳32接触扣接孔282的下边缘,避免第一支撑臂28从底座3内拉出,另外,如图9所示,插装座7上可以形成有插槽72,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臂28的位于凸片281上侧的部位设于插槽72内,可以使第一支撑臂28更稳固,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支撑臂28与底座3的安装结构,使得第一支撑臂28与底座3安装方便。当需要清洁循环扇时,将驱动装置2拆离风扇壳1,此时底座3和驱动装置2一起脱离风扇壳1。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导流罩4,导流罩4设于扇叶6的对应前方,如图10所示,导流罩4的边缘部形成有旋扣钩41,如图11所示,风扇壳1的前端部内形成有旋扣片111,旋扣钩41与对应的旋扣片111扣接,导流罩4能够与风扇壳1分离。具体地说,在将导流罩4安装到风扇壳1的前端部时,先将旋扣钩41对正图11中所示的避让槽113,然后将旋扣钩41插入到对应的避让槽113内,然后旋动导流罩4,使旋扣钩41扣到对应的旋扣片111上,于是导流罩4就与风扇壳1安装相对固定,当需要拆卸导流罩4时,反向将旋扣钩41旋离对应的旋扣片111,然后将导流罩4向前取离风扇壳1,于是使得导流罩4装拆方便,方便将导流罩4拆下而对导流罩4进行冲洗清洁。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风扇壳1的前端部内形成有限位通槽112,如图10所示,导流罩4的边缘部形成有限位片42,限位片42设置在对应的限位通槽112内,在将导流罩4安装到风扇壳1的前端部时,限位片42向后插入到对应的限位通槽112内(同时地,旋扣钩41插入到对应的避让槽113内),然后旋动导流罩4,使旋扣钩41与对应的旋扣片111扣接,此时限位片42刚好与限位通槽112的沿周向的一端贴靠,使用户能够感知旋扣钩41已经与旋扣片111完成扣接,从而方便安装导流罩4。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电机壳20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套头211,如图12所示,内盆壳121形成有底孔120,也就是说,底孔120形成在内盆壳121的底部(即内盆壳121的前部),如图2所示,外螺纹套头211适配穿过底孔120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外螺纹套头211螺接有用于将电机壳20和风扇壳1相对固定的螺母5,螺母5与内盆壳121的前端贴靠连接,扇叶电机转轴231穿过螺母5设置,于是当需要将驱动装置2拆离风扇壳1时,先将导流罩4拆卸,然后拆卸扇叶6,接着拆卸螺母5,再将电机壳20向后拉离风扇壳1,通过设置螺母5及外螺纹套头211,使得电机壳20与内盆壳121的装拆只需要操作装拆一个螺母5,通过螺母5的锁紧力作用,使得电机壳20与内盆壳121牢固地相对固定,从而也使得循环扇易于拆解,方便清洁。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底孔120形成有定位直边1201,定位直边1201可以为上下对称布置,如图6所示,外螺纹套头211上形成有平台2111,定位直边1201与平台2111适配连接,于是进一步使电机壳20与内盆壳121在绕扇叶6的轴线方向上可靠定位,避免循环扇运转产生的震动导致电机壳20与风扇壳1出现相对松动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扇还包括第二支撑臂29,第二支撑臂29的上端与电机壳20铰接,为了使电机壳20能够上下摆动,第二支撑臂29与电机壳20的铰接轴线和第一支撑臂28与电机壳20的铰接轴线为同轴设置,第二支撑臂29从内至外穿出风扇壳1设置,第二支撑臂29设于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内,换句话说,如图12所示,避让缺口槽122的数量设为两个,第二支撑臂29能够通过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脱离风扇壳1,如图5和图6所示,电机壳20、曲柄26及连杆27都设置在第二支撑臂29与第一支撑臂28之间,于是使得驱动装置2结构紧凑,且有利于电机壳20得到平衡可靠的支撑,如图4所示,由于电机壳20、曲柄26及连杆27都设置在第二支撑臂29与第一支撑臂28之间,于是结构设置合理,方便避让缺口槽122布局设置,有利于缩减设置避让缺口槽122的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从而避免体积较大的杂物容易进入到风扇壳1之内。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电机壳20的后部通过对应的螺钉安装有后盖24,后盖24上形成有散热通孔,如图13所示,风扇壳1的后部形成有盆口1211,盆口1211与内盆壳121连通设置,盆口1211也可以理解为是内盆壳121的盆状结构的开口,如图2至图4所示,后盖24适配设置于盆口1211内,两个避让缺口槽122分别位于后盖24的左右两侧,更具体地说,后盖24的左右两侧边缘与盆口1211的内边缘之间设有与对应的避让缺口槽122连通的缝隙,而后盖24的上下两侧边缘为与盆口1211的内边缘贴靠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使风扇壳1具有整体一致的外观。

Claims (8)

1.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包括风扇壳(1),所述风扇壳(1)内设有扇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壳(20)、扇叶电机(23)、摆头电机(25)、曲柄(26)、连杆(27)及第一支撑臂(28),所述扇叶电机(23)及所述摆头电机(25)安装在所述电机壳(20)内,所述第一支撑臂(28)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壳(20)铰接,所述摆头电机(25)驱动连接所述曲柄(26)的一端,所述曲柄(26)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2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27)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28)铰接,所述摆头电机(25)能够带动所述电机壳(20)上下往返摆动;所述风扇壳(1)的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内盆壳(121),所述电机壳(20)的前部可拆式适配插装在所述内盆壳(121)内,所述扇叶电机(23)设有扇叶电机转轴(231),所述扇叶电机转轴(231)穿过所述内盆壳(121)的底部设置,所述扇叶(6)可拆式安装在所述扇叶电机转轴(231)上,所述第一支撑臂(28)从内至外穿出所述风扇壳(1)设置,所述风扇壳(1)的后部形成有避让缺口槽(122),所述第一支撑臂(28)设于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122)内,所述第一支撑臂(28)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122)脱离所述风扇壳(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3),所述第一支撑臂(28)的下端形成有凸片(281),所述底座(3)内设有插装座(7),所述插装座(7)上形成有插装孔(71),所述凸片(281)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所述插装孔(71)内,所述第一支撑臂(28)的下端部形成有扣接孔(282),所述底座(3)内形成有扣耳(32),所述扣接孔(282)与对应的所述扣耳(32)适配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4),所述导流罩(4)设于所述扇叶(6)的对应前方,所述导流罩(4)的边缘部形成有旋扣钩(41),所述风扇壳(1)的前端部内形成有旋扣片(111),所述旋扣钩(41)与对应的所述旋扣片(111)扣接,所述导流罩(4)能够与所述风扇壳(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壳(1)的前端部内形成有限位通槽(112),所述导流罩(4)的边缘部形成有限位片(42),所述限位片(4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限位通槽(1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20)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套头(211),所述内盆壳(121)形成有底孔(120),所述外螺纹套头(211)适配穿过所述底孔(120)设置,所述外螺纹套头(211)螺接有用于将所述电机壳(20)和所述风扇壳(1)相对固定的螺母(5),所述螺母(5)与所述内盆壳(121)的前端贴靠连接,所述扇叶电机转轴(231)穿过所述螺母(5)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孔(120)形成有定位直边(1201),所述外螺纹套头(211)上形成有平台(2111),所述定位直边(1201)与所述平台(2111)适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臂(29),所述第二支撑臂(29)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壳(20)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29)从内至外穿出所述风扇壳(1)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29)设于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122)内,所述第二支撑臂(29)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避让缺口槽(122)脱离所述风扇壳(1),所述电机壳(20)、所述曲柄(26)及所述连杆(27)都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臂(29)与所述第一支撑臂(2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易于清洁的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20)的后部安装有后盖(24),所述后盖(24)上形成有散热通孔,所述风扇壳(1)的后部形成有盆口(1211),所述盆口(1211)与所述内盆壳(121)连通设置,所述后盖(24)适配设置于所述盆口(1211)内。
CN202220198831.4U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Active CN217176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8831.4U CN217176941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8831.4U CN217176941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6941U true CN217176941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8831.4U Active CN217176941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6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2635A1 (ja) * 2022-02-22 2023-08-31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送風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2635A1 (ja) * 2022-02-22 2023-08-31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7474397B2 (ja) 2022-02-22 2024-04-25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7475759B2 (ja) 2022-02-22 2024-04-3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送風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76941U (zh) 一种易于清洁的循环扇
CN106016472B (zh) 一种易拆装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978187U (zh) 一种带净化功能的空调扇
CN217906409U (zh) 一种便于拆装清洁的风扇衣
CN210861356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530550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9955694U (zh) 一种新型汽车鼓风机
CN210799442U (zh) 一种扇叶可拆卸迷你风扇
CN209877114U (zh) 新型柜机结构
CN220354149U (zh) 一种网罩组件及风扇的传动结构
CN212394697U (zh) 料理机
CN212744436U (zh) 大厦扇
CN212394684U (zh) 料理机
CN212457144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6477955U (zh) 送风组件及风扇
CN214606652U (zh) 一种墨盒清洗工装
CN217185803U (zh) 一种搅拌棒壳体
CN220522824U (zh) 风扇
CN216953474U (zh) 空调室内机的面罩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358549U (zh) 一种电动修眉刀及其照明结构
CN218943193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6924539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7761379U (zh) 一种电风扇
CN214480869U (zh) 一种农用无人机fpv的防雾型摄像头
CN219727808U (zh) 一种出风口连杆外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