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2827U - 导丝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62827U
CN217162827U CN202220186169.0U CN202220186169U CN217162827U CN 217162827 U CN217162827 U CN 217162827U CN 202220186169 U CN202220186169 U CN 202220186169U CN 217162827 U CN217162827 U CN 217162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guide wire
wire
coil body
cylindrica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61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黎萌
罗伟坚
王浩
许炯赋
董俊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1861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62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62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628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导丝结构,其包括线圈体、前端接合体、筒状体、芯轴和拉线,线圈体盘绕呈螺旋状;前端接合体固定设于线圈体的前端;筒状体前端与线圈体的基端固定连接;芯轴活动设于筒状体内并可沿筒状体的轴向移动;拉线设于内腔和芯轴内并由芯轴的基端引出,拉线可拉动芯轴在筒状体内进行轴向移动而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当芯轴的前端伸入至线圈体内最大限度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大而可增强支承性和推送能力;当芯轴的前端完全位于线圈体外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小,此时可利用线圈体的柔性而通过更扭曲的血管和侧支血管,并能够避免血管穿孔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结构,通过拉动拉线便可方便的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其结构十分新颖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导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丝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介入手术中,经常需要使用导管组件。导管组件通常包括导管和导丝。导丝呈细长状,其直径很小,可以通入病人血管中;导管呈细长管状,其可套设在导丝外。操作时,通常使用导丝进行导向,通过操控导丝使导丝的前端沿着血管前进而到达目的部位。现有的导丝,从整个长度来看,其是柔性的,因而其可弯曲而在血管中前进;从较短的长度来看,导丝的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硬度而可塑型。使用时,通常先根据目的部位的血管特点而将导丝的前端弯曲成所需的形状,如J型,然后将导丝置入血管中,通过操作而使导丝不断沿着血管前进而到达目的部位。这种导丝,因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因而易于操作前进,在大血管中使用时,因其前端可塑型,因而也能较为容易的到达目的部位。但是,实际中,有些目标部位的血管狭窄而不利于塑型后的导丝通过,而有些血管分支较多,且较为弯曲、转折幅度大,使用现有的导丝根本无法通过转折处,且这种地方使用较硬的导丝还容易发生血管穿孔的问题;而且,在导丝的前进过程中,各处血管的弯曲形状不同,而根据目标部位预先塑型的形状并不能适合其他各处的血管形状,因而实际使用时,需要医生反复的调整方向以使得导丝可以进入目标血管。因此,现有的这种导丝,在面临分支复杂或狭窄血管或较为扭曲的血管时,到达目标部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或难以到达目标部位。导丝推进时,其通过血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导丝前端,现有的导丝,其刚度不可调,而在整个介入手术中,导丝需要通行的血管性质不同,使用不同刚度的导丝,更利于通过不同区域的血管。因此,若能使导丝的刚度可调,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手术操作者根据需要通过的血管性质而调节导丝的刚度,从而更利于导丝通过目标血管而进入目标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于根据使用需要而调节导丝前端刚度的导丝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线圈体、前端接合体、筒状体、芯轴和拉线,所述线圈体盘绕呈螺旋状,其内部形成内腔;所述前端接合体固定设于所述线圈体的前端;所述筒状体前端与所述线圈体的基端固定连接;所述芯轴活动设于所述筒状体内并可沿所述筒状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拉线设于所述内腔和芯轴内并由所述芯轴的基端引出,所述拉线可拉动所述芯轴在所述筒状体内进行轴向移动而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定滑轮件和动滑轮件,所述定滑轮件固定设于所述前端接合体内,所述定滑轮件上设有供所述拉线进行绕线的第一绕线槽;所述动滑轮件固定设于所述芯轴的前端,所述动滑轮件上设有供所述拉线进行绕线的第二绕线槽;所述芯轴上设有供所述拉线走线的引线孔;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件固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绕线槽、第一绕线槽而穿过所述引线孔,并由所述芯轴的基端引出至所述芯轴外。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孔的入口端位于所述芯轴的侧壁上,所述引线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芯轴的基端的端面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包括细径部和粗径部,所述细径部位于所述芯轴的前端,且所述细径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粗径部的直径,所述引线孔的入口端位于所述细径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接合体的端部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芯轴的粗径部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呈长条状,在所述筒状体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而可约束所述芯轴的位移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结构包括线圈体、筒状体、芯轴和拉线,线圈体本身柔性很好,易于随血液流动方向而进入扭曲的血管和侧支血管,并可避免血管穿孔;芯轴活动套设于筒状体内,其可在拉线的作用下沿筒状体的轴向进行移动,从而调节芯轴前端伸入于线圈体内的长度,从而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当芯轴的前端伸入至线圈体内最大限度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大;当芯轴的前端完全位于线圈体外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小。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结构,通过拉动拉线便可方便的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其结构十分新颖,且操作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芯轴前端伸入至线圈体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定滑轮件和动滑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线圈体10、内腔11、前端接合体20、筒状体30、定位凸起31、芯轴40、细径部41、粗径部42、锥形过渡部43、引线孔44、入口端441、出口端442、弯折孔部443、直行孔部444、限位凹槽45、拉线50、定滑轮件60、第一绕线槽61、动滑轮件70、第二绕线槽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为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中,前端、前端侧是指使用时朝向患者而用于插入患者体内的一侧,基端、基端侧是指使用时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一侧。同一部件的前端和基端,是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结构包括线圈体10、前端接合体20、筒状体30、芯轴40和拉线50。所述前端接合体20固定在线圈体10的前端,其具有圆弧状的端部,从而利于介入,并避免对血管造成创伤。所述筒状体30固定设于线圈体10的基端。所述芯轴40活动设于筒状体30内,并可沿筒状体30的轴向进行移动。所述拉线50用于牵引芯轴40在筒状体30内移动,从而调节芯轴40的位置以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线圈体10盘绕呈螺旋状,其内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内腔11。由于线圈体10是螺旋结构,因而其易于摆动而具有很好的柔性(相较于芯轴40而言)。所述线圈体10由直径很细的铂丝盘绕而成,所述铂丝的直径约为0.001英寸~0.004英寸,其盘绕而成的螺旋状结构的直径约为0.01英寸~0.03英寸。所述线圈体10的节距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沿线圈体10的长度而变化的,或者不同区段可具有不同的节距,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前端接合体20固定设于所述线圈体10的前端,其具有尖状结构,因而利于插入。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接合体20的端部呈圆弧状,其既能利于插入,又能避免使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所述前端接合体20可由合适的聚合物材料制成,例如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粘剂等材料。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筒状体30固定设于所述线圈体10的基端,即所述筒状体30的前端与所述线圈体10的基端固接。所述筒状体30呈长圆筒状,其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筒状体30的外径与所述线圈体10的外径相匹配,从而使得导丝的外壁更光滑而利于插入。所述筒状体30可由不锈钢合金、NI-TI合金等公知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筒状体30优选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芯轴40为细长形状的构件,其可由不锈钢合金、NI-TI合金等公知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芯轴40优选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芯轴40的长度不限,其可以比筒状体30长,也可以比筒状体30稍短,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芯轴40是外径从基端侧向前端侧缩小的细长构件,其包括细径部41和粗径部42。所述细径部41位于所述芯轴40的前端,其直径小于所述粗径部42的直径。所述细径部41与粗径部42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锥形过渡部43相连,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细径部41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粗径部4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筒状体30的内径,从而使得粗径部42可在筒状体30内活动。
如图4所示,为方便设置拉线50,在所述芯轴40上设有引线孔44。所述引线孔44的入口端441位于所述细径部41的外壁上,出口端442位于所述芯轴40基端的端面中央。所述引线孔44为贯通孔,其由将拉线50从芯轴40的前端引入,并从芯轴40的基端引出。为方便牵引,所述引线孔44的包括弯折孔部443和直行孔部444,所述弯折孔部443连接于入口端441与直行孔部444之间,所述直行孔部444沿芯轴40的中心轴方向设置,并与出口端442相连。所述弯折孔部443用于转折过渡,从而利于拉线50拉动。
如图1、图2所示,为方便通过拉线50牵引芯轴40移动,在所述导丝内设有定滑轮件60和动滑轮件70。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定滑轮件60固定设于所述前端接合体20内,其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其相比于金属材料可减轻前端的重量,从而更利于线圈体10摆动。如图3所示,所述定滑轮件60上设有供所述拉线50进行绕线的第一绕线槽61,所述第一绕线槽61为环状凹槽,其可利于拉线50拉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件60可设置成球状,所述第一绕线槽61沿其圆周方向分布并凹陷于其表面而形成。具体实施时,当拉线50绕线完成后,可通过模塑等加工工艺而将定滑轮件60封在前端接合体20内而与前端结合体形成固定接合,并且封塑完后不影响拉线50的拉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件60也可通过其他固定结构与所述前端结合体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动滑轮件70固定设于所述芯轴40的前端,其可由聚合物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滑轮件70可用与芯轴40相同的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所述动滑轮件70上设有供所述拉线50进行绕线的第二绕线槽71;所述第二绕线槽71为环状凹槽,其可利于拉线50拉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滑轮件70可设置成球状,所述第二绕线槽71沿其圆周方向分布并凹陷于其表面而形成。具体实施时,动滑轮件70可焊接于芯轴40的前端,且焊接处内部仍保留有供拉线50穿过的第二绕线槽71结构,从而不影响拉线50的拉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拉线50用于牵引芯轴40移动。所述拉线50可由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其为金属丝。所述拉线50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件60固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绕线槽71、第一绕线槽61而从引线孔44的入口端441进入至引线孔44内,并从引线孔44的出口端442引出,从而由芯轴40的基端引出至芯轴40外。
当在芯轴40外朝远离筒状体30的方向拉动所述拉线50时,所述芯轴40便可沿前端移动,以使得芯轴40的前端进入至线圈体10的内腔11中(如图2所示),从而增加导丝前端的刚度。
当不拉动拉线50,而朝远离筒状体30的方向拉动所述芯轴40时,所述芯轴40便可沿基端移动,以使得芯轴40的前端逐渐退出线圈体10的内腔11(如图1所示),从而降低导丝前端的刚度。
由于芯轴40具有比线圈体10更强的刚度,当芯轴40以不同长度位于线圈体10内时,线圈体10与芯轴40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刚度便不同,这样,通过调整芯轴40伸入至线圈体10内的长度,便可调整导丝前端的刚度。当芯轴40的前端朝线圈体10方向移动至最大限度时,此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大,此时,导丝的推送能力最强,在通过病变时,或将大口径的导引导管输送至目标血管中时,能够提高支承性。当芯轴40的前端完全退出线圈体10时,此时导丝前端的刚度最小,此时,能够利用导丝前端的线圈体10进入更扭曲的血管和侧支血管,并能够避免血管穿孔的发生。由于导丝前端的刚度可调,因而可方便手术操作者根据需要通过的血管的属性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利于介入操作而到达目标区域。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为约束芯轴40的位移量,可在所述芯轴40的粗径部42上设置限位凹槽45,在所述筒状体30的内壁上设置定位凸起31。所述限位凹槽45呈长条状,其沿芯轴40的轴向设置。所述定位凸起31突出于筒状体30的外壁上,其位于所述限位凹槽45内。如图2所示,当所述芯轴40向前端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所述定位凸起31与限位凹槽45的基端侧相抵。如图1所示,当所述芯轴40向基端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所述定位凸起31与限位凹槽45的前端侧相抵。这样,可方便手术操作者感知芯轴40的移动量,避免过度抽拉拉线50而使得芯轴40前端冲击前端接合体20,避免前端接合体20脱落。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6)

1.一种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线圈体(10),盘绕呈螺旋状,其内部形成内腔(11);
前端接合体(20),固定设于所述线圈体(10)的前端;
筒状体(30),前端与所述线圈体(10)的基端固定连接;
芯轴(40),活动设于所述筒状体(30)内并可沿所述筒状体(30)的轴向移动;
拉线(50),设于所述内腔(11)和芯轴(40)内并由所述芯轴(40)的基端引出,所述拉线(50)可拉动所述芯轴(40)在所述筒状体(30)内进行轴向移动而调节导丝前端的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定滑轮件(60),固定设于所述前端接合体(20)内,所述定滑轮件(60)上设有供所述拉线(50)进行绕线的第一绕线槽(61);
动滑轮件(70),固定设于所述芯轴(40)的前端,所述动滑轮件(70)上设有供所述拉线(50)进行绕线的第二绕线槽(71);
所述芯轴(40)上设有供所述拉线(50)走线的引线孔(44);
所述拉线(50)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件(60)固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绕线槽(71)、第一绕线槽(61)而穿过所述引线孔(44),并由所述芯轴(40)的基端引出至所述芯轴(40)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44)的入口端(441)位于所述芯轴(40)的侧壁上,所述引线孔(44)的出口端(442)位于所述芯轴(40)的基端的端面中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40)包括细径部(41)和粗径部(42),所述细径部(41)位于所述芯轴(40)的前端,且所述细径部(41)的直径小于所述粗径部(42)的直径,所述引线孔(44)的入口端(441)位于所述细径部(41)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接合体(20)的端部呈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轴(40)的粗径部(42)上设有限位凹槽(45),所述限位凹槽(45)呈长条状,在所述筒状体(30)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起(31),所述定位凸起(31)位于所述限位凹槽(45)内而可约束所述芯轴(40)的位移量。
CN202220186169.0U 2022-01-24 2022-01-24 导丝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62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6169.0U CN217162827U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6169.0U CN217162827U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丝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62827U true CN217162827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616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62827U (zh) 2022-01-24 2022-01-24 导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62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0543A (en) Movable core guidewire
US5673707A (en) Enhanced performance guidewire
US4548206A (en) Catheter wire guide with movable mandril
JP2504927B2 (ja) カテ―テルデバイス
CA2254592C (en) Coiled transition balloon catheter, assembly and procedure
JP4447784B2 (ja) 改良された基端シャフト形状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JP4289919B2 (ja) 薬液注入装置
EP0313807A1 (en) Extendable guidewire for vascular procedures
EP0377656A1 (en) CATHETER FOR BALLOON ANGIOPLASTY.
CN216986020U (zh) 导丝和导管组件
WO1993007927A1 (en) Catheter with internal mandrel and method
EP2481441A1 (en) Guidewire
US6328702B1 (en) Guide wire extension system
US5341817A (en) Elongated guidewire for use in dilation procedures
CN217162827U (zh) 导丝结构
DE69013879D1 (de) Teleskopisches Führungskathetersystem.
GB2399017A (en) Aortic catheter with preformed helically coiled section
CN217162842U (zh) 前端刚度可调的导丝结构
EP1120127B1 (en) Catheter made of a multifilar row of wires
EP2347786A1 (en) Medical guidewire
JP2587594Y2 (ja) 管状器官に挿入される医療用具
JP2001204824A (ja) カテーテル直線化デバイス及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219721653U (zh) 一种导丝及延长导管系统
CN212631406U (zh) 一种快速导引鞘芯
JPH11216188A (ja) 外側シースを有する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