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1650U -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1650U
CN217151650U CN202220693901.3U CN202220693901U CN217151650U CN 217151650 U CN217151650 U CN 217151650U CN 202220693901 U CN202220693901 U CN 202220693901U CN 217151650 U CN217151650 U CN 217151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in frame
membrane
middle fram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39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岩
张星鹏
杜向军
马威
李宏宝
李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39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1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1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1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包括主框架、副框架、中间框架,副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安装有张力膜和防尘膜,主框架上表面也设置有防尘膜,主框架与副框架之间,基于合页结构,利用锁扣和索具相配合,可实现自由开合操作,更加便于检修清理张力膜,省时省力。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遮光毛条以及防尘膜能够进一步阻挡灰尘,降低清理张力膜的次数,节约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窗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室内装饰材料的日新月异,我们在吊顶造型设计上也随之丰富起来,其中,近期发展最快的就是张力膜天窗结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张力膜天窗随处可见,其凭借着多样的造型紧追当今时尚的设计潮流,逐渐成为装饰材料的新宠。但是,传统结构的张力膜天窗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必然会出现积灰、落虫等影响美观的一些污染物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只能使用传统的撬开张力膜封边的方式来进行检修,检修较为麻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检修时打开的新型的张力膜天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基于合页结构,利用锁扣和索具相配合,可实现自由开合操作,有效解决了传统张力膜天窗结构难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包括均为中空矩形框架结构的主框架、副框架以及中间框架,主框架上表面安装有一层防尘膜,中间框架可拆卸安装在副框架上表面,中间框架与副框架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布设有一层张力膜和一层防尘膜,且四周密封一圈黑色遮光毛条;主框架与副框架之间通过专用铰链连接,主框架闭合后覆盖在中间框架上方,且通过锁紧单元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单元包括锁钩和索具,锁钩安装在主框架前端下表面,包括底板和卡环,底板固定在主框架上,卡环垂直设置在底板中部;索具包括安装在中间框架前端上表面的与卡环相匹配的卡槽,卡槽中铰接有呈弧形结构的卡扣,卡扣一端设置有与卡环相匹配的凹槽,另一端伸出卡槽外且设置有圆孔,卡槽下端还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安装有可伸缩式限位杆;限位杆插入卡扣圆孔中后,卡环卡接在卡扣凹槽中,主框架与中间框架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框架上表面、主框架下表面均对称安装有一组L型角码,L型角码上均连接有安全拉环,位于同一侧的安全拉环之间均连接有弹簧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安装有用于照明的灯具。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框架上表面开设有一圈相互连通的凹槽,且凹槽底部开设有多个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四个拐角处的凹槽内设置有转角垫片,转角垫片上开设有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与副框架通过螺丝紧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上表面通过铝压条以及螺丝紧固安装有一层防尘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张力膜天窗结构,基于合页结构,利用锁扣和索具相配合,可实现自由开合操作,更加便于检修清理,省时省力;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遮光毛条以及防尘膜能够进一步阻挡灰尘,降低清理张力膜的次数,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张力膜天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张力膜天窗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副框架以及中间框架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单元锁紧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副框架;3-中间框架;4-转角垫片;5-张力膜;6-防尘膜;7-灯具;8-L型角码;9-弹簧连接件;10-锁钩;11-索具;12-卡槽;13-卡扣;14-连接杆;15-限位杆;16-遮光毛条;17-专用铰链;18-安全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为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包括主框架1、副框架2、中间框架3、转角垫片4、张力膜5、防尘膜6、灯具7、L型角码8、弹簧连接件9、锁紧单元以及遮光毛条16。
如图1至3所示,主框架1、副框架2、中间框架3均为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其中,中间框架3上表面开设有一圈相互连通的凹槽,且凹槽底部开设有多个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3安装在副框架2上表面,具体地,中间框架3四个拐角处的凹槽内设置有转角垫片4,转角垫片4上开设有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3与副框架2通过螺丝紧固连接在一起。中间框架3与副框架2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布设有一层张力膜5和一层防尘膜6,且四周密封一圈黑色遮光毛条16,遮光的同时还能阻挡灰尘污染张力膜5和防尘膜6。
如图1所示,主框架1上表面通过铝压条以及螺丝紧固安装有一层防尘膜6,用于进一步防止灰尘沾染张力膜5;主框架1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安装有用于照明的灯具7。如图1、2所示,主框架1后端下表面与副框架2后端外侧之间通过专用铰链17实现连接,使得主框架1能够实现开合动作,主框架1闭合时能够覆盖在中间框架3上方。
如图1、2所示,中间框架3上表面、主框架1下表面均对称安装有一组L型角码8,L型角码8上均连接有安全拉环18,位于同一侧的安全拉环18之间均连接有弹簧连接件9。
如图1、2所示,主框架1与中间框架3之间还安装有锁紧单元,锁紧单元包括锁钩10和索具11;锁钩10为一体化结构,安装在主框架1前端下表面,包括底板和卡环,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主框架1上,卡环垂直设置在底板中部;如图4、5所示,索具11包括安装在中间框架3前端上表面的卡槽12,卡槽12中铰接有卡扣13,卡扣13为弧形结构,卡扣13一端设置有与卡环相匹配的凹槽,另一端伸出卡槽12外且设置有圆孔,卡槽12下端还铰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另一端安装有可伸缩式限位杆15。
实际使用中,主框架1合上时,如图5所示,锁钩10上的卡环插入索具11的卡槽12内,拨动连接杆14,并将限位杆15插入卡扣13的圆孔内,从而带动卡扣13另一端的凹槽与锁钩10上的卡环卡接,将锁钩10固定住,实现主框架1与副框架2的锁紧。需要开启主框架1时,将限位杆15收回,连接杆14恢复原位,卡扣13带有凹槽的一端松开卡环,此时锁钩10能够从卡槽12中抽出,然后抬起主框架1即可。
在对张力膜5进行检修时,打开主框架1,然后拧松中间框架3上的螺丝即可将张力膜5取出,待清理干净后,重新安装回原位即可,相较于传统的只能撬开封边的检修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不仅更加便于检修清理,省时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有助于降低张力膜5的检修清理次数,节约人力成本。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中空矩形框架结构的主框架(1)、副框架(2)以及中间框架(3),主框架(1)上表面安装有一层防尘膜(6),中间框架(3)可拆卸安装在副框架(2)上表面,中间框架(3)与副框架(2)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布设有一层张力膜(5)和一层防尘膜(6),且四周密封一圈黑色遮光毛条(16);主框架(1)与副框架(2)之间通过专用铰链(17)连接,主框架(1)闭合后覆盖在中间框架(3)上方,且通过锁紧单元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单元包括锁钩(10)和索具(11),锁钩(10)安装在主框架(1)前端下表面,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设置在底板中部的卡环;索具(11)包括安装在中间框架(3)前端上表面的与卡环相匹配的卡槽(12),卡槽(12)中铰接有呈弧形结构的卡扣(13),卡扣(13)一端设置有与卡环相匹配的凹槽,另一端伸出卡槽(12)外且设置有圆孔,卡槽(12)下端还铰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另一端安装有可伸缩式限位杆(15);限位杆(15)插入卡扣(13)圆孔中后,卡环卡接在卡扣(13)凹槽中,主框架(1)与中间框架(3)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框架(3)上表面、主框架(1)下表面均对称安装有一组L型角码(8),L型角码(8)上均连接有安全拉环(18),位于同一侧的安全拉环(18)之间均连接有弹簧连接件(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安装有用于照明的灯具(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框架(3)上表面开设有一圈相互连通的凹槽,且凹槽底部开设有多个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3)四个拐角处的凹槽内设置有转角垫片(4),转角垫片(4)上开设有螺丝安装孔,中间框架(3)与副框架(2)通过螺丝安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上表面通过铝压条以及螺丝紧固安装有一层防尘膜(6)。
CN202220693901.3U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Active CN217151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3901.3U CN21715165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3901.3U CN21715165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1650U true CN21715165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7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3901.3U Active CN217151650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1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51650U (zh) 一种可开启式张力膜天窗自锁装置
US20010042348A1 (en) Improved window screen system
EP1232317B1 (en) Hidden rail type window and door system
CN209946436U (zh) 一种防拆式led光源模组
CN201434357Y (zh) 新型三防灯支架
CN102691472B (zh) 一种节能系统窗
CN212534468U (zh) 一种拉链式开合反吊膜检修门窗
CN210767428U (zh) 横明竖隐窗构造系统
CN209568597U (zh) 一种装饰天花板结构
CN208900006U (zh) 一种外开一体门窗
CN211923943U (zh) 一种可拉动折叠的窗户
CN208202954U (zh) 一种格栅窗扇
CN219875280U (zh) 分瓶电机速度调节器增加保护罩
CN217720292U (zh) 一种用于电梯电气部件回馈单元的防爆隔爆箱
CN209942543U (zh) 可快速安装的工业门视窗
CN216130230U (zh) 一种具有打开式车窗的铲运机驾驶室
CN213659754U (zh) 昆虫流动展箱
CN2107683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使用的子母门
CN210103249U (zh) 一种开口式电梯轿厢天顶幕灯
CN2211487Y (zh) 推拉门窗自动碰锁
CN214634908U (zh) 一种滤筒除尘器的门板快速压紧装置
CN214379426U (zh) 一种配电柜
CN212027528U (zh) 一种内外平开窗一体纱窗及房屋、建筑
CN213082857U (zh) 一种客车风道检修盖
CN209990423U (zh) 可闭锁外开纱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