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8989U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38989U CN217138989U CN202122886835.XU CN202122886835U CN217138989U CN 217138989 U CN217138989 U CN 217138989U CN 202122886835 U CN202122886835 U CN 202122886835U CN 217138989 U CN217138989 U CN 2171389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bridge unit
- terminal
- mobi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该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包括电极组以及电刺激主体,电极组包括多片电极,每片电极能够贴附在皮肤上并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电刺激主体通过第一连接线同时连接各片电极,并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相应的智能移动终端,且电刺激主体从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以工作,并为各片电极提供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实现非侵入的全天候疼痛刺激治疗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腕踝针是金属材质的金属针,腕踝针疗法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并使得腕踝针从该点刺入皮肤而实现皮下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可以用于治疗眼内肌麻痹、视力障碍、面瘫、各种疼痛、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皮肤病、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脊柱退行性疾病后遗症等疾病。
腕踝针疗法对操作手法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则一方面可能误伤血管及组织,当汗液或水等侵入创口后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腕踝针留置,在进行肢体活动时留置在体内的腕踝针可能出现变形或折断,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同时还有可能加剧患者对于针刺的恐惧心理等。
然而,现有针对腕踝针疗法的改良方案中,尚未发现有任何一种疗法和工具,可以消除以上风险及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能够实现非侵入的全天候疼痛刺激治疗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包括:
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多片电极,每片电极能够贴附在皮肤上并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
电刺激主体,所述电刺激主体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各片电极,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相应的智能移动终端,以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线为OTG连接线,所述OTG连接线使得所述电刺激主体既能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也能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获取各片电极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以分发至对应的电极的刺激点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所述电刺激主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或者可拔插式地连接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总线以及与各片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分线,所述总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所述总线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各条分线的一端,各条分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相应的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线还包括电极端连接组件,所述电极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拔插式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设置在所述总线用于同时连接各条分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子同时且固定连接各条分线用于连接总线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电刺激主体还包括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指示灯以及换相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并为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升压电路提供电源电压;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换相电路;
所述换相电路与电极一一对应设置并直接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或通过所述升压电路间接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以在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下输出电刺激波形信号至相应的电极;
所述指示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以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亮灭,指示各个电极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升压电路为反激式升压电路,其包括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变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储能电容的阳极、变压器的初级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阴极均与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变压器的初级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连接,变压器的次级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储能电容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应的第一连接线连接,变压器的次级另一端、第一储能电容的阴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储能电容的阴极均与接地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相电路具有上臂左桥单元、上臂右桥单元、下臂左桥单元以及下臂右桥单元;其中,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节点,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一端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节点,所述第一连接节点用于连接相应的电极的一个刺激点,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个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臂左桥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一个刺激点和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接地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臂左桥单元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一个刺激点和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臂右桥单元包括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以及下臂右桥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臂右桥单元包括第七三极管和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以及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的使能端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相电路还包括闭合控制单元,所述闭合控制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和采样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采样电阻与接地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数模转换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臂左桥单元以及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相连,以对流经所述下臂左桥单元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电流进行闭环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用于与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连接,以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供电。
可选地,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具有OTG功能接口的智能手机、平板或者电脑,所述智能移动终端通过OTG连接线与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连接,既能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供电,又能向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各片电极提供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
可选地,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上可设置用于管理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参数、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中的至少一种的应用程序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具有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通信模块,以上传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治疗记录至所述云端服务器,以及,从所述云端服务器下载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所需的治疗方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刺激治疗系统,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和/或,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电极能够贴附在皮肤上,并能从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且能将相应的电刺激波形信号通过每片电极的刺激点释放到患者身体上,创新性地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安全可靠,实现了一种非侵入的全天候疼痛刺激治疗方案,实现了对腕踝针疗法的作用途径及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使得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体积小,同时续航时间长,降低了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成本以及使用环境的限制。
2、电极可以贴附于手腕等处的皮肤上,贴附位置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合理选择,且在贴附后能相对固定,穿戴方便,适合全天候的疼痛治疗和管理,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3、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与常见的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可以通过OTG连接线连接,从而可以直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来为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提供电源并且提供用于电刺激治疗的方案设计(包括电刺激波形信号的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等参数的设置和调整等等),可以在有利于使得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体积小,同时续航时间长,降低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成本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设置多样的治疗模式,满足不同用户或医务人员对不同的电刺激类型和强度的治疗需求。
4、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来接受医生的治疗处方,并且保存治疗记录,有利于形成用户的治疗档案,以供后期查看和跟踪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应用于手腕上的治疗时的连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中的电刺激主体的系统架构设计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升压电路的电路设计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相电路的电路设计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的用户界面功能设计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刺激治疗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
10-电刺激主体;101-开关按键;102-电源管理电路;103-升压电路; 1041~104n-换相电路;1051~105n-指示灯;106-电刺激主体的OTG接口;11-电极组;111~11n-电极;110a、110b-电极的刺激点;12-第一连线;12a-电极端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子;12b-电极端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子;12c-总线;12d-分线;13-第二连接线,13a-第二连接线的可拔插端子;104a-上臂左桥单元;104b-下臂左桥单元;104c-上臂右桥单元;104d-下臂又桥单元;104e-闭合控制单元;20-智能移动终端;30-云端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或部分。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 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的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包括”用于确定可以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可以称为电子针灸器,其用于实现模拟腕踝针的针灸针刺效果。该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主体10和电极组11。
其中,电极组11包括n片电极111~11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片电极111~11n能够贴附在手腕、脚腕、脚踝等位置的皮肤上,并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至其贴附位置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
每片电极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的刺激点。作为一种示例,每片电极111~11n上均设有两个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的刺激点110a、 110b。
电刺激主体10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线12同时连接各片电极111~11n,并通过第二连接线13连接相应的智能移动终端20。其中,第二连接线13将智能移动终端20与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连接以后,智能移动终端20可以直接向电刺激主体10供电。
可选地,智能移动终端20和电刺激主体10均具有OTG接口,第二连接线 13为OTG(On-The-Go)连接线,一端连接电刺激主体10的OTG接口,另一端连接智能移动终端20的OTG接口,由此使得智能移动终端20既能直接通过第二连接线13向电刺激主体10供电,又能通过第二连接线13向电刺激主体10 提供治疗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也就是说,电刺激主体10能从智能移动终端 20处取电以工作,且电刺激主体10能从智能移动终端20处获取各片电极 111~11n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并分发至对应的电极111~11n的刺激点110a、110b处。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连接线13用于连接电刺激主体10的一端,固定在电刺激主体10上,由此使得电刺激主体10自带第二连接线13,防止每次使用电刺激主体10均需要手动将第二连接线13连接到电刺激主体10上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二连接线13用于连接电刺激主体10的一端并可拔插式地连接电刺激主体10上,由此使得用户在需要时可以更换电刺激主体10,例如更换最新款的电刺激主体10等等。
作为又一种示例,第二连接线13用于连接智能移动终端2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智能移动终端20上,或者,第二连接线13用于连接智能移动终端20的一端为可拔插端子13a(此时第二连接线13的其他部分13b可以是固定连接电刺激主体10的),该可拔插端子13a可拔插式地连接智能移动终端20的OTG 接口上,由此使得用户在需要时将电刺激主体10与智能移动终端20连接,在其他时候可以断开智能移动终端20与电刺激主体10的连接,以解放智能移动终端20,使智能移动终端20能够用作他用,或者,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替换上另一个智能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2包括总线12c以及与各片电极111~11n一一对应设置的分线12d,总线12c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刺激主体10上,总线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各条分线12d的一端,各条分线12d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相应的电极111~11n。
可选地,该第一连接线12还包括电极端连接组件,该电极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端子12a和第二端子12b,且第一端子12a和第二端子12b可拔插式连接,第一端子12a固定设置在总线12c用于同时连接各条分线12d的一端上,第二端子12b固定连接各条分线12d用于连接总线12c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电刺激主体10包括微处理器100、开关按键101、电源管理电路102、升压电路103、指示灯1041~104n以及与电极111~11n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相电路1041~104n。每一路换相电路及其连接电极构成一个电刺激信号通道,也就是说,每个电刺激信号通道与电极111~11n相对应,电极111~11n 中的一片电极处在一个电刺激信号通道中。可选地,电极111~11n中的每片电极上均标注出其所在的电刺激信号通道的通道号。
其中,电源管理电路102用于从智能移动终端20处取电并为微处理器100、升压电路103提供电源电压;开关按键101用于产生开关机按键信号并传递给微处理器100,以实现开关机功能,即开关按键101能够用于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开关机。
微处理器100通过第二连接线13与智能移动终端20进行数据交互,并输出相应的PWM信号,用于控制升压电路102的工作以使其输出相应的电压,进而供各路换相电路1041~104n使用。
微处理器10还可以发出相应的PWM控制信号来控制各路换相电路 1041~104n的工作,以用于分别控制各路电刺激信号通道的开通和截止以及控制电刺激信号通道所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的强度、频率和脉宽等参数。
微处理器10还输出对应的高低电平信号给各路指示灯1051~105n,以控制指示灯1051~105n的亮灭,进而用于表示出对应电刺激信号通道的工作状态。由此,各路指示灯1051~105n能够用于指示相应的电刺激信号通道的工作状态。作为一种示例,当指示灯1051~105n全亮时,表明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处于开机状态,当指示灯1051~105n中某个指示灯闪烁时,表示对应的一路电刺激信号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正在输出电刺激波形信号至电极的刺激点,以用于治疗。
作为一种示例,智能移动终端20可以向电刺激主体10提供5V电源,该 5V电源通过电源管理电路102转换后,为微处理器100以及升压电路101等提供电源电压。微处理器100可以为stm32L151单片机,其通过OTG串口实现与智能移动终端20的数据交互,以实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中的各向参数的设置。此外,微处理器100可以输出控制信号给各路换相电路1041~104n,用于分别控制相应的电刺激通道中输出的电刺激波形的强度、频率和脉宽;微处理器100还输出对应的高低电平给相应的指示灯,以控制各个指示灯1041~104n的亮灭,以表示对应电刺激通道工作状态,也可以说,各个指示灯1041~104n的亮灭能够表示电极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电刺激主体10通过第一连接线12与电极111~11n连接后,电刺激主体10生成的电刺激波形通过电极111~11n作用于人体皮肤上,在治疗期间可以允许改变相应的电刺激信号通道中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的强度、频率和脉宽,来实现治疗模式的多样化调整、信号幅值连续可调、治疗频率可调,满足用户或医务人员对疼痛多种类型和多种强度的需求。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3并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的升压电路103为反激式升压电路,其具体包括第一储能电容C1、第二储能电容C2、变压器TR1、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第一MOS 管Q1可以是NPN三极管,也可以被替换为NMOS晶体管。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可以均为稳压二极管,且他们的阳极相互连接。第一二极管D1 为整流二极管。第一储能电容C1的阳极1、变压器TR1的初级一端1、2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3均与一输入电源VIN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2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2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3、变压器TR1的初级另一端3、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微处理器100 连接(以接入相应的PWM信号),变压器TR1的次级一端8与第一二极管D1 的阳极1连接,第二储能电容C2的阳极1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2和电刺激信号波形输出端VB连接,变压器TR1的次级另一端6、第一储能电容C1的阴极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第一储能电容C2的阴极2均与接地端GND 连接。其中,微处理器100向第一三极管Q1输出譬如PWM信号,来于控制升压电路103对输入电源VIN进行升压,从而调节电刺激信号波形输出端VB向相应的电极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各路换相电路采用相同的电路设计,每路换相电路均具有上臂左桥单元104a、下臂左桥单元104b、上臂右桥单元104c、下臂右桥单元104d。
其中,上臂左桥单元104a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升压电路103的电刺激信号波形输出端VB通过第一限流电阻 R11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相应的电极的刺激点110a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接地电阻R12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微处理器100的一信号输出端HO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接地电阻R13与接地端GND 连接。
下臂左桥单元104b包括第四三极管Q4和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1,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相应的电极的刺激点110a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采样电阻Rcs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1的输出端VCC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1的使能端E与微处理器100 的另一信号输出端LO连接。
上臂右桥单元104c包括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第五三极管Q5 的发射极与升压电路103的电刺激信号波形输出端VB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21 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上述电极的刺激点110b相连,第五三极管Q5 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接地电阻 R22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微处理器100的信号输出端 LO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接地电阻R23与接地端GND连接。
下臂右桥单元104d包括第七三极管Q7和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2,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上述电极的刺激点110b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采样电阻Rcs与接地端GND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二模拟开关芯片 U2的输出端VCC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U2的使能端E与微处理器100的信号输出端HO连接。
上述第二三极管Q2、第五三极管Q5可以均为双极性PNP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七三极管Q7、第六三极管Q6可以均为双极性NPN 三极管。
可选地,请参考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每路换相电路均可以进一步具有闭合控制电路104e。该闭合控制电路104e包括运算放大器U3和采样电阻Rcs。其中,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cs与接地端GND连接,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微处理器100的数模转换引脚DAC连接,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Port与第一模拟开关芯片U1、第二模拟开关芯片 U2的输入端相连。
微处理器100的DAC引脚向运算放大器U3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让运算放大器U3对经过第七三极管Q7、第四三极管Q4的电流进行闭环控制,从而向换相电路输出恒定电流,其电流计算公式为(DAC电压值/Rcs阻值)。
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LO与HO向相应的换相电路输出相应的PWM控制信号,其中信号输出端LO输出的PWM控制信号控制第六三极管Q6与第一模拟开关U1,从而控制第五三极管Q5、第四三极管Q4的导通,信号输出端LO 输出的PWM控制信号控制第三三极管Q3与第二模拟开关U2,从而控制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七三极管Q7的导通。通过信号输出端LO与HO所输出的PWM 控制信号中的电平切换,可以实现电刺激波形信号(即电刺激脉冲)的输出,其中信号输出端LO与HO所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的频率,决定换相电路向电极的刺激点110a、110b所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即电刺激脉冲)的频率,信号输出端LO与HO所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中的高电平占比时间,决定换相电路向电极的刺激点110a、110b所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即电刺激脉冲)的脉冲宽度,DAC引脚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决定输出换相电路向电极的刺激点110a、 110b所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即电刺激脉冲)的电流强度。
应当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升压电路以及图4所述的换相电路的具体电路设计仅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其所熟知的任意合适的升压电路和换相电路设计来取代图3和图4 所示的设计。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当电刺激主体10、电极111~11n的体积均设置的较小,且重量也较轻时,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外形可以制作成可穿戴式的设备,例如用于治疗的腕带、腰带、袜子、衣服、背带、胸带、头带等等,从而能够实现一种非侵入、可穿戴式的全天候疼痛刺激治疗方案。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刺激主体10包括微处理器100、开关按键101、电源管理电路102、升压电路103、指示灯1041~104n以及与电极 111~11n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相电路1041~104n,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仅仅限定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微处理器100、开关按键101、电源管理电路102、升压电路103、指示灯1041~104n以及与电极111~11n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相电路1041~104n的这些部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行省略,例如省略开关按键101或者指示灯或者升压电路103等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电刺激主体1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100、开关按键101、电源管理电路102、升压电路103、指示灯1041~104n以及换相电路 1041~104n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请参考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20,该智能移动终端20可以是具有OTG功能接口的智能手机、平板(PAD)或者电脑等等,智能移动终端20与电刺激主体10通过第二连接线 13连接后,可以向电刺激主体10提供例如5V大小的电源电压,同时可与电刺激主体10通过第二连接线13进行双向通信,以及向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各片电极111~11n提供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
请参考图5,该智能移动终端20上可以设置用于管理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参数、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应用程序客户端(App)。
可选地,该App的用户界面上设有治疗参数设置、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数据的相应选项。
作为一种示例,在该App的治疗参数设置界面中,用户可手动设置并输入相关电刺激参数,从而控制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输出的电刺激波形信号(即电刺激脉冲)的工作参数(包括频率、脉冲宽度等等)。
在该App的治疗方案界面中,用户可读取之前保存的治疗方案,此治疗方案可以为用户自己设置的治疗方案,也可以是医生提供的治疗处方,选择好治疗方案后,用户可一键启动,进入治疗状态。
在该App的治疗数据界面中,用户可以读取历史治疗记录数据,例如治疗时间、对应电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等参数记录。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智能移动终端20还具有与云端服务器30交互的通信模块(未图示),智能移动终端20可以通过其通信模块上传其所控制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治疗记录等数据至云端服务器30,以及,从云端服务器30下载其所控制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所需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中的APP与云端服务器30交互,实时上传治疗记录以及下载治疗方案。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请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刺激治疗系统,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和/或,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创新性地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经皮电刺激模拟“腕踝针”治疗方式,实现非侵入的全天候疼痛治疗和管理方案,适用于脊柱退行性疾病等患者的针刺治疗。而且可直接使用常见的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来为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提供电源,保证了装置体积小的同时续航时间长,并且降低了装置的成本。进一步地,可直接使用常见的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来接受医生的治疗处方,并控制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各路电刺激通道的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等参数以及保存治疗记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治疗模式多样、幅值连续可调以及治疗频率可调等个性化定制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或医务人员对针刺治疗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强度的治疗需求。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多片电极,每片电极能够贴附在皮肤上并用于释放相应的电刺激;
电刺激主体,所述电刺激主体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各片电极,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相应的智能移动终端,以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为OTG连接线,所述OTG连接线使得所述电刺激主体既能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也能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获取各片电极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以分发至对应的电极的刺激点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用于连接所述电刺激主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或者可拔插式地连接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总线以及与各片电极一一对应设置的分线,所述总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刺激主体上,所述总线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各条分线的一端,各条分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相应的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还包括电极端连接组件,所述电极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拔插式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设置在所述总线用于同时连接各条分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各条分线用于连接总线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主体还包括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指示灯以及换相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处取电并为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升压电路提供电源电压;
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换相电路;
所述换相电路与电极一一对应设置并直接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或通过所述升压电路间接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以在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下输出电刺激波形信号至相应的电极;
所述指示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以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亮灭,指示各个电极的工作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为反激式升压电路,其包括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变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储能电容的阳极、变压器的初级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阴极均与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变压器的初级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连接,变压器的次级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储能电容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应的第一连接线连接,变压器的次级另一端、第一储能电容的阴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二储能电容的阴极均与接地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相电路具有上臂左桥单元、上臂右桥单元、下臂左桥单元以及下臂右桥单元;其中,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节点,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一端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节点,所述第一连接节点用于连接相应的电极的一个刺激点,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个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左桥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一个刺激点和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接地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左桥单元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一个刺激点和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模拟开关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右桥单元包括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以及下臂右桥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下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右桥单元包括第七三极管和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极的另一个刺激点以及所述上臂右桥单元的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相应的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模拟开关芯片的使能端与微处理器的另一信号输出引脚以及所述上臂左桥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相电路还包括闭合控制单元,所述闭合控制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和采样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采样电阻与接地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数模转换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臂左桥单元以及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相连,以对流经所述下臂左桥单元和所述下臂右桥单元的电流进行闭环控制。
13.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连接,以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供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具有OTG功能接口的智能手机、平板或者电脑,所述智能移动终端通过OTG连接线与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连接,既能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供电,又能向向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各片电极提供所需的电刺激波形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上可设置用于管理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参数、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中的至少一种的应用程序客户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具有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通信模块,以上传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的治疗记录至所述云端服务器,以及,从所述云端服务器下载所述便携式电刺激装置所需的治疗方案。
17.一种电刺激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刺激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6835.XU CN217138989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6835.XU CN217138989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38989U true CN217138989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83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86835.XU Active CN217138989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38989U (zh) |
-
2021
- 2021-11-19 CN CN202122886835.XU patent/CN2171389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45057B (zh) | 一种电针刺激智能塑身内衣系统 | |
CN105536142A (zh) | 一种智能电针仪 | |
CN109731221A (zh) | 一种多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装置 | |
CN105288849A (zh) | 一种具有调制模式的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 | |
CN107080894A (zh) | 一种便捷式多通道穴位刺激系统 | |
CN217138989U (zh)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
CN108853722A (zh) | 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物理头痛治疗仪的控制系统 | |
US11116973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edical device | |
CN117357791A (zh) | 一种基于五运六气的头皮电刺激装置 | |
CN109771818A (zh) | 一种神经肌肉刺激器 | |
US20230277841A1 (en) | Multi-electrode miniatu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and tremor relief wristband | |
CN109976199A (zh) | 一种信号发生装置以及具有信号发生装置的设备 | |
CN211410116U (zh) | 穴位感知和治疗设备 | |
CN205411928U (zh) | 一种app控制的可穿戴便携式脉冲止汗仪 | |
CN208888607U (zh) | 一种信号发生装置以及具有信号发生装置的设备 | |
CN116139402A (zh) | 便携式电刺激装置、移动终端以及电刺激治疗系统 | |
CN207203218U (zh) | 一种便携式微电流镇痛修复治疗仪 | |
Wang et al. | A programmable, multichannel, miniature stimulator for electrotactile feedback of neural hand prostheses | |
CN209356900U (zh) | 一种蓝牙控制的电脉冲输出装置 | |
CN211536221U (zh) | 一种可穿戴中低频康复治疗仪 | |
CN202637718U (zh) | 无线肌电反馈电刺激仪 | |
CN103418084A (zh) | 无线肌电反馈电刺激仪 | |
CN202505989U (zh) | 音乐电疗器 | |
CN207203226U (zh) | 一种偏头痛治疗仪 | |
CN112023263A (zh) | 一种远程监控的家用高精度经颅电流刺激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