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8988U -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8988U
CN217138988U CN202221679292.2U CN202221679292U CN217138988U CN 217138988 U CN217138988 U CN 217138988U CN 202221679292 U CN202221679292 U CN 202221679292U CN 217138988 U CN217138988 U CN 217138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ing
hole
lock
sk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92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昊
吴国良
朱为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ne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ne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ner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92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8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8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8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颅骨环和电极锁,颅骨环上设置有与颅孔位置对应的贯孔,颅骨环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颅骨环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贯孔缩小,颅骨环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时,贯孔放大,电极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孔内,电极锁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穿过的夹持口,贯孔的缩小带动电极锁的夹持口缩小至夹紧电极,或贯孔的放大带动电极锁的夹持口松开电极。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用于减少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了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系统通常包括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俗称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其中,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脑皮层刺激系统,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其中,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脑部或特定神经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
在植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要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病人脑部的靶点位置,医生根据靶点位置在病人的颅骨上开出颅孔,将电极经颅孔插入脑部靶点,医生使用测试刺激器对植入靶点进行测试,如刺激治疗效果符合预期则将电极固定在颅骨上,由于脑部被刺激合团往往很小,对于脑部刺激的电极如果稍有位移,就可能导致刺激失效。
因此,亟需一款用于减少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减少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用于减少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
颅骨环,所述颅骨环用于固定于颅骨上,所述颅骨环上设置有与颅孔位置对应的贯孔,所述颅骨环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颅骨环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贯孔缩小,所述颅骨环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时,所述贯孔放大;
电极锁,所述电极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孔内,所述电极锁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穿过的夹持口,所述贯孔的缩小带动所述电极锁的夹持口缩小至夹紧电极,或所述贯孔的放大带动所述电极锁的夹持口松开电极。
优选地,所述颅骨环包括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所述贯孔由设置于第一环片上的第一槽口和设置于第二环片上的第二槽口结合后形成,所述第一环片的一端和第二环片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远离销轴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销轴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颅骨环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得电极锁夹紧电极,且所述第一环片上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环片上的第一固定孔位置相对应;
所述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螺钉,螺钉分别用于贯穿所述两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后将颅骨环固定于颅骨上。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包括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所述夹持口由设置于第一环片上的第一锁具和设置于第二环片上的第二锁具结合后形成,所述第一锁具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二锁具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槽口内,所述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均为硅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具和第一环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锁具和第二环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颅骨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固定槽。
优选地,所述电极固定槽设置有三个,每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沿颅骨环的径向设置;
三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形成于第一环片上,或,三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形成于第二环片上,或,其中一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一环片上,两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二环片上,或,其中两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一环片上,一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二环片上。
优选地,所述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颅孔盖,所述颅孔盖用于连接于颅骨环远离颅骨的一侧并覆盖电极锁,所述颅骨环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颅孔盖的至少部分卡接于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槽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槽分别形成于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上。
优选地,所述颅骨环的厚度不大于2mm。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伸入颅孔内部分的纵截面宽度不大于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先将颅骨环上的贯孔对应患者头部开设的颅孔并固定于颅骨上,此时颅骨环呈打开状态,贯孔放大,随后将用于对电极进行导向的带有套管的套管针先插入到夹持口内,拔出套管针并插入电极,并使得电极对应脑部靶点,此时颅孔环呈闭合状态,贯孔缩小并带动电极锁的夹持口缩小至夹紧电极,从而减少了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通过销轴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颅骨环和电极锁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未设置颅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第一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第二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电极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颅孔环呈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颅骨环;2、贯孔;3、电极锁;4、夹持口;5、第一环片;6、第二环片;7、第一槽口;8、第二槽口;9、第一固定孔;10、第二固定孔;11、第一锁具;12、第二锁具;13、电极固定槽;14、卡槽;15、颅孔盖;16、螺钉;17、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颅骨环1和电极锁3。
如图1至图6所示,颅骨环1用于固定于颅骨上,颅骨环1上设置有与颅孔位置对应的贯孔2,颅骨环1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颅骨环1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贯孔2缩小,颅骨环1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时,贯孔2放大,电极锁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孔2内,电极锁3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穿过的夹持口4,具体地说,在电极未对应到脑部靶点时,颅骨环1呈打开状态,贯孔2放大带动夹持口4对电极无约束作用,而当电极对应到脑部靶点时,颅骨环1呈关闭状态,贯孔2缩小并带动夹持口4缩小至夹紧电极,此时即完成对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安装,从而减少了电极在术后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颅骨环1包括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的结构如图9所示,贯孔2由设置于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槽口7和设置于第二环片6上的第二槽口8结合后形成,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环片5的一端和第二环片6的一端通过销轴17转动连接,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远离销轴17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9,销轴17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0,颅骨环1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第一环片5与第二环片6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得电极锁3夹紧电极,具体地说,第一环片5以销轴17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环片5上的槽口7朝向第二环片6上的第二槽口8一侧转动,直至第一槽口7和第二槽口8结合形成的贯孔2逐渐缩小至夹紧电极,或者是第二环片6以销轴17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环片6上的第二槽口8朝向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槽口7一侧转动,直至第一槽口7和第二槽口8结合形成的贯孔2逐渐缩小至夹紧电极,且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固定孔9和第二环片6上的第一固定孔9位置相对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螺钉16,螺钉16分别用于贯穿两第一固定孔9和销轴17上的第二固定孔10后并拧入患者的颅骨内将可将颅骨环1固定于颅骨上,具体地说,在进行手术时,先在患者的颅骨上开设颅孔,随后将颅骨环1的贯孔2对应颅孔并放置于颅骨上,此时电极锁3的至少部分位于颅孔内,随后将一颗螺钉16从销轴17上的第二固定孔10内贯穿且拧入患者的颅骨内并将颅骨环1的一部分先固定于颅骨上,此时颅骨环1呈打开状态,如图8所示,若是需要使得颅骨环1呈打开状态,只要使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固定孔9和第二环片6上的第一固定孔9位置不对应即可实现,而要想使得颅骨环1呈闭合状态,沿销轴17为中心转动第一环片5或第二环片6使得颅骨环1的贯孔2缩小,贯孔2的缩小带动了电极锁3的夹持口4缩小至夹紧电极,直至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固定孔9和第二环片6上的第一固定孔9位置对应,此时颅骨环1呈闭合状态,简而言之,贯孔2放大至对贯穿的电极无约束作用,此时颅骨环1呈打开状态,贯孔2缩小至对贯穿的电极具有约束作用,颅骨环1呈关闭状态,当颅骨环1呈打开状态时,随后将用于对电极进行导向的套管和套管针先插入到夹持口4内,再抽出套管针,插入电极对应脑部靶点,转动第一环片5或第二环片6使得颅骨环1的贯孔2缩小,贯孔2的缩小带动了电极锁3的夹持口4缩小至夹紧电极,直至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固定孔9和第二环片6上的第一固定孔9位置对应,再将另一螺钉16贯穿两第一固定孔9且拧入患者的颅骨内并将颅骨环1完全固定于颅骨上,这使得在固定颅骨环1时,即可将电极进行固定,减少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大大简化了手术流程,而由于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远离销轴17的一侧通过螺钉16连接,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导致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发生错位而失效的情况,提高了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电极锁3包括第一锁具11和第二锁具12,夹持口4由设置于第一环片5上的第一锁具11和设置于第二环片6上的第二锁具12结合后形成,第一锁具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槽口7内,第二锁具1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槽口8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具11的部分设置于第一槽口7内且呈半圆柱体,其余部分用于延伸至颅孔内且呈半圆柱体,第二锁具12的部分设置于第二槽口8内且呈半圆柱体,其余部分用于延伸至颅孔内且呈半圆柱体,而为了避免第一锁具11与第二锁具12在对电极进行夹紧时造成电极的损伤,第一锁具11和第二锁具12均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增加了与电极之间的摩擦力,在提供足够夹紧力的同时也避免了夹伤电极,而为了提高电极锁3与颅骨环1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使用寿命,第一锁具11和第二锁具12可通过注塑或者粘合的方式分别与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一体成型,这同时也可使得在手术时无需再将电极锁3与颅骨环1之间进行装配,简化了手术流程。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图3至图6所示,颅骨环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电极的电极固定槽13,本实施例中电极固定槽13的数量设置有三个,每个电极固定槽13均沿颅骨环1的径向设置,这使得医护者便可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电极出线,满足多种出线位置的需求,从而提高该颅孔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而针对于电极固定槽13的位置设置,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三个电极固定槽13可以是全部形成于第一环片5上,或者三个电极固定槽13全部形成于第二环片6上,或者其中一个电极固定槽13形成于第一环片5上,另外两个电极固定槽13形成于第二环片6上,或者其中两个电极固定槽13形成于第一环片5上,另一个电极固定槽13形成于第二环片6上,具体固定槽的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提高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颅孔盖15,颅孔盖15用于连接于颅骨环1远离颅骨的一侧并覆盖电极锁3,颅骨环1上设置有卡槽14,颅孔盖15的至少部分卡接于卡槽14内,卡槽1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环片5和第二环片6上,当两螺钉16分别贯穿两第一固定孔9和第二固定孔10将颅骨环1固定于颅骨上时,通过卡接配合即可实现对颅孔盖15的安装,操作十分便捷,同时,当颅孔盖15卡接于卡槽14内时,颅孔盖15的顶面不高于颅骨环1的顶面,这避免了过于凸出从而影响患者的头部美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为了提高该颅孔固定装置的美观程度,颅骨环1与颅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且颅骨环1的厚度不大于2mm,电极锁3伸入颅孔内部分的纵截面宽度不大于5mm,且电极锁3伸入颅孔内的部分的高度部大于颅孔的深度,从而避免电极锁3过长对脑部造成额外的刺激引发炎症等情况。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颅骨环,所述颅骨环用于固定于颅骨上,所述颅骨环上设置有与颅孔位置对应的贯孔,所述颅骨环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颅骨环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贯孔缩小,所述颅骨环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时,所述贯孔放大;
电极锁,所述电极锁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孔内,所述电极锁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穿过的夹持口,所述贯孔的缩小带动所述电极锁的夹持口缩小至夹紧电极,或所述贯孔的放大带动所述电极锁的夹持口松开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骨环包括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所述贯孔由设置于第一环片上的第一槽口和设置于第二环片上的第二槽口结合后形成,所述第一环片的一端和第二环片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远离销轴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销轴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颅骨环从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环片与第二环片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得电极锁夹紧电极,且所述第一环片上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环片上的第一固定孔位置相对应;
所述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螺钉,螺钉分别用于贯穿两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后将颅骨环固定于颅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锁包括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所述夹持口由设置于第一环片上的第一锁具和设置于第二环片上的第二锁具结合后形成,所述第一锁具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二锁具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槽口内,所述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均为硅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具和第一环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锁具和第二环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骨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槽设置有三个,每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沿颅骨环的径向设置;
三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形成于第一环片上,或,三个所述电极固定槽均形成于第二环片上,或,其中一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一环片上,两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二环片上,或,其中两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一环片上,一个电极固定槽形成于第二环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颅孔盖,所述颅孔盖用于连接于颅骨环远离颅骨的一侧并覆盖电极锁,所述颅骨环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颅孔盖的至少部分卡接于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槽分别形成于第一环片和第二环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骨环的厚度不大于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锁伸入颅孔内部分的纵截面宽度不大于5mm。
CN202221679292.2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Active CN217138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9292.2U CN21713898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9292.2U CN21713898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8988U true CN217138988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9292.2U Active CN21713898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8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3856B2 (en) Implantable lead system with seed electrodes
US5989077A (en)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10220200B2 (en) Device for cranial implantation, and system and use thereof
US7415309B2 (en) Percutaneous access for neuromodulation procedures
EP2070561B1 (en) Anchoring device for securing intracranial catheter or lead wire to a patient's skull
US5904646A (en) Infection resistant power cable system for medically implanted electric motors
US20150088155A1 (en) Mechanical configurations for a multi-site leadless pacemaker
US10814127B2 (en) Slotted sleeve neurostimulation device
JP2021502197A (ja) 固定要素を備えた生体刺激装置
WO2006105463A2 (en) Monopolar stimul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at least one remote electrode
WO2012079478A1 (zh) 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
US8380323B2 (en) Cranium plug
CN114796857B (zh)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CN217138988U (zh)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US11013913B2 (en) Kit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 burr hole plugs for stimulation systems
EP3678584B1 (en) Shifting burr cap assembly
CN114832233A (zh)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CN212416670U (zh) 延伸导线以及植入式生物电刺激系统
CN220628312U (zh) 连接器及神经刺激装置
EP3946569B1 (en) Low-profile control module for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CN113856039A (zh) 延伸导线以及植入式生物电刺激系统
US201903886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CN115721858A (zh) 一种植入式的神经刺激装置
WO20221017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de impla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building C16, bio nano Park, 21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C16, bio nano Park, 21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CENERA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