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5479U -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5479U
CN217135479U CN202120893522.4U CN202120893522U CN217135479U CN 217135479 U CN217135479 U CN 217135479U CN 202120893522 U CN202120893522 U CN 202120893522U CN 217135479 U CN217135479 U CN 217135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frequency
signal
receiving circuit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35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康
何照辉
熊如意
陈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35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5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5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5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该射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超外差电路与晶振电路连接,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混频器用于将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零中频电路与超外差电路连接,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调整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规避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干扰,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产品多模和小型化需求的提升,多模同时工作的互扰问题是每一种产品设计中的重点课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目前已有的使用零中频和超外差结构的射频接收方案,超外差单元中的本振信号是由独立的本机振荡器提供的,零中频单元中的本振信号也是由独立的本机振荡器提供的,使用两个独立的本机振荡器,使电路结构复杂化,并且增大了器件数量、产品功耗、占用面积、产品体积和成本支出,不利于产品小型化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能够调整本振的高次谐波规避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本振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工作性能的干扰,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射频接收电路,该射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超外差电路与晶振电路连接,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混频器用于将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零中频电路与超外差电路连接,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其中,晶振电路用于产生时钟频率信号;晶振电路与零中频电路连接,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基于时钟频率信号工作并对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基带信号。
其中,第一接收电路还包括本振电路,本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二本振信号;本振电路与零中频电路连接,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利用第二本振信号对中频信号进行变频和解调处理,得到基带信号。
其中,零中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器,第一滤波器与混频器连接,中频放大器与零中频解调器连接。
其中,超外差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滤波器、缓冲放大器和第三滤波器,第二滤波器与晶振电路连接,第三滤波器与混频器连接。
其中,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一收发切换开关,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一发射电路分别与第一收发切换开关连接,第一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信号通路。
其中,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收电路、第二发射电路和第二收发切换开关,第二接收电路和第二发射电路分别与第二收发切换开关连接,第二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信号通路,第二接收电路包括基带处理器和射频收发器,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射频收发器接收射频信号并对射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其中,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双工器,双工器分别与第一接收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连接,双工器用于将接收的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接收电路/第二接收电路。
其中,双工器用于基于专业数字集群通信协议频段将专业数字集群通信协议频段的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一接收电路;双工器用于基于卫星移动通信协议频段将卫星移动通信协议的射频信号传输给第二接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互相连接的天线和上述的射频接收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该射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超外差电路与晶振电路连接,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混频器用于将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零中频电路与超外差电路连接,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通过晶振电路设置合适的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小,射频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以使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后相对于混频前发生偏移,从而使得零中频解调器所需的与射频信号同频的本振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进而使得本振信号频率的高次谐波规避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干扰,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一本振信号由第一接收电路中本身具有的晶振电路产生,而无需额外的独立本机振荡器,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占用面积和电路功耗以及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接收机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射频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射频接收电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该射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超外差电路与晶振电路连接,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混频器用于将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零中频电路与超外差电路连接,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通过晶振电路设置合适的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小,射频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以使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后相对于混频前发生偏移,从而使得零中频解调器所需的与射频信号同频的本振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进而使得本振信号频率的高次谐波规避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本振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干扰,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一本振信号由第一接收电路中本身具有的晶振电路产生,而无需额外的独立本机振荡器,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占用面积和电路功耗以及降低了成本。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接收机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接收机包括天线10和射频接收电路20,天线10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射频接收电路20与天线10连接,用于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射频接收电路20可应用于双模双待双通场景中,例如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专业数字集群(PDT,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称:卫通)的双模双待双通的场景中,也可用于其他数字协议和卫通双模终端场景中,其他数字协议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双模终端场景中,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方式中,射频接收电路20也可应用于多模式频段组合的多模产品中。
其中,射频接收电路20包括第一接收电路21,第一接收电路21可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第一接收电路21包括晶振电路210、超外差电路212和零中频电路214。
晶振电路210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第一本振信号由第一接收电路21中本身具有的晶振电路210产生,而无需额外的独立本机振荡器,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占用面积和电路功耗以及降低了成本。
超外差电路212与晶振电路210连接,超外差电路212包括混频器2121,混频器2121用于将晶振电路210产生的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以得到中频信号。
零中频电路214与超外差电路212连接,零中频电路214包括零中频解调器2141,零中频解调器2141用于对超外差电路212生产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本申请所提供的射频接收电路20可采用超外差电路212和零中频电路214结构。传统的超外差结构双模射频前端可通过本振信号频率大小的选取,规避对其他模式工作频段的干扰,但超外差结构复杂、难以集成、占用面积大且成本较高;传统的零中频结构射频接收电路,结构简单、集成度高且功耗较低,但零中频结构锁相环锁定频率即本机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与传输至解调器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同频,或者是射频信号频率的两倍,因此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难以避免会落入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内,造成其他模式的工作性能下降,并且难以消除。
超外差电路212和零中频电路214的电路结构使得零中频电路214的本机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偏移接收的射频信号频率,并同时保留了零中频电路214的简单电路结构、集成度高的优点,但超外差电路212的本振信号需要由独立的本机振荡器提供,电路复杂,占地面积大。本申请中,无需额外的本机振荡器,超外差电路212中使用的第一本振信号由第一接收电路21中本身具有的晶振电路210提供,在消除第一接收电路21对其他模式的工作干扰的同时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占用面积及电路功耗,并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晶振电路210产生第一本振信号,选取合适的第一本振信号频率的大小,也就是说,可通过调整晶振电路210以调整第一本振信号的大小;超外差电路212中的混频器2121对第一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使得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后产生变化;零中频电路214中零中频解调器2141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即输入进零中频解调器2141的信号为变化后的射频信号,从而使得零中频解调器2141所需的与射频信号同频的本振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进而使得本振信号频率的高次谐波规避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本振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工作性能的影响,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并且,第一本振信号频率大小的选取使得第一接收电路21规避的工作频段的范围可灵活调整,使得射频接收电路20适用于各种模式频段组合的双模或多模产品。
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接收电路21还包括本振电路216,本振电路216与零中频电路214连接,用于产生第二本振信号,零中频解调器2141利用第二本振信号对中频信号进行变频和解调处理,得到基带信号。具体地,由于零中频电路214的本机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与传输至零中频解调器2141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同频,所以本振电路216产生的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与射频信号的频率同频。第一接收电路21中超外差电路212对第一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即频率发生偏移的射频信号,从而使得本振电路216产生的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发生偏移,进而避免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落入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内,消除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工作的干扰。
其中,零中频电路214还与晶振电路210连接,此时晶振电路210还用于产生时钟频率信号,以使零中频解调器2141基于时钟频率信号工作并对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射频接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晶振电路210至少包括晶体振荡器2101,晶体振荡器2101用于产生时钟频率信号,以使零中频电路214基于时钟频率信号工作并对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同时,晶体振荡器2101还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以使超外差电路212对第一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以得到中频信号。晶体振荡器2101为第一接收电路21本身具有的电子器件,在无需额外的本机振荡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混频所需的第一本振信号,使电路结构简单化,减小占用面积和电路功耗。
请继续参阅图2,该实施方式中,本振电路216至少包括本机振荡器2161,用于产生第二本振信号。
请继续参阅图2,该实施方式中,零中频电路214至少包括零中频解调器2141、中频放大器2143和第一滤波器2145。第一滤波器2145与超外差电路212的混频器2121连接,用于对混频器2121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滤除干扰信号;中频放大器2143与零中频解调器2141连接,用于对经过第一滤波器2145滤波处理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使得中频信号的功率提升,更有利于零中频解调器2141对第二本振信号和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2,该实施方式中,超外差电路212至少包括混频器2121、第二滤波器2122、缓冲放大器2123和第三滤波器2124。第二滤波器2122与晶振电路210连接,用于对晶振电路210产生的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对所需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滤除,从而滤除第一本振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缓冲放大器2123与第二滤波器2122连接,用于对经过第二滤波器2122处理后的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使信号符合混频器2121输入要求;第三滤波器2124与缓冲放大器2123和混频器2121连接,对经过缓冲放大后的第一本振信号进行再次滤波处理,对第一本振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一步滤除。
请继续参阅图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超外差电路212还包括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125、高通滤波器2126和低通滤波器2127。具体地,低通滤波器2127与天线10连接,用于对天线10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使得低于截止频率的射频信号通过,滤除高于截止频率的射频信号;高通滤波器2126与低通滤波器2127连接,使得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衰减或者滤除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从而滤除掉射频信号中不必要的低频成分,也就是说滤除掉射频信号中的低频干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125与高通滤波器2126连接,用于对微弱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更有利于射频信号在混频器2121中与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
请继续参阅图2,射频接收电路20还包括第一发射电路(图中未标出)和第一收发切换开关25,第一接收电路21和第一发射电路分别与第一收发切换开关25连接,通过切换第一收发切换开关25以控制射频接收电路20中的信号通路。
请继续参阅图2,射频接收电路20还包括双工器26,双工器26与第一接收电路21和第一发射电路连接,使得射频接收电路20中的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相隔离,避免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相互影响,保证第一接收电路21和第一发射电路同时正常工作。
而当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多模应用场景中时,例如应用于PDT和卫通的双模双待双通场景中时,双工器26还同时与PDT和卫通的收发电路连接,并基于PDT通信协议和卫通协议将接收的两种频段内的射频信号分别传送给对应的接收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0接收到射频信号后,经过双工器26抑制,使得属于第一接收电路21工作频段的射频信号只能进入到第一接收电路21射频前端的通路中;经过低通滤波器2127、第一收发切换开关25、高通滤波器2126、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125后,通过混频器2121与晶体振荡器2101产生的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完成射频信号的第一次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再通过第一滤波器2145和中频放大器2143进入零中频解调器2141,与本振电路216产生的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完成射频信号的第二次变频,得到基带信号。由于本振电路216向零中频电路214提供第二本振信号,所以第二本振信号与经过第一滤波器2145和中频放大器2143后的中频信号同频或者是其两倍,中频信号由射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所得,中频信号相对于射频信号发生偏移即变化,所以第二本振信号相对于第一接收电路21接收的射频信号产生偏移即变化,从而避免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落入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的范围内,实现规避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的作用。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射频接收电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双模双待双通场景中,射频接收电路20还包括第二接收电路27、第二发射电路28和第二收发切换开关29,第二接收电路27和第二发射电路28分别与第二收发切换开关29连接,第二收发切换开关29用于切换射频接收电路20中的信号通路。
其中,第二接收电路27包括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71、第四滤波器273、射频收发器275和基带处理器277。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71与第二收发切换开关29连接,用于对微弱的射频信号和射频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更利于对射频信号的后续处理及对射频信号中干扰信号的滤除;第四滤波器273与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71连接,用于对低噪声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射频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射频收发器275与第四滤波器273连接,用于接收滤波后的射频信号;基带处理器277与射频收发器275连接,用于对射频收发器275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生成基带信号。
第二发射电路28包括第五滤波器281和功率放大器283。第五滤波器281与射频收发器275连接,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射频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功率放大器283与第五滤波器281连接,用于对滤波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放大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
例如,以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PDT和卫通的双模场景中。PDT为357.8-366.2MHz的低频段,卫通为2170-2200MHz的高频段,卫通射频前端通路和PDT射频前端通路通过双工器26端口后共同连接到天线10,使用双工器26保证两种模式频段的隔离度,减小双模间的收发互扰。由于PDT接收通路对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的抑制度有限,以及实际电路中器件和通路之间的辐射串扰等原因,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会从PDT接收通路输出,泄漏到卫通的接收通路,当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或其高次谐波的频率接近卫通的接收频率,信号电平也高于卫通接收通路邻道抑制度能力时,此时会对卫通造成影响,影响卫通的接收性能。本申请所提供的射频接收电路20使得本振电路216产生的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偏移接收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从而避免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落入卫通的工作频段的范围内,实现规避卫通信的工作频段的作用。
具体地,将对PDT的低频段信号的接收电路作为第一接收电路21,对卫通的高频段信号的接收电路作为第二接收电路27。天线10接收到PDT射频信号后,经过双工器26抑制,使得PDT射频信号只能进入到第一接收电路21;经过低通滤波器2127、第一收发切换开关25、高通滤波器2126、第一低噪声放大器2125后,通过混频器2121与晶体振荡器2101产生的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完成射频信号的第一次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再通过第一滤波器2145和中频放大器2143进入零中频解调器2141,与本振电路216产生的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完成射频信号的第二次变频,得到基带信号。
而当天线10接收到卫通射频信号时,经过双工器26抑制,使得卫通射频信号只能进入到第二接收电路27,经过第二收发切换开关29后流入第二接收电路27,经过第二低噪声放大器271和第四滤波器273抑制后,进入射频收发器275处理。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窄带PDT和卫通的双模场景中,窄带PDT和卫通双模终端支持窄带PDT和卫通的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业务传输,支持双模双待双通,支持卫通电话和窄带PDT集群同时入网,并同时可支持建立对讲机与卫通电话、移动电话和固化之间的通信,采用本申请的射频前端器件20可以规避窄带PDT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对卫通接收信号的干扰,保证窄带PDT和卫通双模同时工作时的性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窄带MDT和LTE双模终端场景中,窄带MDT和LTE双模终端支持GPS/北斗功能,采用本申请的射频接收电路20可以规避窄带MDT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泄露对GPS/北斗定位性能的干扰,保证双模终端和定位功能同时开启时的工作性能。
下面以射频接收电路20应用于PDT和卫通的双模场景中为例,对PDT和卫通的双模终端进行试验以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解释,但不应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一种PDT和卫通的双模应用射频接收电路20,由于零中频电路214使用锁相环锁定频率(即本振电路216工作频率)为进入零中频解调器2141的中频信号频率的2倍,因此设置第一接收电路21中频率配置关系如下:
射频信号频率:357.8-366.2MHz;第一本振信号频率:18.432MHz;中频信号频率(射频信号频率+第一本振信号频率):376.232-384.632MHz;
第二本振信号频率(2×中频信号频率):752.464-769.264MHz。
表1 PDT干扰频点和卫通接收频点的频率间隔对照表
卫通频点/信道号 PDT频点/高次谐波 中心频点间隔
2170.054MHz/ch3 361.675MHz/2170.05MHz 4kHz
2170.1188MHz/ch6 361.6875MHz/2170.125MHz 6.2kHz
2170.2052MHz/ch10 361.7MHz/2170.2MHz 5.2kHz
2170.27MHz/ch13 361.7125MHz/2170.2750MHz 5kHz
2170.8748MHz/ch41 723.625MHz/2170.875MHz 0.2kHz
2199.754MHz/ch1378 366.625MHz/2199.75MHz 4kHz
2199.8188MHz/ch1381 366.6375MHz/2199.825MHz 6.2kHz
2199.9052MHz/ch1385 366.65MHz/2199.9MHz 5.2kHz
2199.97MHz/ch1388 366.6625MHz/2199.975MHz 5kHz
该双模应用射频接收电路20中,经过计算,PDT工作频段内共有400个频点的高次谐波会落入卫通的工作频段内。由上表可知,PDT干扰信号的频点和卫通的中心频点的间距最近可达0.2kHz,PDT干扰信号的频点和卫通的中心频点间隔距离越近,PDT干扰信号对卫通的干扰越大,对卫通信的信号接收性能影响越大。
表2 PDT本振泄露幅度与卫通接收灵敏度对照表
Figure BDA0003042144620000111
其中,测试频点:卫通为2190.075MHz(ch930);PDT频点为365.0125MHz。
由上表可知,PDT本振信号泄露的高次谐波幅度对卫通的接收灵敏度有影响。同一PDT频点,本振信号泄露的高次谐波幅度越大,对卫通信的接收灵敏度影响越大。
表3 PDT干扰频点和卫通广播信道的频点间隔对照表
Figure BDA0003042144620000121
表4两种方案传导测试和耦合测试数据对照表
Figure BDA0003042144620000122
表3为易受PDT本振泄露干扰影响的广播信号以及卫通接收频点与PDT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的频率差。卫通在入网过程中广播信道不能受到干扰,否则会影响广播电平(可入网最低电平),使得卫通入网性能下降,甚至造成无法入网。
表4中,旧方案为采用零中频电路214的射频接收电路20,新方案为采用超外差电路212和零中频电路214结构的射频接收电路20。在PDT开启后,在相同的PDT干扰频点下,旧方案中的卫通灵敏度相较于新方案中的卫通灵敏度和耦合测试的指标有所下降,并且新方案中的卫通接收灵敏度没有下降,广播电平不受影响。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该射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接收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超外差电路与晶振电路连接,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混频器用于将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零中频电路与超外差电路连接,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通过晶振电路设置合适的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小,射频信号与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以使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后相对于混频前发生偏移,从而使得零中频解调器所需的与射频信号同频的第二本振信号频率发生偏移,进而使得第二本振信号频率的高次谐波规避其他模式的工作频段范围,消除第二本振信号的高次谐波对其他模式的干扰,提高射频接收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一本振信号由第一接收电路中本身具有的晶振电路产生,而无需额外的独立本机振荡器,简化了电路结构、减小了占用面积和电路功耗以及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电路,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超外差电路和零中频电路;
所述晶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本振信号;
所述超外差电路与所述晶振电路连接,所述超外差电路包括混频器,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所述零中频电路与所述超外差电路连接,所述零中频电路包括零中频解调器,所述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振电路用于产生时钟频率信号;
所述晶振电路与所述零中频电路连接,所述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基于所述时钟频率信号工作并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基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电路还包括本振电路,所述本振电路用于产生第二本振信号;
所述本振电路与所述零中频电路连接,所述零中频解调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变频和解调处理,得到所述基带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中频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器,所述第一滤波器与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中频放大器与所述零中频解调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外差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滤波器、缓冲放大器和第三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与所述晶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与所述混频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一收发切换开关,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射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信号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收电路、第二发射电路和第二收发切换开关,所述第二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发射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收发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二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切换信号通路,所述第二接收电路包括基带处理器和射频收发器,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射频收发器接收射频信号并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接收电路还包括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连接,所述双工器用于将接收的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接收电路/所述第二接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工器用于基于专业数字集群通信协议频段将专业数字集群通信协议频段的所述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接收电路;所述双工器用于基于卫星移动通信协议频段将卫星移动通信协议频段的所述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接收电路。
10.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包括互相连接的天线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接收电路。
CN202120893522.4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Active CN217135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3522.4U CN21713547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3522.4U CN21713547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5479U true CN217135479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1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3522.4U Active CN21713547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5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4650B2 (ja) 共有機能ブロックcdma/gsm通信トランシーバ用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セス
US6072996A (en) Dual band radio receiver
US6960962B2 (en)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control in direct conversion processes
EP0678974B1 (en) A transmitter and/or receiver
US6201952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4776039A (en) Receiv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055049B (zh) 无线数传电台接收电路
WO2014029142A1 (zh) 高中频超外差+零中频结构的射频前端
US20020163391A1 (en)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control in direct conversion processes
JP2840496B2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無線通信装置
JP2001352355A (ja) ダイレ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受信機及び送受信機
CN217135479U (zh) 一种射频接收电路和接收机
KR100726883B1 (ko) 전압 제어 발진기 비대칭 전력 분배에서 사용하기 위한방향성 결합기
CN107769800A (zh) 一种多频点太赫兹星间通信接收机
CN101262236A (zh) 一种可用于传感网网关的单边带数字短波接收机射频装置
AU1857999A (en) Radio transmitter/receiver
JP2007006451A (ja) Dmb地上波放送受信機
KR20080047515A (ko) Fdd 시스템용 라디오 아키텍쳐
CN112653502B (zh) 一种基于频率协调的便携终端射频通道
KR100349659B1 (ko) 무선 랜 알에프 프런트엔드 송수신 장치
CN112737621A (zh) 一种用于侦查干扰一体化设备的下变频模块
CN215268247U (zh) 一种高频接收组件
RU2336626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сачиванием сигнала гетеродина в методах прям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CN207968483U (zh) 一种双波段定位导航射频前端
WO2006137007A1 (en) Transmitt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