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4837U -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4837U
CN217134837U CN202220343433.7U CN202220343433U CN217134837U CN 217134837 U CN217134837 U CN 217134837U CN 202220343433 U CN202220343433 U CN 202220343433U CN 217134837 U CN217134837 U CN 217134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mounting
rotating shaft
plug structure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34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34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4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4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4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头结构及适配器。插头结构用于与适配器主体配合使用,插头结构包括底板、插脚组件、电性连接件及弹性阻尼件,底板具有第一安装孔;插脚组件包括转轴和两个插脚,转轴与底板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中部与第一安装孔对应且设置有凸起部,两个插脚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转轴的两个端部;电性连接件包括两个接触端子,两个接触端子间隔分布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用于将插脚组件与适配器主体电连接;弹性阻尼件连接底板,弹性阻尼件的至少部分位于转轴靠近第二表面的一侧且与凸起部对应。本申请的插头结构具有轻薄化、小型化的特点。

Description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适配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相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这些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电量,相关技术中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的适配器结构相对单一,尤其是在出国旅行时,由于各个国家的插头标准不尽相同,导致人们外出时需要同时带上具有各国标准的适配器,占用空间大且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及适配器,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为电子设备供电的适配器结构相对单一,人们外出时需要同时带上具有各国标准的适配器,占用空间大且携带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所述插头结构用于与适配器主体配合使用,所述插头结构包括:
底板,具有用于面向所述适配器主体的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插脚组件,位于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插脚组件包括转轴和两个插脚,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凸起部,两个所述插脚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
电性连接件,包括两个接触端子,两个所述接触端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且每个所述接触端子分别用于将一个所述插脚与所述适配器主体电连接;
弹性阻尼件,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弹性阻尼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凸起部对应,所述弹性阻尼件用于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底板转动时,与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凸起部弹性抵接。
本申请的插头结构与适配器主体组合形成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的适配器,即,将适配器拆分为包括插头结构和适配器主体两部分,如此,在外出旅行时可仅携带一种适配器主体和不同型号的插头结构,就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安全标准规格,相较于携带多种适配器而言,占用空间较小,携带更为便利。
本申请在插脚组件上设置凸起部,并设置与凸起部配合使用的弹性阻尼件,以通过弹性阻尼件与凸起部的相互作用对插脚组件相对安装座的转动提供阻尼力,可以使得插脚组件较为稳固的维持于转动展开的状态和转动收拢的状态,而插脚组件维持于转动展开的状态时便于用户进行充电等操作,插脚组件维持于转动收拢的状态时可缩小插头结构的体型,便于转运、存放等。
本申请在底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将适配器主体的安装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使得安装部可以对插头结构与适配器主体之间的安装进行限位,利于插头结构与适配器主体的精准安装。
本申请将转轴的中部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转轴的中部设置凸起部,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两个接触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即适配器主体上的安装部及凸起部均对应转轴的中部布置,如此,可以实现两个插脚之间的空间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插头结构的轻薄化、小型化设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供所述适配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安装部安装,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设置所述安装部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用于设置所述安装部中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的第二子部,且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子部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抵接面抵接。
基于上述方案,将安装部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表面背离第一表面的一侧,且第二子部与第二表面抵接,可以提升插头结构与适配器主体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凸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凸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相对所述底板转动。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将转轴限位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避免转轴相对于底板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挪位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互靠近的表面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安装部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和/或
所述第一凸沿和/或所述第二凸沿相互靠近的表面上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用于抵接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侧。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提升安装部与底板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分布的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二凸沿包括与所述第三子部对应的第五子部、及与所述第四子部对应的第六子部,所述第三子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五子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四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及所述第六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阻尼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五子部之间延伸。
基于上述方案,将弹性阻尼件与安装板连接,相较于将弹性阻尼件与底板连接而言,可以降低弹性阻尼件对安装部在第一安装孔内的安装阻碍,利于安装部的快速安装。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柱,所述弹性阻尼件上设置有与各所述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弹性阻尼件经所述限位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基于上述方案,限位柱与限位孔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弹性阻尼件在第二凸沿上的安装进行限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弹性阻尼件与第二凸沿安装的平稳性。
可选地,所述转轴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各所述插脚电连接的电触点,每个所述接触端子均包括:
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面相互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触点电连接;
第二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第三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适配器主体电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一方面可以保证接触端子的安装平稳性,另一方面可以缩减接触端子的体型,实现插头结构的轻薄化、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七子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朝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折延伸;
第八子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弯折延伸,且所述第八子部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七子部之间,所述第八子部与所述电触点电性抵接。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提升第一连接部与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且朝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侧板;
两个限位筒,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与所述底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限位筒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各所述接触端子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分别位于一个所述限位筒内。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提升接触端子的安装平稳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包括上述的插头结构及所述适配器主体。
本申请的适配器,包括上述的插头结构,具有组装精度更高、组装效率更高以及结构更加轻薄、小型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适配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示出的适配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示出的适配器中插头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8是图1示出的适配器中插头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图1示出的适配器中插头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1、适配器;10、插头结构;11、底板;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一表面;113、第二表面;114、第一凸沿;1141、第一安装槽;1142、第三子部;1143、第四子部;115、第二凸沿;1151、第二安装槽;1152、第五子部;1153、第六子部;116、安装板;1161、限位柱;117、第三凸沿;118、挡止部;12、插脚组件;121、转轴;1211、凸起部;1212、电触点;122、插脚;13、弹性阻尼件;131、限位孔;14、电性连接件;141、接触端子;1411、第一连接部;1412、第二连接部;1413、第三连接部;1414、第七子部;1415、第八子部;15、第一侧板;16、限位筒;17、盖板;18、第二侧板;191、容纳腔;192、容置槽;20、适配器主体;21、第一连接面;211、安装部;2111、第一子部;2112、第二子部;2113、抵接面;22、第二连接面;221、插接口;23、安装区间;24、电性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配器1。适配器1可以为用于对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相机等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源适配器1。具体地,请参阅图1,适配器1可以包括适配器主体20及电连接适配器主体20的插头结构10,插头结构10用于插入至电源插座中,以使适配器主体20获得电能,从而方便将电能通过适配器主体20传递至手机等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至图4,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组合形成适配器1,使得美规、欧规、英规、日规等不同标准的插头结构10均可以与同一适配器主体20配合使用,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其中,图1和图2中示出了美规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结构图,图3中示出了欧规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结构图,图4中示出了英规插头组件与适配器主体20的结构图,各种标准的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连接方式大致相同,以下将以美规插头结构1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5,适配器主体20上可以具有第一连接面21及设置于第一连接面21上的安装部211。插头结构10可以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安装部211的第一安装孔111,适配器主体20与插头结构10之间可以通过安装部211及第一安装孔111连接。安装部211可以对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之间的安装进行限位,利于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精准安装。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6,底板11具有用于面向第一连接面21的第一表面112、及与第一表面112相背的第二表面113,第一表面112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供安装部211安装的第一安装孔111。可选地,第一表面11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连接面21的形状适配,以提升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连接平稳性。如,第一表面112和第一连接面21均可以为平面,均可以为曲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112与第一连接面21的形状也可以不适配,在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可选地,安装部211可以包括第一子部2111和第二子部2112,第一子部2111连接第一连接面21,第二子部2112连接第一子部2111远离第一连接面21的一端且具有面向第一连接面21的抵接面2113,安装部211与第一安装孔111连接后,第一连接面21及抵接面2113均可与底板11抵接,以提升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安装部211的第一子部2111和第二子部2112可以大致呈T型结构,使得第二子部2112的抵接面2113可以至少位于第一子部2111的相对的两侧,以提升安装部211在第一安装孔111内的安装平稳性。
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底板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1可以贯穿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13,第一子部2111可以位于第一安装孔111内,第二子部2112可以位于第二表面113背离第一表面112的一侧且第二子部2112的抵接面2113与第二表面113抵接。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底板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1可以大致呈与第一子部2111及第二子部2112相适配的T型孔。此时,第一安装孔111可以包括与第一子部2111相适配的第一子安装孔、及与第二子部2112相适配的第二子安装孔,第一子部2111位于第一子安装孔内,第二子部2112位于第二子安装孔内。其中,第二子安装孔可以贯穿第二表面113也可以不贯穿第二表面113。
请参阅图6至图8,插头结构10还包括插脚组件12、弹性阻尼件13及电性连接件14,插脚组件12位于底板11的第二表面113所在的一侧,插脚组件12包括转轴121和两个插脚122,转轴121与底板11可转动连接,转轴121的中部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转轴121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转轴121的中部设置有凸起部1211,两个插脚122间隔分布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且分别连接于转轴121的两个端部。
电性连接件14包括两个接触端子141,两个接触端子141间隔分布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且每个接触端子141分别用于将一个插脚122与适配器主体20电连接。弹性阻尼件13连接底板11,弹性阻尼件13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转轴121靠近第二表面113的一侧且与凸起部1211对应,弹性阻尼件13用于在转轴121相对底板11转动时,与转轴121上的凸起部1211弹性抵接。
在插脚组件12上设置凸起部1211,并设置与凸起部1211配合使用的弹性阻尼件13,弹性阻尼件13与凸起部1211的相互作用可以对插脚组件12相对安装座的转动提供阻尼力,可以使得插脚组件12较为稳固的维持于转动展开的状态和转动收拢的状态。其中,转动展开的状态可以为插脚122远离转轴121的一端远离第二表面113设置,如,插脚122与第二表面113垂直的状态;转动收拢的状态可以为插脚122远离转轴121的一端靠近第二表面113设置,如,插脚122与第二表面113平行的状态。插脚组件12维持于转动展开的状态时便于用户进行充电等操作,插脚组件12维持于转动收拢的状态时可缩小插头结构10的体型,便于转运、存放等。
转轴121的中部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转轴121的中部设置凸起部1211,转轴121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两个接触端子14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即适配器主体20上的安装部211及凸起部1211均对应转轴121的中部布置,如此,可以实现两个插脚122之间的空间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插头结构10的轻薄化、小型化设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请参阅图9,第二表面11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沿114和第二凸沿115,第一凸沿114和第二凸沿115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凸沿114背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41,第二凸沿115背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51,转轴121可以位于第一安装槽1141及第二安装槽1151内且可在第一安装槽1141及第二安装槽1151内相对底板11转动。将转轴121限位于第一安装槽1141及第二安装槽1151内,可以避免转轴121相对于底板11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挪位现象。
第一凸沿114可以包括沿平行于第二表面113的方向分布的第三子部1142和第四子部1143,第二凸沿115可以包括与第三子部1142对应的第五子部1152、及与第四子部1143对应的第六子部1153,第三子部114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41,第五子部115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51。第四子部1143远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及第六子部1153远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可以连接有安装板116,安装板116与第二表面113间隔设置,弹性阻尼件13的一端可以连接安装板116,另一端可以朝向第三子部1142与第五子部1152之间延伸。
更具体地,弹性阻尼件13的一端可以与安装板116背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贴合,另一端可以朝向第三子部1142与第五子部1152之间延伸。
安装板116背离第二表面1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柱1161,弹性阻尼件13上可以设置有与各限位柱1161配合使用的限位孔131,弹性阻尼件13可以经限位孔131套设于限位柱1161上。限位柱1161与限位孔1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弹性阻尼件13在安装板116上的安装进行限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弹性阻尼件13与安装板116之间安装的平稳性。更进一步地,弹性阻尼件13经限位孔131套设于安装板116上的限位柱1161上后,可以对限位柱1161进行热熔处理,以实现弹性阻尼件13与安装板116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表面113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安装板116的第三凸沿117,第三凸沿117还可以连接第一凸沿114及第二凸沿115,以提升安装板116的结构稳固性。
请再次参阅图6,第一凸沿114及第二凸沿115相互靠近的表面可以分别抵接安装部211的第二子部2112的相背的两个侧面,以提升插头结构10与适配器主体20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第一凸沿114和/或第二凸沿115相互靠近的表面上均可以设置有挡止部118,安装部211的第二子部2112背离第一连接面21的表面可以抵接挡止部118。
弹性阻尼件13可以选用任意的可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阻尼件13为弹片,以实现插头结构10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弹性阻尼件13在第二表面113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孔111内。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弹性阻尼件13可以包括间隔分布于第一安装孔11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以上的子弹性阻尼件,此时,转轴121上的凸起部1211包括分别与各子弹性阻尼件对应的子凸起部。
请参阅图6、图7和图9,转轴121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各插脚122电连接的电触点1212,每个接触端子141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411、第二连接部1412及第三连接部1413,两个接触端子141的第一连接部1411分别位于转轴121的两个端面相互背离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411与电触点121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412位于两个接触端子141的第一连接部1411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与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412与第二表面113贴合。第三连接部1413用于将第二连接部1412与适配器主体20电连接。如此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接触端子141的安装平稳性,另一方面可以缩减接触端子141的体型,实现插头结构10的轻薄化、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411可以包括第七子部1414及第八子部1415,第七子部1414连接第二连接部1412且朝第二表面113远离第一表面112的方向弯折延伸;第八子部1415的一端连接第七子部1414远离第二连接部1412的一端,另一端朝向靠近第二表面113的方向弯折延伸,且第八子部1415位于转轴121与第七子部1414之间,第八子部1415与电触点1212电性抵接,以保证第一连接部1411与电触点1212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8和图9,插头结构10还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5及两个限位筒16,第一侧板15可以连接第二表面113且朝第二表面113背离第一表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一安装孔111可以贯穿第一侧板15;两个限位筒16可以连接第一侧板15且与底板11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5的相对的两侧,第一侧板15上设置有与两个限位筒16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各接触端子141穿过第二安装孔后分别位于一个限位筒16内。
可选地,插头结构10还可以包括盖板17及第二侧板18,盖板17位于第一侧板15远离底板11的一侧且与底板11间隔设置;第二侧板18位于盖板17与底板11之间,且与第一侧板15、底板11及盖板17围合形成一容纳腔191,转轴121位于容纳腔191内。其中,盖板17上设置有与容纳腔191连通的容置槽192,两个插脚122在转轴121的带动下能够在位于容置槽192内及位于盖板17外切换。如此,可以提升插头结构10的防护性能,降低转轴121等结构的破损现象。
可选地,底板11、第一侧板15及两个限位筒16可以连接为一体,盖板17和第二侧板18可以连接为一体,以便于插脚组件12、弹性阻尼件13及电性连接件14与连接为一体的底板11、第一侧板15及两个限位筒16组装完成后,再进行盖板17和第二侧板18的组装。
请再次参阅图2,适配器主体20还具有与第一连接面21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2,第一连接面21与第二连接面22呈夹角设置,以限定出一安装区间23,插头结构10位于安装区间23,以实现适配器1的结构规整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二连接面22上设置有插接口221,插接口221内设置有电性连接端24,插头结构10的电性连接件14的至少部分插设于插接口221内且与电性连接端24电连接,以实现插脚组件12与适配器主体20的电连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结构用于与适配器主体配合使用,所述插头结构包括:
底板,具有用于面向所述适配器主体的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插脚组件,位于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插脚组件包括转轴和两个插脚,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凸起部,两个所述插脚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
电性连接件,包括两个接触端子,两个所述接触端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且每个所述接触端子分别用于将一个所述插脚与所述适配器主体电连接;
弹性阻尼件,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弹性阻尼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且与所述凸起部对应,所述弹性阻尼件用于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底板转动时,与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凸起部弹性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供所述适配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安装部安装,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设置所述安装部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用于设置所述安装部中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的第二子部,且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子部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抵接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凸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凸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相对所述底板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互靠近的表面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安装部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和/或
所述第一凸沿和/或所述第二凸沿相互靠近的表面上设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用于抵接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分布的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二凸沿包括与所述第三子部对应的第五子部、及与所述第四子部对应的第六子部,所述第三子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五子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四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及所述第六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阻尼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五子部之间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柱,所述弹性阻尼件上设置有与各所述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弹性阻尼件经所述限位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相互背离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与各所述插脚电连接的电触点,每个所述接触端子均包括:
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面相互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触点电连接;
第二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接触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表面贴合;
第三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适配器主体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七子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朝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折延伸;
第八子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子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弯折延伸,且所述第八子部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七子部之间,所述第八子部与所述电触点电性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且朝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侧板;
两个限位筒,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且与所述底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限位筒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各所述接触端子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分别位于一个所述限位筒内。
10.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结构及所述适配器主体。
CN202220343433.7U 2022-02-18 2022-02-18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Active CN217134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433.7U CN217134837U (zh) 2022-02-18 2022-02-18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433.7U CN217134837U (zh) 2022-02-18 2022-02-18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4837U true CN217134837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3433.7U Active CN217134837U (zh) 2022-02-18 2022-02-18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4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17325B (en) Battery connection apparatus
TWI307193B (zh)
US8084157B2 (en)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CN212034155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105281087A (zh) Usb电连接器及其转接模块
US6724171B2 (en) Movable plug-head charger
CN217134837U (zh) 插头结构及适配器
CN210007730U (zh) 移动终端
CN215733515U (zh) 一种插头可更换的多功能充电器
CN210573499U (zh) 一种保护套
CN210607698U (zh)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装置
US6345988B1 (en) Inter-card connection between adjacently positioned expansion cards
CN212034154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21213528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209881041U (zh) 集线器底座
CN202134932U (zh) 手机座充组件
CN209150397U (zh) 一种自拍装置
CN207098061U (zh) 移动终端
CN211296271U (zh) 电源适配器
KR100474486B1 (ko) Pda용 확장팩
CN100440611C (zh) 携带式装置的固定座
CN1321483C (zh) 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便携设备
CN214707204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20857149U (zh) 一种充电数据线
CN210404258U (zh) 一种接头可旋转式多功能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