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8448U -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8448U
CN217128448U CN202122360674.0U CN202122360674U CN217128448U CN 217128448 U CN217128448 U CN 217128448U CN 202122360674 U CN202122360674 U CN 202122360674U CN 217128448 U CN217128448 U CN 217128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drain
unit
ring
circula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06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航城
李稳稳
丁茂轩
楼银松
王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06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8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8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8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卫浴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水筒体单元上设置地漏导管、安装环单元、排水管单元以及盖板单元的方式,达到地漏可以在圆形槽内高效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地漏结构内部全部插接安装,且插接安装强度较大,保证地漏具有结构强度大以及方便拆装的双重优点;第二、地漏的插接结构全部位于排水区域外侧,插接结构的缝隙处不易藏污纳垢,整个地漏不易发臭;第三、地漏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徒手就能完成,拆卸操作方便快捷且安全;第四、地漏的内部结构紧凑度高,稳定性好,整体使用体验好。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卫浴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背景技术
地漏,指的是一种连接排水管路和室内地面的家装配件,一般用在卫浴房,其作用是相对较小面积的前提下保证通畅的排水,其结构主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带孔罐体、安装件和开孔件,其中带孔罐体通过外排管连接排水管路,安装件用于在中部过渡上下两个部件,而开孔件则是地漏外部、可视部分。
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结构样式的地漏,不符合装配式家装的理念,即安装过程包括多步螺接操作,整个安装过程繁复且耗时长,而且在现有地漏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还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漏的螺接、插接结构暴露在排水中,因此该部分结构容易生锈、藏污纳垢,最终造成地漏发臭,以及卡死而拆不下来的问题;第二、现有地漏在拆卸更换开孔件时,必须用钩子钩出,这就十分麻烦了。
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安装、拆卸操作都简单方便,且细缝部分不易残留脏污的结构改良型地漏装置。
专利公告号为CN210684947U,公告日为2020.06.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新型防臭地漏,所述地漏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板、内芯、单向阀、面板和过滤网桶,所述圆管的底部右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扇形板的底部右侧一体成型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右侧和圆管的底部的均贯通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弧形板位于缺口的内部,所述圆杆穿过插接孔将弧形板和圆管活动连接,所述面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台形孔,所述面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圆台形孔连通有圆孔,所述盖板卡在圆台形孔的顶部,所述内芯卡在圆孔的内部,所述过滤网桶的内壁黏贴有活性炭过滤网层。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地漏结构,其圆杆、插接孔的此类结构全部会直接接触污水,因此该细缝结构处相对容易残留各种脏污,最终造成地漏内发臭,以及卡死而不方便拆卸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能通过在排水筒体单元上设置地漏导管、安装环单元、排水管单元以及盖板单元的方式,达到地漏可以在圆形槽内高效使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排水管路的地漏导管,还包括设置在圆形槽内底面上的排水筒体单元,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排水筒体单元上的安装环单元,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上的排水管单元,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上并用于封盖所述排水管单元和所述圆形槽之间缝隙的盖板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水筒体单元包括开口朝上的圆形筒体,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内底面上的倾斜排水槽,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的筒体壁上且靠近所述倾斜排水槽下端并用于安装所述地漏导管的管体孔,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内环面上的第一支撑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方并用于下压固定所述安装环单元的第一卡合块。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环单元包括插入所述圆形筒体内的竖向圆环,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外环面下端位置处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卡合块的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和所述竖向圆环下底面之间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卡合块的第一卡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外环面上端位置处并用于卡合所述圆形筒体上端面的卡合圆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环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内环面上的第二支撑环,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环上方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排水管单元的第二卡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或所述卡合圆环上表面上并用于卡合安装所述排水管单元、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的竖向柱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向柱部包括竖向圆柱,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环形面上并用于旋转卡入所述排水管单元的柱体卡合口,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环形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的弧形环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环形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环槽下方、所述柱体卡合口上方并用于卡合容纳所述盖板单元的开启用环槽,所述开启用环槽的径向开槽深度及竖向开槽宽度均大于所述弧形环槽。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水管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块和所述第二支撑环之间的安装圆环,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上表面上的污水管,设置在所述污水管上表面上的地漏孔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上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卡合块的第二卡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管外环面上并用于卡入所述柱体卡合口的径向卡合柱。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水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上表面和所述径向卡合柱之间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卡合块旋转角度的竖向连接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口上的卡合用圆角。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盖板单元包括与所述地漏孔板上表面平齐的圆环形盖板,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下表面上并用于套接所述竖向圆柱的倒置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倒置筒体内环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弧形环槽的凸出圆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出圆环的竖向截面形状为优弧弓,所述优弧弓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启用环槽的竖向开槽宽度,所述圆环形盖板通过受力下压进而向上凸出所述地漏孔板的方式以用于在先旋转取下所述排水管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盖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下表面上并用于卡合正在向上提升取出的所述径向卡合柱的拆卸用卡合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地漏结构内部全部插接安装,且插接安装强度较大,保证地漏具有结构强度大以及方便拆装的双重优点;第二、地漏的插接结构全部位于排水区域外侧,插接结构的缝隙处不易藏污纳垢,整个地漏不易发臭;第三、地漏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徒手就能完成,拆卸操作方便快捷且安全;第四、地漏的内部结构紧凑度高,稳定性好,整体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筒体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环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柱部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连接柱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单元被下压后地漏孔板向上凸出的拆卸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拆卸用卡合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8所示,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排水管路的地漏导管11,还包括设置在圆形槽a内底面上的排水筒体单元1,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上的安装环单元2,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2上的排水管单元3,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2上并用于封盖所述排水管单元3和所述圆形槽a之间缝隙的盖板单元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单元2位于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和所述排水管单元3之间,起到一个过渡作用,保证体积相对较大的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可以有效固定所述排水管单元3,而最容易破损更换的所述排水管单元3兼具体积小且安装稳固的双重优点,此外,所述盖板单元4则用于全面封盖所述圆形槽a,保证整个地漏的安装密封性。
其中,整个地漏的活动安装方式全部为插接卡合,因为其无需承压,因此插接的方式可以保证足够的拆装灵活性和结构稳定性,而污水排放经过地漏的中部,所有插接结构位于外侧,因此所述地漏具有细缝处不易藏污纳垢的优点,这样地漏内既不容易发臭,又不会堵塞安装结构,不会发生拆卸不下来的问题。
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包括开口朝上的圆形筒体101,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底面上的倾斜排水槽102,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的筒体壁上且靠近所述倾斜排水槽102下端并用于安装所述地漏导管11的管体孔103,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的第一支撑环104,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4上方并用于下压固定所述安装环单元2的第一卡合块1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排水槽102可以是整个倾斜的圆形底面,也可以是呈V型的两个斜面,保证所述管体孔103处位于相对最低点即可。
所述安装环单元2包括插入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的竖向圆环201,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201外环面下端位置处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卡合块105的环形槽202,设置在所述环形槽202和所述竖向圆环201下底面之间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卡合块105的第一卡口203,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201外环面上端位置处并用于卡合所述圆形筒体101上端面的卡合圆环204。
在本实施例中,地漏的整体结构按照“化整为零”的方式,设置一个过渡的所述安装环单元2,保证单个部件破损更换时相对较轻的成本,而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和排水管单元3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安装环单元2的材质为高强度树脂,这样就能保证足够摩擦强度的插接卡合关系。
此外,所述环形槽202下方的所述竖向圆环201的厚度,适当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4和第一卡合块105之间的竖向距离,即可保证所述竖向圆环201被有效固定,固定方式为所述第一卡合块105先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卡口203,所述竖向圆环201再旋转,就可以实现固定效果。
所述安装环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的第二支撑环205,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05上方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排水管单元3的第二卡合块206,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或所述卡合圆环204上表面上并用于卡合安装所述排水管单元3、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4的竖向柱部20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块206、第二支撑环205的使用方式与所述第一卡合块105、第一支撑环104的方式相同。
所述竖向柱部207包括竖向圆柱207a,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并用于旋转卡入所述排水管单元3的柱体卡合口207b,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4的弧形环槽207c,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环槽207c下方、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上方并用于卡合容纳所述盖板单元4的开启用环槽207d,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的径向开槽深度及竖向开槽宽度均大于所述弧形环槽207c。
所述排水管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块206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05之间的安装圆环301,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表面上的污水管302,设置在所述污水管302上表面上的地漏孔板303,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卡合块206的第二卡口304,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管302外环面上并用于卡入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的径向卡合柱3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柱部207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所述竖向圆柱207a以及弧形环槽207c,用于套接后卡合所述盖板单元4,这样所述盖板单元4就具有竖向被支撑作用,所述圆形槽a也就不用特地开设台阶槽来安放所述盖板单元4。
第二、所述盖板单元4处施力下压后,所述盖板单元4与所述弧形环槽207c处的稳定卡合关系解除,所述盖板单元4下降后卡入更加宽大的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处,此时用于露出所述地漏孔板303,这样所述地漏孔板303就可以旋转取下,而不必使用钩子钩出。
第三、所述排水管单元3和盖板单元4全部拆卸后,所述安装环单元2若需要拆下,则需要旋转所述安装环单元2,此时如果没有所述竖向圆柱207a,则有需要去扣所述第二卡合块206,这是十分麻烦的,因此现在可以用手指推动所述竖向圆柱207a,即可轻松旋转并取下所述安装环单元2。
第四、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则用于直接卡合所述径向卡合柱305,进一步提升所述排水管单元3的卡合安装强度。
此外,所述径向卡合柱305还是所述盖板单元4处施力被下压而下降的限位阻挡位置,避免所述盖板单元4发生下降幅度过大,所述盖板单元4直接越过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的不必要、有害现象。
还有,无论是所述第一卡合块105处的卡合、所述第二卡合块206处的卡合,以及所述竖向柱部207处的连接,都位于所述污水管302竖向区域的管体外侧,因此不易接触污水,也就不易发生缝隙处藏污纳垢、卡死插接结构的问题。
最后,所述竖向柱部207的数量位置与所述径向卡合柱305相对应,为三对或四对即可。
所述排水管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表面和所述径向卡合柱305之间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卡合块206旋转角度的竖向连接柱306,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口304上的卡合用圆角307,以及设置在所述地漏孔板303环形面上的握持用密封环30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柱306的位置选择,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所述第二卡合块206卡入所述第二卡口304后旋转适宜且足够的角度,距离所述第二卡口304适当的远一点,避免所述第二卡合块206再从所述第二卡口304处意外反向滑出;第二,所述第二卡合块206旋转滑动至抵住所述竖向连接柱306时,要保证此时所述径向卡合柱305同时旋转滑入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这样所述排水管单元3才能具有下方和中部的两处卡合固定效果。
此外,所述竖向连接柱306还能连接加固所述径向卡合柱305,所述卡合用圆角307可以让所述第二卡合块206相对容易地滑到所述安装圆环301上表面上去,而所述握持用密封环308则又具有两个作用:第一、在所述地漏孔板303和所述盖板单元4之间密封,避免形成可能卡住脏污的缝隙;第二,所述盖板单元4受力下降后,所述排水管单元3需要先旋转,以解除上述下方和中部的两处卡合固定效果,此时所述地漏孔板303较薄,直接用手握住旋转可能会割破手,因此所述握持用密封环308通过自身的橡胶材质,保证相对较为安全的握持使用效果。
所述盖板单元4包括与所述地漏孔板303上表面平齐的圆环形盖板401,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上并用于套接所述竖向圆柱207a的倒置筒体402,以及设置在所述倒置筒体402内环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弧形环槽207c的凸出圆环403。所述凸出圆环403的竖向截面形状为优弧弓,所述优弧弓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的竖向开槽宽度,所述圆环形盖板401通过受力下压进而向上凸出所述地漏孔板303的方式以用于在先旋转取下所述排水管单元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圆环403的直径与所述弧形环槽207c的直径相互匹配,保证该处适宜强度的卡合效果,这样所述圆环形盖板401才不会轻易地被踩住下压。
而所述竖向圆柱207a上端面和所述倒置筒体402内顶面之间还有下降空间,保证所述圆环形盖板401可以顺利受压而下降,以露出所述地漏孔板303,此时所述倒置筒体402也在所述径向卡合柱305上受到下降动作的限位效果,避免所述圆环形盖板401过度下降。
所述盖板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上并用于卡合正在向上提升取出的所述径向卡合柱305的拆卸用卡合槽4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降后,首先是所述地漏孔板303向上凸出露出,此时先握持旋转所述地漏孔板303,使得所述安装圆环301处、所述径向卡合柱305处都旋转而失去卡合,此时整个所述排水管单元3就可以向上提起了,但是此时所述凸出圆环403已经卡在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处了,所述凸出圆环403需要向上依次越过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弧形环槽207c,所述盖板单元4才能顺利拆下,因此需要所述径向卡合柱305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传递向上的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拆卸用卡合槽404就用于卡住所述径向卡合柱305,避免所述径向卡合柱305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发生不必要的打滑,保证所述径向卡合柱305可以稳定卡住并勾起所述圆环形盖板401。
这样,整个所述排水管单元3、盖板单元4也就拆卸完成了,相对更换最频繁的,也就是这两个外露部位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排水管路的地漏导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圆形槽(a)内底面上的排水筒体单元(1),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上的安装环单元(2),外侧卡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2)上的排水管单元(3),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单元(2)上并用于封盖所述排水管单元(3)和所述圆形槽(a)之间缝隙的盖板单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筒体单元(1)包括开口朝上的圆形筒体(101),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底面上的倾斜排水槽(102),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的筒体壁上且靠近所述倾斜排水槽(102)下端并用于安装所述地漏导管(11)的管体孔(103),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的第一支撑环(104),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4)上方并用于下压固定所述安装环单元(2)的第一卡合块(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单元(2)包括插入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的竖向圆环(201),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201)外环面下端位置处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卡合块(105)的环形槽(202),设置在所述环形槽(202)和所述竖向圆环(201)下底面之间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卡合块(105)的第一卡口(203),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环(201)外环面上端位置处并用于卡合所述圆形筒体(101)上端面的卡合圆环(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的第二支撑环(205),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内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05)上方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排水管单元(3)的第二卡合块(206),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筒体(101)或所述卡合圆环(204)上表面上并用于卡合安装所述排水管单元(3)、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4)的竖向柱部(2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柱部(207)包括竖向圆柱(207a),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并用于旋转卡入所述排水管单元(3)的柱体卡合口(207b),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盖板单元(4)的弧形环槽(207c),以及设置在所述竖向圆柱(207a)环形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环槽(207c)下方、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上方并用于卡合容纳所述盖板单元(4)的开启用环槽(207d),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的径向开槽深度及竖向开槽宽度均大于所述弧形环槽(207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块(206)和所述第二支撑环(205)之间的安装圆环(301),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表面上的污水管(302),设置在所述污水管(302)上表面上的地漏孔板(303),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并用于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卡合块(206)的第二卡口(304),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管(302)外环面上并用于卡入所述柱体卡合口(207b)的径向卡合柱(3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圆环(301)上表面和所述径向卡合柱(305)之间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卡合块(206)旋转角度的竖向连接柱(306),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口(304)上的卡合用圆角(307),以及设置在所述地漏孔板(303)环形面上的握持用密封环(3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单元(4)包括与所述地漏孔板(303)上表面平齐的圆环形盖板(401),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上并用于套接所述竖向圆柱(207a)的倒置筒体(402),以及设置在所述倒置筒体(402)内环面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弧形环槽(207c)的凸出圆环(4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圆环(403)的竖向截面形状为优弧弓,所述优弧弓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启用环槽(207d)的竖向开槽宽度,所述圆环形盖板(401)通过受力下压进而向上凸出所述地漏孔板(303)的方式以用于在先旋转取下所述排水管单元(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盖板(401)下表面上并用于卡合正在向上提升取出的所述径向卡合柱(305)的拆卸用卡合槽(404)。
CN202122360674.0U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Active CN217128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674.0U CN217128448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674.0U CN217128448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8448U true CN217128448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1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0674.0U Active CN217128448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8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65934A1 (en) Appliance for perfecting the snap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the tank for floor-washing appliance, containing liquids with a discharge pipe inserted in the element that supports the tank
CN106361223A (zh) 一种吸尘器
CN217128448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CN201775485U (zh) 一种可拆卸双层咖啡过滤杯
CN113775026A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改良型地漏结构
CN203188319U (zh) 与水槽排水口配合使用的过滤器组件
WO2011028040A2 (ko) 촛대
CN212546633U (zh) 一种净饮机的接水组件
CN210772359U (zh) 一种油烟机出风管连接结构
CN221001269U (zh) 一种水管防堵管盖
CN219840167U (zh) 一种上封式弹跳下水器
CN206485837U (zh) 一种半开式新型垃圾桶
CN206770381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9020771U (zh) 一种保温杯弹跳杯盖
CN220202907U (zh) 一种地漏下水芯
CN213709149U (zh) 一种带有透明防尘罩的盆式支座
CN201089962Y (zh) 脚踏式地漏
CN212984130U (zh) 一种可完全拆卸地漏
CN209853039U (zh) 一种室外便用型垃圾桶
CN2515277Y (zh) 可过滤杂物弹压活塞结构的排水阀
CN215053712U (zh) 一种防渗水地漏
CN216416738U (zh) 一种新型茶水分离杯盖
CN214778337U (zh) 一种固液分离垃圾桶
CN212584464U (zh) 一种强排活接接头
CN215304780U (zh) 一种方便于拆装的茶隔组件及茶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