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580U - 一种电池隔离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隔离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14580U CN217114580U CN202220913628.0U CN202220913628U CN217114580U CN 217114580 U CN217114580 U CN 217114580U CN 202220913628 U CN202220913628 U CN 202220913628U CN 217114580 U CN217114580 U CN 2171145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steel shell
- isolation ring
- battery steel
- r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隔离圈,包括隔离圈本体,在所述隔离圈本体上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一中心孔,一负极盖同轴嵌套于所述隔离圈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之间螺纹连接实现所将所述隔离圈本体固定在负极盖上,当电池外包装膜损坏时,电池隔离圈依然牢固地固定在负极盖上,不会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隔离圈。
背景技术
物联网设备常用的电池有碱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如图1所示,其电池钢壳20’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盖30’,正极端子作为电池的正极,负极盖盖顶作为电池的负极。有些类型的电池在封口后,负极盖30’的盖侧壁31’的外周面与电池钢壳20’之间会存在一环形的电池沟槽,为了防止脏东西进入所述电池沟槽引起电池缓慢短路,会在所述电池沟槽内嵌置一电池隔离圈10’(也称“电池底圈”)。 但是,现有的电池隔离圈10’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所述盖侧壁31’的外周面贴合不紧密,所述电池隔离圈10’活动嵌置在所述电池沟槽内,电池隔离圈10’需要依靠包裹在电池外的一层热塑的包装膜对电池隔离圈10’进行包裹固定。当包装膜损坏时,电池隔离圈10’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隔离圈,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包装膜损坏时电池隔离圈易脱落的问题。
一种电池隔离圈,包括隔离圈本体,在所述隔离圈本体上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一中心孔,一负极盖同轴嵌套于所述隔离圈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之间螺纹连接实现所将所述隔离圈本体固定在负极盖上,当电池外包装膜损坏时,电池隔离圈依然牢固地固定在负极盖上,不会脱落。
优选的,所述电池隔离圈和所述负极盖一起同轴嵌置在一电池钢壳的上端开口内,所述电池钢壳的上周缘向其中心侧翻折形成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所述负极盖具有环形的盖侧壁,所述隔离圈本体位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与所述盖侧壁之间,并且,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电池钢壳搭接部,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周面相贴合。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下方的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间隔开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供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插入的电池钢壳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能够分别作为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将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限位在所述电池钢壳限位槽内,使得所述电池隔离圈与所述电池钢壳之间实现卡接,加强电池隔离圈的装配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盖还包括位于所述盖侧壁的上端开口处的盖顶,所述隔离圈本体的上周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负极盖侧弯折形成负极盖盖顶搭接部,所述盖顶的上表面与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的内侧面相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为一环形搭接部,或由数个沿所述隔离圈本体的上周缘圆周间隔设置的负极盖盖顶搭接块组成。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为一倾斜向下的斜坡部。
优选的,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隔离圈本体的装配更稳定,不会发生径向滑动。
所述电池钢壳内还同轴固定嵌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与所述电池钢壳的内周面相接触的环形的电池钢壳接触部;所述负极盖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的内侧,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的上周缘向所述负极盖侧翻折形成密封圈上端内翻边,所述负极盖的所述盖侧壁的下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盖檐,所述盖檐的外边缘再向上翻折形成盖檐翻边,所述盖檐翻边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压抵在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外周面上并提供向下压紧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以及所述盖檐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位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径向内侧的上方,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部插入所述电池钢壳限位槽内。所述隔离圈本体插入过程中不与所述密封圈发生过多摩擦,插入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池隔离圈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圈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其中的虚线为装配线;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圈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3中的点划线均为电池隔离圈的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圈的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电池隔离圈,包括隔离圈本体10,在所述隔离圈本体10上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一中心孔,一负极盖30同轴嵌套于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所述中心孔内,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14,所述负极盖30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34,所述内螺纹14与所述外螺纹34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30的外周面螺纹连接。
当电池外包装膜损坏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圈依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负极盖30上,不会脱落。
优选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电池隔离圈10和所述负极盖30一起同轴嵌置在一电池钢壳20的上端开口100内,所述电池钢壳20的上周缘向其中心侧翻折形成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所述负极盖30具有环形的盖侧壁31,所述隔离圈本体10位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与所述盖侧壁31之间,并且,所述隔离圈本体11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电池钢壳搭接部11,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11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外周面相贴合。进一步的,结合图2和图3,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11下方的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凸起12,所述限位凸起12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11间隔开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供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插入的电池钢壳限位槽13。所述限位凸起12和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11能够分别作为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将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限位在所述电池钢壳限位槽13内,使得所述电池隔离圈与所述电池钢壳20之间实现卡接,加强电池隔离圈的装配牢固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限位凸起12。进一步的,结合图2和图3,所述负极盖30还包括位于所述盖侧壁31的上端开口处的盖顶33,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上周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负极盖30侧弯折形成负极盖盖顶搭接部15,所述盖顶33的上表面与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15的内侧面相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15为一环形搭接部,或由数个沿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上周缘圆周间隔设置的负极盖盖顶搭接块组成。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隔离圈也可以不设置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1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11为一环形结构。所述限位凸起12为一环形凸起,或由数个圆周间隔设置的环形凸块组成。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凸起12为一倾斜向下的斜坡部。所述限位凸起12也可以为弧形凸起等常见形状的凸起。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外端面211相贴合。所述隔离圈本体10的装配更稳定,不会发生径向滑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图2和图3,所述电池钢壳20内还同轴固定嵌置有一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具有与所述电池钢壳20的内周面相接触的环形的电池钢壳接触部41;所述负极盖30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41的内侧,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41的上周缘向所述负极盖30侧翻折形成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所述负极盖30的所述盖侧壁31的下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盖檐32,所述盖檐32的外边缘向上翻折形成盖檐翻边321,所述盖檐翻边321的上端面3211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的内周面4111相贴合,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压抵在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的外周面上并提供向下压紧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以及所述翻边321和所述盖檐32的作用力。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外端位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的径向内侧的上方,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外端部插入所述电池钢壳限位槽13内。此时,所述限位凸起12可以通过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内周面212相抵靠,从而将所述限位凸起12限制在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开口内侧,并且,所述隔离圈本体10向下旋入所述环形缝隙的过程中不与所述密封圈40发生过多摩擦,插入更顺畅。当然,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21的外端也可以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411的外端上下对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密封圈40的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41的底部还设有底,所述密封圈40能够对所述电池钢壳20的所述开口100进行盖合。
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池隔离圈,包括隔离圈本体,在所述隔离圈本体上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一中心孔,一负极盖同轴嵌套于所述隔离圈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负极盖的外周面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离圈和所述负极盖一起同轴嵌置在一电池钢壳的上端开口内,所述电池钢壳的上周缘向其中心侧翻折形成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所述负极盖具有环形的盖侧壁,所述隔离圈本体位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与所述盖侧壁之间,并且,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电池钢壳搭接部,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下方的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电池钢壳搭接部间隔开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供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插入的电池钢壳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一倾斜向下的斜坡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圈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钢壳内还同轴固定嵌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与所述电池钢壳的内周面相接触的环形的电池钢壳接触部;所述负极盖位于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的内侧,所述电池钢壳接触部的上周缘向所述负极盖侧翻折形成密封圈上端内翻边,所述负极盖的所述盖侧壁的下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盖檐,所述盖檐的外边缘再向上翻折形成盖檐翻边,所述盖檐翻边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压抵在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外周面上并提供向下压紧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以及所述盖檐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位于所述密封圈上端内翻边的径向内侧的上方,所述电池钢壳上端内翻边的外端部插入所述电池钢壳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离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盖还包括位于所述盖侧壁的上端开口处的盖顶,所述隔离圈本体的上周缘向上延伸再向所述负极盖侧弯折形成负极盖盖顶搭接部,所述盖顶的上表面与所述负极盖盖顶搭接部的内侧面相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3628.0U CN21711458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电池隔离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3628.0U CN21711458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电池隔离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14580U true CN217114580U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58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13628.0U Active CN21711458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电池隔离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14580U (zh)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20913628.0U patent/CN2171145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220048373A (ko) | 버튼형 이차전지 | |
EP0495383B1 (en) | Closure structure for alkaline battery | |
CN217114580U (zh) | 一种电池隔离圈 | |
CN114725628A (zh) | 一种电池组件和电池制造方法 | |
CN216250924U (zh) | 一种负极盖板和电池 | |
CN217280988U (zh) | 一种电池底圈 | |
CN217114722U (zh) | 一种防脱落电池隔离圈 | |
CN217114721U (zh) | 一种防脱落电池底圈 | |
CN216133914U (zh) | 一种套接式电池结构 | |
US3168420A (en) | Leak-resistant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17114592U (zh) | 一种与正极壳贴合的电池隔离圈 | |
CN215988958U (zh) | 一种扣式电池 | |
CN217114724U (zh) | 一种电池底圈 | |
CN101931090A (zh) | 一种电池组合盖帽及采用该组合盖帽的圆柱形电池 | |
CN211629146U (zh) | 内螺纹式高容量锂电池盖板 | |
CN217214900U (zh) | 一种与负极盖盖顶贴合的电池底圈 | |
CN210723227U (zh) | 一种新型圆柱形锂电池的密封结构 | |
EP0037121B1 (en) | Improvements in alkaline cells | |
CN217114686U (zh) | 一种适用于以负极盖盖顶作为负极的电池的隔离圈 | |
CN219040544U (zh) |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 | |
CN217114687U (zh) | 一种以负极盖盖顶作为负极的电池的隔离圈 | |
KR102320014B1 (ko) |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 |
CN217387324U (zh) | 一种筒形电池的密封圈和筒形电池 | |
CN217114594U (zh) | 一种防脱落电池隔离圈 | |
CN215731936U (zh) | 一种柱状锂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