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1284U -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1284U
CN217111284U CN202122278621.4U CN202122278621U CN217111284U CN 217111284 U CN217111284 U CN 217111284U CN 202122278621 U CN202122278621 U CN 202122278621U CN 217111284 U CN217111284 U CN 217111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circuit
capacitor
twen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86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
沈启孟
王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1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1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模拟电路在核工业使用过程中功耗较低,能够满足不同量程需求,通过消耗电流大小来判断压差的变化大小从而精确测得相应的数值。

Description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送器电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也称作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过程连接件三部分组成。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现有技术压力变送器中的测量电路通常采用数字电路且电路中测量值超出量程无法测量出所需数值,在核工业中采用数字电路会导致对信号产生干扰且功耗较高,则不适宜在核级工业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能够解决功耗较高及削弱信号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
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经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阳极,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阴极依次经第一匀压电阻R01与第二匀压电阻R0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另一端连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阳极,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阴极经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阳极,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阴极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阳极;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十一电容C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十三电容C13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接地;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一匀压电阻R01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串联二极管D01和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采用上述方案,将变送器两个电压值进行采集,能够形成一个电压差进行电信号传输。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解调电路,用于对信号频率进行调节。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和解调电路结合,对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采用上述方案,稳压源用于对产生的电压进行稳压,有效避免尖峰信号和电压突变的情况产生损坏电路。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的一端;该负电阻R-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线性调整电路中改变电位器PP3的电阻可以改变电流,使产生的误差变小。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连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引出线路接有第十六电容C16;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VCC;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公共端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
采用上述方案,零点调整电路中的放置电位器PP5改变目的是通过改变电阻值使压差改变,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和测量范围的下限值相对应。当放大倍数变化时量程也需要进行调整,电位器PP6的阻值要进行改变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模拟电路在核工业使用过程中功耗较低,能够满足不同量程需求,通过消耗电流大小来判断压差的变化大小从而精确测得相应的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安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结合图1可以看出,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
从图2可以看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经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阳极,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阴极依次经第一匀压电阻R01与第二匀压电阻R0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另一端连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阳极,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阴极经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阳极,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阴极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阳极;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十一电容C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十三电容C13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接地;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一匀压电阻R01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串联二极管D01和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均采用LM208,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1端和8端接第八电容C8,振幅控制中的仪表放大器1端和8端接第九电容C9,阻尼调整中的仪表放大器1端和8端接第十电容C10。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振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的一端;该负电阻R-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从图2还可以看出,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第二三级管Q2为PNP型三极管。
从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连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引出线路接有第十六电容C16;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VCC;
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公共端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
从图2还可以看出,信号回路由第三端子排P3、第三二极管D3、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3组成。
从图2还可以看出,电源回路由第三端子排P3、第三二极管D3、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四三极管Q4、第三十三电阻R33、第八稳压二极管D8组成。
从图3可以看出,1是1块调整电路板,该调整电路板设置有零点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2是转接电路板一,该转接电路板一2设置有振荡控制电路、解调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调整电路;3是两块主电路板,该两块主电板3设置有稳压源、阻尼调节电路和电压/电流转换电路;4是转接电路板二,该转接电路板二4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

Claims (8)

1.一种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经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阳极,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阴极依次经第一匀压电阻R01与第二匀压电阻R0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另一端连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阳极,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阴极经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阳极,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阴极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阳极;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十一电容C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十三电容C13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接地;
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一匀压电阻R01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串联二极管D01和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
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的一端;该负电阻R-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工业变送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连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八电阻R28,该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一端连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该第十九有极电容C19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十九有极电容C19一端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二十有极电容C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引出线路接有第十六电容C16;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阳极,该第六稳压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VCC;
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公共端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该第八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第三端子排的二号端子。
CN202122278621.4U 2020-12-31 2021-09-18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Active CN2171112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20533 2020-12-31
CN202023332053 2020-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1284U true CN21711128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7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8621.4U Active CN217111284U (zh) 2020-12-31 2021-09-18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1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3077447A1 (fr) Module recepteur de lumiere a regulation numerique et procede de regulation associe
CN102879758A (zh) 用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谐波影响量检测的标准源及检测装置
CN217111284U (zh) 核工业变送器电路
CN108594020A (zh) 数字显示高灵敏度电导和高阻值电阻测量电路及方法
CN205037982U (zh) 利用运算放大器特性的恒流源测温电路
CN105005337A (zh) 一种数字式温度测控仪电路
CN203193573U (zh) 精密交流电流放大器
CN204883430U (zh) 一种数字式温度测控仪电路
CN206369977U (zh) 人工智能仪表的交流电压输入模块
CN206488401U (zh) 一种荷载式冰量测量装置
CN109540313A (zh) 一种基于硅基二极管与ntc热敏电阻的线性测温电路
CN115389058A (zh) 一种信号处理电路、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芯片
CN204649327U (zh) 一种热电阻信号转换电路
CN218765673U (zh) 一种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CN208063047U (zh) 一种高压电源电路
CN112698066A (zh) 一种基于热敏电阻进行温度补偿的采集测量电路
CN219695667U (zh) 一种应用于压力变送器的双路模拟量互补输出电路
CN201083554Y (zh) 步进电机驱动的温度表
CN220871960U (zh) 一种压力变送器
CN210268988U (zh) 一种抗干扰单晶硅压力变送器电路
CN110542788A (zh) 一种复合电流频率传感器
CN204359846U (zh) 一种固体绝缘极柱内置一体式电压电流传感器
CN204422104U (zh) 一种带测氧补偿的炉温仪
CN218994552U (zh) 一种温度变送器
CN2171845Y (zh) 智能复合温度位移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