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8874U -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8874U
CN217108874U CN202220387563.0U CN202220387563U CN217108874U CN 217108874 U CN217108874 U CN 217108874U CN 202220387563 U CN202220387563 U CN 202220387563U CN 217108874 U CN217108874 U CN 217108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ace recognition
motor
casing
moun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7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Meishi Life Servic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En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En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En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7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8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8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8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橡胶连接带,橡胶连接带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马达和电机,支撑杆设置于下壳体的顶部外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半圆轮进行转动,通过半圆轮与齿轮的啮合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上壳体在橡胶连接带内滑动,将其转至面向工作人员,启动马达,使得马达带动固定杆在支撑座内进行小范围转动,进而使得上壳体的角度可调,便于根据工作人员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人工调节带来的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高端、可靠的身份检测手段,在现代生产生活的应用中,极大体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出入管理、监控管理、电脑安全防范、照片搜索、铁路安检识别等场所中。
但是,由于受光源自身的发射角度的限制,使得一个安装固定好的人脸识别设备的光源只能覆盖到较窄身高范围的使用人群;对于身高太高或太矮的人群(例如,小孩、篮球运动员等),人脸识别设备的光线无法覆盖其面部,导致身高太高或太矮的人群较难使用甚至无法使用人脸识别设备的情况;此时进行识别时则需要对其进行人工调整,将其角度调节至可录入人脸范围的角度,因此在不同高度的人经过时需要对其进行反复调节,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橡胶连接带,橡胶连接带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马达和电机,支撑杆设置于下壳体的顶部外壁上,电机设置于下壳体的顶部外壁上,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半圆轮,支撑杆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圆周外壁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半圆轮相互啮合传动,连接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座,马达设置于支撑座的一侧外壁上,支撑座的相对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上壳体相连接,上壳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梯形卡块,橡胶连接带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梯形卡块与卡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人脸识别机构包括人脸识别屏、两个摄像头和红外测温器,上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面板,上壳体靠近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斜坡,斜坡位于安装面板的下方,人脸识别屏设置于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的下方设置有读取器,安装面板靠近读取器的一侧设置有扩音器,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补光灯,每个摄像头均设置于安装面板靠近补光灯的一侧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测温器设置于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上方,安装面板靠近红外测温器的上方设置有警报器,上壳体内部设置有处理器,人脸识别屏、斜坡、读取器、扩音器、补光灯、摄像头、红外测温器和警报器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处理器通讯连接有外部移动终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弧形防护板和三个卡块,防护壳套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外壁上,弧形防护板通过铰链铰接于防护壳的一侧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卡块均设置于弧形防护板的一侧外壁上,防护壳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三个卡槽,每个卡槽均与对应的卡块相适配,扩音器的外壁设置有防水透声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为外壁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设置有分线器,分线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三个以上连接线,每个连接线的一端均设置有接口。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护机构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防护工作,防止本装置长期在户外工作时遭雨水侵蚀,影响其工作效率,当人脸识别机构检测到有人靠近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半圆轮进行转动,通过半圆轮与齿轮的啮合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上壳体在橡胶连接带内滑动,将其转至面向工作人员,启动马达,使得马达带动固定杆在支撑座内进行小范围转动,进而使得上壳体的角度可调,便于根据工作人员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人工调节带来的不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人脸识别屏对工作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和记录,从而使其通过处理器将录入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便于对人员进行信息进行管理,当工作人员靠近时,通过红外测温器对人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人体温度达到红外测温器的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进行报警,防止发烧人员进入,在夜间识别不清时,可通过补光灯进行补光,通过扩音器进行对识别结果播报,进而便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弧形防护板上的卡块卡接于防护壳卡槽内,从而对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防护,防止上壳体和下壳体长期处于户外受天气影响,遭雨水侵蚀,通过防水透声膜对扩音器进行防水保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连接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接口;2、连接线;3、电源线;4、上壳体;5、扩音器;6、人脸识别屏;7、摄像头;8、防护壳;9、警报器;10、红外测温器;11、补光灯;12、读取器;13、斜坡;14、弧形防护板;15、卡块;16、卡槽;17、下壳体;18、橡胶连接带;19、支撑杆;20、齿轮;21、转动杆;22、马达;23、半圆轮;2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和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上壳体4和下壳体17,所述上壳体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构,上壳体4和下壳体17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上壳体4与下壳体17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橡胶连接带18,橡胶连接带18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19、马达22和电机24,支撑杆19通过螺栓固定于下壳体17的顶部外壁上,电机24通过螺栓固定于下壳体17的顶部外壁上,电机24的输出端设置有半圆轮23,支撑杆19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圆周外壁设置有齿轮20,齿轮20与半圆轮23相互啮合传动,连接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座,马达22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座的一侧外壁上,支撑座的相对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马达22的输出端相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上壳体4相连接,上壳体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梯形卡块,橡胶连接带18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梯形卡块与卡槽滑动连接;通过人脸识别机构对进入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和记录,防止外来人员入内,通过防护机构对上壳体4和下壳体17进行防护工作,防止本装置长期在户外工作时遭雨水侵蚀,影响其工作效率,当人脸识别机构检测到有人靠近时,启动电机24,使得电机24带动半圆轮23进行转动,通过半圆轮23与齿轮20的啮合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上壳体4在橡胶连接带18内滑动,将其转至面向工作人员,启动马达22,使得马达22带动固定杆在支撑座内进行小范围转动,进而使得上壳体4的角度可调,便于根据工作人员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人工调节带来的不便。
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所述人脸识别机构包括人脸识别屏6、两个摄像头7和红外测温器10,上壳体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面板,上壳体4靠近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斜坡13,斜坡13位于安装面板的下方,人脸识别屏6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上,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的下方设置有读取器12,安装面板靠近读取器12的一侧设置有扩音器5,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补光灯11,每个摄像头7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面板靠近补光灯11的一侧外壁,红外测温器10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上方,安装面板靠近红外测温器10的上方设置有警报器9,上壳体4内部设置有处理器,人脸识别屏6、读取器12、扩音器5、补光灯11、摄像头7、红外测温器10和警报器9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处理器通讯连接有外部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7对人脸进行摄像录入,使得人脸识别屏6对工作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和记录,从而使其通过处理器将录入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便于对人员进行信息进行管理,当工作人员靠近时,通过红外测温器10对人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人体温度达到红外测温器10的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9进行报警,防止发烧人员进入,在夜间识别不清时,可通过补光灯11进行补光,通过扩音器5进行对识别结果播报,进而便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具体的,如图1、2和3所示,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8、弧形防护板14和三个卡块15,防护壳8套接于上壳体4和下壳体17的一侧外壁上,弧形防护板14通过铰链铰接于防护壳8的一侧外壁上,每个卡块15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弧形防护板14的一侧外壁上,防护壳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三个卡槽16,每个卡槽16均与对应的卡块15相适配,扩音器5的外壁设置有防水透声膜;通过弧形防护板上的卡块15卡接于防护壳8卡槽内,从而对上壳体4和下壳体17进行防护,防止上壳体4和下壳体17长期处于户外受天气影响,遭雨水侵蚀,通过防水透声膜对扩音器5进行防水保护。
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所述下壳体17的底部为外壁设置有电源线3,电源线3的一端设置有分线器,分线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三个以上连接线2,每个连接线2的一端均设置有接口1;通过电源线3和连接线2对外部设备进行连接,通过分线器可使多个连接线2和电源线3进行连接,进而通过接口1与外部门禁设备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接口1与外部门禁设备相连接,当工作人员接近时,通过摄像头7对人脸进行采集,通过人脸识别屏6对工作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和记录,从而使其通过处理器将录入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便于对人员进行信息进行管理,当工作人员靠近时,通过红外测温器10对人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人体温度达到红外测温器10的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9进行报警,防止发烧人员进入,在夜间识别不清时,可通过补光灯11进行补光,通过扩音器5进行对识别结果播报,进而便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当人脸识别机构检测到有人靠近时,启动电机24,使得电机24带动半圆轮23进行转动,通过半圆轮23与齿轮20的啮合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上壳体4在橡胶连接带18内滑动,将其转至面向工作人员,启动马达22,使得马达22带动固定杆在支撑座内进行小范围转动,进而使得上壳体4的角度可调,通过弧形防护板上的卡块15卡接于防护壳8卡槽内,从而对上壳体4和下壳体17进行防护,防止上壳体4和下壳体17长期处于户外受天气影响,遭雨水侵蚀,通过防水透声膜对扩音器5进行防水保护。
本实用新型虽公开了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包括上壳体(4)和下壳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构,上壳体(4)和下壳体(17)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上壳体(4)与下壳体(17)的相对一侧外壁设置有橡胶连接带(18),橡胶连接带(18)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19)、马达(22)和电机(24),支撑杆(19)设置于下壳体(17)的顶部外壁上,电机(24)设置于下壳体(17)的顶部外壁上,电机(24)的输出端设置有半圆轮(23),支撑杆(19)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圆周外壁设置有齿轮(20),齿轮(20)与半圆轮(23)相互啮合传动,连接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支撑座,马达(22)设置于支撑座的一侧外壁上,支撑座的相对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马达(22)的输出端相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上壳体(4)相连接,上壳体(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梯形卡块,橡胶连接带(18)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卡槽,梯形卡块与卡槽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机构包括人脸识别屏(6)、两个摄像头(7)和红外测温器(10),上壳体(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面板,上壳体(4)靠近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斜坡(13),斜坡(13)位于安装面板的下方,人脸识别屏(6)设置于安装面板的一侧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的下方设置有读取器(12),安装面板靠近读取器(12)的一侧设置有扩音器(5),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补光灯(11),每个摄像头(7)均设置于安装面板靠近补光灯(11)的一侧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器(10)设置于安装面板靠近人脸识别屏(6)上方,安装面板靠近红外测温器(10)的上方设置有警报器(9),上壳体(4)内部设置有处理器,人脸识别屏(6)、读取器(12)、扩音器(5)、补光灯(11)、摄像头(7)、红外测温器(10)和警报器(9)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处理器通讯连接有外部移动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8)、弧形防护板(14)和三个卡块(15),防护壳(8)套接于上壳体(4)和下壳体(17)的一侧外壁上,弧形防护板(14)通过铰链铰接于防护壳(8)的一侧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块(15)均设置于弧形防护板(14)的一侧外壁上,防护壳(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三个卡槽(16),每个卡槽(16)均与对应的卡块(15)相适配,扩音器(5)的外壁设置有防水透声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7)的底部为外壁设置有电源线(3),电源线(3)的一端设置有分线器,分线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三个以上连接线(2),每个连接线(2)的一端均设置有接口(1)。
CN202220387563.0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Active CN217108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7563.0U CN21710887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7563.0U CN21710887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8874U true CN21710887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7563.0U Active CN217108874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8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2542B2 (en) Illuminated yard sign with wide-angle security camera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 for use with audio/video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205541201U (zh) 一种防止入室抢劫的家庭智能安防系统
CN208316884U (zh) 一种网络安防监控摄像机
CN217108874U (zh) 一种安防监控用人脸识别设备
US20110043606A1 (en) Omni-directional video camera device
CN212259124U (zh) 一种可实现全视角监控的安防摄像头
CN206400750U (zh) 一种具有视频通话对讲功能的一键式报警装置
CN209294682U (zh) 一种网络安防数码监控设备
CN218918222U (zh) 集烟感和摄像一体的多功能烟感球泡
CN206820843U (zh) 一种内置无线报警的多功能监控摄像装置
CN206790618U (zh) 一种智能猫眼
CN206136148U (zh) 一种可检测室内运动轨迹的家用无线监控摄像机
CN109598832A (zh) 一种智能门禁控制系统
CN210627438U (zh) 一种弱电工程安全报警装置
CN213244153U (zh) 一种防遮挡的智能监控摄像头
CN212084172U (zh) 一种电动车智能识别预警摄像机
CN110022465B (zh) 基于社区组网的夜间可疑人员监管系统
CN208673480U (zh) 一种门窗用被动红外探测的防盗报警监控装置
CN110580797A (zh) 一种家庭安防监控系统
CN210324467U (zh) 一种多功能防盗报警一体机
CN204929103U (zh) 一种公共安全电子监控装置
CN219041884U (zh) 一种带有警报功能的小区安防监控摄像头
CN217902477U (zh) 一种防尘门禁装置
CN211378136U (zh) 一种热像猫眼
CN212906571U (zh) 烟叶收购场所吸烟行为监测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5

Address after: No. 17, 4th Floor, Unit 2, Building 16, Courtyard 2, Shenghe Street, Zhengdong New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Jicheng Community)

Patentee after: Henan Meishi Life Servic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34000 No.15, building 6, Yiwu commercial city pedestrian street, Gangkou Middle Road, Yongqiao District, S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En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