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2001U - 一种投篮回传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篮回传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2001U
CN217092001U CN202220440019.8U CN202220440019U CN217092001U CN 217092001 U CN217092001 U CN 217092001U CN 202220440019 U CN202220440019 U CN 202220440019U CN 217092001 U CN217092001 U CN 217092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belt
fixing
fixed
basket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00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4400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2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2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2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篮回传网,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包括篮球架、固定组和回传网本体;篮球架包括篮板支柱、篮板和篮圈;固定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篮圈两侧,固定组包括连接于篮板的固定架和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座,回传网本体的上端回传网本体4的上端穿过篮板下沿并连接于固定架2连接于固定架,回传网本体的下端自然垂落并连接于固定座。一种投篮回传网通过固定组将回传网本体设置在篮球架与投篮人之间,回传网本体对投出的篮球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制和导引作用,进而减少了捡球环节。如此一来,有效提高投篮的效率,提高了投篮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投篮回传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投篮回传网。
背景技术
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多人参与分组对抗,也可以单人进行,且对场地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是均至少需要一个篮球架。
投篮训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训练之一,但以现有的篮球架进行训练时,篮球投出后的运动轨迹不确定,常常需要捡球。多人进行投篮训练时,可以两人一组进行,一人投篮,另一人捡球,从而提高投篮的效率和体验;但在单人进行投篮训练时,投篮人还需要捡球,极大降低了运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篮回传网,解决了单人进行投篮训练时,投篮人还需要捡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投篮回传网,包括篮球架、固定组和回传网本体;
篮球架包括篮板支柱、篮板和篮圈,篮板支柱设置在地面上,篮板固定在篮板支柱的上端,篮圈固定在篮板上;
固定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篮圈两侧,固定组包括连接于篮板的固定架和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座,回传网本体的上端穿过篮板下沿并连接于固定架,回传网本体的下端自然垂落并连接于固定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同一固定组内,固定架设有一个,固定座设有至少一个,且固定座位于固定架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架包括U型固定板、固定带和固定管,其中,U型固定板上设有适配于篮板的挂靠槽,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连接U型固定板的两端并围成适配于篮板的夹持槽,挂靠槽为夹持槽的部分,固定管固定在U型固定板的外侧,固定管上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的连接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固定管上的连接孔和L型延长支架,连接孔沿着固定管的轴线向上延伸并连通外界,L型延长支架包括相连的短边和长边,其中,短边可转动插接在连接孔上,长边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回传网本体的第一连接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U型固定板包括中间板、固定在中间板一端的短板和固定在中间板另一端的长板,短板的下端设有挂钩,长板的下端设有挂孔,其中,固定管固定在长板的外侧,挂靠槽位于短板与长板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带包括短带和长带,其中,短带一端设有适配于挂钩的挂扣,短带另一端设有锁扣,长带一端穿设在挂孔上,长带另一端通过锁扣可拆卸连接于短带,其中,当短带与长带相连时形成夹持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短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其中,第一带体上设有毛面,第二带体上设有适配于毛面的勾面,毛面与勾面相互紧贴以连接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
挂扣位于第一带体的端部,且第一带体上设有位于挂扣下方的挂靠袋;锁扣位于第二带体的端部,第二带体上还设有撕拉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可拆卸设置在底座上的竖杆,其中,底座选用注水底座,竖杆包括若干个拼接杆,拼接杆由下至上依次相连,最上方拼接杆的顶端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的第二连接点;
固定管的下端设有适配于拼接杆的副连接孔,拼接杆可插接至副连接孔内并顶起固定架,或拼接杆插接至挂靠袋内以顶起第一带体。
有益效果:
一种投篮回传网通过固定组将回传网本体设置在篮球架与投篮人之间,回传网本体对投出的篮球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制和导引作用,即篮球与篮球架碰撞并飞出后将撞在回传网本体上,回传网本体将篮球导向投篮人处,进而减少了捡球环节。如此一来,有效提高投篮的效率,提高了投篮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投篮回传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视角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侧视时,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短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篮球架;2、固定架;21、U型固定板;22、固定带;23、固定管;211、中间板;212、短板;213、长板;221、短带;222、长带;221a、第一带体;221b、第二带体;201、挂靠槽;202、夹持槽;203、挂钩;204、挂孔;205、挂扣;206、锁扣;207、挂靠袋;208、撕拉带;3、固定座;31、底座;32、竖杆;4、回传网本体;5、L型延长支架;51、短边;52、长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投篮回传网,包括篮球架1、固定组和回传网本体4;基于上述设计,通过固定组将回传网本体4设置在篮球架1与投篮人之间,回传网本体4对投出的篮球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制和导引作用,即篮球与篮球架1碰撞并飞出后将撞在回传网本体4上,回传网本体4将篮球导向投篮人处,进而减少了捡球环节。如此一来,有效提高投篮的效率,提高了投篮体验。
其中,篮球架1包括篮板支柱、篮板和篮圈,篮板支柱设置在地面上,篮板固定在篮板支柱的上端,篮圈固定在篮板上;容易理解的,篮球架1的结构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组的布设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篮圈两侧,固定组包括连接于篮板的固定架2和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座3,回传网本体4的上端穿过篮板下沿并连接于固定架2,回传网本体4的下端自然垂落并连接于固定座3。
固定架2挂靠在篮板上,固定座3放置在地面上,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回传网本体4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架2和固定座3,以使回传网本体4倾斜设置,投出的篮球撞击篮板或篮圈后将落在回传网本体4上,篮球将在重力作用下向固定座3方向滚动。
同时,扩大相邻固定组之间的距离,有效扩大回传网本体4覆盖面积,减少篮球飞出回传网本体4的概率,即减少了捡球的次数。可选地,如图1所示,固定架2设置篮板的侧边处。
且回传网本体4的上端穿过篮板下沿并连接于固定架2,篮圈位于回传网本体4的上方,保证篮球穿过篮圈后将下落至回传网本体4上,减少了捡球的次数和频率,提高了使用体验。
投篮前,利用折叠梯、爬梯等工具提升高度,以将固定架2放置在篮板上;同时,将回传网本体4的上端与固定架2相连,且连接时注意缺口要从篮圈下方绕过篮圈。再将固定座3放置在地面上,同时,将回传网本体4的下端与固定架2相连;且固定座3与篮板之间的距离可以随时调整,但要注意尽量避免将回传网本体4拉直,即回传网本体4自然垂落时将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降低篮球的冲击,进而降低固定架2和固定座3所受到的冲击力;同理,两固定座3之间的距离也要小于回传网本体4底边的长度。
如此完成了本投篮回传网的搭建,投篮人可进行投篮训练。此外,投篮人要进行不同方向上的投篮时,调整固定座3的方向至所需方向即可。
下面对本投篮回传网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固定组内,固定架2设有一个,固定座3设有至少一个,且固定座3位于固定架2的外侧。
鉴于篮板的面积有限,过多的固定架2会导致回传网本体4重叠,故同一个固定组优选设置一个固定架2。在回传网本体4的底边长度大于相邻固定座3之间的距离时,相邻固定座3之间回传网本体4垂落并形成一凹陷区,篮球将从凹陷区滚出回传网本体4;基于此,多人进行投篮训练时,可设置多个固定座3,从而使每人对应一凹陷区,避免出现抢球现象。
进一步,如图1所示,固定座3位于固定架2外侧,使得回传网本体4如扇面般展开,尽可能扩大了回传网本体4覆盖的范围,有助于减少捡球的次数和频率。
固定架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架2包括U型固定板21、固定带22和固定管23,其中,U型固定板21上设有适配于篮板的挂靠槽201,固定带22的两端分别连接U型固定板21的两端并围成适配于篮板的夹持槽202,挂靠槽201为夹持槽202的部分,固定管23固定在U型固定板21的外侧,固定管23上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连接结构。
固定架2与篮板连接时,U型固定板21通过挂靠槽201搭在篮板的上沿,固定带22向下垂落至篮板靠近下沿处,拉动固定带22使得篮板的下沿也卡接至夹持槽202内,从而将固定架2固定在篮板上,固定带22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固定架2承受冲击的能力。
可选地,U型固定板2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U型固定板21包括中间板211、固定在中间板211一端的短板212和固定在中间板211另一端的长板213,短板212的下端设有挂钩203,长板213的下端设有挂孔204,其中,固定管23固定在长板213的外侧,挂靠槽201位于短板212与长板213之间。
固定架2挂靠在篮板上时,长边52朝向投篮人,短板212背向投篮人,如此以提高U型固定板21挂靠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挂钩203和挂孔204的设置方便于连接固定带2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固定管23上的连接孔和L型延长支架5,连接孔沿着固定管23的轴线向上延伸并连通外界,L型延长支架5包括相连的短边51和长边52,其中,短边51可转动插接在连接孔上,长边52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第一连接点。
基于上述设计,连接结构通过连接孔和短边51相互配合,L型延长支架5可在连接孔内转动,配合于移动固定座3的位置,实现对回传网本体4朝向的调整,进而实现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距离进行投篮训练,提高了本投篮回传网的实用性。而长边52可视作对篮板宽度的扩展,有助于扩大回传网本体4的覆盖范围,减少篮球飞出回传网本体4的概率,降低了捡球的频率。
固定带22的设置方案有多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固定带22设有一个,固定带22设置为弹性带。如此一来,固定带22通过弹性力将固定架2夹紧在篮板上,且可以根据要求选用不同弹性的材料制作,选材范围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当固定带22设有两个时,即固定带22包括短带221和长带222,其中,短带221一端设有适配于挂钩203的挂扣205,短带221另一端设有锁扣206,长带222一端穿设在挂孔204上,长带222另一端通过锁扣206可拆卸连接于短带221,其中,当短带221与长带222相连时形成夹持槽202。
挂靠前,短带221通过挂扣205挂在挂钩203上,且长带222的下部通过锁扣206连接于短带221,进而形成夹持槽202,但此时夹持槽202的长度将大于篮板的高度,以便于将篮板穿设至夹持槽202。U型固定板21放置在篮板上后,拉动长带222的位于锁扣206外的部分,以使更多的长带222穿过锁扣206,进而达到收紧夹持槽202的目的,同时将篮板夹紧,实现固定架2与篮板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
进一步,短带221与长带222解除连接时,需要人爬高并从锁扣206拉动长带222,较为繁琐。因此对短带221的结构进行优化,即短带221包括第一带体221a和第二带体221b,其中,第一带体221a上设有毛面,第二带体221b上设有适配于毛面的勾面,毛面与勾面相互紧贴以连接第一带体221a和第二带体221b;挂扣205位于第一带体221a的端部,且第一带体221a上设有位于挂扣205下方的挂靠袋207;锁扣206位于第二带体221b的端部,第二带体221b上还设有撕拉带208。
那么,挂靠前,通过毛面和勾面将第一带体221a和第二带体221b连接,组成所述的短带221,挂靠过程已经在上文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拆卸时,投篮人通过拉动向下垂落的撕拉带208即可,进而将第一带体221a与第二带体221b分离,第一带体221a保持与短板212的连接,第二带体221b保持与长带222的连接并向下垂落,则解除固定带22对篮板的夹持,方便于取下固定架2。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包括底座31和可拆卸设置在底座31上的竖杆32,其中,竖杆32包括若干个拼接杆,拼接杆由下至上依次相连,最上方拼接杆的顶端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第二连接点;基于上述设计,固定座3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31选用注水底座31。如此一来,底座31的重量较大,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更强。或者,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底座31可以选用其他任意合适的市售型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竖杆32包括若干个拼接杆,拼接杆由下至上依次相连,最上方拼接杆的顶端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第二连接点。基于此,方便于灵活调整竖杆32的高度,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以降低设计成本。
进一步,U型固定板21放置在篮板的上沿,取放不便。则U型固定板21的取放可通过竖杆32完成,即固定管23的下端设有适配于拼接杆的副连接孔,拼接杆可插接至副连接孔内并顶起固定架2。且竖杆32包括若干个拼接杆,可以调整至合适长度以便于取放U型固定板21。
另外,拼接杆插接至挂靠袋207内以顶起第一带体221a。如此一来,挂靠U型固定板21前,可通过锁扣206将长带222与短带221相连;挂靠U型固定板21后,通过竖杆32将短带221顶起,进而将挂扣205套在挂钩203上;然后通过拉动长带222来收紧夹持槽202。此时,有效降低了在U型固定板21举起过程短带221掉落的概率,提高了拆装的方便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篮球架(1)、固定组和回传网本体(4);
篮球架(1)包括篮板支柱、篮板和篮圈,篮板支柱设置在地面上,篮板固定在篮板支柱的上端,篮圈固定在篮板上;
固定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篮圈两侧,固定组包括连接于篮板的固定架(2)和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座(3),回传网本体(4)的上端穿过篮板的下沿并连接于固定架(2),回传网本体(4)的下端自然垂落并连接于固定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同一固定组内,固定架(2)设有一个,固定座(3)设有至少一个,且固定座(3)位于固定架(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固定架(2)包括U型固定板(21)、固定带(22)和固定管(23),其中,U型固定板(21)上设有适配于篮板的挂靠槽(201),固定带(22)的两端分别连接U型固定板(21)的两端并围成适配于篮板的夹持槽(202),挂靠槽(201)为夹持槽(202)的部分,固定管(23)固定在U型固定板(21)的外侧,固定管(23)上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固定管(23)上的连接孔和L型延长支架(5),连接孔沿着固定管(23)的轴线向上延伸并连通外界,L型延长支架(5)包括相连的短边(51)和长边(52),其中,短边(51)可转动插接在连接孔上,长边(52)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第一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U型固定板(21)包括中间板(211)、固定在中间板(211)一端的短板(212)和固定在中间板(211)另一端的长板(213),短板(212)的下端设有挂钩(203),长板(213)的下端设有挂孔(204),其中,固定管(23)固定在长板(213)的外侧,挂靠槽(201)位于短板(212)与长板(2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固定带(22)包括短带(221)和长带(222),其中,短带(221)一端设有适配于挂钩(203)的挂扣(205),短带(221)另一端设有锁扣(206),长带(222)一端穿设在挂孔(204)上,长带(222)另一端通过锁扣(206)可拆卸连接于短带(221),其中,当短带(221)与长带(222)相连时形成夹持槽(2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短带(221)包括第一带体(221a)和第二带体(221b),其中,第一带体(221a)上设有毛面,第二带体(221b)上设有适配于毛面的勾面,毛面与勾面相互紧贴以连接第一带体(221a)和第二带体(221b);
挂扣(205)位于第一带体(221a)的端部,且第一带体(221a)上设有位于挂扣(205)下方的挂靠袋(207);锁扣(206)位于第二带体(221b)的端部,第二带体(221b)上还设有撕拉带(2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篮回传网,其特征在于,固定座(3)包括底座(31)和可拆卸设置在底座(31)上的竖杆(32),其中,底座(31)选用注水底座(31),竖杆(32)包括若干个拼接杆,拼接杆由下至上依次相连,最上方拼接杆的顶端设有适配于回传网本体(4)的第二连接点;
固定管(23)的下端设有适配于拼接杆的副连接孔,拼接杆可插接至副连接孔内并顶起固定架(2),或拼接杆插接至挂靠袋(207)内以顶起第一带体(221a)。
CN202220440019.8U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投篮回传网 Active CN217092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0019.8U CN217092001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投篮回传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0019.8U CN217092001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投篮回传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2001U true CN217092001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1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0019.8U Active CN217092001U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投篮回传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2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60946A (en) Volleyball practice device
US9339676B2 (en) Trampoline or the like with enclosure
US6287220B1 (en) Soccer practice return net
US6261207B1 (en) Trampoline or the like with enclosure
US7540814B2 (en) Collapsible ball game goal
US5348291A (en) Ball pitching trainer
US5816956A (en) Net support structure
US5569094A (en) Golf practice net
US6120418A (en) Swing trainer
US7704169B1 (en) Universal baseball practice system
US8328695B2 (en) Trampoline and cage ball game device
US5842938A (en) Swing training assembly
US6209878B1 (en) Portable soccer goal
EP3085421B1 (en) Golf practice tent
US20180296897A1 (en) Athletic sports training striking pad
US5374054A (en) Basketball apparatus for reclined or seated sportsmen
US5816946A (en) Portable safety system for isolating on-deck batter
CN217092001U (zh) 一种投篮回传网
CN203342315U (zh) 多功能球类练习架
US5178384A (en) Collapsible sports practice device
US5180167A (en) Golf swing practice net
KR20120136122A (ko) 골프연습장치
AU2010330677B2 (en) A backstop and portable training system for a bat-and-ball games
CN213347703U (zh) 一种标准篮板投篮机
CN112354160B (zh) 一种高杆绣球的绣球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