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8961U -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8961U
CN217088961U CN202220433878.4U CN202220433878U CN217088961U CN 217088961 U CN217088961 U CN 217088961U CN 202220433878 U CN202220433878 U CN 202220433878U CN 217088961 U CN217088961 U CN 217088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pipe
cistern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38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正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i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i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i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i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38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8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8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8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包括路面、绿化带、下水道排水口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右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抽水管、第一蓄水池和排污组件等结构配合,通过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对水进行沉淀,且通过设置的漂浮块保证过滤板始终位于水的上层,降低杂质的吸入,达到防止堵塞的效果,并且设置的过滤块和排污组件相互配合,能够通过过滤块对水进行二次过滤,增加水的洁净度,过滤的杂质在水流的冲击下,通过斜孔排入排污组件中,不会堵塞抽水管,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的核心建设,雨水过多会影响道路通行,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雨洪管理概念,在应对雨水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俗的说就是在下雨时对雨水进行吸收储存,在需要时把储存的水进行释放,达到较好的水循环利用。
现有的道路排水利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把雨水进行集中处理,当需要时进行提取输送,这种方式对水的管理效果较好,但是需要后期对雨水进行运输,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在排水时直接把雨水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城市绿化带,这种方式不需要对水进行运输,但是雨水中道路表面的杂质容易对管道进行堵塞,影响使用,同时现有的道路排水与植被连通的结构在灌溉时通常采用喷洒的形式进行灌溉,对水的蒸发量较大,灌溉效果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防止堵塞和灌溉效果好的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具有防止堵塞和灌溉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包括路面、绿化带、下水道排水口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右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过滤板、漂浮块、排污组件和保护仓,所述抽水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管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抽水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水帽,所述排水帽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抽水管的上端设置有透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均位于地面以下,所述保护仓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抽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抽水管的下端为橡胶软管,所述漂浮块为泡沫板制成,通过设置的保护仓内部的水泵,能够为装置施加动力,进行水的抽取,且因为设置在地下,因此保护仓能够对水泵进行保护,设置的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降低进入抽水管的概率,且设置的漂浮块能够保证过滤板漂浮在水的顶层,顶层的水更加干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组件为两部分组成且分别为圆台和导管,所述导管固定连通在圆台的左右端,所述过滤块的下端为半圆形,所述过滤块的表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槽,所述抽水管的内壁与过滤块下端的半圆形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斜孔与排污组件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排污组件和第二排水管的配合,能够在水流通过过滤块时,对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进行过滤,杂质在水流的冲击下通过斜孔排出到排污组件中,不会堵在抽水管的内部,使用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为十字架、扇叶和第二轴承组成,所述十字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侧,所述十字架固定安装在抽水管的内壁,所述扇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内圈的顶部,所述扇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通过设置的扇叶能够在抽水管内部水流经过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柱进而带动卡环转动,设置的第二轴承既能够保证稳定性,也能够保证风扇的顺利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抽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排水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内外圈之间通过V形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排水帽内壁的顶端设置有环形等角度分布的两个三角块,所述透水板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板与抽水管相连通,通过设置的V形密封圈能够用作转轴无压密封,可防止外界的溅水或尘埃的侵入,设置的排水帽内壁顶端的三角块能够在卡环转动时对其进行阻挡,从而使卡环转动时带动排水帽进行转动,达到调节灌溉范围的目的,使灌溉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抽水管、第一蓄水池和排污组件等结构配合,通过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对水进行沉淀,且通过设置的漂浮块保证过滤板始终位于水的上层,降低杂质的吸入,达到防止堵塞的效果,并且设置的过滤块和排污组件相互配合,能够通过过滤块对水进行二次过滤,增加水的洁净度,过滤的杂质在水流的冲击下,通过斜孔排入排污组件中,不会堵塞抽水管,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连接柱和第一轴承等结构配合,通过水流带动风扇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柱和卡环转动,卡环转动时挤压排水帽内壁设置的三角块,进而带动排水帽进行转动,在转动到一定程度后,弹簧产生的拉力大于卡环形变产生的力,此时卡环形变不与三角块产生压力,排水帽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重复此过程达到较大范围的灌溉,而且还能够通过透水板对下层的土壤进行滴灌,降低水的蒸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污组件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帽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路面;2、绿化带;3、下水道排水口;4、第一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6、第一蓄水池;7、排污组件;8、第二蓄水池;9、抽水管;10、保护仓;11、漂浮块;12、过滤板;13、透水板;15、过滤块;16、固定组件;17、连接柱;18、第一轴承;19、固定板;20、排水帽;21、卡环;2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包括路面1、绿化带2、下水道排水口3和第一排水管4,第一排水管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5的右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蓄水池6和第二蓄水池8,第二蓄水池8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管9,抽水管9的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过滤板12、漂浮块11、排污组件7和保护仓10,抽水管9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块15。
其中,抽水管9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16,固定组件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7,连接柱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环21,抽水管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8,第一轴承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水帽20,排水帽2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9,抽水管9的上端设置有透水板13。
其中,第二排水管5的形状为梯形,第一排水管4、第二排水管5、第一蓄水池6、第二蓄水池8均位于地面以下,保护仓10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抽水管9与水泵连接,抽水管9的下端为橡胶软管,漂浮块11为泡沫板制成,通过设置的保护仓10内部的水泵,能够为装置施加动力,进行水的抽取,且因为设置在地下,因此保护仓10能够对水泵进行保护,设置的第一蓄水池6和第二蓄水池8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降低进入抽水管9的概率,且设置的漂浮块11能够保证过滤板12漂浮在水的顶层,顶层的水更加干净。
其中,排污组件7为两部分组成且分别为圆台和导管,导管固定连通在圆台的左右端,过滤块15的下端为半圆形,过滤块15的表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槽,抽水管9的内壁与过滤块15下端的半圆形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斜孔与排污组件7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排污组件7和第二排水管5的配合,能够在水流通过过滤块15时,对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进行过滤,杂质在水流的冲击下通过斜孔排出到排污组件7中,不会堵在抽水管9的内部,使用效果更好。
其中,固定组件16为十字架、扇叶和第二轴承组成,十字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侧,十字架固定安装在抽水管9的内壁,扇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内圈的顶部,扇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7,通过设置的扇叶能够在抽水管9内部水流经过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柱17进而带动卡环21转动,设置的第二轴承既能够保证稳定性,也能够保证风扇的顺利转动。
其中,第一轴承18的内圈与抽水管9固定连接,第一轴承18的外圈与排水帽20固定连接,第二蓄水池8的内外圈之间通过V形密封圈进行密封,排水帽20内壁的顶端设置有环形等角度分布的两个三角块,透水板1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透水板13与抽水管9相连通,通过设置的V形密封圈能够用作转轴无压密封,可防止外界的溅水或尘埃的侵入,设置的排水帽20内壁顶端的三角块能够在卡环21转动时对其进行阻挡,从而使卡环21转动时带动排水帽20进行转动,达到调节灌溉范围的目的,使灌溉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水流通过下水道排水口3进入第一排水管4中,通过第一排水管4流入第二排水管5中,在第二排水管5中进行第一次沉淀后进入第二蓄水池8中,在第二蓄水池8中进行第二次沉淀,需要灌溉时,启动保护仓10内部的水泵通过过滤板12进行抽水,漂浮块11使过滤板12位于第二蓄水池8内部水的上层,水从抽水管9中通过过滤块15时,被第二次过滤,过滤下的杂质在水的冲击下通过斜孔排出到排污组件7中,剩余的清洁度较高的水一部分通过透水板13滴灌进土壤下层,另一部分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带动连接柱17和卡环21转动,卡环21转动时挤压排水帽20内壁设置的三角块,进而带动排水帽20进行转动,在转动到一定程度后,弹簧22产生的拉力大于卡环21形变产生的力,此时卡环21形变不与三角块产生压力,排水帽20在弹簧22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水流的带动下重复此过程,能够使灌溉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包括路面(1)、绿化带(2)、下水道排水口(3)和第一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5),所述第二排水管(5)的右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蓄水池(6)和第二蓄水池(8),所述第二蓄水池(8)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管(9),所述抽水管(9)的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过滤板(12)、漂浮块(11)、排污组件(7)和保护仓(10),所述抽水管(9)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过滤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9)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16),所述固定组件(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环(21),所述抽水管(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8),所述第一轴承(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排水帽(20),所述排水帽(2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9),所述抽水管(9)的上端设置有透水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5)的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排水管(4)、第二排水管(5)、第一蓄水池(6)、第二蓄水池(8)均位于地面以下,所述保护仓(10)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抽水管(9)与水泵连接,所述抽水管(9)的下端为橡胶软管,所述漂浮块(11)为泡沫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7)为两部分组成且分别为圆台和导管,所述导管固定连通在圆台的左右端,所述过滤块(15)的下端为半圆形,所述过滤块(15)的表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槽,所述抽水管(9)的内壁与过滤块(15)下端的半圆形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斜孔与排污组件(7)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6)为十字架、扇叶和第二轴承组成,所述十字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侧,所述十字架固定安装在抽水管(9)的内壁,所述扇叶固定安装在第二轴承内圈的顶部,所述扇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8)的内圈与抽水管(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8)的外圈与排水帽(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8)的内外圈之间通过V形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排水帽(20)内壁的顶端设置有环形等角度分布的两个三角块,所述透水板(1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板(13)与抽水管(9)相连通。
CN202220433878.4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Active CN217088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3878.4U CN217088961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3878.4U CN217088961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8961U true CN217088961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1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3878.4U Active CN217088961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8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1579U (zh) 一种具有雨水再利用功能的建筑屋面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9974473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112127419A (zh)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212582793U (zh) 新型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109479676A (zh)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07582224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
CN212116515U (zh) 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灌溉装置
CN217088961U (zh) 一种道路用排水与植被连通结构
CN212053092U (zh) 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214784509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
CN111910738A (zh)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21329649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7542156A (zh) 一种高速公路雨水可持续收集净化设备
CN210247822U (zh) 一种绿地灌溉或道路绿地灌溉系统
CN209817067U (zh) 一种净化雨水的过滤装置
CN217027405U (zh) 一种景观园林雨水收集蓄水池
CN214657410U (zh) 一种海绵城市在园林用雨水回收设备
CN209854897U (zh) 一种环保型雨水收集装置
CN21630486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
CN212896766U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CN214657624U (zh)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装置
CN219315933U (zh) 城市园林海绵结构
CN21637983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