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834U -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2834U
CN217082834U CN202220258935.XU CN202220258935U CN217082834U CN 217082834 U CN217082834 U CN 217082834U CN 202220258935 U CN202220258935 U CN 202220258935U CN 217082834 U CN217082834 U CN 217082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humidification
new trend
fresh air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89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铭
邢敬贤
严国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water Air Syste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water Air Syste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water Air Syste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water Air System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89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2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在新风系统内整合了加湿装置实现对新风进风的加湿,并且蓄水能力强,空气一次性能够润湿的效果更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良好的加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机,特别是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以及新风产品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室内的空气会比较干燥,从而造成室内的环境令人不适。因此目前尤其在新风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考虑在其中加入加湿机对空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室内湿度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目前市面上的加湿机结构比较复杂,而作为新风系统的一个附带功能,新风系统内安装空间有限,需要综合考虑加湿机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以及成本因素。目前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湿膜进行加湿,干燥的空气通过湿膜后进行润湿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的湿膜结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提高新风系统加湿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转轮包含中心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网状内桶和湿膜,第一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一端,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另一端,网状内桶套设在中心轴外侧且网状内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网状内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湿膜套设在网状内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匹配的通孔,中心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直径与网状内桶的内径匹配,网状内桶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圆柱形框架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内桶的圆周面为网状或者条状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湿膜由多层拉伸孔网层叠构成,湿膜的外径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直径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湿膜的外侧通过扎带缠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并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均向内侧延伸,湿膜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压条,压条沿着中心轴的轴向设置且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上,若干条压条沿着加湿机转轮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全热换热器靠近新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室外新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初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排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初效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侧面开有进水口并且进水口设置有电磁阀,水箱还设置有溢水口、排水口和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加湿一体机结构简单,将在新风系统内整合了加湿装置实现对新风进风的加湿;并且加湿装置通过网状内桶对湿膜进行支撑从而形成圆柱形湿膜结构,在水箱中旋转滚动润湿,取水方便,且采用多层结构的湿膜,蓄水能力强,空气一次性能够润湿的效果更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良好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转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转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包含机体1,机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隔板2的一端固定在机体1一端内侧,隔板2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器4的一个角连接,全热交换器的另外三个角分别固定在机体1的三侧内壁上。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3、全热交换器4一路、新风风机5、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6,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7、排风风机8、全热交换器4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9,加湿装置包含水箱10、加湿转轮11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11转动设置在水箱10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加湿转轮11的下侧浸润在水箱10的水中,在转轮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加湿转轮11在水箱1中旋转从而不断进行润湿,新风经过加湿转轮11被润湿从而达到了加湿效果,转轮转动方式的润湿效率大大高于普通的吸水式的湿膜的加湿效率,提高了新风加湿一体机的加湿效果。
如图2所示,加湿转轮11包含中心轴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网状内桶15和湿膜16,第一固定板13垂直固定在中心轴12一端,第二固定板14垂直固定在中心轴12另一端,网状内桶15套设在中心轴12外侧且网状内桶15的轴线与中心轴12重合,网状内桶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上,湿膜16套设在网状内桶15的外侧。
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12匹配的通孔,中心轴12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13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中心轴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14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14固定连接。具体的,中心轴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法兰轴套固定件,中心轴12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板14的通孔内并且法兰轴套固定件抵靠在第二固定板14的内侧面上,然后将网状内桶15安装在中心轴12的外侧,第一固定板13通过通孔套设在中心轴12另一端且第一固定板13的内侧面抵靠在网状内桶15的一端,中心轴12端部在第一固定板13外侧的部分通过螺母或者卡环等锁紧固定,完成转轮框架的整体安装。
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的轴线与中心轴12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的直径与网状内桶15的内径匹配,网状内桶15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上。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可以对网状内桶15的两端端部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能够对网状内桶15的内壁形成支承,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网状内桶15的圆周面为网状或者条状镂空结构,使网状内桶15能够对湿膜形成有效支承的同时,并不会妨碍空气通过湿膜。网状内桶15的圆周面为网状或者条状镂空结构。
湿膜16由多层拉伸孔网层叠构成,拉伸孔网的材质可以为吸水材料,也可以为非吸水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各层拉伸孔网的拉伸孔可以没有相互对应,不规则的叠加在一起,形成整体的乱阵通气孔;也可以相互对应,规则的立体的孔网在一起组成空心圆柱体状的湿膜。湿膜16的外径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直径匹配。湿膜16的外侧通过扎带缠紧固定,扎带可以将湿膜捆绑在网状内桶15的外侧并且保持湿膜整体的平整性。扎带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
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环状凸沿18,并且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环状凸沿18均向内侧延伸,湿膜16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压条19,压条19沿着中心轴12的轴向设置且压条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环状凸沿18上,若干条压条19沿着加湿机转轮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在环状凸沿18上沿着周向均匀开设多个螺孔,压条19的两端也开设匹配的螺孔,压条19两端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环状凸沿18的螺孔内。压条19能够将湿膜完全限制在转轮内,避免湿膜凸出于转轮侧面,保持产品外管的协调和美观,且能够避免湿膜松散,保证湿膜的蓄水能力。湿膜16的厚度为40-100mm,因为湿膜的随着湿膜厚度的增加,空气的含湿量明显升高,但到达一定厚度含湿量不再变化,接近饱和含湿量,并且出口干球温度最低只能达到入口的湿球温度。湿膜的网状结构的气孔率为70%-97%,在保证不增加湿膜尺寸大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大湿膜的蒸发面积,所以需要紧密分布的网状结构,同时气孔率在70%-97%范围内可满足空气的顺利流通。空气通过湿膜的流速为2-4m/s,流速高会增加接触面的传热系数,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加湿量,但是会缩短与湿膜的接触时间,导致加湿量降低。湿膜转速小于2r/min,能够保证送风充分与湿膜中的水分接触并带走送入室内。
全热换热器4靠近新风风机5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滤网20,全热换热器4靠近室外新风口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初效滤网21,通过第一初效滤网21和高效滤网20的组合有效过滤进入室内的新风中的灰尘等颗粒物。全热换热器4靠近排风风机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初效滤网22。水箱10侧面开有进水口23并且进水口23设置有电磁阀24,通过电磁阀24控制进水口23向水箱中注水。水箱10还设置有排水口25、溢水口26和液位传感器27,溢水口25可以防止水位过高,液位传感器27可以对注水的水位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转轮包含中心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网状内桶和湿膜,第一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一端,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另一端,网状内桶套设在中心轴外侧且网状内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网状内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湿膜套设在网状内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匹配的通孔,中心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直径与网状内桶的内径匹配,网状内桶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圆柱形框架固定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内桶的圆周面为网状或者条状镂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由多层拉伸孔网层叠构成,湿膜的外径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直径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的外侧通过扎带缠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并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均向内侧延伸,湿膜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压条,压条沿着中心轴的轴向设置且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上,若干条压条沿着加湿机转轮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换热器靠近新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室外新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初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排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初效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侧面开有进水口并且进水口设置有电磁阀,水箱还设置有溢水口、排水口和液位传感器。
CN202220258935.XU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Active CN217082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935.XU CN217082834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935.XU CN217082834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2834U true CN217082834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8935.XU Active CN217082834U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2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6653U (zh) 空调器
CN108518760B (zh) 空调器
CN107218686A (zh) 一种无加水式加湿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69089A (zh) 加湿模块
CN217082834U (zh)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CN208186691U (zh) 加湿装置
CN108709274A (zh) 加湿模块
CN206669950U (zh) 一种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8238110U (zh) 加湿模块
CN208170616U (zh) 用于空气处理装置的送风模块
CN209415681U (zh) 一种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换气扇
CN217082880U (zh) 一种加湿机转轮
CN205747198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9588299U (zh) 温室棉花新风交换机
CN108644950B (zh) 加湿装置
CN208983493U (zh) 一种双向流净化热回收加湿机
CN110388712B (zh) 加湿模块
CN206291352U (zh) 空气净化加湿设备
CN211060252U (zh) 新风除湿机
CN207113118U (zh) 一种无加水式加湿装置
JP5904819B2 (ja) フィルタ及び加湿装置
CN208536232U (zh) 加湿模块
CN207094806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8536231U (zh) 加湿模块
JP2011115715A (ja) デシカントロータ及びデシカント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