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820U -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2820U
CN217082820U CN202220723005.7U CN202220723005U CN217082820U CN 217082820 U CN217082820 U CN 217082820U CN 202220723005 U CN202220723005 U CN 202220723005U CN 217082820 U CN217082820 U CN 217082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inlet pipe
building
epidemic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30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宇
赵海涛
于泽
张家亮
何广军
王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Boha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Boh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Boha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Boha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30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2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2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疫情防疫建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包括墙体框架,所述墙体框架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墙体框架另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管一端口的初滤网、设置在进风管内的进风消毒组件和设置在进风管另一端口的进风机;所述出风管包括设置在出风管内的出风消毒组件以及设置在出风管端口的抽风机。本申请通过在房屋建筑中通过设置进风消杀组件和出风消杀组件,对室内、外病毒进行有效消杀,提高了建筑的防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疫情防疫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近两年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活持续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毒会随着空气发生传染,人们在遇到疫情爆发时会采取在室内隔离。
传统的建筑都采用换气扇将室外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起到换气作用;但换气扇不仅排风效果差、噪音大,且对室内、外的空气均没有消杀功能,起不到防疫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传统的建筑新风系统存在防疫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新风系统的防疫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包括墙体框架,所述墙体框架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墙体框架另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管一端口的初滤网、设置在进风管内的进风消毒组件和设置在进风管另一端口的进风机;所述出风管包括设置在出风管内的出风消毒组件以及设置在出风管端口的抽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空气在进风机的作用下,经初滤网过滤后进入进风筒中,在进风消毒组件的作用下,对来自外界空气中的病毒进行消杀后,并与室内空气进行换气,使得废气通过出风消杀组件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后沿着出风管在抽风机的作用下排入室外;本申请通过在每个房间设置独立的新风系统,并在新风系统中设置进风消杀组件和出风消杀组件对室内、外的空气进行消杀,从而使得房屋建筑具有很好的防疫性,且各房屋建筑之间的气流不存在互相流通,病毒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提高了房屋建筑的防疫性。
可选的,所述进风消毒组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紫外线消毒灯、静电驻极过滤棉、等离子发生器和活性炭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线消毒灯通过紫外线照射,使来自室外空气中的病毒的核酸遭到破坏,防止室外空气中的病毒对室内的人造成感染,起到很好的防疫作用;静电驻极过滤棉具有极好的吸附能力,可将空气中的灰尘和雾霾等肉眼无法分辨的物质进行有效吸附,从而提高通入室内空气的质量;等离子发生器在空气中进行正负电荷中和的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其周围细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致使细菌死亡,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改善空气质量;活性炭过滤网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本申请中通入室内的空气在紫外线消毒灯、静电驻极过滤棉、等离子发生器以及活性炭过滤网作用下进行充分的除杂、杀菌、消毒后得到有效改善。
可选的,所述出风消毒组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空气加热器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加热器对排出室内的空气进行高温杀菌后再经过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中的病毒进行消杀,保证排出室内空气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疫效果。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端口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出风管端口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进风机通过第一安装板固定在进风管端口,抽风机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在进风管端口;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材质均为消音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使得风机在管道内具有稳定性,消音材料使得安装板对风机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消除,从而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墙体框架外壁对应进风管的位置设置有支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对墙壁外的进风管具有支撑作用,提高了进风管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初滤网采用无纺布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过滤网迎风面积大,且流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被过滤网一面有效阻挡,洁净空气从另一面均匀流出,保证了气流的平稳和均匀性,提高换气质量。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墙体框架侧壁上部,所述出风管设置在墙体框架侧壁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计使得室内的换气最彻底,换气效果最好。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均为多节管道组装而成,且各节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放置进风管和出风管内的组件,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在墙体框架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进风管和出风管,并在进风管内设置进风消毒组件,在出风管内设置出风消毒组件,通过进风消毒组件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杀,出风消毒组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杀,且在每个室内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对空气中的病毒进行双向消杀,避免房间之间引起交叉感染,提高房屋建筑的防疫效果;
2.本申请中安装板采用消音材料制成,减弱了风机电机产生的噪音;
3.本申请通过将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为多节组装而成,便于放置管道中的组件,从而提高了安装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疫情防疫的建筑户型结构的外观图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管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管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框架;2、进风管;3、出风管;4、支架;5、法兰;21、无纺布过滤网;22、进风消毒组件;23、进风机;24、第一安装板;31、出风消毒组件;32、抽风机;33、第二安装板;221、第一紫外消毒灯、222、静电驻极过滤棉;223、等离子发生器;224、活性炭过滤网;311、空气加热器;312、第二紫外消毒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参照图1,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包括墙体框架1,墙体框架1的一侧壁上部连通有进风管2,墙体框架1的另一侧壁下部连通有出风管3,通过在建筑上安装进风管2和出风管3使得房屋建筑形成独立的新风系统,从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提高建筑的防疫性。
参照图1和图2,墙体框架1外壁上对应进风管2的位置焊接有支架4,进风管2放置在支架4上,提高进风管2的稳定性。进风管2由多节管道通过法兰5组装而成,提高进风管2组件时的高效性。进风管2一端口内嵌设有初滤网,另一端口嵌设有第一安装板24,处滤网与第一安装板24之间设置有进风消毒组件22,其中初滤网为无纺布过滤网21,无纺布过滤网21作为初滤网具有迎风面积大,且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可以进行有效阻挡,从而提高了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第一安装板24使用消音材料制成,且第一安装板2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一安装板24的内表面上固定有进风机23,在进风机23的作用下,室外的空气沿着进风管2进入室内,与室内的通气进行交换后,再沿着出风管3排出室内;在此过程中,第一安装板24对进风机23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消除,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且第一安装板24上的通孔使得气流通过时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从而增大气流在室内的扩散度。
进风消毒组件22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紫外线消毒灯221、静电驻极过滤棉222、等离子发生器223和活性炭过滤网224;其中第一紫外线消毒灯221设置多个,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221沿着进风管2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对进入进风管2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消杀,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病毒进入室内,对人造成病毒感染,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防疫性;通过消杀后再通过两层静电驻极过滤棉22对气流中的灰尘、雾霾等肉眼无法分辨的物质进行有效吸附,提高通入室内空气的质量;紧接着等离子发生器223对气流中存在的细菌进行有效消灭,改善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最后气流通过活性炭过滤网224吸附空气中的异味;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进风管消毒组件22对通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多重高效的消杀后,保证了进入室内空气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房屋建筑的防疫性。
参照图1和图3,出风管3也由两节管道通过法兰5拼接而成,不仅可以提高出风管3内零件的放置时的便利性,也便于出风管3自身的安装与拆卸。出风管3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出风消毒组件31和抽风机32,其中出风消毒组件31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空气加热器311和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312,其中空气加热器311对要排出室内的空气进行高温消毒,在经过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312对气流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消杀,保证排出气体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疫效果。出风管3远离出风消毒组件31的端口内嵌设有第二安装板33,抽风机32固定在第二安装板33的内表面上,第二安装板33为消音材料所制,抽风机32工作时可以提高室内的换气效率,且其产生的噪音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板33得到消除。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墙体框架1侧壁上连通进风管2,在对面的侧壁上连通出风管3,且进风管2内设置进风消杀组件22,出风管3内设置出风消杀组件31,通过进风消杀组件22和出风消杀组件31分别对室内、外的空气进行消杀,行程单额新风系统提高了房屋建筑的防疫性,且进风管2和出风管3使得房屋建筑形成独立的新风系统,避免了病毒的交叉感染。
以上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框架(1),所述墙体框架(1)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管(2),所述墙体框架(1)另一侧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风管(3);所述进风管(2)包括进风管(2)一端口的初滤网、设置在进风管(2)内的进风消毒组件(22)和设置在进风管(2)另一端口的进风机(23);所述出风管(3)包括设置在出风管(3)内的出风消毒组件(31)以及设置在出风管(3)端口的抽风机(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消毒组件(22)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紫外线消毒灯(221)、静电驻极过滤棉(222)、等离子发生器(223)和活性炭过滤网(2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消毒组件(3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空气加热器(311)和第二紫外线消毒灯(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端口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4),出风管(3)端口安装有第二安装板(33),所述进风机(23)通过第一安装板(24)固定在进风管(2)端口,抽风机(32)通过第二安装板(33)固定在出风管(3)端口;且第一安装板(24)和第二安装板(33)的材质均为消音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框架(1)外壁对应进风管(2)的位置设置有支架(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网采用无纺布过滤网(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设置在墙体框架(1)侧壁上部,所述出风管(3)设置在墙体框架(1)侧壁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与出风管(3)均为多节管道组装而成,且各节管道之间通过法兰(5)连接。
CN202220723005.7U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Active CN217082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3005.7U CN217082820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3005.7U CN217082820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2820U true CN21708282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3005.7U Active CN217082820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2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9882U (zh) 空气净化新风机
CN111829128A (zh) 一种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新风系统
WO2022017161A1 (zh) 房间空气及自引入新风洁净装置
CN217082820U (zh) 一种用于建筑防疫的新风系统
CN111991937A (zh) 一种基于多层级过滤在线杀毒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8096538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调
CN113757832A (zh) 用于风道的消毒杀菌除尘的方法、应用、风道、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
CN208090827U (zh) 一种室内除霾空气净化器
CN216522107U (zh) 中央空调风口消毒净化器
KR20130020164A (ko) 푸시팬과 풀팬 혼합형 공기청정시스템
CN214106227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3901365U (zh) 一种具有过滤消毒功能的手术室用通风装置
CN213713393U (zh) 一种空气新风净化系统
CN214406340U (zh) 一种柜式新风净化消毒机
CN212836942U (zh) 一种百级手术室
CN209744588U (zh) 殡仪馆火化间炉前区空气净化系统
CN220017604U (zh) 一种新风消毒装置
CN214701104U (zh) 一种电梯环保通风设备
CN216744638U (zh) 一种空气消杀过滤装置
CN214426151U (zh) 一种清洁空气机器人
CN218379763U (zh) 一种封闭建筑用新风设备
CN212841964U (zh) 消毒杀菌除尘的风道、包括其的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
CN217004809U (zh) 高效灭菌灭病毒型空气净化设备
KR102614329B1 (ko) 결로현상방지 및 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갖는 전열교환기
CN220083228U (zh) 一种新风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