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6398U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66398U CN217066398U CN202123340056.6U CN202123340056U CN217066398U CN 217066398 U CN217066398 U CN 217066398U CN 202123340056 U CN202123340056 U CN 202123340056U CN 217066398 U CN217066398 U CN 2170663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 detector
- cone
- fan
- radiation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该CT成像装置中,通过调整准直器的开口大小,以使得发射出的X射线束能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并在产生锥形束时利用第一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在产生扇形束使采用第二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如此,即实现了共用同一个成像放射源的情况下,在锥形束成像模式和扇形束成像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使得同一CT成像装置同时集成有锥形束成像功能和扇形束成像功能,不仅可以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并且还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不同CT成像模式下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放射性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肿瘤部位进行更精准的照射以及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危急器官,多种成像手段被应用在图像引导放疗(IGRT)领域,例如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和千伏级扇形束CT(kV-FBCT)等。
其中,锥形束CT(CBCT)具体是利用球管和面阵探测器围绕被照射体单周旋转以采集投影数据,并在获得图像数据后进行重建而得到三维图像。扇形束CT(FBCT)则是利用线阵探测器采集图像数据,并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重建后可得到二维图像,其需要将连续的多个二维切片堆积以形成三维图像。即,CBCT的扫描范围较大,其可以实现快速的三维成像,然而其图像噪音也较大使得图像质量相对较低;以及,FBCT的扫描范围较小,然而其能够达到更好的二维成像质量。
可见,CBCT和FBCT两者分别具备不同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需求而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扫描。现有技术中,CBCT和FBCT难以集成在同一机器中,不同的成像系统通常会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中,这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针对每套成像系统均需独立配置相应部件,也会大大增加系统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成像装置,以解决现有的CT成像装置难以将锥形束成像模式和扇形束成像模式集成在同一机器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成像装置,包括:成像放射源,用于产生成像用X射线束;准直器,位于所述成像放射源的出束侧并具有尺寸可调的开口,用于限制发射出的X射线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以及,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第一探测器用于在产生锥形束的时刻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所述第二探测器用于在产生扇形束的时刻接收扇形束的X射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第二探测器沿着X射线的线束路径方向排布,并且至少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可移动设置,所述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可往返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排布在后的探测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探测器排布在所述第二探测器之前,且为可移动设置。
可选的,所述排布在前的探测器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可移动。
可选的,所述准直器的开口尺寸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可调整,以进行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探测器为面阵探测器,所述第二探测器为线阵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CT成像装置;以及,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治疗放射源,用于发射出治疗束。
可选的,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治疗束探测器,所述治疗束探测器与所述治疗放射源相对设置,以用于接收治疗束。
可选的,所述CT成像装置中的第一探测器可移动设置,并在与成像放射源相对的位置和与治疗放射源相对的位置之间移动,以用于在面对所述成像放射源时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以及在面对所述治疗放射源时接收治疗束。
可选的,所述CT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T成像装置中,设置有开口尺寸可调的准直器,从而可以在共用同一成像放射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准直器的开口大小,使得发射出的X射线束能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同时还搭配用于接收锥形线束的第一探测器和用于接收扇形线束的第二探测器。如此,即实现了共用同一个成像放射源的情况下,在锥形束成像模式和扇形束成像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使得同一CT成像装置同时集成有锥形束成像功能和扇形束成像功能,不仅可以节省设备的占用空间,并且还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不同CT成像模式下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沿着XZ平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沿着XZ平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中的第一探测器可共用于治疗束探测器的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10-成像反射源;
120-准直器;
130a-第一探测器;
130b-第二探测器;
210-治疗反射源;
220-治疗束探测器;
30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承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扇形束CT和锥形束CT是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中,这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其成本也较高,同时也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中分别进行扇形束CT的扫描成像和锥形束CT的扫描成像,其运用较为繁琐。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集成有锥形束成像功能和扇形束成像功能的CT成像装置。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T成像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成像用X射线束成像放射源;开口尺寸可调整的准直器;以及,用于在产生锥形束的时刻接收锥形束的第一探测器,用于在产生扇形束的时刻接收扇形束的第二探测器。
即,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T成像装置中,其准直器具有尺寸可调整的开口,从而可以在共用同一成像放射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准直器的开口尺寸,实现发射出的X射线束能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以及,在发射锥形束时可利用第一探测器(例如,面阵探测器)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在发射扇形束时则可利用第二探测器(例如,线阵探测器)接收扇形束的X射线。如此,即可以在同一设备中,利用同一成像放射源实现不同的成像模式的切换。
以下结合图1-图4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沿着XZ平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沿着XZ平面的剖视图。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及附图中所示的诸如“上方”,“下方”,“顶部”,“底部”,“上方”和“下方”之类的相对术语可用于描述彼此之间的各种元件的关系。这些相对术语旨在涵盖除附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元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装置相对于附图中的视图是倒置的,则例如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方”的元件现在将在该元件下方。
结合图1-图4所示,所述CT成像装置包括:成像放射源110、准直器120以及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
其中,所述成像放射源110用于产生成像用X射线。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成像放射源110可以为CT球管,所述CT球管包括阴极端和阳极端,所述阴极端具有电子产生源以用于产生电子,并向阳极端中的阳极靶发射电子进行轰击,以辐射出X射线。其中,阴极端中的电子产生源可以是热阴极,例如为灯丝(具体可以为钨灯丝或钼灯丝等);所述电子产生源还可以是场效应发射电子的冷阴极,例如碳纳米管或硅纳米针等。以及,阳极端中的阳极靶其材料可包括高原子序数的元素,例如钨或者钼等。
进一步的,所述CT球管还与高压产生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高压产生器用于为所述CT球管中的阴极端或阳极端提供高压。本实施例中,可针对CT成像装置所执行具体成像模式,而调整为所述CT球管提供的电性信号。例如,针对CT成像装置在执行扇形束成像时,则可降低提供至CT球管的电压以减小放电功率,从而减少所产生的X射线;然而,针对CT成像装置在执行锥形束成像时,则可增大提供至CT球管的电压以增大放电功率,从而可所产生较多的X射线,满足锥形束成像的需求。
重点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准直器120位于所述成像放射源110的出束侧并具有尺寸可调的开口,用于限制发射出的X射线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即,在需要将锥形X射线束切换为扇形X射线束时,则可调整所述准直器120的开口的尺寸(例如,在预定方向上减小开口的尺寸),以使得发射出的X射线束为扇形X射线束;或者,在需要将扇形X射线束切换为锥形X射线束时,则可调整所述准直器120的开口的尺寸(例如,在预定方向上增大开口的尺寸),以使得发射出的X射线束为锥形X射线束。
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相对于扇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而言,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扩展至更大范围(即,锥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相对于扇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在Z方向上具有更大面积),因此,可调整所述准直器120的开口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的尺寸。具体的,在锥形束的成像模式下,可设置所述准直器120在Z方向上具有较大开口,以限制出锥形束;以及,在扇形束的成像模式下,可设置所述准直器120在Z方向上具有较小开口,以限制出扇形X射线束。
继续参考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用于在产生锥形束的时刻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即,在锥形束的成像模式下,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将被设置在成像放射源110的相对位置,并暴露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扫描范围内,以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以及,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用于在产生扇形束的时刻接收扇形束的X射线。即,在扇形束的成像模式下,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将被设置在成像放射源110的相对位置,并暴露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扫描范围内,以接收扇形束的X射线。
可选的方案中,可使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可移动设置,从而实现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交替暴露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内。
例如,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和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沿着X射线的线束路径方向排布,此时,可使至少排布在前的探测器为可移动设置,从而使得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可往返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排布在后的探测器,当排布在前的探测器遮挡排布在后的探测器时,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即被启用以用于接收对应的X射线;反之,当排布在后的探测器暴露出时,则排布在后的探测器即被启用以用于接收对应的X射线。其中,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即为更靠近成像放射源110的探测器。此外,排布在后的探测器可以为可移动设置,也可以固定设置,此处不作限制。为便于说明,以下将可移动的探测器定义为可移动探测器,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器130a即为可移动探测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排布在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之前,且为可移动设置。具体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锥形束的成像模式下,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将移动至成像放射源110的相对位置(此时,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即相应的位于锥形束的扫描范围内),并遮挡住第二探测器130b。接着可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扇形束的成像模式下,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移出扇形束所对应的扫描范围,以使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暴露在成像放射源110的相对位置,此时,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即位于扇形束的扫描范围内。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用于接收锥形束X射线的第一探测器130a具体为面阵探测器(或者可称之为平板探测器),以及用于接收扇形束X射线的第二探测器130b为线阵探测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阵探测器具体可以为平板探测器。以及,所述线阵探测器具体为弧形探测器,以使得X射线可以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被弧形探测器所接收,提高成像精度。
如上所述,所述锥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相对于扇形X射线束的扫描范围,至少在扫描视野的轴向上扩展至更大范围,因此,面阵探测器的面积相对于线阵探测器而言,至少在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具有更大的面积(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探测器130a在Z方向上具有更大的面积),以满足锥形X射线束的扫描视野。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探测器130a设置在第二探测器130b之前,使得第一探测器130a可以更靠近成像放射源110,从而在满足相同的扫描视野的同时,可减小第一探测器130a的面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具体的示例中,可移动探测器(本实施例中即为第一探测器130a)具体可以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移动。重点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具体可以沿着Z方向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通常来说,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第二探测器130b和成像放射源110均设置在一机架300上,该机架300在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容易实现第一探测器130a在机架300上沿着扫描视野的轴向移动。而且,由于第二探测器130b沿Z方向具有较小的尺寸,因此,通过移动第一探测器130a以暴露第二探测器,可以缩短移动距离以节约空间,并保证机械结构的稳定。
继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机架300用于承载所述成像放射源110、所述准直器120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和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以及,所述机架300还具有用于容纳被照射体的空腔,成像放射源110和探测器设置在空腔的相对两侧。在扫描过程中,所述机架300的空腔内放置有被照射体,以及所述机架300带动所述成像放射源110、所述准直器120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和所述第二探测器130b按照一定方向和一定速度旋转,以使成像放射源110产生的X射线在经由准直器120后所发射出的锥形束或者扇形束穿过被照射体后,由第一探测器130a或第二探测器130b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是沿着扫描视野的径向排布,以及排布在内侧的探测器(即,第一探测器130a)可以沿着扫描视野的轴向相对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排布在外侧的探测器(即,第二探测器130b)。然而在其他示例中,排布在内侧的探测器例如还可以绕扫描视野的轴线旋转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排布在外侧的探测器(即,第一探测器相对第二探测器而言可以绕Z轴旋转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所述第二探测器)。
此外,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第二探测器还可以是围绕扫描视野的轴线周向排布。此时,可设置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第二探测器均可绕Z轴旋转移动,以使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交替移动至与所述成像放射源110相对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装置中,通过设置开口可调的准直器120,并搭配不同成像模式下的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从而实现了在同一成像放射源110下分别搭配第一探测器130和第二探测器130b,而对应执行扇形束扫描成像和锥形束扫描成像,使得CT成像设备集成了扇形束成像功能和锥形束成像功能,大大节省了系统空间,同时也节省了系统成本。
基于如上所述的CT成像装置,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治疗设备,该放射治疗设备中集成有如上所述的CT成像装置,以及所述放射治疗设备中还设置有治疗放射源,用于发射治疗用线束(即,治疗束)。下面结合图5-图7对本实施例中的放射治疗设备进行说明,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CT成像装置中的第一探测器可共用于治疗束探测器的主视图。
结合图5-图7所示,所述放射治疗设备中,其治疗放射源210用于发射出治疗束(例如,治疗用X射线束),所述治疗束将照射至治疗区域,以进行放射治疗(RT)。
以及,所述放射治疗设备中,其CT成像装置用于摄取成像区域的CT图像。具体的,CT成像装置中的成像放射源110用于发射成像束(例如,成像用X射线束),发射出的成像束经由所述准直器120后被调整为锥形束或扇形束,并照射至成像区域,锥形束或扇形束在穿过成像区域后被第一探测器130a或第二探测器130b接收,以用于进一步生成与成像区域相关的CT图像。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放射治疗设备可以在执行放射治疗前和/或放射治疗过程中,利用CT成像装置至少对治疗区域进行监控,以根据治疗区域的靶区变化对应调整治疗位置、治疗条件等,实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其中,所述CT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和放射治疗的治疗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所述CT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的范围可以大于等于放射治疗的治疗区域的范围,以确保治疗区域内的图像数据可以被获取。即,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其锥形X射线束的路径(或者,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其扇形X射线束的路径)和治疗束的路径相交,而使得两者的照射范围具有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X射线束和扇形X射线束的路径和治疗束的路径正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CT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的中心位置和所述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即,所述成像区域在其扫描视野的轴向(Z轴)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治疗区域在对应方向(Z轴)上的中心位置重合。此时,可将成像系统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共面设置(例如,可将成像系统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设置在同一旋转环上),以使成像区域的中心位置和治疗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中心位置重合”并不仅限于中心零偏移的情况,当两个中心位置轻微偏移在预定范围内,也仍然属于“中心位置重合”所涵盖的范围内。
此外,CT成像装置中由成像反射源110产生的成像束的能级可以和由治疗放射源210产生的治疗束的能级相同或不同。例如,由成像放射源110产生的X射线束可具有千伏(kV)能级,以及由治疗放射源210产生的X射线束具有兆伏(MV)能级。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治疗束探测器220,所述治疗束探测器220用于接收治疗束。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治疗束探测器220例如可以是面阵探测器(或者,平板探测器)。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重点参考图5和图6所示,所述治疗束探测器220与所述治疗放射源210相对设置,而仅用于接收与治疗放射源210相关的治疗束。
其中,在执行放射治疗的操作期间,可利用治疗放射源210对治疗区域进行放射治疗,并由所述治疗束探测器220接收治疗束,以基于接收到的线束,检测或监控治疗束的状态(例如,射线剂量等)。以及,可以利用CT成像装置获取成像区域(包括治疗区域)的图像数据,以得到成像区域的CT图像。应当认识到,所述CT成像装置能够在锥形束成像模式和扇形束成像模式之间相互切换,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其成像模式,并得到对应模式下的图像数据。例如图5中即示例性的示出了CT成像装置在锥形束成像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示例性的示出了CT成像装置在扇形束成像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而所述CT成像装置其成像模式的具体调整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即,在图5和图6所示的放射治疗设备中,针对CT成像装置的成像放射源110对应设置有一套探测器(即,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以及,针对放射治疗用的治疗放射源210也对应设置有一套探测器(即,治疗放射源210)。放射治疗设备中的成像系统和放射治疗系统相对独立,此时,成像系统可以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共面设置,或者也可以不共面设置。
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重点参考图7所示,所述CT成像装置中的第一探测器130a可共用于治疗束探测器,即,锥形束成像用的第一探测器130a还用于治疗束的数据采集。具体的,所述第一探测器130a为可移动设置,使得第一探测器130a可以在与成像放射源110相对的位置和与治疗放射源210相对的位置之间移动。在图7所示的放射治疗设备中,成像系统通常可以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共面设置。
如上所述,所述成像反射源110产生的成像束的能级可以和治疗放射源210产生的治疗束的能级相同或不同。在成像束的能级和治疗束的能级相同的情况下,则第一探测器130a即可直接适用于成像束和治疗束的采集;而在成像束的能级和治疗束的能级不同的情况下,则可对第一探测器130a进行调整以使其兼具不同能级线束的采集性能,例如可采用双层探测器构成第一探测器130a,以满足对不同能级的线束的采集。
继续参考图5-图7所示,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机架300,所述CT成像装置(包括成像放射源110、准直镜120以及第一探测器130a和第二探测器130b)、治疗放射源210和治疗束探测器220可均设置在机架300上,以及所述机架300可带动成像放射源110、准直器120、第一探测器130a、第二探测器130b、治疗放射源210和治疗束探测器220按照预定方向和预定速度旋转。
如上所述,成像系统可以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共面设置,此时例如可将成像系统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设置在同一旋转环上;或者,成像系统也可以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不共面设置,此时,例如可将成像系统和放射治疗系统中的加速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旋转环上,以相互独立旋转。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装置中,其具有开口尺寸可调的准直器,使得在同一成像放射源下所产生的成像用线束可以在扇形线束和锥形线束之间切换,并搭配用于接收锥形线束的第一探测器以进行锥形束的数据采集和用于接收扇形线束的第二探测器以进行扇形束的数据采集,实现了共用同一个成像放射源的情况下在锥形束成像模式和扇形束成像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使得同一CT成像装置同时集成有锥形束成像功能和扇形束成像功能。
进一步的,在将本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装置集成在放射治疗设备中,即可使得所述放射治疗设备在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时,可以根据需求对应调整其CT成像模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灵活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设备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此处描述的术语仅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必须注意的是,此处的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一种”包括复数基准,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例如,对“一个步骤”或“一个装置”的引述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步骤或装置的引述,并且可能包括次级步骤以及次级装置。应该以最广义的含义来理解使用的所有连词。以及,词语“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逻辑“或”的定义,而不是逻辑“异或”的定义,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
Claims (10)
1.一种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像放射源,用于产生成像用X射线束;
准直器,位于所述成像放射源的出束侧并具有尺寸可调的开口,用于限制发射出的X射线束在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切换;以及,
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第一探测器用于在产生锥形束的时刻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所述第二探测器用于在产生扇形束的时刻接收扇形束的X射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第二探测器沿着X射线的线束路径方向排布,并且至少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可移动设置,所述排布在前的探测器可往返移动以遮挡或暴露出排布在后的探测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排布在所述第二探测器之前,且为可移动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在前的探测器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可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器的开口尺寸至少在CT成像装置的扫描视野的轴向上可调整,以进行锥形束和扇形束之间的切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器为面阵探测器,所述第二探测器为线阵探测器。
7.一种放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装置;以及,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治疗放射源,用于发射出治疗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放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治疗设备还包括治疗束探测器,所述治疗束探测器与所述治疗放射源相对设置,以用于接收治疗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放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T成像装置中的第一探测器可移动设置,并在与成像放射源相对的位置和与治疗放射源相对的位置之间移动,以用于在面对所述成像放射源时接收锥形束的X射线,以及在面对所述治疗放射源时接收治疗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放射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T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40056.6U CN217066398U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40056.6U CN217066398U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66398U true CN217066398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3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40056.6U Active CN217066398U (zh) | 2021-12-27 | 2021-12-27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66398U (zh) |
-
2021
- 2021-12-27 CN CN202123340056.6U patent/CN2170663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14269B2 (en) | Bremsstrahlung target for radiation therapy system | |
US5471516A (en) | Radiotherapy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low dose localizing and portal imaging X-ray source | |
US9044604B2 (en) | Radiotherapy system | |
US20060067468A1 (en) | Radiotherapy systems | |
US7580500B2 (en) | Computer tomography system having a ring-shaped stationary X-ray source enclosing a measuring field | |
US20030076927A1 (en) |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 |
US20080170663A1 (en) | Radiation irradiation method and radiotherapy apparatus controller | |
US10188878B2 (en) | Small beam area, mid-voltage radiotherapy system with reduced skin dose, reduced scatter around the treatment volume, and improved overall accuracy | |
US6907110B2 (en) | X-ray tube with ring anode, and system employing same | |
US8923476B2 (en) | Acquisition of projection images for tomosynthesis | |
CN109758682B (zh) | 一种放射治疗中的原位ct装置 | |
US11785699B2 (en) | Field replaceable, disposable, and thermally optimized X-ray target with integral beam current monitoring | |
CN108478941B (zh) | 放射治疗装置 | |
WO2023003644A1 (en) | Imaging and treatment beam energy modulation utilizing an energy adjuster | |
Sprenger et al. | Distributed source x-ray tube technology for tomosynthesis imaging | |
US20230390588A1 (en) | Scalable slim radiotherapy treatment delivery system topology | |
CN217066398U (zh)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
US731778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X-ray spot control | |
CN115569308A (zh) | 一种产生超高剂量率x射线的辐射装置及方法 | |
CN116350249A (zh) | Ct成像装置及放射治疗设备 | |
US20150065777A1 (en) | Radiation therapy machine with real-time ebt imaging | |
CN101720492A (zh) | 用于生成x-射线辐射并且具有根据需要调节的大的实焦点和虚焦点的装置 | |
Belikhin et al. | X-ray System of the Proton Therapy Complex “Prometheus” | |
US20210162237A1 (en) | Radiotherap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7175602B2 (ja) | X線ct装置及びx線発生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