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0426U -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0426U
CN217060426U CN202123442297.1U CN202123442297U CN217060426U CN 217060426 U CN217060426 U CN 217060426U CN 202123442297 U CN202123442297 U CN 202123442297U CN 217060426 U CN217060426 U CN 217060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switch
terminal
outpu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22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晓东
司代均
阮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emens Energy Transform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22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0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0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0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30)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电源(10),其具有第一至第三输出端(101、102、103)且被配置成输出三相交流电;中间变压器(20),其包括被配置成与试验电源(10)电连接的第二初级绕组(21)和被配置成与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电连接的第二次级绕组(22);和储能吸收装置(50),其与第一至第三输出端电连接,且被配置成在试验中吸收在电力变压器中产生的且经中间变压器(20)耦合到第一至第三输出端的瞬时峰值电流,以抑制瞬时峰值电流对试验电源(10)的冲击。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可降低试验电源中的瞬时电流,降低设备风险。

Description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定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和保证其安全运行,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在出厂前必须对电力变压器进行各种试验,以验证电力变压器的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例如,现有的大容量电力变压器通常具有调压功能,即,能够在带有负载的情况下改变电力变压器的变压比,因此需要进行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以确保电力变压器在工作状态下能够顺利实现分接开关的切换。
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通常需要将待试验的电力变压器接入试验装置的电路,并用试验电源来模拟电力变压器正常工作时可能遇到的状况,且在负载状态下(即,额定频率、接近额定电流下)对有载分接开关进行10个循环切换操作。对于用于大容量三相发电机的电力变压器来说,在切换试验过程中,由于电力变压器的阻抗突变,回路参数变化,致使负载状态下的试验容量有很大变化,因此绕组可能通过很大的电流,并有较高的电压。相应地,会给试验电源带来很大的容量突变,致使试验电源的元器件出现过压、过流、过热等现象,而可能导致试验电源损坏或出现故障。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以降低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容量变化时在试验电源中产生的短时负荷峰值,降低设备风险。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所述电力变压器包括一第一初级绕组和一第一次级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包括:一试验电源,所述试验电源具有一第一输出端、一第二输出端和一第三输出端,且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输出三相交流电;一中间变压器,所述中间变压器包括一第二初级绕组和一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初级绕组被配置成与所述试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被配置成与所述电力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电连接;和一储能吸收装置,所述储能吸收装置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电连接,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吸收在所述电力变压器中产生的并且经所述中间变压器耦合到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的瞬时峰值电流,以抑制所述瞬时峰值电流对所述试验电源的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储能吸收装置包括一第一电容模块、一第二电容模块和一第三电容模块,其中第一电容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容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三电容模块中的每一电容模块包括串联和/或并联的多个电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每一电容模块包括一第一电容器、一第二电容器、一第三电容器和一第四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三电容器串联,所述第二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串联,且由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三电容器串联形成的第一组件与由所述第二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串联形成的第二组件并联;其中,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三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中的至少一个电容器相对应的旁路导线,以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被旁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三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电容容量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率在0.1至1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且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使所述第一组件被电断路,且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实现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一第一旁路导线、一第二旁路导线、一第二开关和一第三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第一旁路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旁路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器被所述第一旁路导线旁路,且当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电短路;所述第二旁路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旁路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二电容器被所述第二旁路导线旁路,且当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电短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功率分析仪,所述功率分析仪被配置成通过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和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来测量所述电力变压器的负载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和所述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被配置成分别与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和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线路耦合。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在试验电源的输出端之间接入了储能吸收装置,因此在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因回路变化突变时,可以吸收因试验容量的变化而被耦合到试验电源的输出端的瞬时峰值电流,使其变为较平缓的能量释放到回路中,从而使试验电源中产生的瞬时电流减小,降低设备风险。另外,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的储能吸收装置可以由不同参数的电容器串联和/或并联组成,可以根据试验产品的不同容量灵活地选择配置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储能吸收装置的示意性线路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储能吸收装置的示例性电容模块的示意性线路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 试验电源 20 中间变压器 30 电力变压器
40 功率分析仪 50 储能吸收装置 101 第一输出端
102 第二输出端 103 第三输出端 201 第一输入端
202 第二输入端 203 第三输入端 21 第二初级绕组
22 第二次级绕组 31 第一初级绕组 32 第一次级绕组
2u、2v、2w 第二初级绕组首端 1u、1v、1w 第二次级绕组首端 A、B、C 第一初级绕组首端
a、b、c 第一次级绕组首端 CT 电压互感器 PT 电流互感器
C1 第一电容模块 C2 第二电容模块 C3 第三电容模块
C11 第一电容器 C12 第二电容器 C13 第三电容器
C14 第四电容器 K1 第一开关 K2 第二开关
K3 第三开关 L1 第一旁路导线 L2 第二旁路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为简要起见,省略了其它的部件,但这并不表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不可包括其它部件。应当理解,附图中部件的尺寸、比例关系以及部件的数目均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构成部件,但是这些部件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区分开来。因此,下面要提到的第一部件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第二部件。
下面参考图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图1不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而且示出了电力变压器30,如图1中的右侧虚线框内所示。电力变压器30例如为用于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大容量电力变压器,且包括第一初级绕组31和第一次级绕组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包括一试验电源10、一中间变压器20(如图1中的中间虚线框中所示)和一储能吸收装置50(如图1中的左侧虚线框所示)。试验电源10具有一第一输出端101、一第二输出端102和一第三输出端103,且被配置成通过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输出三相交流电。中间变压器20包括一第二初级绕组21和一第二次级绕组22,其中第二初级绕组21被配置成与试验电源10电连接,第二次级绕组22被配置成与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电连接。储能吸收装置50与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且被配置成在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吸收在电力变压器30中产生的并且经中间变压器20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的瞬时峰值电流,以抑制瞬时峰值电流对试验电源10的冲击。例如,在负载状态下由于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试验中,电力变压器30的阻抗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而可能在试验电路中产生瞬时峰值电流,其瞬时峰值可能达到上万安培。瞬时峰值电流经中间变压器20被耦合到试验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如果没有储能吸收装置50,则瞬时峰值电流将被耦合到试验电源10中,导致试验电源10的保护设备跳闸而中断试验,或致使试验电源10被损坏。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中在试验电源的输出端之间设置了储能吸收装置,该储能吸收装置可以吸收试验回路中的试验容量的剧烈变化,降低因试验容量变化而出现的瞬时峰值电流,使其成为较平缓的能量而释放到试验回路中,从而使试验电源中产生的瞬时电流减小,避免在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使试验电源出现过压、过流、过热等问题,降低设备风险。
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储能吸收装置50的示意性构成和电连接,其中储能吸收装置50优选地包括一第一电容模块C1、一第二电容模块C2和一第三电容模块C3。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吸收装置50并不限于电容模块,还可以采用电感模块、二极管模块、MOSFET模块等。下面仅以电容模块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吸收装置。如图2所示,第一电容模块C1与第一输出端101和第二输出端102电连接,第二电容模块C2与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且第三电容模块C3与第一输出端101和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应指出的是,由于中间变压器20包括第一输入端201、第二输入端202和第三输入端203,且第一输入端201与第一输出端101电连接,第二输入端202与第二输出端102电连接,第三输入端203与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因此,第一电容模块C1、第二电容模块C2和第三电容模块C3也可以被认为分别被电连接在第一输入端201和第二输入端202之间、第二输入端202和第三输入端203之间以及第一输入端201和第三输入端203之间。这样,试验电源10的每两个输出端之间都连接有电容模块,可以针对试验电源10的每一相提供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电容模块C1、第二电容模块C2和第三电容模块C3的电容容量可以相同以保持试验电源10的三相之间的平衡,且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优选的是,第一电容模块C1、第二电容模块C2和第三电容模块C3中的每一电容模块包括串联和/或并联的多个电容器。因此,在进行试验时,每一电容模块可以根据试压产品的容量,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灵活地调节电容模块的容量。相应地,可以缩小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的分接档位的间隔,提供更精密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提供了储能吸收装置中的示例性电容模块的具体结构,例如,示出了连接在试验电源10的第一输出端101和第二输出端102之间的第一电容模块C1的示例性结构。然而,第二电容模块C2和第三电容模块C3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描述的电容模块的结构可用于上述的任一电容模块。参考图3,该电容模块可包括一第一电容器C11、一第二电容器C12、一第三电容器C13和一第四电容器C14,其中第一电容器C11和第三电容器C13串联,第二电容器C12和第四电容器C14串联,且由第一电容器C11和第三电容器C13串联形成的第一组件与由第二电容器C12和第四电容器C14串联形成的第二组件并联。在图3所示是示例性电容模块中,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与第一电容器C11、第二电容器C12、第三电容器C13和第四电容器C14中的至少一个电容器相对应的旁路导线,以用于使该至少一个电容器被旁路。通过串联、并联和旁路导线,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电容模块配置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适应更多不同的试验容量。为便于有效地调节容量,第一电容器C11、第二电容器C12、第三电容器C13和第四电容器C14的电容容量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率可以在0.1至1的范围内。例如,第一电容器C11和第二电容器C12的容量可以相同,且为2μF,而第三电容器C13和第四电容器C14的容量可以相同,且为17.25μF。应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例举的电容器容量,如上所述的第一电容器C11、第二电容器C12、第三电容器C13和第四电容器C14的容量可以根据试验中的电力变压器的参数进行调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图3中还示出了示例性电容模块中所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配置方式的开关。例如,该电容模块包括一第一开关K1,其中第一开关K1被连接在第一组件中,且被配置成当第一开关K1断开时使第一组件被电断路,且当第一开关K1闭合时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实现并联。因此,第一开关K1可以实现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并联时的组合电容容量和第二组件的单独电容容量之间的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电容模块还可包括一第一旁路导线L1、一第二旁路导线L2、一第二开关K2和一第三开关K3,其中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被示为单刀双掷开关。第一旁路导线L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旁路导线L1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子与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第三电容器C13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子连通时第一电容器C11被第一旁路导线L1旁路,且当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子连通时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器C13的第一端电短路。第二旁路导线L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旁路导线L2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子与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第四电容器C14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子连通时第二电容器C12被第二旁路导线L2旁路,且当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子连通时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器C14的第一端电短路。这样,通过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分别在第一电容器C11和第一旁路导线L1以及第二电容器C12和第二旁路导线L2之间选择性地连通,可以提供更多的电容器容量组合,以满足不同的试验容量。
应指出的是,该电容模块也可以具有多于或少于4个的电容器,多于或少于3个的开关。另外,每个组件可以包括2个以上的串联的电容器,且可以有2个以上的组件并联。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列举的电容模块、电容器的数量。另外,该电容模块中还可以连接有电阻、电感、二极管(未示出)等中的至少一种,以进一步改善对瞬时峰值电流的吸收效果。
在图1所示的试验装置,中间变压器20的第二初级绕组21和第二次级绕组22中的每一个的三相绕组按星形接法电连接,例如,第二初级绕组21(三相绕组)的第二初级绕组首端2u、2v和2w外接,而三相绕组的末端(未标示)接地,而第二次级绕组22(三相绕组)的第二次级绕组首端1u、1v和1w外接,而三相绕组的末端(未标示)接地。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的三相绕组按星形接法电连接,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次级绕组32的三相绕组按三角形接法电连接,例如,第一初级绕组31(三相绕组)的第一初级绕组首端A、B和C外接,而三相绕组的末端(未标示)接地,而第一次级绕组32(三相绕组)的第一次级绕组首端a、b和c分别与相邻绕组的末端首尾连接。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中间变压器20和电力变压器30的绕组也可以有其它的接法,例如,中间变压器20的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都采用三角形接法,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采用三角形接法,而第一次级绕组32采用星形接法。
应理解的是,电力变压器30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未示出),其可以在电压波动时对电力变压器进行调压,从而改变电力变压器30的变压比。
由于变频电源可输出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内阻接近于零的电压波形,且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维护容易、精度高等优点,所以试验电源10优选为变频电源,其被配置成将工频交流电经过AC→DC→AC变换而输出电压和频率能够被调节的电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试验装置还包括一功率分析仪40,其被配置成通过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PT(如图1所示3个)和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CT(如图1所示3个)来测量电力变压器30的负载功率。例如,可以采用瑞士哈弗莱公司提供的型号为TMS580的功率分析仪。为获取试验数据,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PT和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CT被配置成分别与电连接第二次级绕组22和第一初级绕组31的线路耦合。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试验。
结合如图1至3中所示出的试验装置的结构,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试验装置的工作过程。
在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试验电源10向中间变压器20提供与电力变压器30的试验容量相对应的电压,然后对电力变压器30的有载分接开关进行循环切换操作(例如,10次)。由于电力变压器的容量较大,在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的过程中,电力变压器30的阻抗发生突变,导致试验电路中产生瞬时峰值电流,这种瞬时峰值电流将会经过中间变压器20而被耦合到试验电源10的输出端。然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包括位于试验电源10的输出端之间的储能吸收装置,因此可以吸收这种瞬时峰值电流,使试验电源中产生的瞬时电流减小,降低设备风险。
应理解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吸收装置被配置成包括不同于以上描述的电容模块的其它模块时,例如,电感模块、二极管模块等,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同样可以适用,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30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包括:一试验电源10,其具有一第一输出端101、一第二输出端102和一第三输出端103,且被配置成通过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输出三相交流电;一中间变压器20,其包括一第二初级绕组21和一第二次级绕组22,第二初级绕组21被配置成与试验电源10电连接,第二次级绕组22被配置成与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电连接;和一储能吸收装置50,其与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且被配置成在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吸收在电力变压器30中产生的且经中间变压器20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01、第二输出端102和第三输出端103的瞬时峰值电流,以抑制瞬时峰值电流对试验电源10的冲击。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可降低试验电源中的瞬时电流,降低设备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30)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所述电力变压器(30)包括一第一初级绕组(31)和一第一次级绕组(32),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包括:
一试验电源(10),所述试验电源具有一第一输出端(101)、一第二输出端(102)和一第三输出端(103),且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101)、所述第二输出端(102)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03)输出三相交流电;
一中间变压器(20),所述中间变压器包括一第二初级绕组(21)和一第二次级绕组(22),所述第二初级绕组(21)被配置成与所述试验电源(10)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22)被配置成与所述电力变压器(30)的第一初级绕组(31)电连接;和
一储能吸收装置(50),所述储能吸收装置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01)、所述第二输出端(102)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中吸收在所述电力变压器(30)中产生的并且经所述中间变压器(20)耦合到所述第一输出端(101)、所述第二输出端(102)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03)的瞬时峰值电流,以抑制所述瞬时峰值电流对所述试验电源(10)的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吸收装置(50)包括一第一电容模块(C1)、一第二电容模块(C2)和一第三电容模块(C3),其中第一电容模块(C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01)和所述第二输出端(10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C2)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02)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容模块(C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101)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0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C1)、所述第二电容模块(C2)和所述第三电容模块(C3)中的每一电容模块包括串联和/或并联的多个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电容模块包括一第一电容器(C11)、一第二电容器(C12)、一第三电容器(C13)和一第四电容器(C14),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C11)和所述第三电容器(C13)串联,所述第二电容器(C12)和所述第四电容器(C14)串联,且由所述第一电容器(C11)和所述第三电容器(C13)串联形成的第一组件与由所述第二电容器(C12)和所述第四电容器(C14)串联形成的第二组件并联;
其中,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1)、所述第二电容器(C12)、所述第三电容器(C13)和所述第四电容器(C14)中的至少一个电容器相对应的旁路导线,以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电容器被旁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C11)、所述第二电容器(C12)、所述第三电容器(C13)和所述第四电容器(C14)的电容容量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率在0.1至1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一第一开关(K1),所述第一开关(K1)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组件中,且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开关(K1)断开时使所述第一组件被电断路,且当所述第一开关(K1)闭合时使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实现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电容模块还包括一第一旁路导线(L1)、一第二旁路导线(L2)、一第二开关(K2)和一第三开关(K3),其中所述第二开关(K2)和所述第三开关(K3)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第一旁路导线(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旁路导线(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电容器(C13)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器(C11)被所述第一旁路导线(L1)旁路,且当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C13)的第一端电短路;所述第二旁路导线(L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旁路导线(L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四电容器(C14)的第一端电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二电容器(C12)被所述第二旁路导线(L2)旁路,且当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子连通时所述第二电容器(C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C14)的第一端电短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一功率分析仪(40),所述功率分析仪被配置成通过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PT)和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CT)来测量所述电力变压器(30)的负载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压互感器(PT)和所述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CT)被配置成分别与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22)和所述第一初级绕组(31)的线路耦合。
CN202123442297.1U 2021-12-30 2021-12-30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Active CN217060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297.1U CN217060426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297.1U CN217060426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0426U true CN217060426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2297.1U Active CN217060426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0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4730C (zh) 用于控制输电线中功率潮流的装置和方法
US70922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harging the DC bus of a utility connected power converter
US7969755B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EP2577833B1 (en) Interface arrangement between ac and dc systems using grounding switch
CA2738411C (en) Wind energy plant testing device
Baitha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ssive filters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US11228255B2 (en) Rectifier assembly
JP201620874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UA115050C2 (uk) Ступеневий перемикач
RU2007143590A (ru) Панель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встроенный в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щит
GB2397445A (en)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s
Heidary et al. Series transformer based diode-bridge-type solid state fault current limiter
CN108802531B (zh) 一种具备对地短路功能的高低电压穿越测试装置
US5995394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VSC converter to a source of alternating voltage
Da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second-order high-pass damped filter for 8000-hp ID fan drives—a case study
US6844794B2 (en) Harmonic mitigating filter
CN217060426U (zh)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Puls et al. Transient overvoltage protection solutions for drive inverters operating on an open industrial DC grid
CN114563695A (zh)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试验的试验装置
Kaniewski et al. The study of smar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a bipolar matrix chopper
US11404991B2 (en)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DC bus capacitor configuration to limit DC bus short circuit current
CN113922407A (zh) 柔直换流站低压加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RU271496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мпенсации реактивной мощности модуль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ТК МК
CN212459897U (zh)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试验系统
CN112014727A (zh) 分接开关的谐波电流切换能力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iemens Energy Transform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