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7876U -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7876U
CN217027876U CN202220747592.3U CN202220747592U CN217027876U CN 217027876 U CN217027876 U CN 217027876U CN 202220747592 U CN202220747592 U CN 202220747592U CN 217027876 U CN217027876 U CN 217027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fixing plate
hanging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75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水晶
钟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k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k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k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k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75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7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7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7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挂镜线包括能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墙体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远离墙体的方向还设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外沿向上延伸有第一收边条,第三固定板的外沿向下延伸有第二收边条,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能够分别插接于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的内侧;第三固定板的外沿向上延伸有挂镜条,挂钩能够挂于挂镜条。采用如上结构,挂镜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挂镜线固定于墙体后,装配式墙板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分别能够插接于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的内侧,能够有效保证装配式墙板的稳定性,适用于装配式墙板。

Description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挂镜线是一种用于悬挂各种装饰物的悬挂系统,在墙面悬挂各种装饰物时,只需通过与挂镜线对应的挂钩将装饰物挂至挂镜线即可,各个装饰物无需单独在墙面进行打钉等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挂镜线通常直接设置于墙体表面,即安装于墙体表面预留的安装空间,或者直接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墙体表面,安装所需的施工较为复杂,工艺步骤较多,安装完成后的效果无法保证,且无法二次拆卸安装,易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无法满足环保需求;而随着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住户选择采用装配式墙板对室内墙壁进行装修,不仅安装方便还更为美观,但对于采用装配式墙板的墙壁设置形式,在安装挂镜线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装配式墙板的稳定性,使得如何设置挂镜线成为本领域的难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能够满足环保要求且适用于装配式墙板的挂镜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能够满足环保要求且适用于装配式墙板的挂镜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镜线,设置于装配式墙板,所述挂镜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墙体,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还设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沿向上延伸有第一收边条,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外沿向下延伸有第二收边条,所述装配式墙板包括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能够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收边条和所述第二收边条的内侧;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外沿还向上延伸有挂镜条,对应的挂钩能够挂于所述挂镜条。
采用如上结构,挂镜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挂镜线固定于墙体后,装配式墙板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分别能够插接于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的内侧,能够有效保证装配式墙板的稳定性,适用于装配式墙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向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固定槽,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固定槽以固定于墙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向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和第二支撑突起,所述第一支撑突起和所述第二支撑突起的突出面均与所述固定槽的突出面持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边条、第二收边条和所述挂镜条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所述饰面层与所述装配式墙板具有相同饰面。
可选地,所述固定槽为沉槽结构,所述紧固件为自攻螺丝,所述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对应所述沉槽结构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种挂镜线安装结构,设置于装配式墙板,所述挂镜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和挂镜线,所述挂镜线固定于墙体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所述挂镜线即为上文所描述的挂镜线。
可选地,还包括找平龙骨,所述找平龙骨设置于所述挂镜线的对应位置并固定于所述墙体,所述挂镜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找平龙骨。
可选地,所述找平龙骨通过找平螺栓固定于所述墙体。
可选地,所述找平龙骨包括螺栓槽,所述找平螺栓穿过所述螺栓槽的底壁固定于所述墙体,且所述找平螺栓的大头端贴合并隐藏于所述螺栓槽内,所述螺栓槽的两个侧壁上沿分别向远离所述螺栓槽的方向延伸出找平固定板,所述挂镜线固定于所述找平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找平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墙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和/或,所述找平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挂镜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挂镜线安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固定板、11固定槽、12第一支撑突起、13第二支撑突起、14饰面层、2第二固定板、21第一收边条、3第三固定板、31第二收边条、32挂镜条、41第一墙板、42第二墙板、5墙体、61紧固件、62找平螺栓、7找平龙骨、71螺栓槽、72找平固定板、8弹性垫、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挂镜线,设置于装配式墙板,请参考图1和图2,挂镜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能够通过紧固件61固定于墙体5,第一固定板1远离墙体5的方向还设有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均水平设置,且第二固定板2设置于第三固定板3的上方,第二固定板2的外沿向上延伸有第一收边条21,第三固定板3的外沿向下延伸有第二收边条31,装配式墙板包括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能够分别插接于第一收边条21和第二收边条31的内侧;第三固定板3的外沿还向上延伸有挂镜条32,对应的挂钩9能够挂于挂镜条32。
采用如上结构,挂镜线通过紧固件61可拆卸的固定于墙体5,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能够满足用户的环保需求;挂镜线固定于墙体5后,装配式墙板的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分别能够插接于第一收边条21和第二收边条31的内侧,能够有效保证装配式墙板的稳定性,适用于装配式墙板。
挂镜线是一种用于悬挂各种装饰物的悬挂系统,其通常设置于墙面的顶端或中上部分,在墙面悬挂各种装饰物时,只需通过与挂镜线对应的挂钩将装饰物挂至挂镜线即可。本实施例中的挂镜线即设置于墙体5以及对应装配式墙板的中上位置。
在挂镜线应用于装配式墙板时,由于挂镜线需要固定于墙体5以保证稳定性,装配式墙板又是与墙体5分离的独立结构,即挂镜线需要穿过装配式墙板进行固定,故在装配式墙板的对应位置将其分割为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挂镜线横向设置于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之间,即装配式墙板在竖向分为两部分,其中设置于挂镜线上方的部分为第一墙板41,设置于挂镜线下方的部分为第二墙板42,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仅是为区分两部分墙板而进行的命名,不能视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所做的限定。
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挂镜线整体为板状结构,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包括板面和四周的侧边。第一固定板1竖向设置,在远离墙体5的方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且第二固定板2设置于第三固定板3的上方,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向远离墙体5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二固定板2,第三固定板3则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的中部位置。
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远离墙体5的一端为外沿。第二固定板2的外沿向上延伸为第一收边条21,第一收边条21、第二固定板2和墙体5围合形成第一收边槽,第一墙板41的底边能够插入第一收边槽即第一收边条21的内侧,使第一墙板41插接固定于挂镜线;第三固定板的外沿向下延伸为第二收边条31,第二收边条31、第三固定板3和第一固定板1围合形成第二收边槽,第二墙板42的顶边能够插入第二收边槽即第二收边条31的内侧,使第二墙板42插接固定于挂镜线;当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分别插接固定于第一收边槽和第二收边槽时,挂镜线能够在上下双向将装配式墙板卡紧固定,保证装配式墙板的稳定性。
第三固定板3的外沿还向上延伸有挂镜条32,挂镜条32与第二固定板2之间留有预留空间,即至少挂镜条32上方的部分空间无遮挡,与挂镜条32相对应的挂钩9能够挂于挂镜条32,以将需要悬挂的装饰物等悬挂至挂镜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向靠近墙体5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固定槽11,紧固件61能够穿过固定槽11以固定于墙体5。请参考图2,固定槽11为沉槽结构,沉槽结构的凹槽处形成预留空间,紧固件61为自攻螺丝,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沉槽结构的预留空间内,使其不会与另一侧对应的第二墙板42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固定槽11设置于第三固定板3下方的位置,即挂镜线与墙体5的固定点在第三固定板3的下方,而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槽11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的其他位置,如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之间,或者第二固定板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紧固件61能够穿过固定槽11并固定于墙体5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的两端分别向靠近墙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的突出面均与固定槽11的突出面持平。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固定槽11突出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在第一固定板1安装时,其可能会绕该突出部分晃动,导致挂镜线整体安装不稳固,而在第一固定板1的两端对应设置第一支撑突起12、第二支撑突起13后,二者能够与固定槽11的突出部分共同支撑形成同一支撑面,保证第一固定板1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防止二者晃动。
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两端以外的其他位置,由于固定槽11的突出部分两侧均需要支撑突起进行辅助支撑,故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只要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的固定槽11的上下两侧,且均能够与墙体5接触以形成同一支撑面,便均能够实现共同支撑作用,防止第一固定板11晃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边条21、第二收边条31和挂镜条32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14,饰面层14与装配式墙板具有相同饰面。如图2所示,当挂镜线固定于墙体5,且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均插接固定于挂镜线后,仅有饰面层14能够从外部观测到,而饰面层14与装配式墙板具有相同饰面,使挂镜线与装配式墙板的整体装饰效果相同,较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挂镜线安装结构,设置于装配式墙板,挂镜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墙板41、第二墙板42和挂镜线,挂镜线固定于墙体5且设置于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之间,挂镜线即为上文所描述的挂镜线,由于挂镜线经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包含挂镜线的挂镜线安装结构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找平龙骨7,找平龙骨7设置于挂镜线的对应位置并固定于墙体5,挂镜线通过紧固件61固定于找平龙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通过紧固件61固定于找平龙骨7,以间接固定于墙体5,在安装时,固定槽11、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形成的支撑面贴合于找平龙骨7,以对挂镜线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找平龙骨7通过找平螺栓62固定于墙体5。如图2所示,找平龙骨7能够通过找平螺栓62的设置位置进行找平,使找平龙骨7与第一固定板1的安装面能够平行于对应的墙体5。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找平龙骨7包括螺栓槽71,找平螺栓62穿过螺栓槽71的底壁固定于墙体5,且找平螺栓62的大头端贴合并隐藏于螺栓槽71内,螺栓槽71的两个侧壁上沿分别向远离螺栓槽71的方向延伸出找平固定板72,挂镜线固定于找平固定板72。
螺栓槽71同样为沉槽结构,沉槽结构的凹槽处形成预留空间,找平螺栓62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预留空间内,使其不会与另一侧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1发生干涉。
而螺栓槽71两个侧壁向外侧延伸出的两个找平固定板72即为第一固定板1与之安装的位置,固定槽11、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均设置于找平固定板72的对应位置,固定槽11的设置位置可以与螺栓槽71上方的找平固定板72相对应,也可以与螺栓槽71下方的找平固定板72相对应,紧固件61均能够穿过固定槽11和找平固定板72,使固定槽11和找平固定板72相固定。
另外,如图2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的顶端向远离墙体5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固定板2,且第一固定板1并未向第二固定板2的上方继续延伸,故第一收边条21的内侧没有能够与之对应形成第一收边槽的第一固定板1,第一收边条21、第二固定板2实际上是与对应位置的找平固定板72围合形成第一收边槽,使第一墙板41插接于第一收边条21和找平固定板72之间。
可以理解,若第一固定板1存在向第二固定板2上方延伸而出的部分,则仍然是第一收边条21、第二固定板2和第一固定板1围合形成第一收边槽。同理,第一固定板1在第三固定板3下方的结构也具有上文所描述的相同变化,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找平固定板72与第一墙板41之间设有弹性垫8;和/或,找平固定板72与第二墙板42之间设有弹性垫8。
请继续参考图2,由于本实施例中找平固定板72与第一墙板41直接接触,且可能存在一定缝隙,导致二者容易相互触碰、干涉产生噪音,而在找平固定板72与第一墙板41之间设有弹性垫8后,弹性垫8能够使二者形成柔性或弹性连接,防止二者相互触碰、干涉,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噪音问题。同理,若找平固定板72与第二墙板42直接接触,也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弹性垫8。本实施例中弹性垫8为胶垫或胶球。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镜线,设置于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镜线包括竖向的第一固定板(1),所述第一固定板(1)能够通过紧固件(61)固定于墙体(5),所述第一固定板(1)远离所述墙体(5)的方向还设有第二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3),所述第二固定板(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3)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板(2)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板(3)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外沿向上延伸有第一收边条(21),所述第三固定板(3)的外沿向下延伸有第二收边条(31),所述装配式墙板包括第一墙板(41)和第二墙板(42),所述第一墙板(41)和所述第二墙板(42)能够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收边条(21)和所述第二收边条(31)的内侧;
所述第三固定板(3)的外沿还向上延伸有挂镜条(32),对应的挂钩(9)能够挂于所述挂镜条(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向靠近所述墙体(5)的一侧突出设置以形成固定槽(11),所述紧固件(61)能够穿过所述固定槽(11)以固定于墙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两端分别向靠近所述墙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12)和第二支撑突起(13),所述第一支撑突起(12)和所述第二支撑突起(13)的突出面均与所述固定槽(11)的突出面持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边条(21)、第二收边条(31)和所述挂镜条(32)的外板面设有饰面层(14),所述饰面层(14)与所述装配式墙板具有相同饰面。
5.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镜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为沉槽结构,所述紧固件(61)为自攻螺丝,所述自攻螺丝的大头端能够贴合并隐藏于对应所述沉槽结构的凹槽内。
6.一种挂镜线安装结构,设置于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镜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墙板(41)、第二墙板(42)和挂镜线,所述挂镜线固定于墙体(5)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41)和所述第二墙板(42)之间,所述挂镜线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镜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镜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找平龙骨(7),所述找平龙骨(7)设置于所述挂镜线的对应位置并固定于所述墙体(5),所述挂镜线通过紧固件(61)固定于所述找平龙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镜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龙骨(7)通过找平螺栓(62)固定于所述墙体(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镜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龙骨(7)包括螺栓槽(71),所述找平螺栓(62)穿过所述螺栓槽(71)的底壁固定于所述墙体(5),且所述找平螺栓(62)的大头端贴合并隐藏于所述螺栓槽(71)内,所述螺栓槽(71)的两个侧壁上沿分别向远离所述螺栓槽(71)的方向延伸出找平固定板(72),所述挂镜线固定于所述找平固定板(7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镜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固定板(72)与所述第一墙板(41)之间设置有弹性垫(8);
和/或,所述找平固定板(72)与所述第二墙板(42)之间设置有弹性垫(8)。
CN202220747592.3U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Active CN217027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592.3U CN217027876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592.3U CN217027876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7876U true CN217027876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5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7592.3U Active CN217027876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7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1105U (zh) 一种壁挂式电梯召唤盒
CN217027876U (zh) 一种挂镜线和挂镜线安装结构
CN102071768B (zh) 沿边龙骨结构件
KR101810812B1 (ko) 엘리베이터 벽면장식판재의 고정장치
CN110670910A (zh) 一种装配式厨房
CN214531679U (zh) 一种挂持式多功能护墙收纳装置
CN201915538U (zh) 沿边龙骨结构件
CN214462186U (zh) 一种吊顶造型结构
CN211172934U (zh) 不锈钢踢脚与隔墙的安装结构
CN210342403U (zh) 一种装配式铝板吊顶结构
CN113073758A (zh) 一种新型暗装式玻璃幕墙
CN211143866U (zh) 一种装配式厨房
CN217232489U (zh) 一种阴角固定件和阴角结构
CN215211747U (zh) 一种新型暗装式玻璃幕墙
CN216973922U (zh) 一种天花板与装饰墙板的装配式弧形收口线条安装结构
CN204804136U (zh) 斜面扣板及复式吊顶中倾斜面的安装结构
CN219451380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踢脚线
CN218479390U (zh) 一种集成吊顶大错层型材
CN211473032U (zh) 一种模块化吊顶连接结构
JPH036053Y2 (zh)
CN207063240U (zh) 一种单玻中置盖板结构
CN2107980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彩钢板用转角板
CN219118610U (zh) 一种组合式装饰墙砖结构
CN221027073U (zh) 一种电梯轿厢用踢脚线
CN219451381U (zh) 一种地胶踢脚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