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5428U -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5428U
CN217025428U CN202123245553.8U CN202123245553U CN217025428U CN 217025428 U CN217025428 U CN 217025428U CN 202123245553 U CN202123245553 U CN 202123245553U CN 217025428 U CN217025428 U CN 217025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water
flow passage
water flow
flow channel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55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永涛
范汇武
姚菲菲
刘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55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5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5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5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其中,过滤组件包括原水流道和膜组件。原水流道具有原水进水口和原水出水口,原水进水口用于将原水注入原水流道内。原水出水口开设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用于排出原水流道内的原水。膜组件卷绕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外,膜组件沿原水流道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和纯水流道。并且,过滤流道通过原水出水口与原水流道连通,纯水流道将从过滤流道获取的纯水导出过滤组件。由于,原水出水口设置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膜组件卷绕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原水在过滤流道的初始流向更加接近,有利于原水在过滤流道的流动,避免膜组件表面沉淀杂质。

Description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的主要部件是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一般包括过滤流道和纯水流道,原水经过过滤流道后进入纯水流道。目前,过滤流道的进水口一般位于过滤流道的端部,这使得过滤流道的进水口较小,并且原水流入过滤流道的流向与原水在过滤流道内初始的流动方向不一致,这均导致杂质容易在过滤流道内沉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包括:
原水流道,其具有原水进水口和原水出水口,原水进水口用于将原水注入原水流道内;原水出水口开设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用于排出原水流道内的原水;
膜组件,卷绕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外,沿原水流道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和纯水流道;并且,过滤流道通过原水出水口与原水流道连通,纯水流道将从过滤流道获取的纯水导出过滤组件。
可选地,原水出水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原水出水口沿原水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
原水流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封闭,原水流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敞开以形成原水进水口。
可选地,膜组件包括:
膜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膜片对折,并且第一面相对;
膜片以第二面紧贴原水流道卷绕,并且以对折端为卷绕始端;
第二面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之间以及第二面之间形成过滤流道;相对的第一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
可选地,纯水流道于膜片的卷绕末端形成纯水出口。
可选地,过滤流道于卷绕末端形成浓水出口,并且浓水出口位于第二端。
可选地,膜组件还包括:
密封部,设置于紧贴原水流道的第二面的边沿上,并且在卷绕末端靠近第二端处具有缺口以形成浓水出口。
可选地,密封部被分为:
第一密封段,靠近卷绕末端设置,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第二密封段,靠近第一端设置,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第三密封段,靠近第二端设置,从卷绕始端朝向卷绕末端延伸,其长度值比第二密封段的长度值小,以形成浓水出口。
可选地,第三密封段的长度值是第二密封段的长度值的1/4至1/2。
可选地,膜组件还包括:
纯水导流网,位于纯水流道内;
原水导流网,位于过滤流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其中,过滤组件包括原水流道和膜组件。原水流道具有原水进水口和原水出水口,原水进水口用于将原水注入原水流道内。原水出水口开设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用于排出原水流道内的原水。膜组件卷绕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外,膜组件沿原水流道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和纯水流道。并且,过滤流道通过原水出水口与原水流道连通,纯水流道将从过滤流道获取的纯水导出过滤组件。由于,原水出水口设置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膜组件卷绕于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原水在过滤流道的初始流向更加接近,有利于原水在过滤流道的流动,避免膜组件表面沉淀杂质。这种结构的过滤组件使得向膜组件内注入原水的方式比较简单,仅需向原水流道内注入原水,即可向模组件内注入原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展开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中的原水流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中的原水流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的展开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中的原水流道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中的原水流道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10。该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10包括原水流道100和膜组件200。原水流道100具有原水进水口110和原水出水口120,原水进水口110用于将原水注入原水流道100内。原水出水口120开设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120用于排出原水流道100内的原水。膜组件200卷绕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外,膜组件200沿原水流道100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并且,过滤流道210通过原水出水口120与原水流道100连通,纯水流道220将从过滤流道210获取的纯水导出过滤组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原水流道100的具体形状和材质可根据需要选择,原水流道100能用于使原水在其内流动即可,其中,原水是指等待膜组件200过滤的水。对于图1至图5中的具体实施例而言,原水流道100的主体形状是圆柱状,很显然,原水流道100的形状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但是,圆柱状的原水流道100使得卷绕其上的膜组件200形成的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更加的对称,并且,原水出水口120的出水方向与原水在过滤流道210的初始流向更加接近,有利于原水在过滤流道210内的流动,避免膜组件200表面沉淀杂质。原水流道100的具体形成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原水流道100由圆形管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原水进水口110的设置位置和形状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原水进水口110能将原水注入原水流道100即可。原水出水口12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原水出水口120能允许原水从原水流道100内流出即可。
膜组件200卷绕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膜组件200沿原水流道100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也即,膜组件200沿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卷绕以形成交替排列的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膜组件200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圈流道,第一圈流道是过滤流道210,过滤流道210用于与原水流道100通过原水出水口120连通。膜组件200形成第二圈流道,第二圈流道是纯水流道220,纯水流道220将从过滤流道210获取的纯水导出过滤组件10。若过滤流道210与纯水流道220均有多圈,则第三圈流道是过滤流道210,第四圈流道是纯水流道220。
由此可见,原水出水口120设置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膜组件200卷绕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原水出水口120的出水方向与原水在过滤流道210的初始流向更加接近,有利于原水在过滤流道210的流动,避免膜组件200表面沉淀杂质。这种结构的过滤组件10使得向膜组件200内注入原水的方式比较简单,仅需向原水流道100内注入原水即可。
同时,由于原水出水口120的开口厚度与原水导流网的厚度接近,一般情况下,原水进水口110的面积远大于原水出水口120的面积。在使用相同动力装置的情况下,原水出水口120处的水速比较大。原水出水口120是用于向过滤流道210进水的,这种进水方式可以增加水流速度,这也避免杂质在膜表面沉积。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原水出水口120的个数为多个,多个原水出水口120沿原水流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原水流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封闭,原水流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敞开以形成原水进水口110。
原水出水口120是过滤流道210的进水口,多个原水出水口120沿原水流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原水在过滤流道210内分布的比较均匀,使得膜组件200被充分利用,同时能避免杂质在膜组件200内沉淀。
原水流道100的第一端封闭,原水流道100的第二端敞开形成原水进水口110,使得原水流道100从端面进水。由于原水流道100从外周壁出水,也即,原水流道100从侧壁出水。因此,原水流道100从端面进水不影响原水流道100从外周壁出水,使得过滤组件10更加紧凑。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膜组件200包括膜片230,膜片230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膜片230对折,并且第一面相对。膜片230以第二面紧贴原水流道100卷绕,并且以对折端为卷绕始端。第二面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之间以及第二面之间形成过滤流道210;相对的第一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220。
如图3所示,第一面和第二面是向背的两个面,第二面具有功能过滤层,膜片230的第二面是用于过滤的。膜片230对折后,第一面相对,也即,第一面位于膜片230对折后的里面,第一面朝内。第二面位于对折后的外面,也即,第二面朝外,第二面被充分向外展露。
朝外的第二面紧贴原水流道100卷绕,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第二面能先接触原水以过滤原水。对折端为卷绕始端也即从对折端开始卷绕,也即对折端位于膜片230卷绕后形成的卷筒的最内端。相对的第一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220,第二面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之间以及第二面之间形成过滤流道210,这能在对膜片230改进最小的情况下形成纯水流道220和过滤流道210。
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原水从原水出水口120进入过滤流道210后,原水中的一部分从膜片230的第二面渗透至膜片230的第一面形成纯水,纯水通过纯水流道220从过滤组件10内流出。剩余的原水通过过滤流道210从过滤组件10内流出。
膜片230以第一面相对对折,膜片230以第二面紧贴原水流道100卷绕,并且以对折端为卷绕始端,这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膜片230沿着原水流道100卷绕一圈,能自然形成一圈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利用膜片230的对折形成纯水流道220,对膜片230的改进最小,原水必须经过第二面的过滤之后才能进入纯水流道220。
如图1和图2所示,膜片230沿着原水流道100卷绕两圈以上时,沿着原水流道100的径向会依次形成过滤流道210和纯水流道220,并且位于内圈的过滤流道210和位于外圈的过滤流道210会自然连通,位于内圈的纯水流道220和位于外圈的纯水流道220会自然连通。
很显然,在本实施例中,膜片230以第一面朝内或者第一面相对对折一次仅为示例性的,并不是唯一的。如图3所示,在图3中,膜片230以第一面朝内对折一次后,以第二面朝内对折再对折一次,最后以第一面朝内进行最后一侧对折。或者可以理解为,膜片230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对折三次,这样膜片230在沿着原水流道100卷绕之后,形成的纯水流道220和原水流道100是膜片230对折一次之后的纯水流道220和原水流道100数量的两倍。这能使得原水流道100内的原水被快速过滤。很显然,这也为实例性的。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膜组件200也可以包括两个膜片230,两个膜片230分别以第一面朝内或者第一面相对对折一次。如图3所示,对折后的两个膜片230粘贴形成一个W形的对折膜片230。粘贴后的对折膜片230沿着原水流道100卷绕之后,形成的纯水流道220和原水流道100是膜片230对折一次之后的纯水流道220和原水流道100数量的两倍。这能使得原水流道100内的原水被快速过滤。很显然,这也为实例性的,例如,可以是多个对折膜片230粘贴形成该过滤膜片230。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纯水流道220于膜片230的卷绕末端形成纯水出口221。如图1和图2所示,膜片230的卷绕末端位于膜片230卷绕后形成的卷筒的最外端。也即,纯水出口221位于卷筒的最外端,膜片230的卷绕末端位于原水流道100的外周壁的一侧。纯水出口221的这种形成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流出的纯水不容易被污染。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流道210于卷绕末端形成浓水出口211,并且浓水出口211位于第二端。浓水出口211位于第二端也即浓水出口211位于卷筒的端部,也即,浓水出口211与原水进水口110位于原水流道100的同一侧。浓水出口211的这种形成方式比较简单,浓水出口211与纯水出口221被充分的分开,避免浓水和纯水混合。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膜组件200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设置于紧贴原水流道100的第二面的边沿上,并且密封部在卷绕末端靠近第二端处具有缺口以形成浓水出口211。
密封部的具体材质和结构不做限定,如图3所示,密封部为防水胶带,密封部粘贴于紧贴原水流道100的第二面的边沿上,以使膜组件200的第二面的边沿与原水流道100密封、膜组件200的第二面的边沿与相邻的,膜组件200的第二面的边沿之间密封以形成过滤流道210。并且,密封部在卷绕末端靠近第二端处具有缺口,也即,膜片230在卷绕末端靠近第二端处没有被密封,在该处形成浓水出口211。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的第一面之间在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也分别被密封以形成纯水流道220。过滤流道210、纯水流道220以及浓水出口211的这种形成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比较容易确定浓水出口211的大小。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密封部被分为第一密封段241、第二密封段242和第三密封段243。第一密封段241靠近卷绕末端设置,第一密封段241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第二密封段242靠近第一端设置,第二密封段242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第三密封段243靠近第二端设置,第三密封段243从卷绕始端朝向卷绕末端延伸,其长度值比第二密封段242的长度值小,以形成浓水出口211。过滤流道210的这种形成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浓水出口211的大小比较容易控制和更改。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段243的长度值是第二密封段242的长度值的1/4至1/2。过滤流道210是通过原水流道100上的原水出水口120进水的,有上述陈述可知,原水出水口120的个数是多个,并且沿原水流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即,过滤流道210上的进水口是多个,并且,沿原水流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而过滤流道210上的浓水出口211仅仅是过滤流道210末端一侧的一分部。
因此,过滤流道210的进水口的面积远大于过滤流道210的浓水出口211的面积,这使得过滤流道210内膜表面的水流速度比较大,避免膜表面杂质沉淀。
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水进水口110的面积远大于原水出水口120的面积,而原水出水口120的面积远大于浓水出口211的面积。这能保证原水在过滤流道210内的流速,避免杂质在过滤流道210内沉积。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水在过滤流道210内的流速大于原水在原水流道100内的流速,这避免杂质在过滤流道210内沉积。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膜组件200还包括纯水导流网和原水导流网。纯水导流网位于纯水流道220内,纯水导流网用于疏导纯水。原水导流网位于过滤流道210内,原水导流网用于疏导原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10。由于该净水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10,因此,该进水器具备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水流道,其具有原水进水口和原水出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用于将原水注入所述原水流道内;所述原水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原水流道的外周壁,所述原水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原水流道内的原水;
膜组件,卷绕于所述原水流道的外周壁外,沿所述原水流道的径向依次形成过滤流道和纯水流道;并且,所述过滤流道通过所述原水出水口与所述原水流道连通,所述纯水流道将从所述过滤流道获取的纯水导出所述过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
所述原水出水口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原水出水口沿所述原水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所述原水流道的外周壁;
所述原水流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封闭,所述原水流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敞开以形成所述原水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膜组件包括:
膜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膜片对折,并且所述第一面相对;
所述膜片以所述第二面紧贴所述原水流道卷绕,并且以对折端为卷绕始端;
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原水流道的外周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面之间形成所述过滤流道;相对的所述第一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
所述纯水流道于所述膜片的卷绕末端形成纯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
所述过滤流道于所述卷绕末端形成浓水出口,并且所述浓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膜组件还包括:
密封部,设置于紧贴所述原水流道的所述第二面的边沿上,并且在所述卷绕末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处具有缺口以形成所述浓水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密封部被分为:
第一密封段,靠近所述卷绕末端设置,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第二密封段,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第三密封段,靠近第二端设置,从所述卷绕始端朝向所述卷绕末端延伸,其长度值比所述第二密封段的长度值小,以形成所述浓水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
所述第三密封段的长度值是所述第二密封段的长度值的1/4至1/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膜组件还包括:
纯水导流网,位于所述纯水流道内;
原水导流网,位于所述过滤流道内。
10.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
CN202123245553.8U 2021-12-22 2021-12-22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Active CN217025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5553.8U CN217025428U (zh) 2021-12-22 2021-12-22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5553.8U CN217025428U (zh) 2021-12-22 2021-12-22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5428U true CN217025428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5553.8U Active CN217025428U (zh) 2021-12-22 2021-12-22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5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5893A (en) Coiled membrane filter cartridge
US5858229A (en) Spiral wound type membrane module
SE438786B (sv) Vetskefilter
CN107617338B (zh) 滤芯及包括其的净水器
CN217025428U (zh)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CN220257700U (zh) 原水局部导流膜元件及滤芯
CN106110893A (zh) 节水膜元件及其过滤结构
CN210699587U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106237861B (zh) 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的制备方法和滤芯
CN116332282A (zh) 应用于净水器的过滤组件及净水器
CN212215145U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212188610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107021546A (zh) 膜元件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13120994B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JP3900624B2 (ja) 膜分離装置
CN210631943U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206027457U (zh) 节水膜元件及其过滤结构
JP3282535B2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モジュール及び袋状膜並びに膜分離方法
CN219384855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JPH1028849A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モジュール
CN219209529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9376701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JP3536603B2 (ja) 膜分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