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4967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4967U
CN217004967U CN202220456138.2U CN202220456138U CN217004967U CN 217004967 U CN217004967 U CN 217004967U CN 202220456138 U CN202220456138 U CN 202220456138U CN 217004967 U CN217004967 U CN 217004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adsorption
cold
refrigerator
thermal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61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六彪
席肖桐
杨彪
高诏诏
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204561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4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4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4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冷级制冷机和吸附制冷机;预冷级制冷机包括热端、蓄冷器和冷头,蓄冷器连接热端与冷端;吸附制冷机包括吸附泵、泵管和冷凝蒸发室,泵管连接吸附泵和冷凝蒸发室,冷头与泵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热桥,蓄冷器与吸附泵之间连接有第二热桥。第一热桥和第二热桥分别将预冷级制冷机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通过将冷头的冷量导向泵管,由于泵管更接近吸附泵,在重力作用下,低温的泵管更有利于制冷剂冷凝,使制冷剂冷凝后流入冷凝蒸发室中,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冷量,减少了冷量的消耗,更有利于提升吸附制冷机性能,进而提升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氦吸附制冷机是获得mK温度的重要制冷技术之一,通常需要使用液氦或者GM型低温制冷机来提供4K以下的预冷温度,传统的低温制冷机在寿命、重量和功耗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从而限制了它在一些地面低温实验中的推广,特别是对重量和功耗要求苛刻的空间应用中的使用。
采用轻量化的4K制冷机替代上述预冷方式是吸附式制冷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多级斯特林制冷机/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焦汤节流制冷机”复合制冷设备和高频脉冲管制冷机是重要的轻量化制冷方式,可以获得4K以下的温度,但目前它们的制冷量很小(特别是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其4K的制冷量只有数毫瓦)。现有技术中整个吸附制冷机都是直接耦合液氦杜瓦或者预冷级制冷机的4K冷头上的,当使用制冷机作为预冷级,而预冷级的预冷量不足时,预冷级的制冷温度就难以达到低温级吸附冷指需要的液氦温区温度,从而导致低温吸附制冷机的温度也难以甚至无法达到设定温度,因此,该过程中需要为吸附制冷机提供一定的能量,以提升吸附制冷机制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以降低吸附制冷机对预冷级制冷机冷头的冷量需求,进而提升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冷级制冷机和吸附制冷机;
所述预冷级制冷机包括热端、蓄冷器和冷头,所述蓄冷器连接所述热端与所述冷端;
所述吸附制冷机包括吸附泵、泵管和冷凝蒸发室,所述泵管连接所述吸附泵和所述冷凝蒸发室;
所述冷头与所述泵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热桥;
所述蓄冷器与所述吸附泵之间连接有第二热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附泵位于所述冷凝蒸发室上方,所述泵管竖直或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热桥还包括第一热开关;
所述第一热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桥连接,所述第一热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管连接;
所述第二热桥还包括第二热开关,所述第二热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热桥连接,所述第二热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热桥还包括第三热开关,所述第三热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热桥连接,所述第三热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管连接;
所述第三热开关在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热开关在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于所述吸附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三热桥,所述第三热桥一端连接所述蓄冷器,另一端连接所述泵管;
所述第三热桥在所述蓄冷器上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热桥在所述蓄冷器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热端之间;
所述第三热桥在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热桥在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吸附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热桥还包括第四热开关;
所述第四热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热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泵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热桥位于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吸附泵与所述冷凝蒸发室之间可调;
所述第二热桥位于所述蓄冷器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热端与所述冷头之间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热桥位于所述蓄冷器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热端与所述冷头之间可调;
所述第三热桥位于所述泵管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吸附泵与所述冷凝蒸发室之间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热桥与所述冷头之间、所述第二热桥与所述蓄冷器之间为螺钉连接、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附制冷机还包括吸附泵加热器,所述吸附泵加热器设于所述吸附泵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冷级制冷机和吸附制冷机;预冷级制冷机包括热端、蓄冷器和冷头,蓄冷器连接热端与冷端;吸附制冷机包括吸附泵、泵管和冷凝蒸发室,泵管连接吸附泵和冷凝蒸发室,冷头与泵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热桥,蓄冷器与吸附泵之间连接有第二热桥。在冷凝阶段,将预冷级制冷机冷头的冷量通过第一热桥导向吸附制冷机的泵管,从而有效降低泵管和冷凝蒸发室温度,有利于吸附泵中的制冷剂冷凝;在蒸发阶段,将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的冷量通过第二热桥导向吸附制冷机的吸附泵,从而为吸附泵提供足够的冷量。整个过程可显著降低吸附制冷机对预冷级制冷机冷头的冷量需求,进而提升制冷效率,达到极低温的制冷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冷头的冷量导向泵管,由于泵管更接近吸附泵,在重力作用下,低温的泵管更有利于制冷剂冷凝,使制冷剂冷凝后流入冷凝蒸发室中,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冷量,减少了冷量的消耗,更有利于提升吸附制冷机性能,进而提升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预冷级制冷机;11:热端;12:蓄冷器;13:冷头;20:第一热桥;30:吸附制冷机;31:吸附泵;32:泵管;33:冷凝蒸发室;34:吸附泵加热器;40:第一热开关;50:第二热开关;60:第二热桥;70:第三热开关;80:第三热桥;90:第四热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系统或设备使用高频脉冲管等轻量化制冷机作为mK吸附制冷机的预冷级,预冷级制冷机为吸附制冷机提供足够的冷量,从而有效获得mK指定温度,实现轻量化的4K制冷。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包括预冷级制冷机10和吸附制冷机30。
预冷级制冷机10具有预冷级制冷机热端11、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和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其中,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连接预冷级制冷机热端11和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且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由预冷级制冷机热端11向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的方向上温度逐渐降低。
吸附制冷机30具有吸附泵31、冷凝蒸发室33和泵管32,吸附泵31通过泵管32连接冷凝蒸发室33,其中,泵管32连接与冷凝蒸发室33中,用于输送制冷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制冷机30采用氦吸附制冷机,以满足4K制冷机的制冷需求。预冷级制冷机10采用高频脉冲管制冷剂,以使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满足4K冷头需求。
本实施例中,在冷级制冷机10和吸附制冷机30之间设置了第一热桥20和第二热桥60。第一热桥20一端连接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另一端连接泵管32;第一热桥20可以将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进而使冷凝蒸发室33得到降温,以提高冷凝效率。第二热桥60的一端连接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另一端连接吸附制冷机30的吸附泵31,第二热桥60可以将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的冷量导向吸附泵31,以提高蒸发效率,从而使冷凝蒸发室33温度不断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在预冷级制冷机10的冷头13与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之间建立了第一热桥20,在冷凝阶段,第一热桥20将预冷级制冷机10冷头13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从而有效降低冷凝蒸发室33温度,提高冷凝效果,达到有效的降温作用。由于在预冷级制冷机10的蓄冷器12与吸附制冷机30的吸附泵31建立了第二热桥60,在蒸发阶段,第二热桥60将预冷级制冷机蓄冷器12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吸附泵31,从而为吸附泵提供足够的冷量,吸附泵31的温度降低,开始不断地从冷凝蒸发室33里吸附氦气,此时,冷凝蒸发室33内部液氦的气相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温度不断降低,从而实现极低温制冷。整个过程可显著降低吸附制冷机30对预冷级制冷机冷头13的冷量需求,进而提升制冷效率,达到极低温的制冷目的。
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预冷级的预冷量不足时,预冷级的制冷温度就难以达到低温级吸附冷指需要的液氦温区温度,从而导致低温吸附制冷机的温度也难以甚至无法达到设定温度的问题,并有效提高了降温速度,提高了制冷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泵31位于冷凝蒸发室33的上端,即产生了高度差,泵管32则是竖直或倾斜设置的,于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热桥20的冷量出口安装在泵管32上。当泵管32得到冷量温度降低后,吸附泵31中的氦气进入泵管32中,自然液态氦落入下方的冷凝蒸发室33中。
这样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吸附制冷机30的冷量获取效率,提高了制冷效果,也使得吸附制冷机30对预冷级制冷机10冷头13冷量的需求降低,从而更容易制得极低的温度。本实施例通过将冷头13的冷量导向泵管32,由于泵管32更接近吸附泵31,在重力作用下,低温的泵管32更有利于制冷剂冷凝,使制冷剂冷凝后流入冷凝蒸发室33中,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冷量,减少了冷量的消耗,更有利于提升吸附制冷机性能,进而提升制冷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包括第一热桥本体和第一热开关40,第一热开关40连接于第一热桥本体与泵管32之间,第一热开关40用于实现第一热桥20冷量输出的开关。
第二热桥60包括第二热桥本体和第二热开关50,第二热开关50连接于第二热桥本体与吸附泵31之间,第二热开关50用于实现第二热桥60冷量输出的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和第二热桥60可以采用铜条等导热性高的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开关40和第二热开关50可以是热阻开关,当热阻处于高值状态时,开关为关闭状态;当热阻处于低值状态时,开关为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吸附制冷机30还包括吸附泵加热器34,吸附泵加热器34设于所述吸附泵31上,用于为吸附泵31加热。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冷凝阶段:预冷级制冷机10处于启动状态,第二热开关5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热开关40处于开启状态,启动吸附泵加热器34,吸附泵31的温度升高,第一热桥20不断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冷头13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泵管32和冷凝蒸发室33温度降低,吸附泵31开始不断释放上一阶段吸附的氦气。随着泵管32的温度不断降低,从吸附泵31释放的氦气不断的进入泵管32中,由于泵管竖直或倾斜设置,液氦向下流动进入冷凝蒸发室33中。此过程直至吸附制冷机30内部的氦气无法继续被冷凝为止。
蒸发阶段:预冷级制冷机10处于启动状态,第二热开关5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热开关40处于关闭状态,关闭吸附泵加热器34,同时,第二热桥60不断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蓄冷器12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吸附泵31,吸附泵31的温度降低,开始不断地从冷凝蒸发室33里吸附氦气,此时,冷凝蒸发室33内部液氦的气相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温度不断降低,从而实现极低温制冷。此过程直至冷凝蒸发室33内部的液氦全部被吸附泵31吸附完。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上可以不设置第一热开关40,这样,第一热桥20直接连接泵管32,在冷凝阶段,冷头13通过第一热桥20为泵管32供冷,泵管32的温度低于吸附泵31,且泵管32内的压力较高,导致氦气的液化温度相对较高,氦气便不断被液化,便于氦气冷凝进入冷凝蒸发室33;在蒸发阶段,冷头13通过第一热桥20为泵管32供冷,由于泵管32内的压力较小,氦气的液化温度也较低,氦气也不会被冷凝,以便于吸附泵31从冷凝蒸发室33里吸附氦气,而且还能减少由吸附泵31通过泵管32导向冷凝蒸发室33的漏热,保证吸附制冷机30高效运作。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二热桥60进行了改进。
第二热桥60上设有第二热开关50的同时,还设有第三热开关70,第三热开关70连接于第二热桥本体与泵管32之间。第三热开关70在开启状态下,能够为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提供冷量,以提高冷凝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热开关70在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相对于第一热开关40在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于吸附泵31。由于第二热桥60连接的蓄冷器12,第一热桥20连接的是冷头13,第二热桥60的冷量品位必然小于第一热桥20的冷量,因此,为了保证泵管32由吸附泵31到冷凝蒸发室33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第三热开关70在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相对于第一热开关40在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于吸附泵31,从而保证冷凝效率。
与上述实施例工作原理相同,在冷凝阶段:第二热开关50处于关闭状态,第三热开关70和第一热开关40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启动吸附泵加热器34,吸附泵31的温度升高,开始不断释放上一阶段吸附的氦气。第一热桥20和第二热桥60同时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冷头13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泵管32和冷凝蒸发室33的温度不断降低,从吸附泵31释放的氦气不断的在冷凝蒸发室33内部冷凝成液体。此过程直至吸附制冷机31内部的氦气无法继续被冷凝为止。
蒸发阶段,第二热开关50打开,第三热开关70和第一热开关40一同关闭,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热桥20和第二热桥60同时将冷头13的冷量导向泵管32,进一步提升了吸附制冷机30的冷凝效率,冷凝蒸发室33的冷量增加,相应地使吸附制冷机30对冷头13冷量的需求减少,有利于极低温制冷。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添加了第三热桥80。
第三热桥80的一端连接在蓄冷器12上,另一端连接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第三热桥80通过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蓄冷器12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从而降低泵管32温度,有利于吸附制冷机30的冷凝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热桥80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热桥60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与热端11之间。也即,第三热桥80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于热端11,这样,保证第三热桥80的供冷量品位小于第二热桥60的供冷量,同时也小于第一热桥20的供冷量的品位,从而有利于吸附泵31的吸附作业,以提高制冷性能及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第二热桥60和第三热桥80上分别只设有一个热开关,即第一热桥20上设有第一热开关40,第二热桥60上设有第二热开关50,第三热桥80上设有第四热开关90。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热桥80的第四热开关90即相当于上一实施例中的第三热开关70。
该实施例中,在冷凝阶段,第二热开关50处于关闭状态,第四热开关90和第一热开关40处于开启状态,启动吸附泵加热器34,吸附泵31的温度升高,开始不断释放上一阶段吸附的氦气。第一热桥20不断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冷头13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第三热桥80不断将预冷级制冷机10的蓄冷器12的冷量导向吸附制冷机30的泵管32,冷凝蒸发室33的温度不断降低,从吸附泵31释放的氦气不断的在冷凝蒸发室33内部冷凝成液体。此过程直至吸附制冷机30内部的氦气无法继续被冷凝为止。
在蒸发阶段,第二热开关50处于开启状态,第四热开关90和第一热开关4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热桥60不断为吸附泵31供冷,该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热桥,能够在冷凝阶段进一步提升对冷凝蒸发室33的降温,提高了冷凝效果,减少了吸附制冷机30对冷头13的冷量需求,有效提高了降温速度,提高了制冷效率。
由于第二热桥60或第三热桥80都是连接在蓄冷器12上的,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热桥60或第三热桥80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是可以调整的,即热桥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可以在热端11与冷头13之间调整,蓄冷器12距离热端11或冷头13的距离不同,其具备的冷量当然是不同的,因此,通过调整热桥在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来控制热桥相应的冷量,从而为吸附制冷机30提供适度的冷量,有助于吸附制冷机30工作效率的提高,提升吸附制冷机30制冷性能。
同理,第一热桥20或第三热桥80位于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在吸附泵31与冷凝蒸发室33之间可调,进一步提升吸附制冷机30工作效率,提升吸附制冷机30制冷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与冷头13之间、第二热桥60或第三热桥80与蓄冷器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是焊接,也可以是粘接,当然,当其位置无需调整的情况下,其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桥20、第二热桥60和第三热桥80采用高导热性材质制成,具体的,可以采用铜条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预冷级制冷机(10)和吸附制冷机(30);
所述预冷级制冷机(10)包括热端(11)、蓄冷器(12)和冷头(13),所述蓄冷器(12)连接所述热端(11)与所述冷头(13);
所述吸附制冷机(30)包括吸附泵(31)、泵管(32)和冷凝蒸发室(33),所述泵管(32)连接所述吸附泵(31)和所述冷凝蒸发室(33);
所述冷头(13)与所述泵管(32)之间连接有第一热桥(20);
所述蓄冷器(12)与所述吸附泵(31)之间连接有第二热桥(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泵(31)位于所述冷凝蒸发室(33)上方,所述泵管(32)竖直或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桥(20)还包括第一热开关(40);
所述第一热开关(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桥(20)连接,所述第一热开关(40)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管(32)连接;
所述第二热桥(60)还包括第二热开关(50),所述第二热开关(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热桥(60)连接,所述第二热开关(50)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泵(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桥(60)还包括第三热开关(70),所述第三热开关(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热桥(60)连接,所述第三热开关(70)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管(32)连接;
所述第三热开关(70)在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热开关(40)在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更靠近于所述吸附泵(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热桥(80),所述第三热桥(80)一端连接所述蓄冷器(12),另一端连接所述泵管(32);
所述第三热桥(80)在所述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热桥(60)在所述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热端(11)之间;
所述第三热桥(80)在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热桥(20)在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吸附泵(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桥(80)还包括第四热开关(90);
所述第四热开关(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热桥(8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泵管(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桥(20)位于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吸附泵(31)与所述冷凝蒸发室(33)之间可调;
所述第二热桥(60)位于所述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热端(11)与所述冷头(13)之间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桥(80)位于所述蓄冷器(12)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热端(11)与所述冷头(13)之间可调;
所述第三热桥(80)位于所述泵管(32)上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吸附泵(31)与所述冷凝蒸发室(33)之间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桥(20)与所述冷头(13)之间、所述第二热桥(60)与所述蓄冷器(12)之间为螺钉连接、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制冷机(30)还包括吸附泵加热器(34),所述吸附泵加热器(34)设于所述吸附泵(31)上。
CN202220456138.2U 2022-02-28 2022-02-28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004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6138.2U CN217004967U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6138.2U CN217004967U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4967U true CN217004967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6138.2U Active CN217004967U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4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59041A1 (en) High efficiency condenser
CN107560253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节能化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2838A (zh) 一种蓄热式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72A (zh) 一种动力热管一体机空调系统
CN207395531U (zh) 制冷机组及其热交换组件
CN101303181B (zh) 低温热源驱动的两级吸附式冷冻循环系统
CN216204581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冷库系统
CN2618120Y (zh) 一种带有热藏室的家用冰箱
CN217004967U (zh) 制冷设备
CN217004971U (zh) 制冷系统
CN116697645A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03231579U (zh) 斯特林/脉管复合型制冷机预冷的低温j-t节流制冷机
CN201837160U (zh) 一种冷冻能力可变的电冰箱
CN212395925U (zh) 一种具有自融霜功能的油气冷凝回收机组
CN210089171U (zh) 双工况制冷系统
CN116697635A (zh) 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12556276A (zh) 制冷系统及冷柜
CN111637517A (zh) 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温蓄热装置
CN207262775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节能化霜系统
CN221780988U (zh) 一种小型的制氮冻存一体化装置
CN201740332U (zh) 一种酒水速冷机
CN105091456A (zh) 一种蒸发器容量可变的节能冰箱
CN219889972U (zh) 循环制冷啤酒机
CN219913524U (zh) 一种具有能量转换的制冷系统
CN107702413A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设有该换热装置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