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3245U -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3245U
CN217003245U CN202220537981.3U CN202220537981U CN217003245U CN 217003245 U CN217003245 U CN 217003245U CN 202220537981 U CN202220537981 U CN 202220537981U CN 217003245 U CN217003245 U CN 217003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flow channel
check valve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79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79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3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3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3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止回阀包括阀座、止回阀芯和第一叶轮,阀座设置有主流道和次流道,主流道和次流道均连通阀座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次流道包括有安装腔和进水流道,进水流道的一端连通阀座的进水侧,另一端连通安装腔,安装腔连通阀座的出水侧,进水流道连通安装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止回阀芯设置于主流道内,且能够根据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变化开启或关闭主流道;第一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止回阀,其可应用于漏水检测装置或漏水保护器中用于进行漏水检测,并且有利于提高滴漏、渗漏等小流量漏水检测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水检测及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漏水检测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采用在用水系统的进水管路中设置带叶轮式流量计的漏水检测装置或漏水保护器来检测漏水,以通过叶轮式流量计检测进水管路中的水流大小和/或水流持续流动时间,并通过水流大小是否超过设定的最大水流大小,或者通过水流的持续流动流量大小是否超过设定的最大持续用水流量大小,又或者通过水流持续流动时间是否超过设定的最大用水时间等以判定用水系统是否存在漏水问题,这种漏水检测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漏水检测,但是对于用水系统中存在的水流较小(水流大小低于1L/h以下)的滴漏、渗水等漏水,由于在进水管路中水流的流速极为缓慢,因而很难驱动叶轮式流量计中的叶轮转动,从而这类漏水将很难被检测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止回阀,其可应用于漏水检测装置或漏水保护器中用于进行漏水检测,并且有利于提高滴漏、渗漏等小流量漏水检测的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止回阀的漏水保护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包括阀座、止回阀芯和第一叶轮,阀座设置有主流道和次流道,主流道和次流道均连通阀座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次流道包括有安装腔和进水流道,进水流道的一端连通阀座的进水侧,另一端连通安装腔,安装腔连通阀座的出水侧,进水流道连通安装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止回阀芯设置于主流道内,且能够根据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变化开启或关闭主流道;第一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回阀可应用于漏水检测装置或漏水保护器中,当用水系统出现滴漏、渗漏等小流量漏水时,由于此时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较小,止回阀芯将保持关闭主流道的状态,且水流将经过次流道实现在进水管路向用户用水系统的流动,由于次流道中进水流道连通安装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因此此时进入到安装腔内的水流将能够具有相对较高的水流流速,并可以驱动第一叶轮进行转动,而通过感知第一叶轮的转动状况即可获知次流道中水流状况,进而在用水系统出现小流量漏水时也能够被检测,从而有利于提高漏水检测的灵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止回阀,主流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流道和后流道,且前流道后端的截面面积小于后流道前端的截面面积,止回阀芯包括有安装支架和连接于安装支架的止水件,安装支架设置于阀座的内壁,止水件包括有安装部和连接于安装部的阻水部,安装部连接于安装支架,当止回阀芯关闭主流道时,阻水部封堵前流道后端,且阻水部可在水流压力下向后侧移动或发生变形,以使前流道与后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止回阀,安装支架设置于后流道,且中部设有与安装部滑动配合的安装孔,阻水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止回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连通安装支架前后两侧的镂空孔,以允许水流通过安装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止回阀,主流道包括有设置于前流道和后流道之间的过渡流道,阻水部设置于过渡流道内,过渡流道设置有用于对阻水部进行复位导向的导向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止回阀,安装腔设置有用于连通过渡流道或后流道的开口;或者,次流道包括有出水流道,出水流道一端连通安装腔,另一端连通阀座的出水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包括有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管体、控制处理模组、传感器和阀门模组;管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止回阀和阀门模组均设置于管体;传感器对应第一叶轮设置,且与第一叶轮一起构成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次流道中的水流状态;阀门模组和传感器均与控制处理模组电连接,阀门模组用于控制管体内水流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漏水保护器的管体中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并设置与第一叶轮位置对应的传感器,从而在用水系统出现渗漏、滴漏等小流量漏水时,也可以使得水流驱动第一叶轮转动并能够被传感器感知到,因此即使用水系统出现渗漏、滴漏等小流量漏水时也能够被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检测到,并且后续能够通过控制处理模组控制阀门模组切断管体内水流实现漏水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第一叶轮上设置有磁铁,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且设置于管体外壁对应第一叶轮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还包括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于管体,且位于止回阀与进水口之间,以使管体内部的水流能够先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再进入止回阀;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对水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小于次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还包括有第二水流检测装置,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于管体,且用于检测流经管体的水流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止回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止回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止回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止回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漏水保护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应用于第一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应用于第二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
止回阀100,阀座110、进水侧110a、出水侧110b、安装腔111、进水流道112、出水流道113、前流道114、后流道115、过渡流道116、开口118、连通口119、第一叶轮120、安装支架130、止水件140、安装部141、阻水部142、压缩弹簧150;管体200、进水口210、出水口220、控制处理模组300、传感器400、阀门模组500、过滤装置600、第二叶轮7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1至附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100。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止回阀100,包括阀座110、止回阀芯和第一叶轮120,阀座110设置有主流道和次流道,主流道和次流道均连通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和出水侧110b,次流道包括有安装腔111和进水流道112,进水流道112的一端连通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另一端连通安装腔111,安装腔111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进水流道112连通安装腔111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止回阀芯设置于主流道内,且能够根据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变化开启或关闭主流道,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前后是以水流的流动方向所确定的;第一叶轮120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腔111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回阀100可设置于漏水保护器或漏水检测装置中,当用水系统出现滴漏、渗漏等小流量漏水时,由于此时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较小,止回阀芯将保持关闭主流道的状态,且水流将经过次流道实现在进水管路向用户用水系统的流动,由于次流道中进水流道112连通安装腔111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因此此时进入到安装腔111内的水流将能够具有相对(相对于将第一叶轮120直接安装在主流道中或者是直接安装在下文中将要提到的管体200内)较高的水流流速,并可以驱动第一叶轮120进行转动,而通过感知第一叶轮120的转动状况即可获知次流道中水流状况,进而在用水系统出现小流量漏水也能够被检测,从而有利于提高漏水检测的灵敏度。
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水系统在正常用水时,此时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较大,止回阀芯将保持打开主流道的状态,且水流将能够同时经过次流道和主流道流动,以使得用水设备能够获得足够大的水流,从而避免止回阀100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用水。
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水系统出现大流量的漏水时,与用水系统正常用水时类似地,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较大,止回阀芯保持打开主流道的状态,水流将同时经过次流道和主流道持续流动,从而通过感知第一叶轮120的转动状况,也可以实现漏水检测,例如,感知到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超出设定值,也即借助第一叶轮120检测到次流道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超出设定值,从而检测到漏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叶轮12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腔111的腔壁上,当水流经进水流道112流入到安装腔111时,将带动安装腔111内的第一叶轮120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获知第一叶轮120持续转动的时间即可获知次流道中水流持续流动时间,通过获知第一叶轮120转动的速度即可获知次流道中的水流流量大小等。
其中为了能够获知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一叶轮120的转动速度,可以在第一叶轮120上设置磁铁,进而通过霍尔传感器400检测第一叶轮120周围的磁场变化情况,以获知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一叶轮120的转动速度。或者,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第一叶轮120的转轴一端延伸至安装腔111外侧,并在第一叶轮120的转轴延伸至安装腔111外侧的部分设置挡片或者透光孔,并且对应设置光电传感器400,以通过光电传感器400对挡片遮挡光线或者透光孔透过光线的情况进行检测,即可以获知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一叶轮120的转动速度。
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止回阀芯能够在其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发生变化时开启或关闭主流道,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主流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流道114和后流道115,且前流道114后端的截面面积小于后流道115前端的截面面积,止回阀芯包括有安装支架130和连接于安装支架130的止水件140,安装支架130设置于阀座110的内壁,止水件140包括有安装部141和连接于安装部141的阻水部142,安装部141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支架130,当止回阀芯关闭主流道时,阻水部142封堵前流道114后端,且阻水部142可在水流压力下向后侧移动,以使前流道114与后流道115连通。
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阻水部142可以设置成通过安装部141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130,并且阻水部142可以选择采用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当阻水部142前后两侧的水压发生改变时,阻水部142将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例如阻水部142,离安装部141较远的位置将向后流道115一侧弯曲,进而使得前流道114与后流道115连通。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进水流道112的一端连通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前流道114的内壁上形成有凸起部,其中进水流道112的一端延伸至凸起部上,从而进水流道112可通过前流道114连通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进水流道112也可以设置成沿着前流道114的侧壁直接延伸至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以使得进水流道112的一端能够连通阀座110的进水侧110a。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安装支架13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具体地,安装支架130设置于后流道115,且中部设有与安装部141滑动配合的安装孔,阻水部142与安装部14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50,从而通过压缩弹簧150可以带动阻水部142自动复位至关闭主流道的状态,也即压缩弹簧150用于带动阻水部142向前流道114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阻水部142能够在压缩弹簧150的弹性力下封堵前流道114的后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150的弹性力大小将决定阻水部142开启主流道时的止回阀芯前后压差所需达到的最小值。并且,为了能够避免安装支架130影响到水流在主通道内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安装支架130上设置有连通安装支架130前后两侧的镂空孔,以允许水流通过安装支架130。
参照图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后流道115的后侧壁上,从而在安装止回阀芯时可先将压缩弹簧150套设于止水件140的安装部141上,然后再将止水件140的安装部141穿设于安装支架130中部的安装孔内,最后再将安装支架130旋转并螺纹连接于后流道115的后侧壁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安装支架130也可以选择设置成与阀座110一体成型的形式,例如安装支架130可以设置成一体成型于前流道114的后端侧壁上,而止水件140的安装部141则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130中部的安装孔内,并且止水件140的阻水部14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具体地,主流道包括有设置于前流道114和后流道115之间的过渡流道116,阻水部142设置于过渡流道116内,过渡流道116设置有用于对阻水部142进行复位导向的导向锥面,借助导向锥面可以使得过渡流道116呈喇叭状,并且过渡流道116靠近前流道114一侧的内径尺寸小于过渡流道116靠近后流道115一侧的内径尺寸,从而能够在阻水部142向前流道114一侧复位移动的过程中,准确地封堵前流道114的后端,进而关闭主流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为使得安装腔111能够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次流道包括有设置于阀座110侧壁的出水流道113,出水流道113一端连通安装腔111,另一端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具体地,出水流道113的侧壁在远离安装腔111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口119,连通口119连通后流道115,从而使得安装腔111能够通过出水流道113、连通口119、后流道115而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安装腔111及出水流道113在阀座110轴向上的位置,也可以使得出水流道113侧壁上的连通口119连通过渡流道116;或者,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出水流道113从安装腔111的侧壁延伸至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从而使得安装腔111能够通过出水流道113直接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还可以在安装腔111的腔壁直接设置有用于连通过渡流道116的开口118,使得安装腔111能够通过过渡流道116和后流道115连通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从而使得在止回阀芯处于关闭主流道的状态时,水流能够依次经过进水流道112、安装腔111、过渡流道116和后流道115流向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安装腔111的位置,还可以使得设置于安装腔111腔壁的开口118连通后流道115,从而使得水流能够依次经进水流道112、安装腔111和后流道115流向阀座110的出水侧110b。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进水流道112连通安装腔111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具体地,进水流道112设置为内径在其延伸方向上固定的进水孔,并且,进水孔的截面面积设置成远小于前流道114最窄位置处的截面面积。
以下参照附图6至附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漏水保护器。
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漏水保护器,包括有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100、管体200、控制处理模组300、传感器400和阀门模组500;管体200设置有进水口210和出水口220,止回阀100和阀门模组500均设置于管体200;传感器400对应第一叶轮120设置,且与第一叶轮120一起构成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次流道中的水流状态;阀门模组500和传感器400均与控制处理模组300电连接,阀门模组500用于控制管体200内水流的通断。
可以理解的是,次流道中的水流状况可以包括有次流道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也还可以包括有次流道中的水流流量大小(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水流持续流动过程中所流过的水流总量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漏水保护器可通过管体200连接在用户的进水管路上,由于在漏水保护器的管体200中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100,并设置与第一叶轮120位置对应的传感器400,从而在用水系统出现渗漏、滴漏等小流量漏水时,也可以使得水流驱动第一叶轮120转动并能够被传感器400感知到,因此即使用水系统出现渗漏、滴漏等小流量漏水时也能够被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检测到,并且后续能够通过控制处理模组300控制阀门模组500切断管体200内水流实现漏水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叶轮120上设置有磁铁,传感器400为霍尔传感器400,且设置于管体200外壁对应第一叶轮120的位置,当第一叶轮120转动时,第一叶轮120周围的磁场将发生周期性的改变,进而通过霍尔传感器400检测第一叶轮120周围的磁场变化情况,即可获知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一叶轮120的转动速度,进而获知次流道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及水流流量大小等水流状况。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400除了可以选择采用霍尔传感器400之外,还可以选择采用光电传感器400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400,只要其能够获知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即可,其中第一叶轮120的持续转动时间为从第一叶轮120开始转动到第一叶轮120停止转动之间间隔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过滤装置600,过滤装置600设置于管体200,且位于止回阀100与进水口210之间,以使管体200内部的水流能够先经过过滤装置600过滤后再进入止回阀100;过滤装置600包括用于对水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小于次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通过设置上述过滤装置600,不仅可以对进入到用户用水系统中的铁锈等杂质进行过滤,提高水的洁净度,同时沿水流流动方向,通过将过滤装置600设置在止回阀100前侧,并且使得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小于次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可以避免水流中的杂质颗粒进入到次流道中,进而避免次流道堵塞。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次流道内进水孔的截面面积最小,因而为保证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小于次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进水孔的孔径大于网孔的孔径。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漏水保护器还包括有第二水流检测装置,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于管体200,且用于检测流经管体200的水流状况。通过设置于管体200内的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当用户在进行正常用水或者用水系统出现大流量的漏水时,此时管体200内的水流流速较大,因而此时设置于管体200内的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将能够检测到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因而借助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漏水保护器的检测能力,例如检测出漏水属于大流量漏水或者是小流量漏水等。
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具体地,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于管体200连接过滤装置600位置处,从而使得水流依次经过过滤装置600、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和止回阀100,进而减少水中的杂质附着于第二水流检测装置上,以避免影响到第二水流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于管体200的其他位置上,只要其能够用于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即可,例如,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可以将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在进水口210与过滤装置600之间,或者是将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在止回阀100与出水口2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管体200中的水流状况可以包括有管体200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也还可以包括有管体200中的水流流量大小(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水流持续流动过程中所流过的水流总量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类似的,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二叶轮710,并且第二叶轮710可转动地安装于管体200的侧壁上,当水流在管体200内流动时,将带动第二叶轮710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获知第二叶轮710持续转动的时间即可获知管体200中水流持续流动的时间,通过获知第二叶轮710转动的速度即可获知管体200中的水流流量大小,而通过获知第二叶轮在持续转动过程中所转过的角度即可获知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流量等。
其中为了能够获知第二叶轮71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二叶轮710的转动速度,可以在第二叶轮710上设置磁铁,进而通过霍尔传感器400检测第二叶轮710周围的磁场变化情况,以获知第二叶轮71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二叶轮710的转动速度或者第二叶轮持续转动的角度。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叶轮710的转轴一端延伸至管体200外侧,并在第二叶轮710的转轴延伸至管体200外侧的部分设置挡片或者透光孔,并且对应设置光电传感器400,以通过光电传感器400对挡片或者透光孔的光线遮挡或透过情况进行检测,即可以获知第二叶轮710的持续转动时间或者第二叶轮710的转动速度或者第二叶轮持续转动的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水流检测装置除了可以选择采用上述具有第二叶轮710的形式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采用其他一些类型的水流检测装置,例如可以选择采用压差式的水流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管体200靠近进水口210位置的水压与靠近出水口220位置水压的差值等来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水保护器可以设置成以下两种不同的形式;参照图7,第一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100及第一传感器400等,而未设置上文中所描述的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其主要通过第一水流检测装置实现漏水检测;参照图8,第二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止回阀100及第一传感器400等,同时也设置有上文中所描述的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其主要通过,第一水流检测装置以实现小流量的漏水检测,而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实现大流量的漏水检测。
以下参考附图9和附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漏水保护器;并且根据上文中所提到的两种不同样式的漏水保护器,下文将提供两个实施例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
参照图9,以下描述应用于上文中第一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其包括有以下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
S100a、通过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检测次流道中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次流道中水流的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则发出第一警报。
S200a、在发出第一警报后,再次通过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检测次流道中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次流道中水流的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则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设定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水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在正常情况下,用户一次用水时间(在用水端打开用水设备开始出水到关闭用水设备水流不再流出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都相对较短,第一设定时间可以设定为大于正常情况下一次用水时间的最大值,例如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一次用水时间最大的用水设备通常为浴缸,其一次用水时间大致在10分钟以内,从而第一设定时间可以选择设定为15分钟,而当水流持续流动的时间超过15分钟时,也即超过第一设定时间时,可以判断出现疑似漏水的情形,此时发出第一警报则可以起到提醒用户的目的,假定此时用户因某些原因在正常用水的状况下(也即用水系统没有出现漏水)超过了第一设定时间的,用户可以在第二设定时间以内,通过将用水设备暂时关闭然后再次打开的方式,使得次流道中的水流暂时停止流动,从而使得在发出第一警报后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将在第二设定时间以内,从而避免因误判漏水而通过阀门模组500关闭了用水系统与外界供水管路之间的连通,进而避免影响到正常用水;当发出第一警报后,用水系统确实发生漏水或者出现用户忘记关闭水龙头等用水设备时,次流道中将持续出现水流流动并且水流流动的时间将超过第二设定时间,而通过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则可以切断外界供水管路与用户用水系统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漏水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200a中,在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时,还可以同步发出第二警报,以提醒用户用水系统发生漏水。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设定时间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并且第二设定时间不宜设置的过短也不宜设置过长,时间太短,则不利于用户发觉第一警报并进行关闭和再次开启用水设备的动作,而时间过长则将出现较长时间的泄漏,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第二设定时间设置为5-10分钟左右。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可以是声光警报,可以通过在漏水保护器上设置与控制处理模组300电连接的蜂鸣器或者警报灯,从而通过蜂鸣器或者警报灯发出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或者,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还可以是通过设置在漏水保护器上的无线通讯模块向用户手机等终端发送的警报消息等。
参照图10,以下描述应用于上文中第二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其除了包括有上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之外,还包括有以下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
S100b、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三设定时间,则发出第三警报;
S200b、在发出第三警报后,再次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四设定时间,则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同时包括有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和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其中在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时,用户的用水系统将处于大流量漏水的状态或者是正常用水时的状态,因此在第二种样式的漏水保护器中,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主要是针对出现大流量漏水的步骤或者为针对疑似大流量漏水时的步骤,而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则主要应对小流量漏水或疑似小流量漏水的情形。
应当理解的是,与上述第一设定时间类似地,第三设定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水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将第三设定时间设置为15分钟,超过第三设定时间时,可以判断出现疑似漏水的情形,此时发出第三警报则可以起到提醒用户的目的,假定此时用户因某些原因在正常用水的状况下超过了第三设定时间的,用户可以在发出第三警报后的第四设定时间以内,通过将用水设备暂时关闭然后再次打开的方式,使得管体200中的水流暂时停止流动,从而使得在发出第三警报后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将在第四设定时间以内,从而避免因误判漏水而通过阀门模组500关闭了用水系统与外界供水管路之间的连通,进而避免影响到正常用水;当发出第三警报后,用水系统发生漏水或者出现用户忘记关闭水龙头等用水设备时,管道中将持续出现水流流动并且水流流动的时间将超过第四设定时间,而通过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则可以切断外界供水管路与用户用水系统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漏水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与第二设定时间类似地,第四设定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并且第四设定时间也不宜设置的过短也不宜设置过长,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第二设定时间设置为5-10分钟左右。
应当理解的是,类似地,在步骤S200b中,在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时,还可以同步发出第四警报,以提醒用户用水系统发生漏水。并且,与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类似地,第三警报与第四警报也可以有多种形式。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水流检测装置在出现小流量漏水、正常用水以及出现大流量的漏水三种状态下都将能够检测到次流道中存在水流,而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则只能在正常用水或出现大流量漏水时才能够检测到管体200中存在水流,因此当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水流流动时即可判断出用水系统未发生渗漏、滴漏等小流量漏水的情形;因而,可以将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能否检测到水流来作为漏水保护器当前需要执行上述第一漏水检测保护步骤还是需要执行上述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的依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漏水检测保护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S010、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若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管体200内存在水流流动,则执行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否则执行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
具体地,当用水系统处于滴漏、渗漏等小流量漏水的情况下;此时,由于管体200内水流的流速过小,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管体200内存在水流流动,而第一水流检测装置将能够检测到水流的流动,此时漏水保护器执行上述第一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然后,随着用水系统的持续漏水,第一水流检测装置将检测到次流道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并且漏水保护器将发出第一警报,提醒用户疑似出现漏水,然后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继续对次流道中的水流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到发出第一警报后水流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此时控制处理模组300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从而切断用水系统与外界供水管路的连通实现漏水保护,与此同时漏水保护器也可以同步发出第二警报,进而提醒用户出现漏水问题。
具体地,当用水系统处于爆管或者水龙头等用水设备未关闭的情况下,也即是大流量漏水的情况下;此时,管体200内的水流流速较大,且能够被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到,因而漏水保护器执行上述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然后,随着用水系统的持续漏水,第二水流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管体200中的水流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三设定时间,并且漏水保护器将发出第三警报,提醒用户疑似出现漏水,然后第二水流检测装置继续对管体200中的水流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到发出第三警报后水流持续流动时间超过第四设定时间,此时控制处理模组300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从而切断用水系统与外界供水管路的连通实现漏水保护,与此同时漏水保护器也可以同步发出第四警报,进而提醒用户出现漏水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水系统出现爆管或者忘记关闭水龙头等大流量漏水问题时,持续流过管体200的水流流量也将会超过单次正常持续用水所需的水流量,因此在判定是否出现大流量漏水时,还可以以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流量作为评判标准,因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以下步骤S100c替代上述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中的S100b,并且也可以将以下步骤S200c替代上述第二漏水检测及保护步骤中的S200b。
其中,步骤S100c包括: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流量达到第一设定流量时,则发出第三警报;
步骤S200c包括:在发出第三警报后,再次通过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检测管体200内的水流状况,若检测到管体200内水流的持续流动流量达到第二设定流量时,则控制阀门模组500关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设置有主流道和次流道,所述主流道和所述次流道均连通所述阀座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次流道包括有安装腔和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阀座的进水侧,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阀座的出水侧,所述进水流道连通所述安装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主流道中的最小截面面积;
止回阀芯,设置于所述主流道内,且能够根据所述止回阀芯前后两侧的水流压差变化开启或关闭所述主流道;
第一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流道和后流道,且所述前流道后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后流道前端的截面面积,所述止回阀芯包括有安装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止水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内壁,所述止水件包括有安装部和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阻水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当所述止回阀芯关闭所述主流道时,所述阻水部封堵所述前流道后端,且所述阻水部可在水流压力下向后侧移动或发生变形,以使所述前流道与所述后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后流道,且中部设有与所述安装部滑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阻水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支架前后两侧的镂空孔,以允许水流通过所述安装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有设置于前流道和后流道之间的过渡流道,所述阻水部设置于所述过渡流道内,所述过渡流道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阻水部进行复位导向的导向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过渡流道或所述后流道的开口;或者,所述次流道包括有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另一端连通所述阀座的出水侧。
7.一种漏水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管体、控制处理模组、传感器和阀门模组;所述管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止回阀和所述阀门模组均设置于所述管体;所述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叶轮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叶轮一起构成第一水流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水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次流道中的水流状态;所述阀门模组和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处理模组电连接,所述阀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管体内水流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漏水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上设置有磁铁,所述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且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叶轮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漏水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管体,且位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进水口之间,以使所述管体内部的水流能够先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再进入所述止回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漏水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水流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水流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管体,且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管体的水流状况。
CN202220537981.3U 2022-03-11 2022-03-11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Active CN217003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7981.3U CN2170032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7981.3U CN2170032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3245U true CN21700324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7981.3U Active CN217003245U (zh) 2022-03-11 2022-03-11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3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2570B (zh) 漏水检测保护方法
CN1954171A (zh) 用于液态或气态流体的流动管道的流动中断器
CN217003245U (zh)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
CN114704678A (zh)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漏水保护器、漏水检测保护方法
CN110822163A (zh) 漏水保护器
CN2924371Y (zh) 暖气泄漏保护器
CN211175608U (zh) 漏水保护器
CN112833337A (zh) 用水设备泄漏监测系统、方法及具有该系统的前置过滤器
CN110787509B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设备及其排污方法
CN211585464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设备
CN214534600U (zh) 漏水保护过滤器
CN111946874A (zh) 全屋智能管路漏水保护器
CN212338303U (zh) 一种漏水保护器
CN111790197A (zh) 一种智能过滤器及其检测漏水的方法
CN208153840U (zh) 一种用于流体流动通道的智能切断阀
CN212360908U (zh) 全屋智能管路漏水保护器
CN111963732A (zh) 一种漏水保护器及漏水检测保护的方法
CN111853556A (zh) 一种管道安全阀及其控制方法
CN214436915U (zh) 漏水保护过滤器
CN213118501U (zh) 漏水保护器
CN212327561U (zh) 一种智能过滤器
CN213983031U (zh) 漏水保护器
CN221097531U (zh) 一种具有泄漏报警功能的阀门
CN209909250U (zh) 一种安全防漏阀
CN112717516A (zh) 过滤器、采用过滤器检测漏水的方法和过滤器排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