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1983U -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 Google Patents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1983U
CN216991983U CN202123099147.5U CN202123099147U CN216991983U CN 216991983 U CN216991983 U CN 216991983U CN 202123099147 U CN202123099147 U CN 202123099147U CN 216991983 U CN216991983 U CN 216991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otating
screw holes
outer ring
rotating sleeve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91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桢
张境洋
周志祥
马天元
唐立群
赵国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0991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1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1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1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本实用新型包括扭矩输入装置、俯仰及侧摆装置、自旋装置;扭矩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内圈转体、舵机支架、小舵机、齿轮;俯仰及侧摆装置包括半圆形嵌套式齿圈、十字轴;自旋装置包括外圈转套、外圈转套盖、大舵机、第二内圈转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三个自由度,运动更加灵活,其采用舵机驱动,齿轮传递动力,精度更高。传动装置利用了胡克铰的结构,实现了机器人关节的结构解耦。其中各部件可根据不同的场景的实际需求,更改零件大小,实现零件的模块化生产。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仿人机器人的部分关节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作用。

Description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机器人关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背景技术
机器人关节是各杆件间的结合部分,是实现机器人运动的运动副。部分关节具有运动拟人化的能力。关节的结构设计对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以及机动性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机器人关节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关节、仿人机器人关节和微型机器人关节,有多种运动形式,各种类型的传动机构以及驱动形式。小型仿人机器人多通过电驱动,连杆机构传动。
但目前机器人关节都存在以下缺点:
1)关节自由度不高。
2)结构不解耦,难以控制,占用较多的工作空间。
3)提供多自由度情况下,关节结构承载力大,常出现运动死角,不稳定。
4)传动装置复杂,难以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度高、运动方式多样、可模块化生产的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包括扭矩输入装置、俯仰及侧摆装置、自旋装置;
扭矩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内圈转体、舵机支架、小舵机、齿轮;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第一内圈转体的端部设置一个滑轨凸台,在其另一端表面对称设两个第一销孔,中部设置两个第一螺孔,舵机支架的下端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七螺孔,舵机支架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螺孔,第一内圈转体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七螺孔与舵机支架连接,舵机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螺孔与小舵机连接,齿轮中部设置了连成一排的十个第三螺孔,小舵机通过第三螺孔与齿轮连接;
俯仰及侧摆装置包括半圆形嵌套式齿圈、十字轴;半圆形嵌套式齿圈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沉孔第四螺孔,两个螺孔中间设置一个第二销孔,半圆形嵌套式齿圈通过第四螺孔与十字轴连接,十字轴的四个端面各设置一个第三销孔,十字轴和半圆形嵌套式齿圈通过第一销孔、第二销孔和第三销孔与第一内圈转体连接;
自旋装置包括外圈转套、外圈转套盖、大舵机、第二内圈转体;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放置外圈转套、第二内圈转体上的滑轨凸台和外圈转套盖,外圈转套上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五螺孔,外圈转套与外圈转套盖通过第五螺孔连接,并形成一个滑道,第二内圈转体上的滑轨凸台在该滑道内滑行,外圈转套盖上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八螺孔,外圈转套盖中心设置一个通孔,通孔周围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六螺孔,外圈转套盖表面还另设置一个引线孔,外圈转套盖通过第六螺孔与大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圈转体在滑道内与外圈转套保持1~2mm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三自由度的运动方式,极高的还原了人类手臂的运动功能,摆脱了常规机器关节似人非人的状况,并提高了结构的灵活度,使得所装配的机器可以在狭窄空间内作业。
2.在新型关节的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了结构解耦,另外结合可通过舵机输入动力的方式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
3.十字轴附近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比传统机械臂精度更高,可广泛应用于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作业,也可应用于地质勘探、灾害救援等危险领域。
4.新型机器人关节结构更加轻便、紧凑,使机器人有能力进行精细工作。
5.该机器人关节可根据不同场景的实际需求,更改舵机及内圈转体等零件,进而实现模块化生产,扩大了该结构可应用的范围,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机器臂品类多、批量小、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圈转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舵机支架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圆形嵌套式齿圈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轴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圈转套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圈转套盖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扭矩输入装置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旋装置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俯仰及侧摆装置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1,一种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包括扭矩输入装置、俯仰及侧摆装置、自旋装置。
结合图8说明扭矩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从下到上,第一内圈转体1 通过第一螺孔10和第七螺孔17与舵机支架2连接,舵机支架2另一端通过第二螺孔11与小舵机3连接,小舵机3通过第三螺孔12与齿轮4连接,所述小舵机3与齿轮4的安装方式,根据小舵机3动力输出端的舵盘结构而定,所述两个内圈转体结构相同小舵机3的舵盘设置有呈环状阵列排布安装孔,所述舵机支架2的尺寸,根据不同型号的舵机的尺寸而定。
结合图9说明俯仰及侧摆装置的实施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通过第四螺孔13与十字轴6连接,十字轴6及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通过第一销孔14、第二销孔18和第三销孔21与第一内圈转体1连接,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的轴线十字分布。
结合图10说明自旋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外圈转套7、第二内圈转体1-1上的滑轨凸台和外圈转套盖8,外圈转套7与外圈转套盖8通过第五螺孔 15连接形成一个滑道,第二内圈转体1-1上的滑轨凸台在该滑道内滑行,外圈转套盖8通过第六螺孔16与大舵机9连接,第六螺孔16与外圈转套盖8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大舵机9的舵盘设置有呈环状阵列排布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实施方式中:内圈转体1端部设置一个滑轨凸台,在其另一端表面对称设两个第一销孔14,在其中部设置两个第一螺孔10;舵机支架2下端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七螺孔17,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螺孔11;齿轮4中部设置了十个第三螺孔 12,连成一排;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沉孔第四螺孔13,螺孔中间设置一个第二销孔18;十字轴6的四个端面各设置四个第三销孔21;外圈转套7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五螺孔15;外圈转套盖8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八螺孔19,在其中心设置一个通孔,通孔周围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六螺孔16,在其表面还另设置一个引线孔20。
具体实施方案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的限定,本实施方式包括:内圈转体1、舵机支架2、小舵机3和齿轮4固定成扭矩输入装置。半圆形嵌套式齿圈 5、十字轴6和第一内圈转体1固定成俯仰及侧摆装置。外圈转套7、第二内圈转体1-1、外圈转套盖8和大舵机9固定成自旋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输入装置、俯仰及侧摆装置、自旋装置;
扭矩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内圈转体(1)、舵机支架(2)、小舵机(3)、齿轮(4);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第一内圈转体(1)的端部设置一个滑轨凸台,在其另一端表面对称设两个第一销孔(14),中部设置两个第一螺孔(10),舵机支架(2)的下端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七螺孔(17),舵机支架(2)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螺孔(11),第一内圈转体(1)通过第一螺孔(10)和第七螺孔(17)与舵机支架(2)连接,舵机支架(2)另一端通过第二螺孔(11)与小舵机(3)连接,齿轮(4)中部设置了连成一排的十个第三螺孔(12),小舵机(3)通过第三螺孔(12)与齿轮(4)连接;
俯仰及侧摆装置包括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十字轴(6);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沉孔第四螺孔(13),两个螺孔中间设置一个第二销孔(18),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通过第四螺孔(13)与十字轴(6)连接,十字轴(6)的四个端面各设置一个第三销孔(21),十字轴(6)和半圆形嵌套式齿圈(5)通过第一销孔(14)、第二销孔(18)和第三销孔(21)与第一内圈转体(1)连接;
自旋装置包括外圈转套(7)、外圈转套盖(8)、大舵机(9)、第二内圈转体(1-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放置外圈转套(7)、第二内圈转体(1-1)上的滑轨凸台和外圈转套盖(8),外圈转套(7)上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五螺孔(15),外圈转套(7)与外圈转套盖(8)通过第五螺孔(15)连接,并形成一个滑道,第二内圈转体(1-1)上的滑轨凸台在该滑道内滑行,外圈转套盖(8)上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八螺孔(19),外圈转套盖(8)中心设置一个通孔,通孔周围设置一组围绕成圆形的第六螺孔(16),外圈转套盖(8)表面还另设置一个引线孔(20),外圈转套盖(8)通过第六螺孔(16)与大舵机(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圈转体(1-1)在滑道内与外圈转套(7)保持1~2mm的间距。
CN202123099147.5U 2021-12-10 2021-12-10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Active CN216991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9147.5U CN216991983U (zh) 2021-12-10 2021-12-10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9147.5U CN216991983U (zh) 2021-12-10 2021-12-10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1983U true CN216991983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9147.5U Active CN216991983U (zh) 2021-12-10 2021-12-10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1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5295B (zh) 基于并联差分驱动关节的七自由度仿人机械臂
CN104002299B (zh) 六自由度并联微平台
CN100562410C (zh) 一种平面多关节机器人
CN103009380B (zh) 一种具有运动分岔特性的并联机构
CN202029133U (zh) 机器人转臂结构
CN108818502B (zh) 具有球面转动自由度的两移动一转动的并联机构
CN103072132A (zh) 结构完全对称的三自由度移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2284959A (zh) 一种二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手腕
CN207564481U (zh) 一种可自由旋转的机器人
CN101116971A (zh) 一种可用作机器人腕关节的运动解耦球面转动并联机构
CN101214647A (zh) 具有冗余驱动的球面二自由度对称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1168960Y (zh) 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构
CN203210372U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
CN107932482B (zh) 一种可实现三维转动和两维移动运动的五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4786211B (zh) 一种含滚珠丝杠副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
CN102848375A (zh) 转动运动和平动运动单独控制的空间六自由度机构
CN106040896A (zh) 一种串并混联冲压上下料机械手
CN103231362A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
CN103264399A (zh) 机器人腰臂一体化同步双驱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93861C (zh) 一种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4608146A (zh) 基于双斜面偏转关节的新型机械臂
CN216991983U (zh) 基于胡克铰的新型机器人关节
CN204487596U (zh) 基于双斜面偏转关节的新型机械臂
CN105598996A (zh) 基于非完整约束的新型欠驱动机器人手腕装置
CN110355740B (zh) 具有1r1t和3t两种运动模式的并联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