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5675U -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5675U
CN216985675U CN202121970902.XU CN202121970902U CN216985675U CN 216985675 U CN216985675 U CN 216985675U CN 202121970902 U CN202121970902 U CN 202121970902U CN 216985675 U CN216985675 U CN 21698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uncture
circuit board
main body
sleeves
sandwich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709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娟
施玲燕
陈雅芬
陈英
陈薇薇
汪柏美
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filed Critical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uzhou
Priority to CN2021219709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整体为夹层结构,包括:一主体;两个袖子,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的两侧;两手套,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袖子可拆卸的连接设置;和多个针灸部件,设置于夹层结构内;其中,针灸部件包括:电路板;电针,设置于电路板上;和加热层;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控制器,用以发送使至少一个针灸部件启动或关闭的信号;主体、袖子和手套的表面还设置有针灸接口,针灸接口内部连接电路板,外部可拆卸地连接接控制器,用以接收信号使针灸部件启动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理疗服通过多处定位部件可准确的对穴位进行模拟针法的电刺激和模拟灸法的热刺激,且理疗服可拆卸为多个部位进行局部穿戴,适合临床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背景技术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指在中医理论的穴位基础下,通过将针具在特定的角度和力道下刺入患者体内,再运用捻转和提插等手法来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灸法指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灸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医师来进行,但是富有经验的针灸中医医师数量较少,因此随着现代医疗器械的进步,许多医疗器械公司推出了具有不同功能针灸治疗仪以及电疗仪等设备,用以模仿医生的针灸手法,进行局部穴位的刺激治疗。
还有部分现有技术将针灸治疗仪或电疗仪中模拟针灸的电刺激部件设置在如衣服或鞋子内,制备成为针灸服或针灸鞋等设备,能够进行模拟针灸治疗的同时,便于穿戴和使用,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但是现有技术中相关的针灸服中一般仅设置了模拟针法的电刺激功能,而未设置模拟灸法的加热功能,无法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灸法功能;且针灸一般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部分几个穴位的针灸,现有的部分针灸服只能控制针灸服内所有针灸功能的启动或关闭;现有的针灸服未设置准确穿戴的定位功能,有可能导致其针灸功能并未作用至穴位,而无论是医生的手动针灸还是电子针灸,其最重要的点就是需要找准穴位,否则无法实现任何治疗效果。现有技术中针灸服的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拆卸或连接,进行局部穴位模拟电刺激、且能同步进行穴位处皮肤加热的理疗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整体为夹层结构,包括:
一主体;
两个袖子,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的两侧;
两手套,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袖子可拆卸的连接设置;和
多个针灸部件,设置于夹层结构内;
其中,针灸部件包括:
电路板,设置于夹层结构内;
电针,设置于电路板上,并穿过夹层结构与皮肤接触;和
加热层,设置于夹层结构内,与电路板连接,电针穿过加热层;
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控制器,用以发送使至少一个针灸部件启动或关闭的信号;主体、袖子和手套的表面还设置有针灸接口,针灸接口内部连接电路板,外部可拆卸地连接控制器,用以接收信号并使至少一个针灸部件启动或关闭。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为拉链。
进一步地,夹层结构包括:
外层;和
内层,与皮肤接触;
其中,电路板与外层固定;电针穿过内层与皮肤接触;加热层与内层固定。
进一步地,内层的材质为导热材料,外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主体对应人体颈部和腰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第一定位部件为固定带;
主体表面对应人体背部脊柱的位置设置有一定位线。
进一步地,袖子对应人体腕部和上肢大臂中段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第二定位部件为固定带。
进一步地,手套对应人体指掌关节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第三定位部件的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一个针灸部件内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电针;电针呈蜂窝状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一云服务端;云服务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以记录针灸部件的工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将理疗服整体设置为可拆卸的三个部分,分别为主体、袖子和手套,可根据需求将三个部分连接一起进行使用,也可将单个部分进行单独穿戴使用,进行局部针灸,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理疗服内的针灸部件设置有电针和加热层,在模拟针法进行电刺激穴位的同时,可对穴位外皮肤进行热刺激,从而达到针法和灸法同时进行的目的;主体、袖子和手套上均设置有定位部件,可保证理疗服的穿戴准确,配合单个针灸部件内的多个电针,可有效对穴位产生电刺激和热刺激,进行有效针灸治疗;控制器可根据需求选择某一区域或对应某一穴位的针灸部件进行启动工作或关闭,使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中针灸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中针灸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中针灸部件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主体,11-第一定位部件,12-定位线,20-袖子,21-第一连接部件,22-第二定位部件,30-手套,31-第二连接部件,32-第三定位部件,40-针灸部件,41-电路板,42-电针,43-加热层,50-针灸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其整体为夹层结构,且包括一主体10、两个袖子20、两手套30和多个针灸部件40。两个袖子2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21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10的两侧;两手套3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1与袖子20可拆卸的连接设置。主体10、袖子20和手套30整体连接固定后,其形成一可穿戴的上衣,所成上衣的前面通过拉链或纽扣等可穿着固定于患者上身。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21和第二连接部件22为拉链。第一连接部件21和第二连接部件22也可设置为分别设置于主体10、袖子20和手套30上的魔术贴或搭扣等可拆卸的固定形式。
如图3所示,针灸部件40包括电路板41、电针42和加热层43。组合加热理疗服所成的夹层结构包括与皮肤接触的内层和与外部接触的外层。电路板41设置于夹层结构内并与外层固定,电针42设置于电路板41上,并穿过夹层结构与皮肤接触,即穿过内层与皮肤接触;加热层43设置于夹层结构内并与内层固定,与电路板31连接,电针42穿过加热层43。
内层的材质为导热材料,外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在加热层43向穴位处皮肤提供热刺激时,为导热材料的内层可有效传导热量;作为针灸服,为隔热材料的外层可起到保暖的作用。
电路板31内可进行预先设置,通过电针42向人体穴位处进行低频、中频或高频的电流脉冲刺激,模拟传统中医针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的效果。加热层43与电路板31连接,向人体穴位处皮肤提供热刺激,模拟传统针灸中的灸法,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一个针灸部件40内的电路板41上设置有多个电针42,电针42呈蜂窝状均匀设置,电针42在电路板41上可呈直线排列,也可呈逐渐扩大的圆环排列多个电针42能够保证在针灸部件40与穴位存在小幅度偏移时,至少一部分电针42依然能够准确为穴位处提供电刺激,避免由于针灸部件40与穴位发生小幅度偏移而导致没有对穴位处产生电刺激。
主体10对应人体颈部和腰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11;袖子20对应人体腕部和上肢大臂中段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22。第一定位部件11和第二定位部件22为可调整长度的固定带,分别固定于颈部、腰部、腕部和上肢大臂中段的位置。在穿戴完毕理疗服后,可通过第一定位部件11和第二定位部件22将主体10和袖子20固定于人体,避免在理疗服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身体活动或其他因素导致理疗服在身体上发生偏移,导致针灸部件40与穴位之间发生偏移,从而影响针灸治疗效果。
主体10表面对应人体背部脊柱的位置设置有一定位线12,通过定位线12正对人体背部脊柱位置,可辅助准确穿戴理疗服,避免理疗服穿戴偏移。手套30对应人体指掌关节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第三定位部件的截面为弧形。第三定位部件具体为设置于手套30表面与指掌关节位置对应的定位片,其接触人体手的内表面形成一球形弧面,在穿戴手套30的过程中,通过确认第三定位部件30是否与指掌关节正对,即可确定手套30是否准确穿戴,避免手部穴位与针灸部件40发生偏移,导致针灸效果不佳。
针灸部件40分别设置于主体10、袖子20和手套30所成的夹层结构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人体穴位系统设置对应多个穴位的多个针灸部件40。例如,主体10上的多个针灸部件40可分别对应人体夹脊穴、大椎穴、身柱穴、肩井穴、天宗穴、胃俞穴等穴位的位置;手套30上的对个针灸部件40可分别对应阳池、阳谷、合谷、三间、少泽、前谷、后溪等穴位的位置。
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控制器,用以发送使至少一个针灸部件40启动或关闭的信号;主体10、袖子20和手套30的表面还设置有针灸接口50,针灸接口50内部连接电路板41,外部可拆卸地连接接控制器,用以接收信号并使至少一个针灸部件40启动或关闭。
控制器包括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为触控操作显示屏或通过功能按钮控制的显示屏。在理疗服穿戴完毕后,将控制器与针灸接口40连接,即可为针灸部件40提供电源并控制针灸部件40,控制器可充电或连接交流电源,其内设置有变压部件,为针灸部件40提供匹配的电源。通过控制器可选择自身存在的病症,例如关节疼痛、落枕、偏头痛、便秘、耳鸣和腰扭伤等疾病,从而使对应治疗所选择疾病的穴位的针灸部件40启动,进行针灸治疗。对于了解中医穴位的患者,或根据医嘱也可通过控制器选择不同的穴位,使该穴位对应的针灸部件40启动进行针灸治疗。控制器还可控制针灸部件40定时启动运行,例如,启动部分穴位对应的针灸部件40运行30min;或在每日早晨8:00-9:00自动启动部分穴位对应的针灸部件4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一云服务端,云服务端与控制器无线连接,连接的方式为WIFI、WLAN、蓝牙、局域网等任意的无线连接方式。控制器可将不同区域和不同穴位对应的针灸部件40的启动工作时间进行保存和记录,并上传至云服务端进行保存,便于医生根据针灸治疗时间进行分析病情和修改针灸治疗计划。
云服务端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配套的APP,可进行远程控制针灸部件40的启动或关闭,例如当患者在医院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加热理疗服时,医护人员可在办公室、实验室或护士站控制启动针灸部件40,而无需逐个病房,再根据逐个病人的病症进行启动相应的针灸部件40,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整体为夹层结构,包括:
一主体(10);
两个袖子(2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2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10)的两侧;
两手套(3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31)与所述袖子(20)可拆卸的连接设置;和
多个针灸部件(40),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
其中,所述针灸部件(40)包括:
电路板(41),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
电针(42),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1)上,并穿过所述夹层结构与皮肤接触;和
加热层(43),设置于所述夹层结构内,与所述电路板(41)连接,所述电针(42)穿过所述加热层(43);
所述组合加热理疗服还包括控制器,用以发送使至少一个所述针灸部件(40)启动或关闭的信号;所述主体(10)、所述袖子(20)和所述手套(30)的表面还设置有针灸接口(50),所述针灸接口(50)内部连接所述电路板(41),外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接收所述信号并使至少一个所述针灸部件(40)启动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1)为拉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结构包括:
外层;和
内层,与皮肤接触;
其中,所述电路板(41)与所述外层固定;所述电针(42)穿过所述内层与皮肤接触;所述加热层(43)与所述内层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材质为导热材料,所述外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对应人体颈部和腰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11);所述第一定位部件(11)为固定带;
所述主体(10)表面对应人体背部脊柱的位置设置有一定位线(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子(20)对应人体腕部和上肢大臂中段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件(22);所述第二定位部件(22)为固定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30)对应人体指掌关节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部件;所述第三定位部件的截面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针灸部件(40)内的所述电路板(41)上设置有多个电针(42);所述电针(42)呈蜂窝状均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热理疗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云服务端;所述云服务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以记录所述针灸部件(40)的工作时间。
CN202121970902.XU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Active CN21698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0902.XU CN216985675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0902.XU CN216985675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5675U true CN21698567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70902.XU Active CN216985675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5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illiams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point stimulation o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a preliminary study
CN204542096U (zh) 多功能检测及药物治疗仪及系统
JP7466001B2 (ja) ヘルスケア装置、ヘルスケア本体、ヘルスケア方法及びヘルスケアシステム
CN106512219A (zh) 一种生命能量脉冲理疗仪及使用方法
CN106693177A (zh) 一种可穿戴治疗仪
JP5461109B2 (ja) 低周波パルス印加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6985675U (zh) 一种组合加热理疗服
TWI751543B (zh) 保健裝置、保健本體、保健方法及保健系統(九)
TW509566B (en) Extracorporeal auxiliary device for massaging heart
CN205198716U (zh) 一种肩颈保健护理装置
CN205163901U (zh) 一种中医内科康复护理带
CN213251184U (zh) 用于软组织疼痛治疗的内热针软组织治疗仪
CN213609413U (zh) 一种功能性电刺激上肢康复仪
TWM259593U (en) Wearing type electric stimulat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 positioning the acupuncture point
TWI751542B (zh) 保健裝置、保健本體、保健方法及保健系統(七)
RU103733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а
CN208677693U (zh) 多功能理疗腰带
CN206745748U (zh) 一种理疗仪耳夹以及慢性关节痛耳穴理疗仪
CN215082075U (zh) 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手套
CN215915654U (zh) 穴位刺激装置
CN210991684U (zh) 砭经多功能理疗床
JP7493902B2 (ja) ヘルスケア装置、ヘルスケア本体、ヘルスケア方法及びヘルスケアシステム
CN213666079U (zh) 具可调式结构的热敷袋
TWI752482B (zh) 保健裝置、保健本體、保健方法及保健系統(十一)
CN220459763U (zh) 一种风湿免疫临床磁疗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