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1025U -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81025U CN216981025U CN202122991088.6U CN202122991088U CN216981025U CN 216981025 U CN216981025 U CN 216981025U CN 202122991088 U CN202122991088 U CN 202122991088U CN 216981025 U CN216981025 U CN 2169810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lose
- groove
- socket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插口,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器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转扭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插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支撑板和定位板,达到了在连接线插接后可以快速对其进行定位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连接线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转扭,达到了可以便于解除限位从而将连接线进行拆分的目的,并且设置的橡胶层可以方便使用时对转扭进行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现有连接器的连接方式多数为插头与插口组成,由线路的一端设置插头与连接器的插口插接,但该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在使用时不能对连接线进行限位,从而容易因外力导致连接线松动,进而影响连接线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插口,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器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转扭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插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转扭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块远离转动槽的一侧均与转扭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设置滑动杆,可以增加滑动块在转动槽内部活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第一弹簧,可以辅助转扭进行复位,从而准备进行下次对接工作。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连接片,所述支撑板靠近连接片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连接片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定位板只能上下活动,从而增加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转扭靠近定位块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转扭靠近定位槽的一侧均开设有复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设置定位槽,可以便于与定位块进行卡接,另一方面设置复位槽,可以使定位块与复位槽对应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定位板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靠近定位块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定位块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活动槽内部,所述定位块的一侧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按压定位板时,定位块会挤压第三弹簧进入活动槽,从而到定位槽的一侧时自动弹出对连接线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连接片与收纳槽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按压定位板时,定位块会挤压第三弹簧进入活动槽,从而到定位槽的一侧时自动弹出对连接线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转扭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转扭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转扭和定位板均与插口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便于使用时对转扭进行转动,从而增加使用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通过设置支撑板和定位板,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连接器本体靠近插口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定位时,通过按压两个定位板,使两个定位板向连接线的一侧活动,此时定位块会挤压第三弹簧进入活动槽,从而到定位槽的一侧时自动弹出对连接线进行限位,进而达到了在连接线插接后可以快速对其进行定位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连接线使用时的稳定性;
2、该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通过设置转扭,支撑板远离连接器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当需要拔出连接线时,通过转动转扭,当定位块达到复位槽的一侧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定位板进行复位,从而使定位板解除限位状态,此时可以将连接线拔出,并且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转扭自动进行复位,从而准备进行下次限位工作,进而达到了可以便于解除限位从而将连接线进行拆分的目的,并且设置的橡胶层可以方便使用时对转扭进行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本体,101-插口,2-支撑板,201-转动槽,202-滑动杆,203-滑动块,204-第一弹簧,205-收纳槽,206-连接杆,207-第二弹簧,3-转扭,301-定位槽,302-复位槽,4-定位板,401-定位块,402-连接片,403-活动槽,404-第三弹簧,5-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7所示,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它包括连接器本体1,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口101,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3,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4,定位板4靠近转扭3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块401,插口1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线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板2靠近转扭3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槽201,转动槽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202,滑动杆20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203,滑动块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4,滑动块203远离转动槽201的一侧均与转扭3固定连接,设置滑动杆202,可以增加滑动块203在转动槽201内部活动的稳定性,设置第一弹簧204,可以辅助转扭3进行复位,从而准备进行下次对接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定位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连接片402,支撑板2靠近连接片402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205,收纳槽20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连接杆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7,第二弹簧207远离连接杆206的一侧与连接片402固定连接,设置连接片402,可以让定位板4只能上下活动,从而增加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扭3靠近定位块401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301,转扭3靠近定位槽301的一侧均开设有复位槽302,设置定位槽301,可以便于与定位块401进行卡接,设置复位槽302,可以使定位块401与复位槽302对应时,在第二弹簧207的作用下使定位板4进行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定位板4靠近定位块401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403,活动槽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04,第三弹簧404的一端与定位块401固定连接,设置活动槽403,可以增加定位块401活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定位块401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活动槽403内部,定位块401的一侧为斜面,设置斜面,可以使按压定位板4时,定位块401会挤压第三弹簧404进入活动槽403,从而到定位槽301的一侧时自动弹出对连接线5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片402靠近连接杆206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连接片402与收纳槽205相适配,设置活动孔,可以让连接片402在连接杆206表面进行滑动,从而增加定位板4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扭3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转扭3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支撑板2、转扭3和定位板4均与插口101相适配,设置橡胶层,可以便于使用时对转扭3进行转动,从而增加使用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S1、安装时,通过将连接线5与插口101进行对接;
S2、通过按压两个定位板4,使两个定位板4向连接线5的一侧活动;
S3、通过定位块401进入定位槽301从而对连接线5进行限位;
S4、当需要拔出连接线5时,通过转动转扭3;
S5、当定位块401达到复位槽302的一侧时,在第二弹簧207的作用下使定位板4进行复位,从而使定位板4解除限位状态,并将连接线5拔出。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支撑板2和定位板4,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定位时,通过按压两个定位板4,使两个定位板4向连接线5的一侧活动,此时定位块401会挤压第三弹簧404进入活动槽403,从而到定位槽301的一侧时自动弹出对连接线5进行限位,进而达到了在连接线5插接后可以快速对其进行定位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连接线5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转扭3,支撑板2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3,当需要拔出连接线5时,通过转动转扭3,当定位块401达到复位槽302的一侧时,在第二弹簧207的作用下使定位板4进行复位,从而使定位板4解除限位状态,此时可以将连接线5拔出,并且在第一弹簧204的作用下可以使转扭3自动进行复位,从而准备进行下次限位工作,进而达到了可以便于解除限位从而将连接线5进行拆分的目的,并且设置的橡胶层可以方便使用时对转扭3进行转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1),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口(101),所述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扭(3),所述连接器本体(1)靠近插口(101)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靠近转扭(3)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块(401),所述插口(1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靠近转扭(3)的一端均开设有转动槽(201),所述转动槽(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202),所述滑动杆(20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203),所述滑动块(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4),所述滑动块(203)远离转动槽(201)的一侧均与转扭(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连接片(402),所述支撑板(2)靠近连接片(402)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205),所述收纳槽(20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所述连接杆(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7),所述第二弹簧(207)远离连接杆(206)的一侧与连接片(40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扭(3)靠近定位块(401)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301),所述转扭(3)靠近定位槽(301)的一侧均开设有复位槽(3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4)靠近定位块(401)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403),所述活动槽(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04),所述第三弹簧(404)的一端与定位块(40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401)的一侧活动连接于活动槽(403)内部,所述定位块(401)的一侧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2)靠近连接杆(206)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连接片(402)与收纳槽(205)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扭(3)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转扭(3)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2)、转扭(3)和定位板(4)均与插口(101)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91088.6U CN21698102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91088.6U CN21698102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81025U true CN216981025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4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91088.6U Active CN216981025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81025U (zh)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22991088.6U patent/CN2169810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57283U (zh) | 一种智能无线传输设备的连接机构 | |
CN216981025U (zh) | 一种可防连接线松动的连接器 | |
CN209913097U (zh) | 一种防插头脱落的插座 | |
CN117724010B (zh) | 一种线路漏电故障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 |
CN111628346B (zh) | 一种插排及插头 | |
CN112260151A (zh) | 一种能够测量绝缘橡胶阻值的电缆对接辅助装置 | |
CN203871604U (zh) | 一种螺纹辅助的弹性圆环插孔连接器 | |
CN113612054B (zh) | 一种smb连接器及组装装置 | |
CN115548767A (zh) | 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电连接器 | |
CN219498364U (zh) | 一种插拔力可控的接插件 | |
CN112993681A (zh) | 一种易于插拔辅助对孔的电源插座 | |
CN211295607U (zh) | 一种卡接式接线板 | |
CN212085423U (zh) | 一种带有剥线功能的通信连接器 | |
CN215497330U (zh) | 一种取电器用防松动接头装置 | |
CN219959484U (zh) | 一种大容量弹簧端子连接器 | |
CN221530437U (zh) | 一种便于卡紧的设备连接器 | |
CN210671034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压力机监控管理装置 | |
CN215680116U (zh) | 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 | |
CN218677620U (zh) | 一种连接器的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6850354U (zh) | 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自锁接线装置 | |
CN214849339U (zh) | 一种镶嵌方便的电路接口 | |
CN217427276U (zh) | 一种心电导联线的二级转接器 | |
CN114121529B (zh) | 一种防滑脱的伸缩式智能开关导向结构 | |
CN214706327U (zh) | 一种可拆卸四同轴差分接触件 | |
CN216903651U (zh) | 一种电力轨道适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