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3195U -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3195U
CN216963195U CN202123153841.0U CN202123153841U CN216963195U CN 216963195 U CN216963195 U CN 216963195U CN 202123153841 U CN202123153841 U CN 202123153841U CN 216963195 U CN216963195 U CN 216963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leeve
end cover
cover structur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38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菁
夏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im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im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im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im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38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3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3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3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包括针座和端盖结构,所述端盖结构套设在出液口处折弯的针上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固定针的所述针座上;所述端盖结构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端盖结构上开设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设置的针孔;所述端盖结构适于沿所述针的外壁从靠近所述针座的一端滑动至远离针座的另一端;所述针的折弯处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针的径向突出的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端盖结构抵接配合以将所述针尖限位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医护人员拔针力气较大时无损伤针从套筒组件中脱出容纳空间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伤针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背景技术
无损伤针一般与输液港基座配合使用,用于医用输液中。医护人员通过无损伤针和输液港将药业输入患者身体,医治患者疾病。但是无损伤针在拔出瞬间,医护人员的手常因惯性不自觉回弹,极易导致医护人员按压基座手指被针刺伤,且无损伤针在使用后应避免被二次利用,因此需要对无损伤针进行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在现有的无损伤针上设置有针座和具有容纳无损伤针针头的容纳空间的端盖结构。端盖结构上设有套筒组件和挡板,套筒组件随着医护人员拔针的动作伸展使针头进入端盖结构内的容纳空间中,挡板复位将端盖结构上供针尖通过的通孔遮挡住,使针尖在受外力作用时无法从端盖结构的通孔中再次穿出,以将针尖封存;通过无损伤针的针头为弯头防止无损伤针尖从套筒组件中脱出。
但是由于无损伤针针身和针尖的外径与套筒组件中供针身穿过的孔的内径相同,若医护人员拔针时用力较大,则无损伤针很可能从套筒组件中脱出,起不到封存针头的作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拔针力气较大时无损伤针易从套筒组件中脱出容纳空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包括针座和端盖结构,所述端盖结构套设在出液口处折弯的针上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固定针的所述针座上;
所述端盖结构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端盖结构上开设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设置的针孔;所述端盖结构适于沿所述针的外壁从靠近所述针座的一端滑动至远离针座的另一端:
所述针的折弯处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针的径向突出的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端盖结构抵接配合以将所述针尖限位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端盖结构包括:
底座,所述针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上盖,其向靠近所述针座的方向凸起,与所述底座形成容纳空间;
与所述上盖滑动连接的套筒组件,其可滑动地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套筒组件适于供所述针滑动套设在其上、穿过所述容纳空间后经所述针孔穿出所述端盖结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套筒组件抵接配合;
阻挡件,其设置在所述套筒组件上,适于与所述上盖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套筒组件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
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容纳槽;
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有供所述套筒与所述针滑动套设连接的通孔;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抵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供所述针座插入。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连接有分隔件;
所述分隔件适于将所述套筒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
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分隔件上。
可选的,防针刺无损伤针还包括适于遮挡所述针孔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套筒组件的下方,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弹性杆,其连接于所述底座或所述上盖上;
挡片,其连接于所述弹性杆上。
可选的,所述端盖结构和所述针座座之间设有卡接组件。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或所述针座二者其一上的卡接座;
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或所述针座二者另一上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座卡接。
可选的,所述针座上设有一对蝶翼,所述蝶翼上设有限位组件。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设于一对蝶翼中的任一蝶翼上的限位块;
设于一对蝶翼中的另一蝶翼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适于放置所述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医护人员拔针时,一只手按住端盖结构,另一只手捏住针座将针从人体内拔出,同时针座与端盖结构分开,针在针座的带动下在针孔上滑动直至针尖收入容纳空间内。此时若医护人员拔针时力气较大,针有可能继续沿着原本的方向继续滑动至脱出容纳空间,而限位部的设置能够与端盖结构抵接配合,从而降低了针尖从端部结构脱出的可能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当医护人员拔针时,套筒组件从容纳空间中向外滑出,直至阻挡件与上盖的内壁抵接,此时针继续沿着套筒组件滑出的方向滑动,直至限位部与套筒组件抵接,即将针尖收入容纳空间中。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第一容纳槽与容纳空间连通,增加了容纳空间的大小,针尖收入容纳空间中时,针靠近针尖的折弯处的端部可以处于第一容纳槽中,这样端盖结构的高度无需做得较高,使端盖结构的高度较小,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无损伤针未使用时,针穿过针孔时将挤压挡片、弹性杆折弯,使挡片无法遮挡针孔。当无损伤针的针尖被收入容纳空间中后,针不再挤压挡片,弹性杆在弹性势能作用下恢复使挡片遮挡针孔,从而使针尖无法再从针孔中穿出,实现了针尖的封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医护人员捏住一对蝶翼拔针时,限位块位于限位槽中,能够防止两个蝶翼之间出现相互滑动,造成拔针时针偏移,刺伤病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针刺无损伤针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针刺无损伤针使用前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针刺无损伤针使用后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针座;2、端盖结构;3、容纳空间;4、底座;5、针;7、针孔;8、上盖;9、弹性组件;10、套筒;11、阻挡件;12、限位部;13、第一容纳槽;14、第二容纳槽;15、分隔件;16、弹性杆;17、挡片;18、卡接组件;19、蝶翼;20、限位块;21、限位槽;22、卡接座;23、卡接块;24、第一挡边;25、第二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参照图1-图3,包括针座1和端盖结构2,所述端盖结构2套设在出液口处折弯的针5上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固定针5的所述针座1上。所述端盖结构2内设置有容纳空间3,所述端盖结构2上开设与所述容纳空间3连通设置的针孔7。所述端盖结构2适于沿所述针5的外壁从靠近所述针座1的一端滑动至远离针座1的另一端。所述针5的折弯处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针5的径向突出的限位部12,适于与所述端盖结构2抵接配合以将所述针尖限位在所述容纳空间3内。
医护人员拔针5时,一只手按住端盖结构2,另一只手捏住针座1将针5从人体内拔出,同时针座1与端盖结构2分开,针5在针座1的带动下在针孔7上滑动直至针尖收入容纳空间3内。此时若医护人员拔针5时力气较大,针5有可能继续沿着原本的方向继续滑动至脱出容纳空间3,而限位部12的设置能够与端盖结构2抵接配合,从而降低了针尖从端部结构脱出的可能性。
参照图2和图3,端盖结构2包括底座4、上盖8和与上盖8滑动连接的套筒组件。针孔7设置在底座4上,上盖8向靠近所述针座1的方向凸起,与所述底座4形成容纳空间3。套筒组件与所述上盖8滑动连接的套筒组件,其可滑动地位于所述容纳空间3内;所述套筒组件适于供所述针5滑动套设在其上、穿过所述容纳空间3后经所述针孔7穿出所述端盖结构2。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套筒组件抵接配合。端盖结构2还包括阻挡件11,其设置在所述套筒组件上,适于与所述上盖8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套筒组件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容纳空间3内。
当医护人员拔针5时,套筒组件从容纳空间3中向外滑出,直至阻挡件11与上盖8的内壁抵接,此时针5继续沿着套筒组件滑出的方向滑动,直至限位部12与套筒组件抵接,即将针尖收入容纳空间3中。
参照图2和图3,套筒组件包括套筒10,在本实施例中,阻挡件11包括第一挡边24和第二挡边25。第一挡边24设置在套筒10上,第二挡边25设置在上盖8上。套筒10向收纳空间外滑出,直至第一挡边24与第二挡边25抵接,即可防止套筒10脱离容纳空间3。套筒10内设有第一容纳槽13。第一容纳槽13与所述容纳空间3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13的槽底设有供所述套筒10与所述针5滑动套设连接的通孔。第一容纳槽13与容纳空间3连通,增加了容纳空间3的大小,针尖收入容纳空间3中时,针5靠近针尖的折弯处的端部可以处于第一容纳槽13中,这样端盖结构2的高度无需做得较高,使端盖结构2的高度较小,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参照图2和图3,套筒10内设有第二容纳槽14,第二容纳槽14供针座1插入。通过针座1和第二容纳槽14的插接实现端盖结构2和针座1的可拆卸连接。套筒10的内壁上连接有分隔件15,分隔件15适于将所述套筒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容纳槽13和第二容纳槽14,通孔设于所述分隔件1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15为几字型,其上的折弯部与套筒10的内壁固定连接,通孔位于分隔件15的水平部分上。
参照图2和图3,上盖8和底座4之间设有弹性组件9,弹性组件9位于所述套筒组件的下方,所述弹性组件9包括弹性杆16和挡片17。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杆16连接于底座4上,挡片17连接于弹性杆16上。无损伤针5未使用时,针5穿过针孔7时将挤压挡片17、弹性杆16折弯,使挡片17无法遮挡针孔7。当无损伤针5的针尖被收入容纳空间3中后,针5不再挤压挡片17,弹性杆16在弹性势能作用下恢复使挡片17遮挡针孔7,从而使针尖无法再从针孔7中穿出,实现了针尖的封存。
参照图1,端盖结构2和所述针座1座之间设有卡接组件18,卡接组件18包括卡接座22和卡接块23。卡接座22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2或所述针座1二者其一上,卡接块23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2或所述针座1二者另一上,所述卡接块23与所述卡接座22卡接。本实施例中,卡接座22设置于端盖结构2上,卡接块23设置于针座1上,相互卡接的卡接块23和卡接座22能够防止针座1和端盖结构2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分离。
参照图1,针座1上设有一对蝶翼19,蝶翼19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拔针5。所述蝶翼19上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20和限位槽21,限位块20设置在一对蝶翼19中的任一个蝶翼19上,限位槽21设置于一对蝶翼19中的另一蝶翼19上,限位槽21适于放置限位块20。医护人员捏住一对蝶翼19拔针5时,限位块20位于限位槽21中,能够防止两个蝶翼19之间出现相互滑动,造成拔针5时针5偏移,刺伤病人。在蝶翼19上,还设置有防滑槽,防滑槽增加了人手与蝶翼19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拔针5时,蝶翼19从医护人员手中滑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包括针座(1)和端盖结构(2),所述端盖结构(2)套设在出液口处折弯的针(5)上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用于固定针(5)的所述针座(1)上;
所述端盖结构(2)内设置有容纳空间(3),所述端盖结构(2)上开设与所述容纳空间(3)连通设置的针孔(7);所述端盖结构(2)适于沿所述针(5)的外壁从靠近所述针座(1)的一端滑动至远离针座(1)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5)的折弯处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针(5)的径向突出的限位部(12),适于与所述端盖结构(2)抵接配合以将所述针尖限位在所述容纳空间(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结构(2)包括:
底座(4),所述针孔(7)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
上盖(8),其向靠近所述针座(1)的方向凸起,与所述底座(4)形成容纳空间(3);
与所述上盖(8)滑动连接的套筒组件,其可滑动地位于所述容纳空间(3)内;所述套筒组件适于供所述针(5)滑动套设在其上、穿过所述容纳空间(3)后经所述针孔(7)穿出所述端盖结构(2);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套筒组件抵接配合;
阻挡件(11),其设置在所述套筒组件上,适于与所述上盖(8)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套筒组件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容纳空间(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10);
所述套筒(10)内设有第一容纳槽(13);
所述第一容纳槽(13)与所述容纳空间(3)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13)的槽底设有供所述套筒(10)与所述针(5)滑动套设连接的通孔;
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3)的槽底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内设有第二容纳槽(14),所述第二容纳槽(14)供所述针座(1)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的内壁上连接有分隔件(15);
所述分隔件(15)适于将所述套筒(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容纳槽(13)和第二容纳槽(14);
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分隔件(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遮挡所述针孔(7)的弹性组件(9),所述弹性组件(9)位于所述套筒组件的下方,所述弹性组件(9)包括:
弹性杆(16),其连接于所述底座(4)或所述上盖(8)上;
挡片(17),其连接于所述弹性杆(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结构(2)和所述针座(1)座之间设有卡接组件(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18)包括:
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2)或所述针座(1)二者其一上的卡接座(22);
设置于所述端盖结构(2)或所述针座(1)二者另一上的卡接块(23);所述卡接块(23)与所述卡接座(22)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上设有一对蝶翼(19),所述蝶翼(19)上设有限位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设于一对蝶翼(19)中的任一蝶翼(19)上的限位块(20);
设于一对蝶翼(19)中的另一蝶翼(19)上的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适于放置所述限位块(20)。
CN202123153841.0U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Active CN216963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3841.0U CN21696319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3841.0U CN21696319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3195U true CN216963195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3841.0U Active CN21696319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3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4147B2 (ja) 引き込み式針部材を持つシールド付医療用装置
JPH03505293A (ja) ガードされた翼状針アセンブリ
CN216963195U (zh) 一种防针刺无损伤针
CN111686342A (zh) 防针刺无损伤针
CN209916919U (zh) 留置针
CN213191784U (zh) 一种新型胰岛素笔
CN106390233B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弹出式医用针
CN209826744U (zh) 一种防针刺一次性采血针
EP0824890A1 (en) Safety vacuum syringe for blood sampling
CN215653079U (zh) 一种防脱落防刺伤蝶翼针
CN212651173U (zh) 防针刺无损伤针
CN208677410U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采血针
CN215995135U (zh) 一种颈部除皱注射装置
CN107007904B (zh) 一种安全蝴蝶针
CN110694141A (zh) 防针刺无损伤针
CN211583180U (zh) 一种新型医用针头
CN217286738U (zh) 安全型输液港针
CN206924076U (zh) 一种双翼安全防逆流采血针
CN216148805U (zh) 一种儿童局部麻醉针
CN210095744U (zh) 静脉采血装置
CN215083465U (zh) 一种麻醉穿刺装置
CN214180408U (zh) 一种采血针
CN21998289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防刺伤采血针
CN218651820U (zh) 安全型采血针
CN219251208U (zh) 带翼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