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9950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9950U
CN216959950U CN202220453498.7U CN202220453498U CN216959950U CN 216959950 U CN216959950 U CN 216959950U CN 202220453498 U CN202220453498 U CN 202220453498U CN 216959950 U CN216959950 U CN 216959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layer
battery
housing assembly
buff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34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534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9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9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9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电池以及硬质装饰件。壳体组件设有容纳腔,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硬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硬质装饰件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相接触的缓冲层。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硬质装饰件通过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电池重叠。该移动终端能够减少电池损伤,提高移动终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体验的升级,移动终端的外壳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外壳设有硬质装饰件时,容易引起电池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减少电池损伤,提高移动终端的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电池以及硬质装饰件,壳体组件设有容纳腔,电池设置于容纳腔内,硬质装饰件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外部,硬质装饰件包括与壳体组件相接触的缓冲层;其中,在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硬质装饰件通过缓冲层与电池重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移动终端使用时,如果移动终端发生跌落或受到挤压时,当硬质装饰件受到冲击,该缓冲层可以吸收部分能量,避免挤压壳体组件发生变形而挤压到电池。同时,通过缓冲层发生变形,可以将冲击力形成尖点远离电池设置。如此,该移动终端能够减少电池损伤,提高移动终端的可靠性。
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硬质装饰件与电池重叠面积小于或等于缓冲层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与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硬质装饰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容纳槽,缓冲层通过容纳槽嵌入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体与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与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一配合面,缓冲层包括与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在同一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内壁至少部分设有磨砂层,缓冲层与磨砂层粘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通过液态的硅胶填充容纳槽内固化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为弹性粘接层,并夹设于硬质装饰件与壳体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硬质装饰件包括通孔,移动终端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的部分伸入通孔中,并固设于硬质装饰件;和/或,壳体组件包括皮革层,硬质装饰件设置于皮革层上。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动终端;11、处理组件;12、存储器;13、电源组件;14、多媒体组件;15、音频组件;16、输入/输出的接口;17、传感器组件;18、通信组件;100、壳体组件;110、容纳腔;120、皮革层;130、第二配合面;200、电池;300、硬质装饰件;310、缓冲层;320、本体;321、通孔;322、容纳槽;323、第一配合面;400、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手机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体验的升级,移动终端朝着长续航、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而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储能器件,在移动终端的供电器件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人们对移动终端续航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对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越来越紧凑,用于容纳电池的体积也有限。如何在有限体积内,增大电池的容量,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成为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电池因结构缺陷,导致其厚度难以做薄,这不利于移动终端的轻薄化发展。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电池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壳体组件的厚度空间,有利于移动终端轻薄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移动终端,下面结合附图文件进行阐述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包括壳体组件100、电池200以及硬质装饰件300。壳体组件100设有容纳腔110,电池20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硬质装饰件300设置于壳体组件100的外部,硬质装饰件300包括与壳体组件100相接触的缓冲层310。其中,在壳体组件100的厚度方向,硬质装饰件300通过缓冲层310与电池200重叠。
该移动终端10使用时,如果移动终端10发生跌落或受到挤压时,当硬质装饰件300受到冲击,该缓冲层310可以吸收部分能量,避免挤压壳体组件100发生变形而挤压到电池200。同时,通过缓冲层310发生变形,可以将冲击力形成尖点远离电池200设置。如此,该移动终端10能够减少电池200损伤,提高移动终端1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硬质装饰件300的材质包括金属材质,例如可以为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硬质装饰件300包括通孔321,移动终端10还包括摄像头400,摄像头400的部分伸入通孔321中,并固设于硬质装饰件30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包括皮革层120,硬质装饰件300设置于皮革层120上。如此,利用皮革层120来形成移动终端10的后盖,可以提升握持手感,同时可以降低移动终端10的重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组件100的厚度方向,硬质装饰件300与电池200重叠面积小于或等于缓冲层310的面积。如此,当移动终端10发生跌落或受到挤压时,当硬质装饰件300受到冲击,该缓冲层310可以吸收部分能量,避免挤压壳体组件100发生变形而挤压到电池200;并缓冲层310可以发送变形,将碰撞点偏移电池200设置,进一步保护电池20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310与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如此,使得壳体组件100与硬质装饰件300配合更加紧密,减少或避免杂物进入,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的外观美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硬质装饰件300包括本体320以及设置于本体320上的容纳槽322,缓冲层310通过容纳槽322嵌入本体320。如此,通过在本体320上设置容纳槽322,使得缓冲层310可以至少部分嵌入本体320设置,充分利用硬质装饰件300的厚度空间来容纳缓冲层310,有利于提高缓冲层310厚度,提高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本体320与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壁相贴合。如此,缓冲层310以及本体320均能壳体组件100贴合紧密,减少或避免杂物进入,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的外观美感。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本体320包括与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一配合面323,缓冲层310包括与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二配合面130,第一配合面323与第二配合面130在同一平面上。
在上述容纳槽322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322的内壁至少部分设有磨砂层(未示出),缓冲层310与磨砂层粘接固定。如此,通过设置在容纳槽322的内部磨砂层,可以形成凹凸不平的摩擦面,可以更好地与缓冲层310粘接固定,提高连接强度。
在上述容纳槽322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310通过液态的硅胶填充容纳槽322内固化形成。如此,缓冲层310可以填充于容纳槽322。并利用容纳槽322进行定型,使得缓冲层310可以牢靠地固定在本体320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310为弹性粘接层,并夹设于硬质装饰件300与壳体组件100之间。如此,该缓冲层310具有粘接性,可以提高硬质装饰件300与壳体组件100的连接强度,使得硬质装饰件300与壳体组件100固定牢靠。
该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手持设备、车载设备、蜂窝电话(cellular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手提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车载电脑以及其他内置有电池的移动终端。
参照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器11,存储器12,电源组件13,多媒体组件14,音频组件15,输入/输出的接口16,传感器组件17,以及通信组件18。
处理器11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器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器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器11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器11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和处理器11之间的交互,如控制板。
存储器12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移动终端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1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3为移动终端1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3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池,及其他与为移动终端1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具体地,电源组件13包括电池200
多媒体组件14包括本公开的显示模组,便于进行人机交互。如果显示模组包括触摸面板,显示模组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移动终端1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5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移动终端1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或经由通信组件18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还包括上述的发声组件210,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的接口16为处理器11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7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移动终端1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7可以检测到移动终端1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移动终端1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检测移动终端10或移动终端1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移动终端1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移动终端1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移动终端1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7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包括光敏元件,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7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8被配置为便于移动终端1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移动终端1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或6G等,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8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8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设有容纳腔;
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硬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所述硬质装饰件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相接触的缓冲层;
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硬质装饰件通过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电池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硬质装饰件与所述电池重叠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缓冲层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装饰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容纳槽,所述缓冲层通过所述容纳槽嵌入所述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缓冲层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至少部分设有磨砂层,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磨砂层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通过液态的硅胶填充容纳槽内固化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弹性粘接层,并夹设于所述硬质装饰件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装饰件包括通孔,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部分伸入所述通孔中,并固设于所述硬质装饰件;和/或,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皮革层,所述硬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皮革层上。
CN202220453498.7U 2022-03-03 2022-03-03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6959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3498.7U CN21695995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3498.7U CN21695995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9950U true CN21695995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3498.7U Active CN21695995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9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839A (zh) 移动终端
CN104427048A (zh) 移动终端和散热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3209229B (zh) 移动终端
CN111510600A (zh) 透镜结构、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6959950U (zh) 移动终端
CN11131453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216850218U (zh) 终端设备
CN209787212U (zh) 终端设备及中框
CN215268649U (zh) 一种音频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3661681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CN213342308U (zh)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壳体
CN217882017U (zh) 电连接组件、壳体部件以及终端设备
CN214474075U (zh) 偏光组件、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216850133U (zh) 电池以及终端设备
CN217387539U (zh) 终端设备
CN218275180U (zh) 电连接组件、壳体部件以及终端设备
CN218039986U (zh) 中框部件以及终端设备
CN216565725U (zh) 柔性线路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4480732U (zh) 用于安装液晶显示屏的安装组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8996266U (zh)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854996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062337U (zh) 供电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7009510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1128184U (zh) 多媒体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509218U (zh) 中框、壳体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