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811U -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6811U
CN216956811U CN202122892234.XU CN202122892234U CN216956811U CN 216956811 U CN216956811 U CN 216956811U CN 202122892234 U CN202122892234 U CN 202122892234U CN 216956811 U CN216956811 U CN 216956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coil
coil
electronic device
table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22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源
董广超
钱莉莉
肖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22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6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6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6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平板式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以使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第一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以使得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第二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本申请可以完善电子设备对附属设备的充电措施,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平板电脑都可以配合手写笔使用。借助于手写笔,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书写、绘画、批注等操作。
为便于收纳,手写笔可以被附接在平板电脑上(例如,手写笔可以被吸附在平板电脑的一个侧壁上)。这样,手写笔和平板电脑可以被一同收纳,用户在使用手写笔时,只要将其从平板电脑上取下即可。
用户在使用手写笔时,还希望手写笔中保持有足够的电量。现有技术中,平板电脑对手写笔进行充电的充电措施尚待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可用于附接电子设备的附属设备;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以使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第一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以使得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第二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附近均设有无线充电线圈,这样,无论用户将附属设备(例如,手写笔)附接至哪个侧壁,电子设备均可以对该附属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完善电子设备对附属设备的充电措施,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对齐。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用户在将附属设备附接至电子设备时,可以不区分附属设备附接的侧壁是第一侧壁还有第二侧壁,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将附属设备附接至第一侧壁,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将附属设备附接至第二侧壁;其中,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下述之一:磁吸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粘扣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当附属设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附接至第一侧壁时,使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附属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对齐;或者,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当附属设备通过第二连接结构附接至第二侧壁时,使得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附属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对齐。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连接结构可以用于对附属设备进行辅助定位,以方便用户准确地将附属设备附接至各侧壁的充电位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或,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设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对附属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板,用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侧壁提供支撑;靠板,与底板可转动地连接,靠板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后盖提供支撑;其中,底板设有第一底托结构,底板能够通过第一底托结构对第一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电子设备以与底板呈第一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支撑架上;底板中还设有第三无线充电线圈,当第一侧壁被第一底托结构支撑时,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受来自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无线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当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被支撑在底板上时,电子设备可以对支撑架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还设有第二底托结构,底板还能够通过第二底托结构对第一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电子设备以与底板呈第二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支撑架上,第二夹角不同于第一夹角;其中,底板中还设有第四无线充电线圈;当第一侧壁被第二底托结构支撑时,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受来自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无线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无论电子设备被第一底托结构支撑,还是被第二底托结构支撑,电子设备均可以为支撑架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第一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和/或,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第二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底板通过第一侧边与靠板连接;其中,第一底托结构和第二底托结构设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一底托结构相对第二底托结构更为靠近第一侧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上还设有键盘、触控板、指示灯、马达和/或通信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支撑板的底板上设有电子元件(例如,键盘),因而在底板上设置无线充电线圈无需额外增加底板的厚度。相较于在靠板上设置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将靠板设置为较薄的厚度,因而可以减小支撑架的重量和体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量按键和电源按键,音量按键和/或电源按键设于电子设备的第二侧壁上;和/或,电子设备还包括前置摄像头,沿第一方向,第二侧壁相对第一侧壁更为靠近前置摄像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板,用于对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靠板,与底板可转动地连接,靠板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后盖提供支撑;其中,底板设有第一底托结构,底板能够通过第一底托结构对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电子设备以与底板呈第一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支撑架上;底板中还设有第三无线充电线圈,当电子设备被第一底托结构支撑时,支撑架能够通过第三无线充电线圈接受来自电子设备的无线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当电子设备被支撑在底板上时,电子设备可以对支撑架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还设有第二底托结构,底板还能够通过第二底托结构对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电子设备以与底板呈第二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支撑架上,第二夹角不同于第一夹角;其中,底板中还设有第四无线充电线圈;当电子设备被第二底托结构支撑时,支撑架能够通过第四无线充电线圈接受来自电子设备的无线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无论电子设备被第一底托结构支撑,还是被第二底托结构支撑,电子设备均可以为支撑架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第一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和/或,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第二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底板通过第一侧边与靠板连接;其中,第一底托结构和第二底托结构设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一底托结构相对第二底托结构更为靠近第一侧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上还设有键盘、触控板、指示灯、马达和/或通信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支撑板的底板上设有电子元件(例如,键盘),因而在底板上设置无线充电线圈无需额外增加底板的厚度。相较于在靠板上设置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将靠板设置为较薄的厚度,因而可以减小支撑架的重量和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与手写笔的附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平板设备的结构图(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无线充电线圈相互对齐时的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与平板壳套配合使用时的状态;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支撑状态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支撑状态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保护壳套状态);
图11一些实施方式中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提供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以下简称“平板设备”)。平板设备中设置有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当附属设备附接至平板设备的不同位置时,平板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无线充电线圈对附属设备进行充电。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平板设备具有完善的无线充电措施。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在下述具体实施例中,将平板电脑作为平板设备的示例,将触控笔(又称“手写笔”)作为平板设备的附属设备的示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可以为电子阅读器、电子屏幕、二合一笔记本电脑等具有平板状外形的电子设备;附属设备可以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的表体等设备,只要能够附接至平板设备即可。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图。其中,图1(a)为平板设备100的竖屏状态,图1(b)为平板设备100的横屏状态,图1(c)为平板设备100的侧视图。其中,图1(a)和图1(b)均为平板设备100的显示屏111正对用户的状态,两者均为用户使用平板设备100的常用状态。本文各图示中,x轴方向为平板设备10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为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平板设备100的厚度方向。x轴、y轴、z轴两两垂直。参考图1,平板设备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平板设备100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平板设备100在其厚度方向具有最小的尺寸。
平板设备100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分别被称作平板设备100的正面和背面。通常地,将设有显示屏111(或触控屏111)的一面称作“正面”,将与“正面”相反的一面称作“背面”。平板设备100的背面设有后盖125,以对平板设备100的内部结构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的正面为长方形。即,平板设备100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宽度方向的尺寸。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等于其宽度方向的尺寸(该实施例中,平板设备的正面为正方形)。
本实施例中,按照平板设备100的竖屏状态,将平板设备100的外壳120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称作“左侧壁121(作为第一侧壁)”和“右侧壁122(作为第二侧壁)”,将平板设备100的外壳120沿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称作“上侧壁123”和“下侧壁124”。本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相对于平板设备100在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这样,平板设备100可以具有规则的外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方位性术语为平板设备100的示例性方位,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相应地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参考图1(a),平板设备100还包括前置摄像头112,前置摄像头112位于平板设备100的右上角。这样,平板设备100无论处于横屏状态(图1(a)所示状态)还是竖屏状态(图1(b)所示状态),其前置摄像头112都可以位于平板设备100的顶部位置,以使得前置摄像头112具有更好的取景视角。
平板设备100还包括电源按键113和音量按键114。电源按键113设置在上侧壁123的右端,音量按键114设置在右侧壁122的上端。这样,平板设备100无论处于横屏状态(图1(a)所示状态)还是竖屏状态(图1(b)所示状态),平板设备100的按键都可以位于平板设备100的顶部位置,以便于用户的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的按键也可以设于其他位置,例如,电源按键113和音量按键114均设于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的上端。
参考图2,为便于用户收纳,手写笔200可以附接至平板设备100。手写笔200可以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如图2(a)所示),也可以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如图2(b)所示)。具体而言,手写笔200可以通过磁吸、卡接等多种方式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或右侧壁122。为叙述的连贯性,手写笔200与平板设备100进行附接的具体方式将在后文中介绍。
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平板设备100’的结构图(剖视图)。图3中,平板设备100’所处的状态为平板设备的显示屏100’正对用户的状态。参考图3,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附近设有无线充电线圈132’。由于用户通常是通过右手来使用手写笔200,当用户不使用手写笔200时,通常会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上。此时,无线充电线圈132’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这样,当用户再次使用手写笔200时,手写笔200中可以有足够的电量。
然而,有很多情况下,用户也有可能将手写笔200附接在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例如,当用户以横屏方式使用平板设备100’时,或者,当平板设备100’处于闲置状态时,用户可能随机地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某个长边上。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用户会误以为手写笔200正在被平板设备100’充电。然而,由于左侧壁121’附近并未设置无线充电线圈,因此手写笔200实际并未被充电。当用户再次使用手写笔200中,会发现手写笔200中电量不足,会产生不好的体验。尤其是,当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在外形上较为相似时(例如,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对称设置时),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用于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设备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附近均设有无线充电线圈,这样,无论用户将手写笔附接至哪个侧壁,平板设备均可以对手写笔进行充电,从而完善平板设备对手写笔的充电措施,改善用户体验。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100的剖视图。参考图4,平板设备100包括设于其外壳120内部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131(以下简称“第一线圈131”)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32(以下简称“第二线圈132”)。另外,手写笔200中设有无线充电线圈210(以下简称“线圈210”)。
其中,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第一线圈131与左侧壁12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D1,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时(如图4(a)所示),第一线圈131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无线充电;第二线圈132与右侧壁122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D2,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右侧壁122时(如图4(b)所示),第二线圈132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线圈131设置于左侧壁121的内表面(即,D1=0),第二线圈132设置于右侧壁122的内表面(即,D2=0),以使得平板设备100具有尽可能高的充电效率。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以下以第一线圈131为例,介绍平板设备100对手写笔200进行无线充电的示例性过程。首先,第一线圈131中被通入交变电流I1,交变电流I1在第一线圈131的周围产生感应磁场B。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时,手写笔200中的线圈210可以位于感应磁场B中。从而,线圈210中会产生感应电流I2。另外,线圈210与手写笔200的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相连,当感应电流I2流经充电电池时,可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第二线圈132对线圈210进行充电过程与第一线圈131实质相同,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对第一距离D1的值不作限定,只要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一线圈131能在线圈210中产生感应电流即可;本实施例对第二距离D2也不作限定,只要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右侧壁122时,第二线圈132能在线圈210中产生感应电流即可。可以理解,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的值越小,线圈210中感应电流的强度越大,充电效率越高。因此,在图4所示示例中,第一线圈131设置于左侧壁121的内表面,第二线圈132设置于右侧壁122的内表面,这样,第一线圈131、第二线圈132可以具有尽可能高的充电效率。另外,左侧壁121、右侧壁122还可以分别作为第一线圈131、第二线圈132的安装支架,以简化平板设备100的结构。可选地,第一线圈131和第二线圈132具有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根据预设充电效率确定,例如,第一距离D1被设置为使得第一线圈131的充电效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60%),第二距离D2被设置为使得第二线圈131的充电效率高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70%)。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根据平板设备100内部的元件布置空间确定。例如,受平板设备100内部空间的限制,第一距离D1需要被设置为较大的值。此时,可以将第一线圈131选择为具有较大功率的线圈,以满足第一线圈131的供电需求。本示例中,可以根据平板设备100内部的元件布置空间灵活设置第一线圈131/第二线圈132的位置。
另外,第一线圈131和第二线圈132的充电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示例中,考虑到附接至平板设备100左侧壁121的手写笔100不容易被用户干扰(例如,惯用右手的用户,容易误碰附接在右侧壁122的手写笔200,导致手写笔200与右侧壁122错位,从而导致电子设备100无法继续向手写笔200充电),因此,将左侧壁121附近的线圈(即第一线圈131)设置为具有较小的充电功率。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一线圈131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长时间小功率充电,方便作为长时间对手写笔200进行较健康的充电;同时,将右侧壁122附近的线圈(即第二线圈132)设置为具有较大的充电功率,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右侧壁122时,第二线圈132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大功率快速充电,方便手写笔200的快充快用。
另外,为提高充电效率,当手写笔200被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一线圈131与线圈210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当手写笔200被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二线圈132与线圈210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图5以第一线圈131、线圈210为例,示出了两个线圈沿平板设备100宽度方向对齐的情况。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当两个线圈在平面P上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时,称这两个线圈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其中,平面P为垂直于平板设备100宽度方向的平面。
在一些示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当手写笔200被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一线圈131的中心与线圈210的中心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当手写笔200被附接至右侧壁122时,第二线圈132的中心与线圈210的中心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线圈的中心为该线圈在平板设备100长度方向的中心。例如,参考图5,第一线圈131的中心为中心点131a,线圈210的中心为中心点210a。
继续参考图4,第一线圈131和第二线圈132沿第一方向对齐。例如,第一线圈131的中心和第二线圈132的中心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这样,手写笔200无论是被附接至左侧壁121还是右侧壁122,其相对平板设备100的下侧壁124均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例如,相对下侧壁124均具有高度H)。用户在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时,可以不区分手写笔200附接的侧壁是左侧壁121还有右侧壁122,只要将手写笔200放置到相似的高度即可,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和手写笔200的具体连接方式。平板设备100中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左侧壁121,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右侧壁122。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对各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的实现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连接结构可以实现为磁吸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粘扣结构和/或上述结构的组合,只要能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右侧壁122即可。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可以用于手写笔200的辅助定位。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当手写笔200通过第一连接结构附接至左侧壁121时,第一线圈131与手写笔200中的线圈210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当手写笔20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附接至右侧壁122时,第二线圈132与手写笔200中的线圈210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
由于磁吸结构可以不影响平板设备100的外观,以下将磁吸结构作为连接结构的示例进行介绍。参考图4,第一连接结构实现为第一磁吸结构140,第二连接结构实现为第二磁吸结构150。第一磁吸结构140和第二磁吸结构150分别可以将手写笔200被吸附在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上。以下以第一磁吸结构140为例介绍磁吸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第二磁吸结构150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磁吸结构140的设置方式,不作赘述。
参考图4,第一磁吸结构140包括4块磁铁,4块磁铁分别为磁铁141、磁铁142、磁铁143和磁铁144。4块磁铁均临近左侧壁121设置,磁铁141、142的北极(N极)朝上,南极(S极)朝下,磁铁143、144的S极朝上,N极朝下(如图4所示)。手写笔200中设置有与第一磁吸结构140相对应的磁吸结构220。磁吸结构220也包括4块磁铁。并且,磁吸结构中的4块磁铁与第一磁吸结构140中的4块磁铁一一对应。即,磁铁221与磁铁141相对应,磁铁222与磁铁142相对应,磁铁223与磁铁143相对应,磁铁224与磁铁144相对应。相互对应的两块磁铁的磁极相反设置,例如,磁铁143的南极(S极)朝上,北极(N极)朝下;磁铁223的S极朝下,N极朝上。
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当用户手持手写笔200靠近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时,手写笔200会被自动吸引至左侧壁121的充电位上(第一线圈131与线圈210沿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对齐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磁吸结构140的辅助定位作用,手写笔200可以被准确地附接至左侧壁121的充电位上。
可选地,第一磁吸结构140为对称结构。磁铁141和磁铁144相对第一线圈131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142和磁铁143相对第一线圈131的中心对称设置。手写笔200的磁吸结构220也为对称结构。磁铁221和磁铁224相对线圈210的中心对称设置,磁铁222和磁铁223相对线圈210的中心对称设置。这样,手写笔200无论笔尖朝上,还是笔尖朝下,均可以被第一磁吸结构140准确地吸附至左侧壁121的充电位上。因此,用户在将手写笔200吸附至平板设备100时,无需区分笔尖的朝向,进一步简化用户操作。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设备100,包括设于左侧壁121附近的第一线圈131和设于右侧壁122附近的第二线圈132。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100,无论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还是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平板设备100均可以对手写笔200进行无线充电,以保证手写笔200中具有充足的电量。相较于图3所示的平板设备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100可以避免出现手写笔200未被充电的情况,因而可以改善对平板设备100对手写笔200的充电措施。
另外,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100还可以配合平板壳套300一同使用。壳套300与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贴合,以对平板设备100进行防护。壳套300左侧具有暴露于平板设备100外部的区域300a,区域300a中设置有与手写笔200的外形相匹配的凹槽310。当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时(如图6(a)所示),手写笔200可以容纳在凹槽310中。通过凹槽310的保持作用,即便是当用户在操作平板设备100时(例如,操作平板设备100的触控屏111时,或者通过平板设备100进行视频拍摄时),手写笔200也可以稳定地附接在左侧壁121上。因此,左侧壁121上的充电位适于对手写笔200进行长时间的充电。本实施例中,将左侧壁121上的充电位称作“长期充电位”。
壳套300的右侧边与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基本平齐,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暴露在壳套300外部,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右侧壁122上取放手写笔200。当用户需要频繁地取放手写笔200时(例如,用户在批注文档时),可以将右侧壁122上充电位作为手写笔200的充电位。本实施例中,将右侧壁122上的充电位称作“临时充电位”。
以上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性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
例如,本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为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供电设备,即,当附属设备附接至平板设备100时,平板设备100可以该附属设备进行充电,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可以作为无线充电过程中的被充电设备。具体而言,当附属设备附接于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时,附属设备通过第一线圈131向平板设备100充电(即平板设备100通过第一线圈131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供电);当附属设备附接于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时,附属设备通过第二线圈132向平板设备100充电(即平板设备100通过第二线圈132接受来自附属设备的供电)。该实施例中,附属设备可以为充电宝。
本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为矩形结构,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六边形、腰形等结构。
又如,本实施例中,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的充电位分别设置在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上,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位可以分别设置在平板设备100的上侧壁123和下侧壁124上。该实施例中,平板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
又如,本实施例中,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对称设置,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可以非对称设置,例如,左侧壁121沿直线延伸,右侧壁122沿弧线延伸。
又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31和第二线圈132分别实现为一个线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31或第二线圈132可以实现为多个线圈。例如,第一线圈131实现为沿平板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两个线圈。
在本申请提供的平板设备100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平板设备组件(或称“电子设备组件”)。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示例性结构图。参考图7,平板设备组件包括上文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100以及用于支撑该平板设备100的支撑架400。其中,支撑架400包括底板410,底板410用于对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提供支撑。由于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附近设有第一线圈131,因此,当平板设备100的左侧边被支撑在底板410上时,第一线圈131可以对支撑架400进行充电。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本文各图示中,x1轴方向为支撑架400的长度方向,y1轴方向为支撑架400的平板设备100的宽度方向,x1轴和y1轴相互垂直。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当平板设备100被支撑在支撑架400上时,平板设备100处于横屏状态。平板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架400的长度方向平行,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与支撑架400的底板410抵接,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位于平板设备组件的顶部。
参考上文,平板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112靠近右侧壁122设置,当平板设备100被支撑架400支撑时,前置摄像头112位于平板设备组件顶端,因此可以有较好的取景视角。另外,平板设备100电源按键113、音量按键114均靠近右侧壁122设置,当平板设备100被支撑架400支撑时,电源按键113、音量按键114会暴露在支撑架400外部,可便于用户对按键进行操作。
以下结合图8~图10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的具体结构,其中,图8~图10均为平板设备组件的侧视图。参考图8~图10,支撑架400包括底板410和靠板420,靠板420包括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其中,底板410、靠板420的第一部分421、靠板420的第二部分422依次以可转动(或称“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以使得支撑板可以变化为多个不同的状态。图8~图10分别示出了支撑架400的3个状态。其中,图8为支撑架400的支撑状态一,图9为支撑架400的支撑状态二,图10为支撑架400的保护壳套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00可以变形为平板设备100的保护壳套。
图8示出了平板设备组件的第一种状态(支撑状态一)。参考图8,沿支撑架400的宽度方向,底板410包括相对设置的侧边410a(作为第一侧边)和侧边410b(作为第二侧边)。在支撑板的支撑状态下,侧边410b为靠近用户的侧边,因此,侧边410b又被称作“前侧边410b”;侧边410a为相对远离用户的侧边,因此,侧边410a又被称作“后侧边410a”。其中,底板410通过其后侧边410a与靠板420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板410上设有键盘411。当平板设备100被支撑在支撑架400上时,用户可以通过键盘411操作平板设备100。具体地,键盘411邻接前侧边410b设置,这样,支撑板无论位于支撑状态一还是支撑状态二,平板设备100均不会遮挡键盘411,以便于用户对键盘411进行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410上还可以设置除键盘411以外的其他电子元件,例如,触控板、指示灯、马达和/或通信模块(例如,NFC通信模块)等。
底板410用于对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提供支撑。参考图8,底板410上设有位于前侧边410b和后侧边410a之间的第一底托结构412,底板410可以通过第一底托结构412对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提供支撑(对应于支撑状态一)。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托结构412实现为设置在底板410上的凹槽A,凹槽A沿底板4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可以嵌入至凹槽A中,从而,左侧壁121可以被固定在凹槽A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托结构412可以实现为粘扣结构、磁吸结构、夹紧结构和/或上述结构的组合等,只要能对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进行固定即可。
靠板420用于对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提供支撑。参考图8,靠板420的第一部分421与底板410连接,第二部分422与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贴合。受几何尺寸的约束,靠板420的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以角度α1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支架状态,因此可以对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提供支撑(相当于对平板设备100提供侧向支撑)。示例性地,靠板420的第二部分422中设有磁吸装置,该磁吸装置可以将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吸附在第二部分422上,从而对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提供支撑。
通过底板410和靠板420的共同作用,平板设备100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支撑架400上。在图8中,平板设备100以倾角θ1(作为第一夹角)被支撑在支撑架400上。其中,倾角θ1为支撑状态一时平板设备100与底板410之间的夹角。这样,用户在使用平板设备100时(例如,使用平板设备100观看视频时,或者使用平板设备100进行视频通话时),可以不必用手握持平板设备100。示例性地,θ1=62°~70°。
参考图8,底板410中还设有第三无线充电线圈414(以下简称“第三线圈414”)。当左侧壁121被第一底托结构412支撑时,第三线圈414能够用于接受来自第一线圈131的无线供电。这样,平板设备100可以对支撑架400进行充电,以满足支撑架400上的电子元件(例如,键盘411)的用电需求。可选地,第三线圈414设置于第一底托结构412的正下方。进一步地,第三线圈414与第一线圈131沿竖直方向对齐,以尽可能地提高第一线圈131对第三线圈414的充电效率。
图9示出了平板设备组件的第二种状态(支撑状态二)。参考图9,底板410还设有第二底托结构413,支撑架400可以通过第二底托结构413对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提供支撑。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托结构413具有与第一底托结构412相同的结构形式,以简化支撑板的结构设置。即,第二底托结构413实现为设置在底板410上的凹槽B,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可以嵌入至凹槽B中。
沿宽度方向,第二底托结构413位于第一底托结构412与底板410的前侧边410b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底托结构413相对于第一底托结构412更为靠近底板410的前侧边410b。因此,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以角度α2进行弯折,α2小于α1;平板设备100以倾角θ2(作为第二夹角)被支撑在支撑架400上,θ2小于θ1。其中,倾角θ2为支撑状态二时平板设备100与底板410之间的夹角,示例性地,θ2=52°~60°。
底板410中还设有第四无线充电线圈415(以下简称“第四线圈415”),当左侧壁121被第二底托结构413支撑时,第四线圈415能够用于接受来自第一线圈131的无线供电。这样,无论支撑架400位于支撑状态一(图8所示状态)还是支撑状态二(图9所示状态),平板设备100均可以对支撑架400进行无线充电,以满足支撑架400上的电子元件(例如,键盘411)的用电需求。
当电子设备100未被第二底托结构413支撑时,第四线圈415能够对放置于第四底托结构上其他设备(例如,手写笔200)进行充电。这样,当第二底托结构413会处于闲置状态时,用户可以将手写笔200放置在第二底托结构413上,以通过支撑架400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
例如,参考图8,当支撑架400通过第一底托结构412支撑平板设备100时,第二底托结构413呈闲置状态。并且,由于第二底托结构413相对第一底托结构412更靠近前侧边410b,因此,第二底托结构413不会被平板设备100遮挡。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底托下方的第四线圈415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该示例中,用户可以边使用平板设备100,边通过支撑架400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当然,用户也可以不通过支撑架400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而是将手写笔200附接至平板设备100的右侧壁122上,通过右侧壁122上的充电位对手写笔200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底托结构412处于闲置状态时(即电子设备100未被第一底托结构412支撑时),第三线圈414也能够对放置于第一底托结构412上的其他设备(例如,手写笔200)进行充电。
图10示出了支撑架400的第三种状态(平板壳套状态)。参考图10,靠板420的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相互展开以形成盖板,盖板与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相贴合,以对平板设备100的后盖125进行防护。同时,支撑架400的底板410翻折至平板设备100的正面,以对平板设备100的正面进行防护。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设备组件,包括平板设备100和用于支撑平板设备100的支撑架400。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附近设有第一线圈131。当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被支撑架400的底板410支撑时,第一线圈131可以通过设置在底板410中的线圈(例如,第三线圈414、第四线圈415)对支撑架400进行充电,从而满足支撑架400中的电器元件(例如,键盘411)的用电需求。
本实施例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
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三线圈414、第四线圈415能够分别接受来自电子设备100的充电。在其他实施例,第三线圈414和/或第四线圈415还可以向电子设备100充电。即,该实施例中,支撑架400还可以作为向电子设备100进行供电的供电设备。支撑架400上可以设置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接口(例如,Type-C接口),以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在电子设备100与支撑架400根据无线充电协议进行握手时,可以确定哪一方作为供电设备,哪一方作为被充电设备。例如,在电子设备100与支撑架400握手时,将剩余电量更为充足的一方作为供电设备;或者,当支撑架400正在连接外接电源时,将支撑架400作为供电设备。
以下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设备组件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平板设备组件进行对比。图11示出了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平板设备组件包括平板设备100’以及支撑架400’。平板设备100’为图3示出的平板设备100’,其左侧壁121’上未设置无线充电线圈。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为满足支撑架400’上的电子元件(例如,键盘411’)的用电需求,支撑架400’需要在靠板420’中设置无线充电线圈430’,以接收来自平板设备100的供电。为布置无线充电线圈’,靠板420需要有较大的厚度,因此会增加支撑架400的体积和重量。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平板设备100的左侧壁121中设有第一线圈131,因而,支撑架400用于接收平板设备100供电的无线充电线圈(例如,第三线圈414、第四线圈415)可以设置在支撑架400的底板410上。由于底板41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为底板410上需要布置以键盘411为例的电器元件),因此,在底板410中布置第三线圈414、第四线圈415时,无需额外增加底板410的厚度。同时,由于靠板420中无需布置无线充电线圈,因此,靠板420可以被设置为较薄的厚度。因此,相对于图11所示的平板设备组件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400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标识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

Claims (17)

1.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可用于附接所述电子设备的附属设备;
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所述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
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附接至所述第二侧壁的附属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或者接受来自所述附属设备的无线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附属设备附接至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附属设备附接至所述第二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下述之一:磁吸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粘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当所述附属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附接至所述第一侧壁时,使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附属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当所述附属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附接至所述第二侧壁时,使得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附属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
7.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
底板,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侧壁提供支撑;
靠板,与所述底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靠板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底板设有第一底托结构,所述底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底托结构对所述第一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以与所述底板呈第一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底板中还设有第三无线充电线圈,当所述第一侧壁被所述第一底托结构支撑时,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受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无线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有第二底托结构,所述底板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底托结构对所述第一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以与所述底板呈第二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夹角不同于所述第一夹角;
其中,所述底板中还设有第四无线充电线圈;当所述第一侧壁被所述第二底托结构支撑时,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接受来自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无线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和/或,
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靠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底托结构和所述第二底托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底托结构相对所述第二底托结构更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键盘、触控板、指示灯、马达和/或通信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量按键和电源按键,所述音量按键和/或所述电源按键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侧壁上;和/或,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前置摄像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更为靠近所述前置摄像头。
13.一种平板式电子设备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
底板,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
靠板,与所述底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靠板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底板设有第一底托结构,所述底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底托结构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以与所述底板呈第一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底板中还设有第三无线充电线圈,当所述电子设备被所述第一底托结构支撑时,所述支撑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线圈接受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有第二底托结构,所述底板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底托结构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侧壁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以与所述底板呈第二夹角的姿态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夹角不同于所述第一夹角;
其中,所述底板中还设有第四无线充电线圈;当所述电子设备被所述第二底托结构支撑时,所述支撑架能够通过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线圈接受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所述第一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和/或,
所述第四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底托结构上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靠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底托结构和所述第二底托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底托结构相对所述第二底托结构更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键盘、触控板、指示灯、马达和/或通信模块。
CN202122892234.XU 2021-11-23 2021-11-23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6956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2234.XU CN216956811U (zh) 2021-11-23 2021-11-23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2234.XU CN216956811U (zh) 2021-11-23 2021-11-23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6811U true CN216956811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6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2234.XU Active CN216956811U (zh) 2021-11-23 2021-11-23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6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7843B2 (en) Wireless mouse with power generating function
KR101406234B1 (ko) 스마트폰용 무선충전장치
JP2007244165A (ja) 携帯電話機の保護カバーおよび充電装置
JP2016034231A (ja) 非接触型充電器
JP2006313220A (ja) 薄型表示装置
CN216956811U (zh) 平板式电子设备、支撑架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US20200103989A1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system
CN208638055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6489847U (zh) 电容笔无线充充电盒
CN215954206U (zh) 双边磁吸保护套
CN201397867Y (zh) 万能型电池座充器
CN211821384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支架
CN212231113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014291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4595792U (zh) 电容式电脑绘画笔套件
CN208112828U (zh) 带otg功能的支架
US20210044124A1 (en) Dock Base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Intelligent Handheld Devices
CN218997778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7882900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8920062U (zh) 一种智能手机磁吸式充电装置
US20240055895A1 (en) Connecting shell and support
CN215185922U (zh) 支架和充电装置
JP2020027306A (ja) 端末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CN220340604U (zh) 一种可磁吸手机的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20629522U (zh) 一种多功能骨传导耳机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