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414U -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6414U
CN216956414U CN202220206430.9U CN202220206430U CN216956414U CN 216956414 U CN216956414 U CN 216956414U CN 202220206430 U CN202220206430 U CN 202220206430U CN 216956414 U CN216956414 U CN 216956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ens
lens module
cavity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64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前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Optics Nan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rui Optics Nan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rui Optics Nan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rui Optics Nan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64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6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膜保护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套筒及保护膜,所述套筒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并围合形成所述空腔的内表面,所述保护膜固定于所述上表面并覆盖所述空腔,所述内表面内凹形成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一表面,所述内表面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递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风险,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

Description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广角镜头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而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为了防止粉尘吸附在透镜表面或者进入到模组内部的红外滤光片上,通常会采用膜保护结构隔断透镜和模组内部与外界的连通,从而达到防止粉尘进入到透镜或者模组内部导致的成像不良的风险。
目前,常规镜头模组的视场角FOV不超过125°,在这个视场角FOV范围内的镜头模组采用常规的膜保护结构不仅可以满足防粉尘的要求,而且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膜保护结构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问题。然而,对于视场角FOV超过125°的超广角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常规的膜保护结构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风险,从而导致镜头模组无法带膜测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膜保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该膜保护结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风险,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保护结构,其包括具有空腔的套筒及保护膜,所述套筒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并围合形成所述空腔的内表面,所述保护膜固定于所述上表面并覆盖所述空腔,所述内表面内凹形成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一表面,所述内表面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递增。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一延伸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延伸面,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呈一夹角。
优选地,所述套筒和所述保护膜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为圆柱面。
优选地,所述套筒呈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膜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模组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膜保护结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所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镜头模组上,且所述膜保护结构覆盖所述镜头的物侧,所述镜头具有构成其视场角的两条边的顶点,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上任意点与所述顶点形成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夹角不小于半视场角,且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面无交点。
优选地,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所述镜头包括镜筒和固设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镜筒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镜头模组可拆卸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通过内表面内凹形成与上表面连接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的第一腔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递增,从而使得上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上任意点与所述顶点形成的连接线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夹角不小于半视场角,且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面无交点。这样可以使得带膜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套筒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问题,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从而可以降低制程粉尘进入镜头模组造成成像不良的风险以提升模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常规的膜保护结构和镜头模组中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保护结构和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膜保护结构和镜头沿A-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常规的膜保护结构和镜头模组中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镜头模组的视场角FOV为150°,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膜保护结构1’在A处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问题,从而导致镜头模组无法带膜测试。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该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风险,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的带膜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模组1及膜保护结构3。
所述镜头模组1包括镜头11,所述膜保护结构3固定于所述镜头模组1上并覆盖所述镜头11的物侧。
所述镜头11具有构成其视场角的两条边的顶点11A。
所述镜头11包括镜筒111和固设于所述镜筒111内的透镜组1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膜保护结构3固定于所述镜筒111的外壁上。
所述膜保护结构3包括具有空腔3A的套筒31及保护膜33,所述套筒31固定于所述镜筒111的外壁上,所述保护膜33固定于所述套筒31上并覆盖所述空腔3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1与所述镜头模组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1和所述保护膜33为一体结构。
所述套筒31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表面35和下表面37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35和所述下表面37并围合形成所述空腔3A的内表面39,所述保护膜33固定于所述上表面35并覆盖所述空腔3A。其中,所述下表面37固定于所述镜筒111的外壁上。
所述内表面39内凹形成与所述上表面35连接的第一表面391,所述内表面39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91和所述下表面37的第二表面393,所述第一表面391围合形成第一腔3B,所述第二表面393围合形成第二腔3C,其中,所述第一腔3B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递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腔3B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递增是指:所述第一腔3B在沿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上的任意两个位置上(其中一个位置为第一位置,另一位置为第二位置,且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位置更靠近所述下表面37),所述第一腔3B在第二位置上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腔3B在第一位置上的孔径。
所述上表面35和所述第一表面391的连接处上任意点与所述顶点11A形成连接线E,所述连接线E与所述镜头11的光轴O的夹角不小于半视场角,且所述连接线E与所述第二表面393无交点。这样可以使得带膜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套筒31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问题,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从而可以降低制程粉尘进入镜头模组造成成像不良的风险以提升模组良率。同时,相对于常规的膜保护结构1’,所述套筒31仅靠近所述保护膜33的一端做凹陷设计以避让遮挡镜头11的视场角,而远离保护膜的一端的厚度不作变化,因而可以保证膜保护结构3和镜头模组贴附面积最大化设计,从而可以降低膜保护结构3的脱落风险。
如图所示,所述第二表面393为圆柱面(即所述第二表面393与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垂直),所述套筒31呈圆柱形。如此设计的所述第二表面393和所述套筒31均有利于减小所述套筒31占用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393也可以由四个矩形面构成,或/和,所述套筒31呈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表面391包括与所述上表面35连接的第一延伸面39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面395和所述第二表面393的第二延伸面397,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面395与所述第二表面393沿垂直于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面395与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垂直。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延伸面397与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呈一夹角。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延伸面397为圆台的锥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面在如图3所示的截面上也可以设置为弧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391也可以设置为与所述下表面37至所述上表面35方向呈一夹角的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表面391为圆台的锥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通过内表面内凹形成与上表面连接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的第一腔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递增,从而使得上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上任意点与所述顶点形成的连接线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夹角不小于半视场角,且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面无交点。这样可以使得带膜镜头模组在镜头模组带膜测试中,套筒不存在遮挡视场角FOV的问题,因而可以实现镜头模组的带膜测试,从而可以降低制程粉尘进入镜头模组造成成像不良的风险以提升模组良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膜保护结构,其包括具有空腔的套筒及保护膜,所述套筒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并围合形成所述空腔的内表面,所述保护膜固定于所述上表面并覆盖所述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内凹形成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一表面,所述内表面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围合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的孔径沿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一延伸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延伸面,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方向呈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和所述保护膜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圆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呈圆柱形。
7.一种带膜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镜头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膜保护结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所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镜头模组上,且所述膜保护结构覆盖所述镜头的物侧,所述镜头具有构成其视场角的两条边的顶点,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上任意点与所述顶点形成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夹角不小于半视场角,且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表面无交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膜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镜筒和固设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下表面固定于所述镜筒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膜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镜头模组可拆卸连接。
CN202220206430.9U 2022-01-25 2022-01-25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Active CN216956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6430.9U CN216956414U (zh) 2022-01-25 2022-01-25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6430.9U CN216956414U (zh) 2022-01-25 2022-01-25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6414U true CN216956414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6430.9U Active CN216956414U (zh) 2022-01-25 2022-01-25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6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0723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JP5775616B2 (ja) 撮像レンズ
US925036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0116845B2 (en) Imaging device
US10979608B2 (en) Ghosting proof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1022730B2 (en) Lens module with improved image qual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1021341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711494B2 (en) Imaging lens with three lens element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2118776A (ja) 撮像装置
US20210088745A1 (en) Lens module,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TWI794641B (zh) 相機模組
JP2020027286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525359B (zh) 光學鏡頭系統
CN216956414U (zh) 膜保护结构及带膜镜头模组
EP3594730B1 (en) Lens unit, processing method for lens uni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40308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EP2850491B1 (en) Lens protector and imag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1044195B1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TWI416191B (zh) 鏡頭模組及相機模組
US202301990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61935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50055969A (ko) 소형 카메라 모듈
TWI838101B (zh) 相機模組
CN209387951U (zh) 镜头模组
KR20170000679A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30031 plant of powder injection workshop, No. 100 Gaoling Road,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AAC Optics (Nanning)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30031 plant of powder injection workshop, No. 100 Gaoling Road,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Chengrui optics (Nanning) Co.,Ltd.